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7 毫秒
1.
研究了减性介质中硫化钠作还原电位调整剂时砷黄铁矿的无捕收剂浮选,即硫化钠诱导浮选。普通还原剂S_xO_y~(2-)(如S_2O_4~(2-)、S_2O_3~(2-)、SO_3~(2-))调控矿浆电位时,砷黄铁矿无捕收剂浮选行为较差;而用硫化钠调控电位时,浮选行为明显得到改善,矿浆电位下限降低。这表明HS~-离子在降低矿浆电位同时,还能增加砷黄铁矿表面的疏水性。通过矿浆电位测量,HS~-离子在砷黄铁矿表面吸附量测定,中性硫的溶剂提取-化学分析,研究了HS~-离子的上述两种作用。结果表明,砷黄铁矿经硫化钠调浆后矿浆的铂电极静电位丁降不大,HS~-离子能在砷黄铁矿表面发生电化学吸附而生成疏水中性硫。  相似文献   

2.
在无机化学的教学中,有的教师在讲到:“高锰酸钾在不同酸度的介质中被还原的产物不同,例如和SO_3~(2-)离子的反应为:强酸性:2MnO_4~-+5SO_3~(2-)+6H~+=2Mn~(2+)+5SO_4~(2-)+3H_2O近中性:2MnO_4~-+3SO_3~(2-)+H_2O=2MnO_2↓+3SO_4~(2-)+2OH~-强碱性:2MnO_4~-+SO_3~(2-)+2OH~-=2MnO_4~(2-)+SO_4~(2-)+H_2O时进一步解释到:“这就说明了高锰酸钾在酸性介质中的氧化性较强,在碱性介质中的氧化性  相似文献   

3.
用电化学法研究了氯化5-[o-(4-(3-吡啶氧基)丁氧基)苯基]-10,15,20-三苯基锰(Ⅲ)卟啉修饰碳糊电极对抗坏血酸催化作用,以及不同pH下抗坏血酸(H_2A)和OH~-在[PyTPP Mn(Ⅲ)]CI的作用机制.pH2.2~5.2范围内,修饰电极对H_2A为一质子参与的电催化机理;随着pH的增加,OH~-和H_2A在电极上形成电催化氧化竞争,pH>8.2时,由于OH~-逐渐占据了电活性中心,导致OH~-优先于H_2A在电极上电催化氧化,电化学和UV-Vis光谱证明OH~-与卟啉金属中心强烈作用,形成了氢氧根桥联锰卟啉二聚体结构,该修饰电极在酸性条件(pH4.0左右)用于H_2A的测定,在3.992×10~(-6)~4.602×10~(-4)M浓度范围内线性回归方程为Y=0.1449X+0.05894,R=0.9977(n=11);检测限可达7.067×10~(-7)M,并且电极在常温下保存1月,活性仍然稳定。  相似文献   

4.
通过在合成α-NaYF_4纳米球的基础上,改变NaF和稀土离子(RE=Y,Yb, Er/Ho/Tm)的摩尔比和反应时间合成出一系列不同长径比的β-NaYF_4纳米棱柱和纳米棒,利用X射线衍射仪(XRD)、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对样品进行表征,利用荧光光谱仪、荧光寿命仪对样品的多色发光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近红外光(NIR)激发下,掺杂不同激活剂离子Er~(3+)、Ho~(3+)、Tm~(3+)分别得到绿色(~4S_(3/2)→~4I_(15/2))、黄色(~5S_2→~5I_8)、蓝色(~1G_4→~3H_6)的上转换发光;Er~(3+)的~4S_(3/2)→~4I_(15/2)辐射跃迁衰减寿命为75.46μs, Ho~(3+)的~5S_2→~5I_8辐射跃迁衰减寿命为48.74μs, Tm~(3+)的~1G_4→~3H_6辐射跃迁衰减寿命为165.97μs。  相似文献   

