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6 毫秒
1.
在空中交通管制中,利用监视设备提供的航空器飞行动态,管制员就可以为航空器配备飞行间隔,防止航空器与航空器相撞。由于一次雷达和二次雷达系统自身具有的局限性,ADS-B的技术开始逐步应用。但由于ADS-B管制服务运行规范的缺失,就不能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充分发挥ADS-B的设备技术优势,提高交通流量。本文主要介绍国内外ADS-B的应用、管制服务运行规范的研究发展情况及相关成果。  相似文献   

2.
空中交通进近排序及优化调度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针对空中交通进近管制地区日益繁忙的交通流量,设计了一种进近排序及优化调度方案。目前的空中交通调度依赖于管制员的经验判断。随着交通流量的增加,管制员的工作负荷越来越重,这就进一步威胁交通安全。管制员通常以牺牲容量为代价来保障安全,结果造成大量的交通延误。该文设计的进近管制排序和优化调度方案能够在充分保证安全运营的情况下最优地使用机场和空域的容量。同时为管制员提供方便直观的决策支持工具,可以进一步减轻管制员的工作负荷。该方案已应用于清华大学国家CIMS中心与华北空管局合作开发的空中交通管制指挥检测系统(ATCCMS)中,得到了管制员的一致好评。  相似文献   

3.
从以往的经验教训来看,跑道侵入就是一个典型的地面安全问题。将影响因素即危险源的辨识应用到其中,本文提出了实施安全风险预警的具体方法,选用危险态作为风险要素,将在以下四个功能领域部分中予以介绍:空中交通管制;飞行运行;机场和地面助航设备;交通流量、容量提高程序和机场设计。  相似文献   

4.
万强兵  王坤侠 《科技信息》2011,(19):95-95,104
交通信号灯能够有效管制交通,对于疏导交通流量、提高道路通行能力,减少交通事故有明显效果。本文阐述了基于MCS-51单片机的交通信号灯控制电路的硬件设计和软件实现。该交通信号灯具有自动化程度高、结构简单、可靠性高、成本低等优点。  相似文献   

5.
城市交通流具有复杂性、时变性和随机性,实时准确的交通流量预测是实现智能交通诱导及控制的前提.综合分析交通流量影响因素的基础上,进行多路段的交通流量预测研究,提出了基于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的交通流量预测改进模型,并应用平安大街的流量数据进行实例验证.结果表明,该模型具有学习速度快、跟踪性能好及泛化能力强等优点,在交通流预测中更具有实用性和推广性.  相似文献   

6.
等待程序是为疏导交通流量,为航行中的航空器提供等待区域,并得到必要的时间间隔和进近序列而设计的一种飞行程序。从等待程序的定义、类型、加入方式及管制方法等方面对等待程序进行全面的分析与阐述,对完成飞行程序及保障飞行安全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7.
交通流量预测是智能交通系统中非常重要的研究领域,传统的预测方法在交通流量预测中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但是,在短时交通流量预测中,由于其影响因素错综复杂,传统的预测方法对于短时交通流量不能很好地进行预测.随着机器学习和数据挖掘各种理论的不断提出及完善,机器学习和数据挖掘与交通流量预测的结合是智能交通系统未来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本文利用SVM (support vector machine)构建了短时交通流量预测模型,并利用遗传算法(genetic algorithm)对SVM的惩罚参数C和核参数σ进行优化,同时比较SVM中不同核函数,包括多项式核函数(polynomial kernel)和径向基核函数(RBF kernel)的预测效果.径向基SVM (RBF SVM)训练时间要比多项式SVM (polynomial SVM)短,预测准确率和精度也要比多项式SVM要好.从仿真结果上看,SVM非常适合应用于短时交通流量预测,能够取得很好的预测效果与精度.  相似文献   

8.
交通流量预测是智能交通系统技术应用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提高预测水平,引进基于区间二型模糊神经网络的交通流量时间序列预测模型,给出了基于二型模糊神经网络的仿真算法.并结合广州市某高速公路为例对交通流量进行预测,对比计算了该方法与一型模糊神经网络预测方法的预测结果,仿真表明该系统具有精确性和高可信度,预测准确性明显高于传统的一型模糊神经系统.  相似文献   

9.
基于支持向量回归机的交通状态短时预测方法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提出基于支持向量回归机的交通状态短时预测方法.具体的做法是,以交通检测器收集到某时刻前几时段及上下游前几时段的交通流量、占有率、平均速度等交通参数为输入,以对应时段交通流量为输出,选取核函数,对支持向量回归机进行训练.应用训练完成的支持向量回归机,输入交通流量、占有率、平均速度,来预测下时段的交通流量.最后,以某城市道路的实时数据来对模型进行验证,预测结果表明了模型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0.
高速公路的交通事故预防研究是交通管理领域中的重要课题.通过具体分析事故发生前特定时间段的交通流量分布规律,统计交通流量中小型车和大型车等车型占比,建立交通流量计算模型,确定交通流量在事故高发时的阈值,通过高速公路实践验证结果的正确性,为今后高速公路精准控制交通流量,预防交通事故的发生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考虑驾驶员在不同交通环境下会变换驾驶方式的真实情况,建立两次改变驾驶方式的双车道交通流元胞自动机模型(TTChange-CA模型).通过数值模拟发现,2种类型车辆的初始混合比例和换道概率对交通流基本没有影响;与只改变一次驾驶方式的双车道模型(TChange-CA模型)相比,TTChange-CA模型提高了系统的流量、速度和临界密度,增加了道路利用率;与双车道SDNaSch模型和WWH模型相比,该模型的速度、流量及时空图的致密程度介于二者之间,更真实地刻画了现实交通流.  相似文献   

