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4 毫秒
1.
本文分析了灰色系统预测GM(1,1)模型用于长期负荷预测时的局限性,针对电力系统需求增长的特点,提出了灰色改进等维新息GM(1,1)模型,对江苏电网的用电量进行测算的结果表明,采用改进等维新息GM(1,1)模型进行长期负荷预测的精度高于一般灰色GM(1,1)模型的预测精度,给出了程序框图与测算结果。  相似文献   

2.
考察了自1338年以来的发生在渤海海域的历史地震,建立了该海域MS≥7级地震活动的灰色灾变GM(1,1)模型,又以该海域发生MS≥7级地震的具体年份为原始数列,建立了MS≥7级地震活动的灰色数列GM(1,1)模型.这两个模型的预测结果相吻合.文中对预测结果的可信性作了详细的论证.  相似文献   

3.
应用灰色系统GM(1,1)模型预测长春市公路客运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我市1988年~1994年公路客运量,建立灰色系统GM(1,1)模型及残差修正GM(1,1)模型,利用该模型对我市1995年、1996年、1997年公路客运量进行了预测。  相似文献   

4.
根据灰色系统理论,通过较少的树干解析数据,建立了红松人工林树高生长的灰色动态预测GM(1,1)模型,可对林分生长进行预测,分析了不同立地类型上树高生长状况,为科学地经营管理现有林分提高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针对GM(1,1)模型预测估计值稳定性差等问题,从灰色建模基本要求出发,给出了一种新的GM(1,1)模型参数估计方法。与原方法相比,新方法参数估计值稳定性强,误差小,达到了理想的预测效果。  相似文献   

6.
疾病监测的灰色预测模型GM(1,1)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试用灰色系统理论对疾病进行了监测、预报。以厦门大学1987~1993年死亡人数和恶性肿瘤新发病例数作为灰数,按GM(1.1)模型建模,进行了预测。死亡预测的灰色关联度r_(12)为0.7193;恶性肿瘤预测灰色关联度r_(12)为0.7583.说明预测模型基本符合实际,且拟合度良好,并指出该校未来四年死亡人数将呈缓慢减少趋势,而恶性肿瘤发病则相反,将呈缓慢上升趋势,此外尚用灰色关联度对灰平面计算作了探讨,总之,预测给疾病防治决策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灰色预测模型建模方法探讨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作者在本文中用差分格式对灰色GM(1,1)建模方法作了改进,建立了GM(1,1,λ模型),文中给出了以误差平方和最小,误差绝对值之和最小、绝对百分误差和最小为目标的优化模型,同时还给出了三者为目标的多目标优化模型,求解λ值,进而对原始序列进行预测。由λ的取值知GM(1,1,λ)模型的精度一定比普通GM(1,1)模型高。实例分析效果是显著的,拟合精度非常高。  相似文献   

8.
灰色预测模型为矿井瓦斯涌出量时间动态数列的预测提供了一条新的途径。本文在对灰色GM(1,1)预测模型进行有关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矿井瓦斯涌出量预测的GDM模型,以进一步拓宽灰色预测的应用范围.利用该预测模型对一些矿井进行瓦斯涌出量的预测研究,均得到了较为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9.
文中采用灰色系统GM(1,1)模型,对我院某科门诊收入进预测,得到较为满意的预测效果。  相似文献   

10.
应用灰色系统原理进行长期电力需求预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从理论上分析了灰色系统预测GM(1,1)模型的适用条件。针对电力系统中电力需求增长的特点,提出了分段最优GM(1,1)模型,利用电力需求的增长与国民经济增长的相关关系,把分段最优GN(1,1)模型应用于长期电力需求预测,并用实例证明了此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1.
With the artificial alder and cypress mixed forest being planted, there has been a marked land use change since 1970s' in Hilly Area of Central Sichuan Basin, China. Data from meteorological observations or posts operated over long time, measurement and calculation of NPP (net primary production) and biomass of biological community, and analysis of soil organic matter content show that the artificial alder and cypress mixed forest has outstanding eco-environmental effect: adjusting local climate, raising soil fertility, alleviating menace of drought, and raising NPP and biomass of biological community. It is very beneficial for improving ecological environment to afforest artificial alder and cypress mixed forest in populous Hilly Area of Central Sichuan Basin, China.  相似文献   

12.
<正>一、西藏亚高山暗针叶林的组成结构多为单优结构和云杉、冷杉的同型复合结构。在分布带内,阴坡下段多云杉纯林,上段多冷杉纯林;阳坡下段多云,冷杉与高山栎混交林,上段多冷杉,云杉与大圆柏混交林,最上段多方枝柏纯林。 二、云杉林和冷杉林均为复层林。圆柏纯林多为单层林。亚高山暗针叶林的林下层片较完整,并有1—2个层片发育良好而稳定。阴坡的下段多有发育极好的苔藓层,上段多亚乔木状的杜鹃下木层;阳坡下段多由箭竹组成的下木层。草木层一般不发达,层外植物发育良好。 三、亚高山暗针叶林分立木的年龄跨幅大,主林层的立木在200—300年以上,林下立木多在100年左右。暗针叶林立木的生长持续期长,200—300年以上仍继续生长,而林下立木有潜在的生长优势。 四、亚高山暗针叶林的立木径级分布幅度宽,树高差异大。在立地条件好的林分中,立木胸径多在60—100厘米以上,树高40—50米以上,最高可达70余米。林分中高大立木的比例和林分蓄积量的变化规律是:湿润区>半湿润区,阴坡>阳坡,低海拔>高海拔(分布区内),云杉林>冷杉林>方枝柏林,藓类林型>灌木林型>箭竹林型>杜鹃林型>草本林型>高山栎林型。 五、鉴于亚高山暗针叶林的结构特点,建议采伐时一律实引择伐,严禁皆伐,采伐胸径在50厘米以上,年龄在150年以上立木。  相似文献   

