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设计了以VB6.0为软件开发平台,研华工控为硬件核心的接触电阻测量系统.该系统由压力控制、温度控制、接触电阻测量和数据采集控制4个部分组成.研制的测量系统能够在模拟实际电阻焊压力和温度状态下,对薄板接触电阻进行连续采集,并用曲线动态显示,为分析不同表面状态板材的接触电阻提供了硬件条件.  相似文献   

2.
Rogowski线圈电流传感器由均匀密绕的挠性空心线圈和积分器构成,由于其原理和结构特点,特别适合于电阻焊次级电流的测量.讨论了Rogowski线圈工作原理、积分器设计及误差、传感器电路模型和灵敏度的频率响应,设计了用于电阻焊测量的电流传感器,据此研制出ADuC812单片机为核心的电阻焊数据采集系统,并进行了低碳钢板搭接点焊试验和电压电流等信号的采集.初步分析认为,焊接电压、电流信号及接头动态电阻、输入功率与熔核形态密切相关,可用于电阻点焊接头质量的在线监控.  相似文献   

3.
文章从实验结果和实例事实分析论述导体接头搪锡的方法能使接触电阻增大,然后通过金属的物理性质分析了此种方法降低接触电阻不具有好处,指出使用在导体接头焊接或镀银的方法减少接触电阻比较可靠。  相似文献   

4.
接触电阻是电阻焊数值模拟的重要参数,决定模拟结果的正确性。采用PCL-818L采集卡、安川交流伺服电机、NSTH3A压力传感器等设计了模拟电阻焊状态下测量接触电阻的压力实时控制系统。使用Visual Basic6.0作为软件平台,开发了系统软件。设计了压力信号处理的卡尔曼滤波器,提出了对压力进行分段控制的策略,实现了接触电阻测量过程中压力的稳定、精确控制。  相似文献   

5.
基于89C51的线束检测仪的硬件系统设计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设计了一种实用的线束检测系统,该系统具有最大可检测1200点的可编程检测功能,能够准确快速检测各种线束的断路、短路及线束中的电阻、二极管等故障,保证了产品质量,大大地提高了生产效率.本文对检测仪设计的总体方案进行了探讨,对线束检测仪的硬件设计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6.
设计了一种实用的线束检测系统,该系统具有最大可检测1200点的可编程检测功能,能够准确快速检测各种线束的断路、短路及线束中的电阻、二极管等故障,保证了产品质量,大大地提高了生产效率。本文对检测仪设计的总体方案进行了探讨,对线束检测仪的硬件设计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7.
根据伏安法测量电阻的优点以及电压跟随器和差动放大器的特点,提出了在低电阻测量中能消除导线电阻和接触电阻影响的一种新方法.设计了完整的实验电路,经过实际测量证明了该方法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8.
以不锈钢和灰铸铁材料为研究对象,在不同的压缩应力下,通过保护性四点测电阻法,测量模拟试样在反复拧紧和放松时两接触表面的微观变化规律,研究紧固件接头表面的变形.研究结果表明,被测试样表面在压应力远远小于其屈服应力时发生局部微塑性变形,可直接测量接触电阻的变化规律,对不便直接测量的局部微塑性变形进行研究.将变形时的实时在线非破坏性检测,间接运用到紧固件服御状态下的质量监控和耐用性的研究中.1  相似文献   

9.
探讨了舌簧继电器性能参数智能化测量的方法。针对测量的特殊要求,设计了多参数综合测量系统。为了最大程度地减少引线及测量夹具接触电阻的影响,采用了特殊的R/V转换电路和测量软件。对测量系统的误差进行了理论分析。实测结果表明,该系统适用于舌簧继电器多参数测量;在300mΩ测量范围内,接点接触电阻的绝对误差和多次测量标准差均小于±1mΩ。  相似文献   

10.
根据接触电阻的特点,将结合模糊逻辑的预测方法引入电气领域,提出基于模糊系统的接触电阻预测新方法.根据接触电阻与各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及研究目的进行试验,得到足量试验数据,将所有试验数据分成两部分,训练数据和测试数据.通过训练数据运用梯度下降算法训练模糊系统,调整模糊系统参数,建立相应的接触电阻模型,利用训练数据建立接触电阻的回归分析模型.通过测试数据对两种模型进行测试,基于模糊系统的接触电阻模型的测试结果优于回归分析.预测与比较结果表明:若能得到足量训练数据,用梯度下降算法训练模糊系统建立的接触电阻模型精确可靠.  相似文献   

11.
直接矩阵变换法求解变电站地网的接地电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变电站地网接地电阻的数值计算中,一般处理过程是先求出每个单元的泄漏电流,由此得出总的泄漏电流,进而得到地网接地电阻。本文提出了一种新的计算方法,通过矩阵变换直接求取接地电阻,不必先求单元泄漏电流,从而节省了计算时间,并提高了计算精度,这种方法对均匀土壤及不均匀土壤均适用。  相似文献   

