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9 毫秒
1.
添加剂对高铋电解铜体系中铜沉积过程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用稳态法研究了添加剂Cl-、glue、(NH2)2CS对高铋电解铜体系阴极铜沉积反应的影响。用AA、SEM、XRD等仪器研究了添加剂对阴极铜沉积的组成和晶面取向的影响。结果表明:Cl-对铜沉积反应起去极化作用。glue对铜沉积反应起强极化作用。(NH2)2CS能改变铜沉积过程的电化学反应机理,使铜沉积反应出现由扩散控制的极限电流。当Cl-、glue、(NH2)2CS共存于电解液中时,既对铜沉积反应起强极化作用,又使铜沉积过程的极限电流降低。以低电流密度(200A·m-2)电解,添加剂存在时可使阴极铜沉积中铋含量从0.013%降至0.0021%,但添加剂不影响铜沉积的晶面择优取向(220)。以高电流密度(1500A·m-2)电解时,添加剂的存在,会改变铜沉积的晶面择优取向。  相似文献   

2.
对在不同酸碱度和添加剂的电解液中,铜电极氧化膜呈现与块体铜氧化物不同的n型半导体性质的实验结果进行了综合分析,指出铜阳极膜导电性转型应归因于隙间铜离子在膜中向溶液方向的迁移并形成浓度梯度,使邻近基底的氧化物层转呈n型导电,并在可吸收到足够强度和能量的照射光时呈现阳极光电流响应。  相似文献   

3.
主要研究以铜锡合金以及经偶联剂处理的铜锡合金作为导电填料通过球磨法添加到高密度聚乙烯基体中制备的复合材料的导电性能。DSC分析表明随着铜锡合金含量的增加,复合样品的熔点及结晶度均呈现上升的趋势,而经偶联剂处理后,复合样品的熔点及结晶度较未经偶联剂处理的样品有降低的趋势,且随着偶联剂含量的增加,样品的熔点及结晶度降低;导电性能测试结果表明随着铜锡合金含量的增加,复合样品具有更好的导电效果,且经过偶联剂处理的铜锡合金较未经偶联剂处理的铜锡合金具有更好的导电性能。  相似文献   

4.
为了得到合适的酸性镀铜添加剂,本文研究了酸性镀铜电解液中葡萄糖、可溶性淀粉及十二烷基磺酸钠复合添加剂对电解沉积铜的影响,确定了这三种添加剂相互复合后电解沉积铜的最佳条件和沉铜速率。比较电解沉积铜速率和形貌可得,葡萄糖-可溶性淀粉-十二烷基磺酸钠复合添加剂电解沉积铜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5.
超级铜是指具备超高强度、高导电性、高导热性、高电磁屏蔽性能等优异综合性能的铜基材料.本文从合金种类、研究现状等方面对超级铜进行了综述,并对稀土超级铜的研究和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研究与开发稀土超级铜材料对铜产业升级和稀土产业健康发展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彭润玲  韩少星  曾群锋  刘官  刘鹏 《江西科学》2015,33(3):391-395,401
纳米铜润滑油添加剂具有优异的减摩、抗磨性能从而展现出了广阔的应用前景,然而,纳米铜的表面能较高,纳米铜颗粒间存在较大的吸引力易形成块状聚集体,严重影响了纳米铜润滑油添加剂在工程中的应用,因而解决纳米铜在润滑油中的分散性变得日益迫切。总结了提高纳米铜在润滑油中分散稳定性的方法,阐述了不同分散处理方法的作用机理及其优缺点,提出了纳米铜润滑油添加剂的分散稳定性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未来发展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7.
用X光电子能谱仪及同步辐射装置分析了铜锂合金的表面电子结合能及费米面处的电子能态分布.研究表明:微量锂的加入影响了纯铜的价带,使纯铜费米面处的电子态密度下降,从而降低纯铜的导电率,但是由于锂具有良好的脱氧、除硫等净化作用,使纯铜中的其他杂质含量有所下降,因此两者相消后略微降低铜的导电率;随锂含量的增加,铜的导电率呈逐渐下降的趋势,这是因为尽管加入锂后脱气除杂效果显著,但残余的锂主要固溶于铜中,使铜的晶格产生畸变,同时提高了纯铜的表面电子结合能,从而使金属导电率有所下降.  相似文献   

8.
铜填充导电涂料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研究了以醇酸树脂为基料、铜粉为填料的导电涂料中填料浓度与漆膜电阻率的关系.实验表明,油酸、有机钛酸脂添加剂有提高铜系涂料导电稳定性的作用,可望制得导电性能和导电稳定性满足电磁屏蔽要求的漆膜.  相似文献   

9.
以次磷酸钠(NaH_2 PO_2·H_2O)为还原剂,硫酸铜(CuSO_4·5H_2O)为前驱体,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为表面活性剂,聚乙烯吡咯烷酮(PVP)为保护剂,在一缩二乙二醇(DEG)有机液相溶液中采用化学还原法成功地制备了铜纳米颗粒.采用XRD、TEM、SEM、纳米粒度仪及IR对所制备的铜纳米颗粒的结构、形貌、粒径大小及表面物质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制备的纳米铜粒子为球型颗粒,分散较好,尺寸较为均匀,平均粒径约为27 nm,并且具有立方晶型结构,其表面被有机物包覆.涂布纳米铜导电墨水的样品,其在高于250℃的温度下烧结60min后得到导电铜薄膜.温度在300℃烧结后,导电铜薄膜更加致密,可以推测铜薄膜的导电性能会增加.  相似文献   

