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8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为了有效地消除齿轮流量计的原始脉冲信号误差,提高其测量精度,设计了一种基于复杂可编程逻辑器件(CPLD)和高级精简指令集处理器(ARM)的齿轮流量计变送器。通过CPLD获取流量计脉冲信号的相位差,确定流体方向;采用状态比较法设计软件,进行滤波整形,消除脉冲信号的原始误差,并输出方向电平与计数脉冲信号。以ARM为处理核心采集计数脉冲的个数和方向电平信号,将流量信号转换成标准信号并输出。实验结果表明:利用光耦和CPLD滤波能够有效减小流量计输出信号中的误差,减小后的误差在0.1%以内,适应不同黏度的液体。  相似文献   
2.
为了防止计算机数据被U盘反向窃取,造成信息泄露,提出了一种基于光纤的U盘单向高速读取系统,可以实现数据的高速单向准确传输。基于Linux系统平台,采用管道技术,实现NAND FLASH接口对打包文件的数据传输。以光纤作为数据传输手段,基于FPGA设计数据编码和解码模块,通过研究曼彻斯特编码与同步传输的特性,设计了一种具有时钟线的数据编码传输方式,实现高速准确传输。采用高速USB与上位机进行通信,并利用SDRAM设计FIFO缓存方案,克服USB数据传输中的干扰。实验结果表明:FAT32、exFAT、NTFS 3种文件系统的U盘传输速度均在15 MB/s以上,文件传输的正确率可达到100%,满足U盘单向读取系统的需求。  相似文献   
3.
传统单片机课程在开课时间、教学方式和实验设计等方面存在一定问题,通过分析,针对性地提出了解决方案,即通过课程的提前设置、随堂实验、精心的实验设计和综合性的样机设计等环节,显著改善学生的学习效果,并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  相似文献   
4.
一种基于神经网络的内模控制方法及其应用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根据具有非线性、强耦合、不确定性过程的控制需要,提出了一种基于神经网络的内模控制方法,该方法充分利用神经 自学习及非线性逼近能力,建立非线性、强耦合、不确定性过程的动态模型及逆模型,采用这种方法对冷轧过程中带材全局板形进行仿真实验控制,取得了理想的控制效果。  相似文献   
5.
试验优选了超声提取白刺花总生物碱最佳工艺条件.通过正交设计超声提取方案,以50 g白刺花种子中提取出的总生物碱为指标,考察了乙醇浓度,提取时间,料液比对总生物碱提取效果的影响.优选出最佳提取条件为:8倍量70%乙醇超声提取60 min.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溶氧对红曲菌在发酵罐中生物合成橙色素的影响。 分别采用不同通气量和搅拌转速以达到不同溶氧水平,考察不同溶氧水平下红曲菌w1夏在10L发酵罐中生产橙色素的情况,并将优化后条件放大至50L发酵罐中。结果表明,不同通气量水平下底物消耗、pH值和溶氧情况相似,但最终橙色素色价不同,基本上呈现出随通气量增加,色价呈现上升趋势;搅拌转速升高,菌体量和色价均随之升高,但涨幅不大;50L罐中菌体生长和橙色素合成结果验证了10L罐结果。在大规模生产时应尽可能采用高的通气量和适宜的搅拌转速,达到较高的溶氧水平,以利于菌体生长和橙色素合成。  相似文献   
7.
在全球CO2持续升高背景下, 游客的CO2排放导致热门景点周围的大气CO2升高速度远远大于全球平均CO2升高速度。针对这一问题, 基于涡度相关系统, 对九寨沟树正寨犀牛湖区域进行长期CO2浓度监测, 结合年均径流量和基于CO2浓度得到的钙华(CaCO3)损失速率, 估算九寨沟世界自然遗产地的钙华年损失量, 探究钙华退化的机理。结果表明, 游客呼吸可进一步升高CO2, 升幅可达250~300 μL/L, 导致水体的CaCO3损失率增加18%~21%。全球和局地CO2升高的叠加效应是导致以钙华景观为主的九寨沟钙华消失和环境退化的关键要因, 游客的CO2排放的确在毁坏九寨沟世界自然遗产景观。  相似文献   
8.
提出了一种适用于电力系统振荡的高压输电线路故障选相新方法.该方法利用零序和负序电流之间的相位关系将接地故障分成3个区域,每个区域存在单相接地和另外两相短路接地两种故障类型,分别计算这两种类型故障点的三序电压,判别其是否满足各自故障的电压边界条件,以此确定实际故障相别.新选相元件解决了电力系统振荡时可能发生的误选相问题,具有较强的耐过渡电阻能力,并且完全不受分支系数和系统运行方式的影响.数字计算机离线仿真和实时数字仿真系统实验都证实了新选相原理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