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为评价新辅助化疗结合广泛全子宫切除治疗晚期宫颈癌(FIGOⅠb2到Ⅱa期)的临床疗效,选取2000年9月~2004年9月在解放军总医院妇产科确诊的局部晚期宫颈癌(FIGOⅠb2到Ⅱa期)患者67例,新辅助化疗方案为MVC(卡铂400 mg/m2、丝裂霉素10 mg/m2、长春新碱1 mg/m2),经髂内动脉、子宫动脉灌注化疗加栓塞一疗程,经阴道超声测量肿瘤体积.化疗后3周来院行广泛全子宫切除术加盆腔淋巴结清扫术.同期56例患者直接行手术治疗作为对照.结果表明新辅助化疗后总有效率为88.1%.鳞癌对新辅助化疗有效率高于腺癌(P=0.040).肿瘤最大径线<8 cm者新辅助化疗有效率高于最大径线>8 cm者(P=0.042).不同FIGO分期的宫颈癌对新辅助化疗有效率没有差异(p=0.399).不同病理分级的宫颈癌对新辅助化疗有效率没有差异(p=0.795).由此可以认为新辅助化疗结合手术治疗局部晚期宫颈癌(FIGOⅠb2到Ⅱb期)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2.
1前言宫颈癌(cervical cancer)是最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对于宫颈癌常用的治疗方法有手术、放疗及化疗以及它们的综合运用。其中宫颈癌的手术适应症包括:Ⅰ_(A1)期:全子宫切除术,卵巢正常者应予保留,或可行宫颈锥切术。Ⅰ_(A2)-Ⅱ_B早期:广泛性子宫切除术及盆腔淋巴结清扫术,卵巢正常者应予保留。宫颈癌根治术后的诸多术后并发症中,尤其以膀胱排尿功能的  相似文献   

3.
探讨Ⅰ、Ⅱ期宫颈癌淋巴结转移相关因素。回顾性地分析590例行广泛性全子宫切除及盆腔淋巴结清扫术的Ⅰ、Ⅱ期宫颈癌患者的临床分期及病理资料。将盆腔淋巴结转移与各临床参数的关系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Ⅰ、Ⅱ期宫颈癌盆腔淋巴结总的转移率为20.34%,年龄、临床分期、肿瘤直径、肿瘤生长方式、肿瘤组织学分级、肌层浸润深度、脉管浸润、阴道切缘受累均与盆腔淋巴结转移相关,而病理类型、术前放化疗与盆腔淋巴结转移无关。结论:年龄越轻,临床期别越晚,肿瘤直径越大,浸润深度越深,溃疡型肿瘤病理分化越差,阴道切缘受累,伴有脉管浸润者,盆腔淋巴结转移率就越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新辅助化疗辅助治疗Ⅱa期至Ⅱb期宫颈癌的临床效果。方法宫颈癌患者28例术前采用2个疗程的静脉化疗,化疗结束后10~14d全部行宫颈癌根治术。通过观察患者病灶大小的改变、化疗毒副反应、术中术后并发症等,评价新辅助化疗在宫颈癌治疗中的作用。结果新化疗有效22例,其中4例完全缓解。Ⅱa期有效16例,Ⅱb期有效6例,两者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化疗效果与期别无关,而与病理类型有关,鳞癌的有效率明显高于腺癌(P〈0.05)。化疗毒副反应轻微。所有患者化疗后均进行宫颈癌根治术。