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在分析用挤压胀形工艺把无缝管坯一次成形为大变形多通管的可行性的基础上,讨论了各种胀形介质对工艺过程的影响,指出最适合于获取超长支管的胀形介质是流体,给出了坯料计算公式.通过试验研究,获得了长径比达3.6的多通管  相似文献   

2.
紫铜等径长支管三通管复合胀形工艺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介绍了以聚氨脂橡胶为胀形介质,采用复合胀形工艺,将无缝管一次成形为三通管成品的加工工艺,包括模具结构设计、胀形变形力学特征和胀形成形机理分析及胀形力的计算,研究表明,这对实际生产有着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对紫铜长支管T型管复合胀形工艺进行了试验研究,介绍了包括冲头挤压力的公式与计算,试验中所用复合胀形模具结构和部分重要零件的设计与选取及试验结果。试验研究表明,复合胀形工艺能够生产出支管长度比较长的T型管;采用合理的模具结构,正确计算冲头挤压力、胀形内压力及径向反压力,使胀形区始终处于多压应力状态,是复合胀形工艺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多通管接头反向加压成型新工艺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在反向压力作用下的多通管接头反向加压橡胶胀形新工艺的成形方法、成形条件和成形过程,建立了胀形变形区的流动模型和速度图,用上限理论推导了求解成形力的近似计算公式,通过对比实验,研究了多通管接头橡胶胀形新工艺的成形能力和应用.  相似文献   

5.
以非线性显式有限元分析程序ANSYS/LS-DYNA为数值模拟平台,建立以橡胶为介质的三通管胀形的有限元模型,对管坯参数进行了优化.在轴向加压胀形的基础上进行反压的设计,并进行复合胀形数值分析;通过对轴向加压胀形和复合胀形的结果对比,表明复合胀形管件壁厚减薄更缓慢,壁厚分布更均匀,最终得到更大的支管长度.  相似文献   

6.
多通管液压胀形新工艺介绍朱青罗俊杰一、多通管的用途及液压胀形工艺的特点多通管是管路系统中必不可少的管件之一,主要用于各种管路(气、液等)中有分流处的主管与支管的联系,尤其是高压无缝多通管,具有重量轻、强度高、流动阻力小、易于焊接等优点,广泛应用于电力...  相似文献   

7.
异径四通管液压胀形工艺分析及过程仿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将相似理论与正交试验设计引入计算机仿真方案的制定中,并使用大型通用非线性有限元软件MARC/AutoForge对异径四通管的液压胀形工艺过程进行了仿真,得到了最佳工艺参数.  相似文献   

8.
针对汽车后桥的缩径-胀形工艺,为得到合理的胀形加载路径,在缩径实验的基础上,使用ABAQUS软件对缩径-胀形工艺进行了数值仿真,确定了仿真过程中的边界条件以及加载方式,分析了不同的加载路径对成形过程的影响,考察了液压胀形的主要工艺参数,即液压与轴向进给量对成形过程的影响,得到了合理的加载路径. 仿真结果表明,缩径仿真结果与实验结果较为吻合;第1次胀形取胀形压力为常压47 MPa,第2次胀形取多线性加载路径,所得桥壳外形和尺寸较为理想;在第2次胀形时进行退火处理,胀形桥壳应力分布更为均匀,所需胀形压力也较小.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半滑动式液压胀形的基本思想以及小型汽车桥壳的液压胀形工艺过程,在普通液压机上试制出模拟样件。提出了钢管胀压成形工艺,先将两端缩径的管坯进行液压胀形得到轴对称的预成形管坯,再对其内部充液(水)并用模具压制成形,并试制出胀压成形桥壳样件。与液压胀形样件比较表明:胀压成形样件轮廓清楚,桥包部分过渡小圆角贴模性好,壁厚减薄量小,成形液压力低。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胀管各种工艺的原理及特点分析,着重对胀接工艺的性能进行了比较,为实际生产中选择合理的胀管工艺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根据不同温度条件下聚醚酰亚胺(PEI)力学性能和粘性介质压力成形原理,采用胀形和有限元分析方法对PEI板材粘性介质温热胀形过程进行研究,得到了不同温度条件下PEI板材的极限胀形试件高度以及变形过程应力与速度场的变化规律,分析了粘性介质温热成形对极限胀形试件的壁厚分布、透光性以及表面粗糙度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PEI板材在20~150 ℃范围内,随着温度的升高,材料等效应力分布梯度与材料流动速度分布梯度逐渐减小,试件变形更加均匀;PEI板材粘性介质温热胀形试件的最大壁厚减薄率在胀形试件中心呈现区域性分布,最大壁厚减薄率区域面积随着变形温度升高而增大,试验结果与有限元分析结果基本吻合;此外,通过对于PEI板材胀形试件的观测和粗糙度的测量,发现胀形过程没有对零件表面质量造成影响。  相似文献   