12.
根据非线性负载的等效电路模型,以“当负载电流为周期电流时,负载电流与负载基波有功电流差的绝对值在一个周期内的积分值最小”为检测原理,提出了一种基于迭代算法的有源电力滤波器单相电路谐波电流检测方法.使用该方法先计算出产生基波有功电流的电阻部分对应的电导,则可求出基波有功电流,用负载电流减去基波有功电流,就得到实际要补偿的谐波及无功电流.该方法具有计算量非常小,实时性好,检测精度高等特点.理论分析与仿真研究证实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3.
为了使旋转法得到更好的应用,对旋转法的多点切触加工特性进行了深入分析,提出了特征点和特征参数线的概念.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适用于旋转法的特征参数线刀轨规划算法,首先利用旋转法确定圆环面刀具的最优刀位,然后通过迭代判断使下一条刀路的左特征参数线和当前刀路的右特征参数线在精度范围内重合,并由此实现刀轨的编排.算例表明,特征参数线刀轨规划算法可有效产生光顺无干涉的刀路,可充分利用旋转法加工带宽的优势,与等参数线法相比,其加工效率得到了明显的提高.  相似文献   

14.
电阻直接加热锻造成形工艺方法及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传统锻造工艺流程长,能源消耗大的缺点,提出了一种采用电阻直接加热技术的新型热锻成形系统。采用该系统对42CrMo4棒料进行了热镦粗实验,研究了预接触压力、工件表面质量、电流对工件加热及成形过程的影响,为电阻直接加热模锻成形提供了指导。试验结果表明:1)采用该方法可以在短时间内将工件在模具中加热到成形温度;2)小的初始接触压力有助于提高工件的加热温度;3)在初始接触压力不变情况下,工件的加热温度与电流强度的平方成正比;4)模具与工件接触面质量对加热温度有重要的影响;5)在成形过程中采用恒定电流强度的电阻加热有效地降低了工件的冷却速度,使成形时间延长30%。  相似文献   

15.
五相感应电机直接转矩控制系统中电压矢量选取与优化相比三相电机具有更大的灵活性和复杂性,为有效对其进行调速控制,详细分析了五相感应电机直接转矩控制中空间电压矢量,提出了一套无速度传感器调速控制方案.在控制系统中,对定子电阻进行了在线辨识,以提高磁通观测精度,然后以定子电流定向,推导出一套速度辨识算法,该算法具有较高的速度估计精度并且易于实施.最后的仿真试验结果表明,提出的控制方案在理论上和实际上是可行的.图8,表2,参10.  相似文献   

16.
 作为极端润湿表面的一种,超亲水薄膜表面由于具有自清洁、防雾、防腐蚀等特性,成为现代工业、城市建设等领域的研究重点之一。界定极端润湿表面的一种方法为接触角的测量,因此获得更高精度的接触角对极端润湿表面工程具有重要意义。讨论了在超亲水薄膜表面提高接触角精度的3种算法,包括量高法、圆拟合法及椭圆拟合法,结果显示接触角在接近0°时通过圆拟合算法能够提高计算精度。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边界单元法求解二维无摩擦弹性接触问题,分析不同接触情况中边界上满足平衡与协调的条件后,提出了可能接触与已接触两种状态的边界条件,然后应用弹性力学边界积分方程并将边界离散为若干直线段集合使之变为代数方程以求其数值解,将判定边界间是否嵌入和受拉的条件仅限于可能接触的边界,因而简化了迭代计算,最后所得解包括全部边界上的面力与位移,以及接触压力的分布,通过二算例表明,此法比有限单元法节点总数少、数据准备简单、计算速度快且精度更高。  相似文献   

18.
实用高精度数控直流电流/电压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以串调稳压电路为基础,单片机电流/电压监控系统为核心的双闭环控制方法,既提高了数控直流电源输出电压的稳定性,叉保证了调节电流的精度,实现了用稳压电路输出稳定电流的直流电流源。为提高输出控制分辨率,采用单片机自动换档电路粗调与D/A0832细调配合使用方法.保证了输出高精度要求。电源还设置了RS232接口,可与计算机连接构成智能程控电源。该电源结构简单,元器件价廉.易扩展.实用性强。  相似文献   

19.
为了给路面抗滑构造设计与优化提供指导,使得设计的隧道水泥混凝土路面具有更好的抗滑性能,针对目前路面抗滑性能评价指标的不足,基于轮胎与路面接触作用机理,从接触力学的角度提出一种轮胎有效接触界面的构造粗糙度评价方法。通过对四种不同路面的胎/路接触应力分布特性进行比较,对接触应力分布非均匀性和应力集中效应进行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评价指标。结果表明:结合室内试验与现场路面压力胶片测试,不同路面上的轮胎接触应力分布为典型的非均匀分布状态,且具有一定的随机分布特性,可以从接触力学的角度反映路面构造分布形态。应力峰值可以表征单点构造峰顶接触应力最大值,直接反映了路面构造与轮胎的包络变形程度,而Weibull模量可以从接触界面上进行整体的应力分布均匀性评价,属于间接性面域评价指标,二者的结合能够更加全面地进行路面的构造粗糙度评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