结论宫颈癌术前新辅助化疗可以缩减肿瘤的体积和范围、降低肿瘤的分期,是有效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回顾性分析15例隐睾继发睾丸癌患者资料,总结隐睾恶变的临床诊治特点.方法分析15例隐睾继发睾丸癌患者资料,年龄21~56岁,平均36.6岁.其中,腹股沟隐睾6例,腹腔隐睾9例;左侧5例,右侧7例,双侧3例.临床分期Ⅰa:4例、Ⅰb:5例、Ⅱb:3例、Ⅱc:2例,Ⅲb:1例.其中,5例已行隐睾牵引复位固定术(双侧1例),复位固定与发现睾丸癌间隔14~26 a,平均22.2 a.结果 6例腹股沟隐睾睾丸癌行根治性切除.9例腹腔隐睾肿瘤中,肿瘤根治性切除6例,根治性切除加腹膜后淋巴结清扫2例,1例因肿瘤严重粘连行姑息切除.病理诊断精原细胞瘤13例,精原细胞瘤合并胚胎癌1例,胚胎癌1例.15例患者中1例行严密监测随访,未行进一步治疗,14例行术后放疗,其中合并胚胎癌者及姑息性肿瘤切除术者同时予以化疗.9例随访6个月~9 a,平均3.7 a,未见复发及远处转移征象.结论隐睾发生肿瘤的概率大于正常睾丸,隐睾应及时治疗并终生随访;隐睾睾丸肿瘤的病理类型多为精原细胞瘤,手术切除加术后放疗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联合动脉化疗栓塞手术治疗Ⅱ期宫颈癌的疗效。方法33例Ⅱ期宫颈癌患者术前进行超选择动脉化疗加栓塞治疗,10~14d后行宫颈癌根治术,分析淋巴结转移情况、术中出血量和疗效,并与31例单纯手术患者进行对照。结果联合动脉化疗栓塞组临床症状均有不同程度的缓解,缓解率100%;术中平均出血量(348±28)ml,低于单纯手术组(560±45)神(P〈0.05);术前化疗栓塞组淋巴结转移率为12.12%,低于单纯手术组19.35%(P〈0.05)。结论联合动脉化疗栓塞手术可明显改善临床症状,有效降低盆腔淋巴结转移率,减少术中出血,是治疗Ⅱ期宫颈癌的较佳模式。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乳腺癌保乳手术的方法与疗效。方法 :42例Ⅰ -Ⅱ期原发性乳腺癌 ,施行了局部扩大切除并腋窝淋巴结清扫 ,重视术后早期化疗 ,有效地预防复发和转移。结果 :术后半年随访 ,患者本人对保留乳房的满意率为100 % ,十分满意者91 %。经2~50mo随访 ,平均16mo ,仅1例患侧局部复发。无远处转移和死亡病例。结论 :Ⅰ—Ⅱ期乳腺癌行保乳手术 ,近期疗效满意 ,远期效果有待随访观察。  相似文献   

8.
宫颈癌是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之一。介入治疗是宫颈癌综合性治疗中有效辅助方法,介入灌注化疗 栓塞治疗中配合做好各项护理,不但可以保证各种治疗手段顺利进行,提高疗效,而且还可减轻患者痛苦,改善生活质量。我院对22例宫颈癌患者进行了手术切除前的介入灌注化疗 栓塞治疗取得了较好效果,现将有关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2003年4月-2006年4月,我院对22例经术前评估为宫颈癌手术切除难度较大及不宜手术切除的患者进行了介入灌注化疗 栓塞,年龄28~52岁,平均42·3岁。病理证实鳞癌18例、腺癌4例。其中Ⅰb期9例、Ⅱa期8例、Ⅱb期…  相似文献   

9.
