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对新春26号的定点调查,掌握新春26号生育进成,春小麦新春26号在本地区种植两年,产量表现良好。今年148团种植了100多亩,平均亩产510kg。新春26号在本地表现穗长、粒多、不孕小穗数少、抽穗整齐度好、籽粒白色、容重高、黑胚少的优点。栽培技术要点与新春6号相近,可以在我区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2.
紫花苜蓿高产栽培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2002年、2003年,133团种植紫花苜蓿4000亩,经两年的试验,其中当年苜蓿1500亩,年收两茬,平均单产810kg,第二年种植苜蓿500亩收三茬,平均单产1100kg,2004年3月种植的105亩苜蓿,2007年平均单产高达1310kg,创苜蓿亩单产最高记录。栽培管理采取了以下措施:  相似文献   

3.
<正> 1995年石河子地区种植的46.26万亩冬春小麦喜获丰收,总产比1994年增长了35%,平均亩产289公斤,比1993年的270公斤增加了19公斤,单产总产均创历史最好记录,涌现出了122、142、143、总场、148、151、152等四亩产超过300公斤的团场,石总场万亩小麦超过500公斤高产田,现仅从气象条件对小麦生长发育的利弊影响作分析,为今后冬春小麦的生长期间合理管理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4.
针对农八师148团为代表的北疆苜蓿种植区,采用机械化播种布管,滴灌种植、机械化收割和打捆等农艺农机相结合的一种新栽培模式,是在传统栽培技术模式的基础上,将节水滴灌、良种良法配套、平衡施肥、机械采收等各项丰产新技术集成后,形成单产1 500kg/667m2以上的高产栽培技术。具有苗匀、肥匀、水匀、节水、保墒、促进生长发育、防止旱涝、劳动强度低、机械化程度高的突出特点。  相似文献   

5.
<正>为调整种植产业结构,提高种植经济效益,148团提出降低棉花种植面积,增加打瓜、西红柿、辣椒等特色经济作物的发展方向。2006~2008年推广膜下滴灌打瓜栽培技术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每亩达到225kg。滴灌技术的应用较好解决了  相似文献   

6.
<正>农八师一四八团场地处北疆准噶尔盆地古尔班通古特沙漠西南边缘.1984年前种植小麦多为冬小麦品种.品质多较好,但产量不高,平均单产长期在200kg左右徘徊.且年积雪不稳定,年平均为11.2cm.为避免冻害,自1984年起,团小麦生产由冬麦改种春麦.因此,在春小麦生产上急需新品种接替,否则难以满足日益发展的生产需要.针对当地春季大风,表土跑墒快,田间实际播种出苗率较低(在55~83%),六、七月份气温高,常受干热风侵袭.严重影响春小麦灌浆后熟等自然特点出发,确定引种目标应是选择适应性强的稳产、高产、不倒伏利于机械收割的中早熟品种为宜.为总结引种试种春小麦工作,不断从中吸取经验教训.现将1987年以来引种试种工作做如下简结.一、引种情况  相似文献   

7.
张萍 《石河子科技》2009,(6):18-18,21
<正>按照农业结构调整和粮食安全的要求,增加小麦种植面积,2008年农八师小麦种植面积已达22.5万亩,其中春小麦种植面积20.15万亩,2009年种植33.43万亩,其中春小麦种植面积25.2万亩。同时国家对粮食种植补贴逐年加大,农场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对9个大豆品种(系)在我区种植的试验调查,得出这9个大豆品种的产量表现及各个品种的特征特性,从中找出适宜我区种植的大豆品种(系),为148团今后大面积种植大豆提供数据参考。  相似文献   

9.
<正>近年来,随着杂交棉在新疆的推广种植,使棉花产量有了大幅度的提高,尤其是皮棉产量提高幅度较大。但是,新疆棉区种植的杂交棉棉种大部分是从内地引种,存在成本高、数量少、种子纯度无法保证等因素。2006年到2008年,148团开始示范种植杂交棉并积极探索棉花杂交制种技术,本文就杂交制种的操作技术谈一些体会。  相似文献   

10.
<正>机采棉是兵团农业发展的方向,是棉花生产全过程机械化的必由之路,是团场增效的有效途径。为推广这一技术, 2004年132团种植机采棉4000hm2,采用膜下滴灌,飞机喷施脱叶剂,使用9970型五行采棉机和9976型六行采棉机采摘, 实现单产籽棉3900kg/hm2,总产籽棉900万公斤。现将机采棉配套栽培管理技术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1.
<正>150团23连职工徐军承包的81亩棉花,总产皮棉18765kg,单产皮棉231.6kg,创150团棉花单产新记录。现总结如下:1条田的基本情况  相似文献   

