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利用振动样品磁强计和电子顺磁共振谱仪研究了Fe-Ni/Cu多层膜中的层间耦合和二维效应,以及它们对磁性的影响,对于Fe-Ni(3.0nm)/Cu多层膜,面内饱和场Hs,矫顽力Hc,剩磁比均随Cu层厚度作同步振荡变化,对于Fe-Ni(2.0nm)/Cu和Fe-Ni(3.0nm)/Cu多层膜,有效饱和磁化强度与共振线宽ΔH,随Cu层厚度作同步振荡变化。在它们的铁磁共振谱中,除了一致进动共振模外,还存在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具有不同厚度Ni过渡层的Co5.0nm/Cu3.5nm/Co5.0nm三明治膜的巨磁电阻效应,发现Ni过渡层可以大大地提高材料的灵敏度。不同程度Ni过渡层的Co/Cu/Co三明治膜的磁电阻值在3.5%和5.6%之间,相应的矫顽力在0.95kA/m附近。因此,材料的灵敏度最大可以达到39%kA.m^-1。原子力显微镜给出的表面形貌表明Ni过渡层提高了材料的平整度,从而导致大的巨磁电阻值。而电阻  相似文献   

3.
低饱和场巨磁电阻金属多层膜Ni80Fe20/Cu的结构与磁电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磁控溅射方法,获得了具有低饱和场巨磁电阻的Ni80Fe20/Cu金属多层膜,在室温下,其磁电阻和层间耦合状态随Cu层厚度的增加呈振荡变化,在Cu层厚度tCu=1.0nm,2.2nm时磁电阻出现2个峰值分别为19.4%和11.7%,饱和场约为6.4×10^4A/m和8×10^3A/m低温下(77K)磁电阻为33.2%和27.6%,系统地研究了NiFe层厚度和周期数对多层膜磁电阻的影响,用真空退火  相似文献   

4.
应用射频溅射技术制备了面心立方结构的Fe1-xNix/Cu(x=0.26-0.54)金属超晶格,MgO单晶衬底的采用以及在面心立方结构的Cu上实施外延等措施保证了在Ni质量分数低至0.26时Fe-Ni合金层仍保持了良好的面心立方的晶体结构,而且直到液氦温区这种面心立方结构仍是稳定的,磁性测量表明,当Fe-Ni合金层的Ni质量分数低至接近因瓦合金成分(x=0.35)时,其合磁矩呈下降趋势,即表现出偏  相似文献   

5.
化学镀Ni—Cu—P工艺及镀层性能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化学镀Ni-Cu-P工艺及镀层性能。当温度控制在70-75℃、PH值控制在7.0-80添加剂B的含量为2.0g/l、CuSO4含量1-2g/1时,所得镀层性能最好。镀层经热处理后,组织和性能将发生变化。发现Ni-Cu-P镀层出现最高工的热处理温度为500℃,超过Ni-P化学镀层出现最高硬度的热处理温度。经过正确的热处理后,镀层硬度和耐磨性优于Ni-P化学镀层,且应用温芳范围较宽。  相似文献   

6.
用射频磁控溅射方法制备多层膜,研究了双层膜NiO/NiFe的矫顽力Hc和交换耦合场Hex与反铁磁层NiO、铁磁层NiFe厚度的关系,结果表明:NiO厚度为70nm时,Hex最大;Hc随NiO厚度增大而增大.当NiFe厚度增加时,Hex近似线性减小;而Hc则随NiFe厚度增大开始有缓慢增加,然后才减小.对于NiO(70nm)/NiFe(t1)/Cu(2.2nm)/NiFe(t2)自旋阀多层膜材料(括号内的量表示厚度),研究了NiFe膜厚度对磁阻效应的影响,结果表明:被钉扎层NiFe的厚度为3nm,自由层NiFe的厚度为5nm时,MR值最大,约为1.6%.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化学镀Ni-Cu-P合金的工艺,对镀液的稳定性和镀层的性能进行分析研究,获得含Ni83.31%、Cu4.08%、P8.59%均匀无针孔的的镀层;镀层的结合力、耐蚀性良好;经热处理后镀层的硬镀达到993.4HV。  相似文献   

8.
以2-羟基吡啶为配体,合成了标题配合物,测定了其晶体结构。结果表明:晶体属单斜晶系C2/c空间群。晶胞参数:a=1.3735(5)nm,b=0.8687(3)nm,c=:1.8630(9)nm,β=93.73(4)°,v=2.2181(16)nm ̄3,Z=4.结构用直接法解出。最终偏离因子R=0.051。Cu-Cu间距离为0.263nm。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Ni-Cu/ZnO催化丙烷氢解反应并用化学吸附和磁化率测量等技术表征了催化剂。随着催化剂中Cu含量的增加,H2化学吸附量与磁化率均显著下降,与以前的研究结果相结合,说明Ni与Cu相互作用形成了原子簇而且Cu富集在表面。同时,Nu-Cu间也存在电子效应,即Cu的d电子向Ni的d轨道进行了转移。丙烷氢解反应进一步表明,Ni-Cu/ZuO中也存在金属-载体相互作用,Ni-Cu金属间相互作用以及Ni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用Cu逐步取代SmNi5中的Ni原子所得的系列SmNi5-xCux物质的吸氢性能。经测定SmNi5和SmCu5饱和吸氢量很小,分别为0.4H/mol和0.25H/mol,但当Cu取代SmNi5中部分Ni时,饱和吸氢量明显增加,其中SmNi4Cu的饱和吸氢量最大,在0℃时可达3.5H/mol。x-射线衍射分析结果表明SmNi5-xCux均属六方晶系,CaCu5型结构。  相似文献   