比较妇科恶性肿瘤患者淋巴结转移的腹膜后精准淋巴化疗和系统的盆腔淋巴结清扫术的治疗效果,以期寻找一种更好的淋巴结转移癌治疗方法。本研究选择40例妇科恶性肿瘤患者分为2组:观察组采用保留淋巴功能的恶性肿瘤根治术(术中放置腹膜外化疗管,术后采用精准腹膜后淋巴化疗);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恶性肿瘤根治术(术中盆腹腔淋巴结彻底清扫术),2组患者均按照规范行标准的手术治疗,术中只有淋巴结的处理方式不同,其余手术步骤均相同。观察组于术后2~7 d内视患者恢复情况开始隔日一次经后腹膜留置管注射化疗药物,每3周重复。经密切随访,评估2组患者术后无瘤生存期(PFS)、复发转移情况,下肢淋巴水肿情况、盆腔淋巴液引流量、骨髓抑制情况、切口甲级愈合率及盆腔感染发生率等指标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经腹膜后置管化疗的患者盆腔淋巴液引流量、下肢淋巴水肿发生率及Ⅲ度以上骨髓抑制发生率较对照组明显减少,盆底感染率及切口甲级愈合率2组无明显差异,术后并发症明显减少,PFS2组无明显差异,2组患者随访至今均未见复发转移。对于有淋巴结转移的妇科恶性肿瘤患者,采用腹膜后途径重复给药化疗的疗效,与盆腹腔淋巴结彻底清扫术接近,值得临床借鉴并进一...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甲状腺癌再次手术的必要性及手术方式,分析再次手术的原因和手术的适应证。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于1999年2月~2004年5月本人所在医院接收36例甲状腺癌再手术病例的临床资料。结果首次行甲状腺肿块切除术20例,患侧腺体部分切除术8例,患侧腺体次全切除术5例,甲状腺癌改良根治性颈淋巴清扫术3例。首次手术后的病理类型:乳头状癌32例,滤泡状腺癌3例,髓样癌1例。根据外院手术治疗资料及我院术前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或CT检查结果,均再次行手术治疗,其中再次行患侧甲状腺残叶+峡部切除者6例,行患侧甲状腺残叶+峡部切除+功能性颈清扫术27例,患侧复发病灶切除术2例,对侧甲状腺切除+对侧功能性颈清扫术1例。再次手术后病理检查证实癌残留的18例(54.5%),颈部淋巴结有转移癌20例(71.4%)。随访至今均生存。结论甲状腺癌行局部肿块切除术,残癌率高,再次手术是必要的。强调术中快速冰冻病检在甲状腺手术中的常规应用,选用恰当的手术方式,是避免甲状腺癌再次手术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WWOX和S-100A4在宫颈鳞癌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WWOX、S-100A4在宫颈鳞癌的表达及两者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WWOX、S-100A4在60例宫颈鳞癌组织、20例癌旁组织和20例正常宫颈粘膜中的表达情况。结果:WWOX在宫颈鳞癌中表述明显降低;S-100A4在宫颈鳞癌中高表达。WWOX和S-100A4的阳性表达呈负相关。结论:WWOX和S-100A4的表达与宫颈鳞癌发生、临床进展及预后密切相关,二者在宫颈鳞癌中起相互拮抗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薄层液基细胞学及HPV16/18型原位分子杂交检测在子宫颈病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薄层液基细胞学技术及HE染色对112例患者行子宫颈脱落细胞学检查,按照TBS(theBethesda report system)细胞学分类标准分类:无上皮内病变或恶性病变(negative for introepithelia or ma-lignancy,NILM),意义不明确的非典型鳞状上皮细胞(atypical squamous cell of undetermined significance,ASC-US)、低度鳞状上皮内病变(Low-grade squamous intraepithelial lesion,LSIL)、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High-grade squamous intraepithelial lesion,HSIL),鳞状细胞癌(squamous cell carcinoma,SCC)。同时应用原位分子杂交方法对样本进行HPV16/18型检测。结果:①在112例细胞涂片中,NILM:16例(14.3%);炎症病变:26例(23.2%);ASC-US:44例(39.3%);LSIL:25例(22.3%);HSIL:1例(0.89%);②112例细胞涂片中HPV16/18型阳性率随着子宫颈病变加重而增高,NILM及炎症、ASC-US、LSIL及HSIL各组间相比,NILM及炎症病变组与LSIL及HSIL组之间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对5例细胞学HPV16/18型胞浆阳性病例的子宫颈活检标本进行HPV原位杂交对照检查,结果显示细胞核均呈阳性。