12.
向征  丁钰童 《科学技术与工程》2021,21(24):10525-10530
为准确把握航路点流量变化趋势和缓解空中交通压力,提出了一种基于飞行计划集中处理的流量预测方法。首先,在预战术飞行流量管理阶段,通过飞行计划集中处理可得到的航空器飞行计划信息,根据各航班在起飞前提交的领航计划电报和全飞行剖面混杂模型来预测航空器的航迹;然后,通过预测出航空器过关键航路点的过点时间,并结合空域结构数据来获得主要航路点的流量预测值;最后,通过算例仿真的结果可以发现所提出的航路飞行流量预测方法能够很好的对关键航路点进行预测,并且方法是切实可行和有效的。  相似文献   

13.
为了在控制过程中既强调交通效率又兼顾交通公平,提出了一种新的信号交叉口模糊逻辑控制模型,该模型由2个子控制器构成.当前绿灯结束时,通行相位控制器根据各车道的车辆数和平均等待时间计算它们的交通紧急度,然后根据交通紧急度选择下一个通行相位,通行时间控制器则根据被选相位中车辆数最大车道的交通情况来决定通行时间.仿真实验结果表明,该模型与感应控制和Pappis模型相比,在车流量很小时控制效果相近,但随着各向车流量的增加,该模型开始优于其他模型,车流量越大优势越明显,而且变化十分平稳,不仅提高了交通效率,而且使交通供给更加公平.  相似文献   

14.
提出了一种考虑当前车辆前方两个车辆影响的单车道元胞自动机模型,根据双倍视距模型的思想修改了NaSch模型的加减速规则.计算机模拟表明,本文提出的模型能够呈现真实交通中观察到的一些复杂交通流现象,如时走时停波等,且最大流量和临界密度比NaSch模型更接近真实交通流的测量值.此外模拟结果表明通过参数调整可使车辆间保持一定的安全间距行进.最后,还讨论了近邻车辆的敏感系数和次近邻车辆的敏感系数的影响.模拟结果表明,固定任何一个参数的值,最大流量都会随另一个参数的增大而增加,对流量的影响显著,说明近邻车辆的影响大于次近邻车辆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提出了一种新的拥挤交通流非线性模型.该模型中包括了匝道口附近的交通流模型,匝道口进出车辆的流量与主路的车流相耦合.并提出了一个重要的假设,即交通流量能够在有限的时间内对局部密度的变化做出响应.该模型由2个偏微分方程(PDE)和1个与偏微分方程相关联的常微分方程(ODE)组成.在这个简化模型中,从自由流向同步流的转换可以看成是一个具有滞后作用的临界Hopf分岔.最后通过数值模拟进行了从自由流到拥挤交通流的瞬态动力学的仿真,得到了各变量的分岔图.  相似文献   

16.
为快速准确地计算导弹起飞质量,对优化算法进行了研究,提出了基于微分进化算法的导弹起飞质量设计方法.以单室双推力固体火箭发动机类型的导弹起飞质量作为算例进行了优化设计.确定了设计变量及约束条件,建立了导弹起飞质量优化模型.根据优化模型选取微分进化算法中的种群规模、最大进化代数等参数,最终通过不断迭代获得最小起飞质量.优化结果显示,与遗传算法相比,微分进化算法在导弹起飞质量计算方面具有更快的收敛性和更高的计算精度.  相似文献   

17.
为了对腿形机器人起跳过程中的运动学特性进行分析,建立了简化的运动学模型.采用多项式规划方法对角度的轨迹进行了研究,在规划过程中引入相似系数和滞后系数,并建立了起跳判断条件.使用算例对起跳过程进行了仿真分析,分析了相似系数和滞后系数对起跳过程的影响.最终得到近似于青蛙起跳过程的仿真结果,仿真结果表明了所采用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8.
在薛郁等改进的Nagel Schrekenberg模型基础上,通过引入行车状态变量和反馈规则提出了一种新的单车道元胞自动机交通流模型,利用改进后的新模型,分析了元胞自动机模型中常采用的线统计法,并尝试将交通中的点统计法用于元胞自动机模型中的单个车辆的微观运动的统计.通过计算机模拟,发现点统计法的车流量明显小于线统计法,且离散性较大,但两种方法所反映的车流总体特征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9.
适应性交通流连续性模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夏玉显  薛郁  梁玉娟 《广西科学》2015,22(4):382-387,394
【目的】考虑人的主动行为在复杂的交通系统所起的作用,从微观机理出发,利用气体动理学理论建立交通流连续性宏观模型,研究交通的拥堵现象。【方法】假定单一司机的期望速度与其局域瞬时速度成正比,考虑司机期望速度随时间的驰豫变化,利用广义Paveri-Fontana等式,通过运用距方程和Chapman-Enskog方法,导出类Naveri-Stokes方程的适应性交通流模型;然后对适应性交通流模型进行线性稳定性分析,并通过数值分析验证适应性模型的合理性。【结果】适应性模型能更好地解释高密度下的时停时走交通现象,描述交通堵塞的消散过程,反映右转车流的"挤压"效应。【结论】引入司机的期望速度的宏观交通流动力学方程能较好模拟高密度的交通拥堵现象。  相似文献   

20.
建立了舰载机滑跃起飞模型和舰船在规则波中的运动模型,然后利用建模软件Creator及视景驱动软件VEGA建立虚拟海洋环境及舰船,舰载机的几何模型,并在API应用程序中对舰载机和舰船的六自由度运动进行实时控制。仿真结果表明该仿真系统较好地模拟了舰船在规则海浪中的运动情况。实现了舰载机滑跃起飞的实时状态,而且能反映舰船运动对舰载机起飞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