10.
铜铝层状复合金属板(clad metal sheet,CMS)材料集成了铜与铝的优良性能。其综合导电率高于铝合金,密度小于铜,界面为冶金结合层,可以有效避免导电状态下铜铝双金属搭接部位的腐蚀问题。在动力电池、储能电站、光伏发电、电力、电子、通讯器件、LED照明、建筑装饰面板、热沉材料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介绍了铜铝CMS材料的主要产品形式,展示并展望了铜铝CMS材料的主要应用场景,提出了生产环节与研究机构值得关注的研究方向,概括了该材料大规模产业化与应用过程需要注意的若干问题。  相似文献   

11.
稀土对锌—铝—铜合金组织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Zn-Al-Cu合金中加入不同含量的稀土元素,研究其对合金中各相的形成过程及合金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稀土的加入可以细化晶粒,其中以稀土加入量0.06%时性能最佳。  相似文献   

12.
稀土在Al-Ti-B-RE中间合金中的作用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采用氟盐法制备了Al-Ti-B-RE中间合金,并对其进行了细化效果实验,利用扫描电镜研究了Al-Ti-B-RE中间合金的微观组织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加入稀土对TiAl3晶粒的大小、形貌及分布有显著影响;稀土增大了铝熔体与TiB2之间的润湿角,使TiB2不易聚集和沉淀,增强了中间合金的细化性能;稀土易聚集在晶界和相界面,减少晶核与液体间的接触面积,增大形核率,对TiAl3合金晶粒的细化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3.
利用稀土化合物CeCl3对纯铜表面渗铝进行催渗。采用工业N2中的余氧作为内氧化介质对纯铜渗铝后的试样进行内氧化,可在纯铜表面制备一层细小弥散的Al2O3粒子。对内氧化层的硬度分布、显微组织及有关性能进行了初步分析。实验结果表明:稀土化合物CeCl3对纯铜渗铝过程具有明显的催渗效果,在同等工艺条件下渗层厚度较高且更加均匀;内氧化后,能在渗铝层形成Al2O3弥散硬化层。  相似文献   

14.
多元低合金对高铬锰白口铸铁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该文利用正交设计试验探讨了Nb、V、Cu在高铬锰白口铸铁中的合金化作用和稀土硅铁的变质作用,结果表明,合金元素能够细化晶粒,改善碳化物的形貌和分布,提高力学性能和耐磨性,确定了多元低合金高铬锰白口铸铁的最佳成分和热处理工艺。  相似文献   

15.
从微波介质陶瓷的制作中加入Ln系稀土元素微波性能显著提高这一现象出发,结合目前微波介质陶瓷三个主要体系的改性实验结果,采用了大量稀土元素在稀土化学、稀土固体材料学和稀土催化等领域的研究成果,初步探讨了稀土元素对微波介质陶瓷结构的“催化”活性作用.结果表明结构梳理是提高微波性能的主要原因,稀土元素的引入是提高微波介质陶瓷介电性能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6.
镀银铜粉导电电子浆料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以镀银铜粉为导电填料的电子浆料,讨论了镀银铜粉含量、硅烷偶联剂的用量以及处理方法对导电浆料导电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镀银铜粉填充含量达75%,偶联剂含量3%时,导电浆料的导电性、分散性、稳定性等性能较好。  相似文献   

17.
在中世纪有5种重要的真理理论,分别是坎特伯里的安瑟尔谟的真理理论、彼得.阿伯拉尔的真理理论、托马斯.阿奎那的真理理论、基于指代思想的真理理论和14世纪的真理语义理论。"正直"这个概念刻画了安瑟尔谟的真理理论,"dicta"是阿伯拉尔真理理论中的真值承担者,托马斯.阿奎那维护根据理智与客观事物之间的相等来获得真理的方法,基于指代思想的真理理论反对通过形而上学的方法获得真理,14世纪的真理理论认为通过语义方法获得真理,并且引入了对命题指代的量化。  相似文献   

18.
含稀土纳米材料微波吸收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9.3GHz频率点对稀土复合氧化物与以稀土复合氧化物为基掺杂铁粉得到的吸波材料的吸波性能进行了比较,并研究了材料粒度对吸波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纳米稀土复合氧化物具有优异的吸波性能,是一种有发展前景的微波吸收剂。  相似文献   

19.
研究了不同铈和铬的加入量对纯铜的导电率、强度、硬度、耐磨性及显微组织的影响。研究发现,在纯铜中加入适量和铬可以在不影响纯铜的良好导电性的同时,提高其强度、硬度,并可有效的细化组织,净化基体。试验结果表明当铜中铈铈的加入量为0.08%,铬的加入量为0.4%时,具有良好的综合性能。  相似文献   

20.
低温稀土硼共渗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研究了钢在加稀土氧化物La2O3,于低温(A1相变点以下)下进行固体稀土硼共渗的工艺及渗层的组织与性能。探讨了稀土对低温渗硼的催渗作用。结果表明,低温稀土硼共渗,可使钢件表面获得实用的渗硼硬化层。与单一渗硼相比,稀土硼共渗后渗层的硬度、耐蚀性显著提高,而脆性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