结论:子宫颈液基细胞学联合HPV16/18型原位分子杂交检测有助于发现HPV感染引起的子宫颈病变;HPV16/18型细胞涂片中胞浆阳性染色,可作为细胞学检查HPV阳性的判定指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直肠上动脉化疗栓塞术治疗直肠癌的安全性,减少化疗药物剂量后的疗效与副反应,以及对手术切除的影响。方法:采用经皮股动脉入路作直肠上动脉化疗栓塞术,用表阿霉素30mg,羟基喜树碱20mg(或顺铂30mg),5-Fu500mg化疗,明胶海棉条(大小1.0cm×0.2cm)1条栓塞。并于化疗栓塞术后第二周或择期行肿瘤切除术。结果:16例患者临床症状减轻,CT复查10例中9例肿瘤有缩小,1例无变化为恶性间质瘤,16例中15例顺利完成根治术,尤其术前评估难以切除肿瘤的9例中有8例顺利完成肿瘤切除。结论:直肠上动脉化疗栓塞术治疗直肠癌是一种安全有效、简便的方法,可提高手术切除率,可作为直肠癌综合治疗的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儿童骨盆骨折及其合并伤的治疗效果。方法1999年7月~2008年3月的35例儿童骨盆骨折,其中,男20例,女15例,年龄5~16岁,平均11.7岁。骨盆骨折分型按Torode—zieg分类法。Ⅰ型,11例;Ⅱ型,12例.Ⅲ型,8例:Ⅳ型,4例。患者入院后早期明确诊断,及时抗休克,积极处理合并伤,对骨盆骨折予早期复位固定等处理。疗效评价分优、良、差三级。结果35例患者中,死亡2例,33例经6月~7年,平均26.8月的随访。疗效评价,优14例,良18例,差2例,优良率为93.94%(31/33)。结论儿童骨盆骨折应早期明确诊断,骨折早期复位固定,及时治疗合并伤,治疗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术后液体负平衡对胃癌D3 切除术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 1994年 1月~ 2 0 0 2年 5月 30例行胃癌D3 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后液体负平衡出现的时间把病例分为A、B两组 :A组为术后 3天内出现液体负平衡的病例组 (2 6例 ) ,B组为术后 3天内未出现液体负平衡的病例组 (4例 )。结果 :对两组围手术期的相关因素进行比较没有显著差异 (P >0 .0 5 )。A组并发症的发生率、死亡率及住院天数明显低于B组 (P <0 .0 1)。结论 :术后液体负平衡出现的迟早可作为判断胃癌D3 切除术患者预后的一项新指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胎盘早剥的诊断与治疗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内蒙古民族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18例胎盘早剥患者的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及母婴预后情况.结果:18例胎盘早剥患者产前诊断10例,疑诊4例,误诊4例.15例以剖宫产终止妊娠,3例经阴道分娩,子宫切除0例,无1例产妇死亡,新生儿存活15例(包括双胎1例),死亡4例(包括胎死宫内2例),围生儿死亡率11.76%.结论:胎盘早剥严重危及母婴生命,一旦确诊应尽快采取措施终止妊娠,防止并发症的发生及提高围生儿存活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介绍改良式腹腔镜辅助下阴式子宫切除术。方法在LAVH-I型的基础上结合部分Ⅲ型,即在镜下离断双侧圆韧带、输卵管、卵巢固有韧带(或卵巢悬韧带),打通阴道后穹窿,并离断双侧骶韧带;经阴道处理主韧带及子宫血管。结果5例患者全部成功实施改良式腹腔镜辅助下阴式子宫切除,手术时间90~150 min,平均110 min,术中出血80~250 mL,平均165 mL,无1例大出血、副损伤及术后病率。结论改良式腹腔镜辅助下阴式子宫切除术既克服了开腹手术和阴式手术的缺陷,降低手术难度,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特别适合初学者和基层医院开展,是子宫切除方式的又一术式选择。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全反式维甲酸、三氧化二砷双诱导联合化疗对急性早幼粒细胞性白血病的疗效和特点.方法:对36例急性早幼粒细胞性白血病患者给予全反式维甲酸、三氧化二砷双诱导,达完全缓解后。序贯应用全反式维甲酸、三氧化二砷,联合小剂量化疗,观察缓解时间和药物不良反应.结果:36例中2例早期因脑出血而死亡,其余均完全缓解,完全缓解率达94.4%,达完全缓解的时间为21~70d.结论:本方案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性白血病能够获得很高的完全缓解率,降低了复发率,缩短了诱导时间,可望长期生存,疗效确切、可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