12.
费绍萍 《甘肃科技纵横》2006,35(1):46-46,81
对临夏州春小麦的种植现状、生态气候的分析研究,划分出春小麦适生种植区域,为农业部门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3.
1 148团发展彩色棉花的现状 1999年初,我团获悉新疆天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开发彩色棉花的消息后,积极与该公司进行联系洽谈,于1999年3月29日达成彩色棉花种植协议。经过一年种植,1005亩(1亩=666.7m2)彩色棉获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2000年一四八团场又扩大种植彩色棉面积达3.7万亩,并被中国特产经济委员会评定为"中国彩色棉之乡"。  相似文献   

14.
浅析一例自动地面遥测气象站故障的处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148团自动遥测地面气象站建于2002年8月,使用的是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大气探测技术研究中  相似文献   

15.
新玉米4号属特早熟玉米品种,该品种生育期短,早熟性突出,双穗率高,抗旱、抗病、适应性广,适于密植。2000年在一五一团六连引种7.6hm2,在沙湾县西戈壁制种6.4hm2。这两个地区都属于冷凉区,常年≥10℃有效积温不低于2 700℃,无霜期125天左右。春季气温回升慢,土质以沙壤土为主,土壤保墒能力强,一五一团六连收获单产40 950kg/hm2,制种平均单产361kg/666.7m2;西戈壁乡收获总产35080kg,制种平均单产365。4kg/666.7m2。下面就新玉4号制种技术及杂交种推广应用做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16.
一五○团地处准噶尔盆地南缘,是冻害多发区。冬小麦越冬条件很不稳定。据1959——1982年统计,冻害年频率达42.9%,冬小麦死亡面积达58.4%。调整冬、春麦比例,提高春麦生产水平,是实现小麦稳产高产的重要施措。为了探索本地区春小麦低产变中产的规律,农八师领导邀请农学系指导小麦生产,联合承包一五○团46216亩小麦栽培技术,在总结经验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可行的措施,总产比1982年增加300万斤,单产达467.7斤,比1982年提高16.6%。栽培技术主要经验是:狠抓水、肥、生产条件的改善;扩大良种“赛洛斯”的面积;冬前做好整地、灌水、施底肥工作;适期早播,确保全苗;合理密植,增苗增穗;早管细管,适时施肥灌水。  相似文献   

17.
作物物候对气候变化非常敏感,但是全国范围内对春小麦物候及其与水热气候条件对应的关系研究仍然不足.本研究利用农业站点观测的物候数据和气象站点观测的气温及降水数据,联立分析春小麦生长过程的关键物候时空变化情况,并探讨气候与物候直接的相关关系.结果显示:2000—2013年我国春小麦生长期以及生长期内的平均温、降水量增减变化的站点数量没有明显差异;春小麦生长期长度变化与平均温之间总体呈负相关;全国平均温每升高1℃春小麦生长期缩短3.14天,但是春小麦生长期长度基本不受到降水量变化的影响.此外,人为耕作日期的选择对物候期起始的影响也包含在该研究中.该研究完整地报道温度、水分等气象要素对作物生长发育过程的影响,结果可以为更好地制定种植措施、安排种植时间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8.
春小麦垄作沟灌节水栽培技术是将土壤表面由平面型变为波浪形,在垄上种植春小麦,改传统大水漫灌为沟内渗灌的一种耕作栽培方式,具有增产、节水和管理方便等优点,是一项适宜在河西灌区推广的节水栽培技术,本文从种植规格、主要配套技术、田间管理等方面介绍了春小麦垄作沟灌节水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9.
《石河子科技》2008,(1):48-48
<正>经过科技部专家组的严格评审、公示,我市及石总场、148团、149团、150团荣获2005 ̄2006年度"全国科技进步考核先进县(团)"称号。副市长张琳娜及罗方俊、刘新建、余新民、刘忠元、段瑞萍、夏冬利、马丽、王建彬、夏金生被评为全国县(市)科技进  相似文献   

20.
选取了8个影响春小麦生长的因子,以地理信息系统为主要技术手段,分别建立了区域地形气候、土壤空间数据库,在此基础上采用多标准评价方法,得到中国春小麦潜在适宜种植区的空间分布和适宜等级.结果表明:春小麦在中国的潜在适宜种植区主要自东北到西南呈带状分布,少许分布在新疆等地区,其中吉林省中部和西南部、黑龙江省的南部、内蒙古东部的一些地区为最适宜种植春小麦的地区;积温(≥0℃)、日照时数、降水量为影响春小麦生长的主要因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