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计算了类锂钒离子的激发态1s2nl(l=d,f;n≤9)的非相对论的电离能;将相对论效应和质量极化效应作为微扰,计算了它们对体系能量的修正;利用有效核电荷方法计算了电子的量子电动力学(QED)效应对电离势的贡献。用在FCPC中确定的波函数,计算了类锂钒离子1s2nd-1s2nf(n≤9)跃迁的振子强度。  相似文献   

2.
利用全实加关联(FCPC)方法计算了类锂离子(Z=11~20)激发态1s25p的能级及精细结构劈裂, 在此基础上计算了1s22s~1s25p的跃迁能和振子强度. 相对论和质量极化效应对能量的修正用微扰论计算, 还估算了来自量子电动力学效应的修正. 所得到的理论结果与现有的实验数据符合得很好.  相似文献   

3.
用全实加关联(FCPC)方法计算了Sc18+离子1s2nd-1s2nf(4≤n≤9)态的跃迁能和波长.计算结果表明,由1s2nd-1s2nf的跃迁产生的谱线的波长范围在硬X射线范围内.  相似文献   

4.
用全实加关联方法计算了Co24+离子1s22s和1s2np(n≤9)态的非相对论能量.得到的1s22s和1s22p态的结果与Yan等人的高精度计算结果符合的很好.在计算相对论效应和质量极化效应对体系能量的一级修正的基础上,通过引入价电子的有效核电荷,在类氢近似下,估算了对能量的高阶相对论修正和量子电动力学修正,计算了该离子1s22s-1s2np的跃迁能,波长和在3种规范下的振子强度.得到与现有实验数据符合得很好的结果.与量子亏损理论结合,将对该离子能量和振子强度的理论预言准确地外推到包括连续态的整个能域.  相似文献   

5.
用全实加关联方法计算了类锂Co24+离子1s2nd(3≤n≤9)态的非相对论能量;在考虑了一阶相对论效应和质量极化效应对体系能量的一级修正的基础上,估算了高阶相对论修正和QED修正对能量的影响,计算了该离子1s2nd态的电离能、激发能和精细结构,得到与现有实验数据符合得很好的结果.在此基础上,与量子亏损理论结合,实现了对Co24+离子任意高激发态(n≥10)的能量的可靠预言.  相似文献   

6.
用多组态Dirac-Fock和相对论组态相互作用的扩展优化能级方法,在计算中包含了Breit相互作用,真空极化,自能以及有限核质量修正,计算了核电荷数Z从6到80的类铍离子等电子序列的1s~22s2p ~3P_(0,1)的精细结构能级,磁偶极跃迁几率和振子强度.  相似文献   

7.
利用全实加关联(FCPC)方法计算了类锂离子(Z=11-20)激发态1s^25p的能级及精细结构劈裂,在此基础上计算了1s^2s-1s^25p的跃迁能和振子强度,相对论和质量极化效应对能量的修正用微扰论计算。还估算了来自量子电动力学效应的修正,所得到的理论结果与现有的实验数据符合得很好。  相似文献   

8.
提出了多电子原子波函数中ns电子径向函数的一种构造方法,在此基础上利用变分法对氦原子1sns(n=2-5)组态、铍原子1s22sns(n=3-6)组态、碳原子1s22s22pns3P(n=3-6)态的非相对论能量进行了计算,并计算了其相对论修正值(包括质量修正、单体达尔文修正、双体达尔文修正、自旋-自旋接触相互作用修正、轨道-轨道相互作用修正),计算结果与实验值相当接近.  相似文献   

9.
应用密度泛函理论(DFT),在B3LYP/6-31G**水平上优化得到了线型簇合物HC2nB(n=1~10)的基态平衡几何构型,并计算了它们的谐振动频率.在基态平衡构型下,通过EOM-CCSD/cc-pvDZ的计算,确定了簇合物HC2nB(n=1~5)的X1Σ →11Σ 电子跃迁的垂直激发能;结果表明,体系HC2nBX1Σ →11Σ 电子跃迁能与体系大小n之间都存在非线性关系,并导出了它们与n之间的解析表达式.用CASSCF/6-31G*方法优化得到了HC2nB(n=1~4)的基态和激发态的平衡几何构型,由于两者成键性质的不同,从而导致了体系的跃迁能与体系大小之间的非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10.
类锂体系1s22p2P态能量的相对论修正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利用不可约张量理论,导出了锂原子(含类锂离子)能量的相对论修正(包括相对论质量修正、达尔文修正、自旋-自旋接触相互作用和轨道-轨道相互作用)的解析表达式,在此基础上具体计算了类锂体系(Z=3→7)激发态1s22p 2P的总能量,所得计算结果与实验数据符合得较好.  相似文献   