13.
本文讨论了灰色模型,特别是GM(1,1)模型的特点和适用范围,并将GM(1,1)模型和时序AR(n)模型结合起来(称为组合模型),对我国轻工业产量发展指数等三个项目分别进行了组合模型预测。结果表明,在一般GM模型中引入AR模型可显著提高预测的准确度;在非平稳时序建模中引入GM模型,可作为提取趋势项的另一种方法。文中还从预测的角度将灰色模型和时序模型进行了比较和分析,对“灰”的物理概念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4.
林志周  李聪莉 《河南科学》2003,21(1):97-101
以郑州1995~2000年城市道路交通噪声监测的数据,运用灰色系统理论,建立了常规GM(1,1)和推陈出新GM(1,1)预测模型。经用四种不同方法对两种模型的精度进行检验,结果表明,推陈出新GM(1,1)模型优于常规GM(1,1)模型,其精度更高,不失为预测城市道路交通噪声的一种好方法。应用该模型,对郑州城市道路交通噪声未来4年进行预测,其结果符合郑州城市的实际情况。  相似文献   

15.
提出了估计GM(1,1)模型参数的新方法。并给出了GM(1,1)模型的显著性检验的方法。实例分析表明,新方法提高了预测模型的精度  相似文献   

16.
对郑州市某32层高建筑物的3根大直径超长灌注桩进行了静载荷试验,利用桩的荷载-沉降数据建立GM(1,1)新陈代谢模型对桩的承载力进行了预测分析.结果表明,建立的GM(1,1)新陈代谢模型能及时补充桩顶位移新信息同时去掉老信息,极大地提高了预测精度.  相似文献   

17.
【目的】针阔混交林以其有效改善针叶纯林树种结构简单、生态功能低效、生产力低下局面的特点而被广泛推广。杉木乳源木莲混交林(简称为“杉莲混交林”)是中国南方林区重要的混交林类型,系统分析各混交比例类型下乳源木莲生长性状、干形形质以及空间利用能力和综合表现的效应与规律,为科学构建杉莲混交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福建省沙县12年生不同混交比例杉莲混交林和纯林中的乳源木莲为研究对象,调查乳源木莲的生长形质和空间利用能力等系列性状表现,分析乳源木莲在各混交类型中生长、干形形质、空间利用能力等系列性状的差异变化;应用主成分分析法综合有显著混交比例类型效应的乳源木莲生长形质和空间利用能力表现,揭示乳源木莲生长、干形形质、空间利用能力综合表现的混交比例类型效应和变化规律,并基于总体表现进行混交比例类型的评价与优选。【结果】乳源木莲各项生长指标均有显著的混交比例效应,胸径、树高、单株材积随混交比例减少而逐渐增加;乳源木莲尖削度和胸高形数随混交比例减少而逐渐减少,枝下高则随混交比例减少而逐渐增加;乳源木莲冠高、树冠体积、树冠表面积及生长空间指数随混交比例减少而逐渐增大,但树冠圆满度则随混交比例减少而逐渐减小,乳源木莲在生长形质及空间利用能力的综合得分值呈现随混交比例减少而逐渐增大;混交比例对乳源木莲的冠幅和枝下高比例无显著影响。【结论】混交比例类型显著改变杉莲混交林中乳源木莲生长、干形形质和空间利用能力及其综合表现,合理混交比例类型可显著提高其生长、干形形质和空间利用能力,乳源木莲生长、干形形质和空间利用能力等性状有着不同的混交比例效应,开展综合评价十分必要。综上,杉莲混交林在密度为2 500株/hm2时,以2杉1莲混交模式下乳源木莲生长形质及空间利用能力表现最好。  相似文献   

18.
针对公路远景交通量预测工作中常存在交通量原始数据呈随机性、非线性变化的特点,同时学习样本量较小、信息不充分的问题,充分利用贝叶斯正则化神经网络非线性逼近,良好的泛化能力和无偏GM(1,1)模型的少数据建模,弱化原始数据随机性并增强规律性,消除了传统GM(1,1)模型预测所固有的偏差的优点,建立无偏GM(1,1)-贝叶斯正则化神经网络交通量组合预测模型,并应用于实际交通量预测中.与传统BP预测模型比较,算例结果表明所建模型有效可行,提高了预测精度.  相似文献   

19.
依据国家先后4次测试公布的全国城市汉族儿童青少年体质调研的原始数据,运用灰色非等间距GM(1,1)模型,建立城市儿童青少年生长发育预测值模型,预测未来10年城市儿童青少年的生长发育趋势.结果表明,未来10年我国城市儿童青少年生长发育有继续提前的趋势;生长发育逐渐进入低速增长阶段;10岁左右的儿童肥胖问题日趋显现;12岁后女孩体重增长速度过缓,导致一定程度上呈现体重与身高增长之间的不协调.  相似文献   

20.
何俊 《河南科学》2014,(1):12-15
分析了灰色GM(1,1)模型的理论缺陷,提出了对背景值的一种改进方法,建立了GM(1,1,λ)模型,数据模拟结果表明,GM(1,1,λ)模型的模拟精度高于GM(1,1)模型,既适合低增长指数序列建模,也适合高增长指数序列建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