11.
化学沉积Ni-Cu-P合金及晶化处理对镀层结构和硬度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弱碱性化学镀溶液中化学沉积Ni-Cu-P合金,并用差热分析(DSC)、X-射线衍射(XRD)和透射电镜(TEM)研究了晶化处理对镀层结构及硬度的影响。结果表明,镀液中CuSO4.5H2O浓度对合金组成有显著影响。在化学沉积过程中,Cu的优先析出使镀层中Cu/Ni摩尔比远远高于镀液中Cu^2+/N^2+摩尔比。镀液中SuSO4.5H2O浓度低时,沉积速度随其浓度增加而增大,但CuSO4.5H2O浓  相似文献   

12.
采用磁控测射方法制备的NiFe/Cu多层膜,在室温下测量到巨磁电阻随Cu层厚度振荡的第三峰,讨论了NiFe/Cu多层膜界面结构对巨磁电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在ABS塑料表面以化学镀沉积CU/Ni-P双镀层,并探讨其与基体的结合强度、环境稳定性、导电性及电磁屏蔽性能;以SEM观察了镀层的微结构及表观形貌.研究结果表明,ABS/Cu/Ni-P材料具有较高的电磁屏蔽效率,且经久耐用.  相似文献   

14.
2024铝合金涂覆Ni,Fe和Cu激光表面合金化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研究了2024铝合金涂Ni、Fe和Cu激光表面合金化,结果表明,在分别涂有Ni、Fe和Cu的合金层,分析形成了Ni3Al,Fe3Al,FeAl和Cu9Al4等金属间化合物,由于各种金属间化合物的形成,在合金化层与基体之间形成了无孔洞、无夹杂的冶金结合使金表面硬度提高2-3倍。  相似文献   

15.
氧化锆陶瓷与不锈钢钎焊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Ag-Cu-Ti活性钎料,研究了氧化锆陶瓷与1Cr18Ni9Ti不锈钢的钎焊,探讨了软性中间层Cu对接头强度的影响规律,分析了陶瓷与钎料的界面反应,结果表明:陶瓷与钎料间存在一明显反应层,厚度约为4.4μm,反应产物为δ-TiO和γ-AgTi3,并按ZrO2/δ-TiO/δ-TiO+γ-AgTi3/Ag-Cu呈层状过渡分布,中间层Cu对陶瓷与不锈钢钎焊接头强度有很大的影响,当厚度合适时,Cu通  相似文献   

16.
牛血红细胞铜锌超氧物歧化酶(Cu·Zn-SOD),经溶血,CuCl2处理及离子交换柱层析等步骤被纯化到高度均一程度.纯化酶在聚丙烯酰胺梯度凝胶图谱上的活性染色带与蛋白染色带相对应,在SDS-PAGE图谱上呈现单一区带.元素分析表明该酶含有2个锌原子和多于2个的铜原子.分子量和亚基分子量分别为33500和17800.在紫外区酶有4个明显吸收峰,分别为274.6nm,266.2nm,258.8nm和245.4nm.该酶对热稳定,纯化后酶比活性为14525u/mg,活力回收率为45%.本文对经CuCl2处理与氯仿-乙醇处理纯化的牛血Cu·Zn-SOD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氯仿-乙醇对酶的某些性质有影响  相似文献   

17.
我们用离子团束-飞行时间质谱(ICB-ToFMS)系统制备了金(Au)超微粒子-聚乙烯(PE)薄膜和C_(60)-聚乙烯薄膜。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分析了所制备的样品。它们的结构是Au超徽粒子镶嵌在多晶的PE薄膜中,其中Au原子团呈球形,直径分布在2.0-5.0nm窄范围内,当沉积基底温度为90℃时,Au原子团相互靠近,几乎连接起来,但仍保持原来大小。基底温度为140℃蒸积的C_(60)-pE薄膜具有晶态结构,其晶格常数为1.454nm。  相似文献   

18.
采用反应法,将NiCl2与TiCl4负载于复合载体MgCl2-SiO2上,制得新型双过渡金属催化体系TiCl4-NiCl2/MgCl2-SiO2/Al(i-Bu)3。该催化剂用于乙烯气相聚合,当x(Ni)为12.5%时,催化剂效率最高,聚合动力学属衰减型。催化剂因含有镍化合物具有齐聚及原位共聚性能,得到的聚乙烯具有支化度为3.6-7.2支化数/1000C的中密度聚乙烯,且产物相对分子质量增大。  相似文献   

19.
对在ABS塑料上电镀Cu/Ni双镀层的方法及镀层的结构与性能进行了研究。重点研讨了塑料的镀前预处理及电镀铜工艺。同时对镀层的电磁屏蔽性能做了较为细致的研究。结果表明,用ABS电镀Cu/Ni材料做电子仪器的外壳,具有良好的电磁屏蔽性能。  相似文献   

20.
用四探针法,纵向表面磁光效应,极克尔磁光谱仪和椭圆偏胱谱仪研究了离子束溅射法制备的「Co90Al10(1.6nm)/Cu」30多层膜中的层间耦合,磁光效应及光学性质。结果发现对于Co-Al/Cu多层膜,其面内饱和场HS,矫顽力HC,磁电阻ΔR/R,特别是等效介电函数δ,磁光极克尔角θK分别随Cu层厚度的变化同步作周期性的振荡,其 0.9m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