12.
确定汽车桥壳液压胀形极限成形系数的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推导出管坯复合液压胀形极限成形系数的数学表达式,确定了汽车桥壳复合液压胀形极限成形系数,为实际生产上确定成形次数和分配各道次的胀形系数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王连东  张涛  梁辰  刘助柏 《燕山大学学报》2002,26(3):209-212,215
提出了汽车波形套成形的复合缩径-胀形工艺,设计了成形模具;给出了胀形用弹性介质体积及几何形状的确定原则;建立了波形套复合缩径-胀形力学模型,基于实验研究计算了变形区的应变场及应力场。  相似文献   

14.
塑料挤胀成型工艺及设备研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介绍了一种新的塑料二次成型方法———塑料挤胀成型法,对不同胀形介质的成型工艺特性进行了分析和比较,阐述了模具和液压系统的设计.  相似文献   

15.
电磁成形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高能率成形方法之一。它以物理学中的电磁感应定律为理论基础,以独特的加工工艺为技术实施提供方法指导。本文介绍电磁成形技术在平板毛坯胀形加工中的工作原理,分析电磁成形工艺取代传统模具胀形的可能性,并对电磁成形工艺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6.
航空大直径管类零件胀形工艺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长期以来存在着不仅质量容易超差、报废率高,而且制造成本高、工期长、劳动强度大等诸多问题。本文介绍的改进后的新工艺方法,是在新机研制过程中提出的。该工艺方法有效的解决了上述问题,在新机研制过程中获得了成功,并荣获了当年的公司重大技术革新一等奖。  相似文献   

17.
对利用橡胶在复合外力-管端部的轴向压力和反胀形压力作用下的管材胀形工艺进行了实验研究.成形时轴向压力和反压力可单独作用亦或同时施加.文中列出了T形管接头胀形实验结果.利用上限边界法预测在复合外力作用下的总成形载荷.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以弹塑性理论为基础,分析了在软介质胀管过程中管子与管板的受力和变形情况,给出了胀接压力的选取范围及计算方法和残余接触压力的计算方法,并用实例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19.
本文讨论了筒形零件反复胀形模具设计和有关参数的确定方法。试验研究表明,反复胀形方法可有效地改善筒形零件壁厚的均匀度,并使极限胀形高度比自由胀形提高10~56%。  相似文献   

20.
钛管换热器在石化工业已得到广泛应用,在钛管换热器制造过程中,钛换热管具有较高的屈强比,塑性差,易脆裂,使得钛管与碳钢管板胀接相容性有一定限制,是制造过程中的一个难点。而液压胀接技术是一种对换热管内壁均匀施加压力的柔性胀接技术,可以有效解决这一难题。本研究通过理论计算,获得液压胀接压力范围,通过胀接工艺试验,确定生产过程中的胀接压力,保证胀接质量可靠和稳定。钛管换热器液压胀接工艺成功应用于生产制造,对生产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