11.
Fe^23+离子的能量和精细结构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应用全实加关联方法计算了类锂Fe^23+离子的1s^2nl(l=s,p)组态的非相对论能量和波函数。非相对论能量用Rayleigh-Ritz变分法确定,包括动能修正、电子-电子接触项、轨道-轨道相互作用项以及Darwin项的相对论修正和质量极化项由全实加关联波函数的一阶微扰给出,量子电动力学修正由有效核电荷方法和类氢公式计算;给出了较高核电荷(Z=26)类锂体系1s^2nl(l=s,P)组态的电离能、激发能和1s^2np组态的精细结构劈裂。得到的理论结果与实验数据及物理规律符合的很好。  相似文献   

12.
Ti^19+离子的能量和量子亏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全实加关联(FCPC)方法计算了类锂Ti^19+离子的激发态1s2nl(l=d,f,n≤9)的非相对论的电离能;将相对论效应(电子动能的相对论修正,Darwin项,电子-电子接触项以及轨道-轨道相互作用)和质量极化效应作为微扰,计算了它们对体系能量的修正;利用有效核电荷方法计算了电子的量子电动力学(QED)效应对电离势和激发能的贡献。在用FCPC方法得到的Ti^19+离子的激发态能量的基础上,以单通道量子亏损理论(QDT)为依据,计算了这两个Rydberg系列的量子数亏损;将得到的量子数亏损作为输入,根据Rydberg公式又实现了对任意高激发态的能量的理论预言。  相似文献   

13.
用全实加关联 (FCPC)方法研究核电荷Z =3~ 15的类锂原子体系 1s2 2p态的精细结构 .取得了与实验数据符合得非常好的计算结果 .定量地揭示了相对论效应和QED修正随核电核增大的变化规律 .  相似文献   

14.
利用电子关联效应和相对论效应的Hartree-Fock(HFR)自洽场方法(SCF),计算了核电荷数Z=1-122中性原子的nd(3≤n≤6)、nf(4≤n≤8)电子的轨道平均半径、束缚能、有效量子数和径向波函数。计算结果表明,随着原子序数Z的增加,中性原子的激发态d、f电子的轨道半径、束缚能、有效量子数在过渡族开始的原子发生了突然的减少,d、f电子波函数也发生了塌缩。  相似文献   

15.
利用多组态相互作用方法及 Rayleigh- Ritz变分法 ,计算了类锂 B2 +,N4 +三激发态2 p2 np4 So( n=2 ,3,4 )和 1s2 pmp4 P态 ( m=2 ,3,4 )的能量 ,并运用截断变分方法得到能量的改进量及考虑相对论修正、质量极化效应 ,获得了高精度的能量计算值 .同时还计算了该系统之间的辐射跃迁波长、振子强度和辐射跃迁率 .计算结果与文献值吻合得很好  相似文献   

16.
用全实加关联 (FCPC)方法计算锂原子的高角动量激发态 1s2 nl (l =4,5 )的能量及其精细结构 .非相对论能量用Rayleigh Ritz变分法确定 ;相对论修正和质量极化效应用微扰论计算 ;在能级精细结构的计算中不仅考虑了自旋 轨道相互作用还计及自旋 其他轨道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17.
摘要:当锂原子处于基态((1s)^2s组态)或第一激发态((1s)^2p组态)时,其能量可用变分法计算,如果用变分法计算锂原子第二激发态(1s)^23p组态能量,则需要注意两个问题:一是由于锂原子第二激发态((1s)^23p组态)的三个电子处于不同的壳层,不能采用单参数的方法,同时,由于3p电子较远离原子核,对1s电子的影响较小,也没有必要用计算第一激发态中的双参数方法;二是要保证锂原子(1s)^23p组态波函数与基态及第一激发态波函数的正交。基于以上两点,这里给出一种用变分法计算锂原子(1s)^23p组态能量的具体方法,计算过程直观,计算结果与实验值相当接近。  相似文献   

18.
本文研究在扭曲波冲量近似下,反质子与原子核的电荷交换反应A(p,n)B.用严格的分波法计算反质子能量为46.8MeV和179.7MeV的16O(p-,n-)16N到达1-,3-态和17F(p-,n-)17O到达O+,2+态的微分截面.讨论了同位旋相似态跃迁和非相似态跃迁微分截面的差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