5.
为了优化钼酸铅矿中钼的浸出条件,研究了三种不同碱与不同矿石粒度对钼酸铅矿浸出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硫化钠为浸出剂,矿石粒度为-3 mm时,36天柱浸试验后,钼渣计浸出率为72.50%.钼的离子交换回收试验结果表明,浸出液经强碱性阴离子树脂201×7吸附,钼的吸附率达98.60%;采用4 mol/L NH_4Cl+2 mol/L NH_3·H_2O解吸,富液平均浓度达5.42 g/L.用氨水调至游离氨浓度为4~6 g/L,在345~355 K下结晶蒸发,得到七钼酸铵产品,达到了GB/T3460—2007MSA-2制造钼材料标准.  相似文献   

6.
本文利用粉状白钨酸的反应活性,在室温下制备了W:O_2~(2-)为4:8、2:3和3:3等3个新的不同组成的过氧聚钨酸铵:(NH_3)_4W_4O_6(O_2)_8·5H_2O、(NH_4)_2W_2O_4(O_2)_3·3H_2O和(NH_4)_2W_3O_7(O_2)_3·6H_2O,并用IR、UV和XRD对过氧化物的性质进行了表征,研究了热分解最终产物WO_3的结构和电化学性质.  相似文献   

7.
在水热条件下,利用三缺位Keggin多钨氧酸盐前驱体Na_8[α-HAs~VW_9O_(34)]·11H_2O与NiCl_2·6H_2O、乙二胺反应,合成了一种包含二核镍簇和四核镍簇的有机-无机复合的新型砷钨酸盐(enH_2)_3[Ni_2(H_2O)_(10)][Ni_4(H_2O)_2(α-As~VW_9O_(34))_2]·en·8H_2O,并经IR光谱、元素分析、热重分析和X射线单晶衍射等测试手段进行了表征.标题化合物属于三斜晶系,P-1空间群,晶胞参数:α=1.204 23(19),b=1.258 5(2),c=1.593 8(4) nm,α=97.472(3),β=108.229(3),γ=114.779(2)°,V=1.985 2(7) nm~3,Z=1,D_c=4.589g/cm3,GOOF=1.023,R_1=0.044 3,wR_2=0.113 8.X-射线单晶结构分析表明,标题化合物分子由3个质子化乙二胺阳离子[enH_2]~(2+)、1个二核镍簇阳离子[Ni_2(H_2O)_(10)]~(4+)、1个四核镍簇取代的夹心型多阴离子[Ni_4(H_2O)_2(α -As~VW_9O_(34))_2]~(10-)、1个游离的乙二胺分子和8个结晶水分子组成.  相似文献   

8.
镍硫化物湿法冶金基础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中发表了我们在镍湿法冶金方面的研究工作。我国原有的镍冶炼流程是在熔炼高镍锍之后采用缓冷、磨浮分离铜、镍硫化物。国内已研究过用二段常压浸出及一段氧压浸出使镍进入溶液,可取消冷却和磨浮工序。然而采用加压浸出,在设备和操作上有不少困难,而且能耗较大。我们研究了Ni_3S_2浸出反应的热力学与动力学,并用工业镍高锍进行了试验,证明可以实现常压酸浸出。其关键是样品制备、温度与传质条件。浸出反应遵守1-(1-α)~(1/3)=kt关系式。浸出反应与溶液成分如H~ ,Cl~-及Cu~(2 )有关。发现Cu~(2 )的影响有双重性,Cu~(2 )在镍硫化物表面生成Cu_2S时阻碍反应,此时浸出反应符合1-2/3α-(1-α)~(2/3)=kt关系式,但存在于固体中的铜的硫化物可以加速浸出过程。从研究Ni_3S_2酸溶解机理发现,抑制难溶的β-NiS生成是提高浸出率的重要措施。这一研究结果为实现镍高锍常压浸出提供了理论根据。  相似文献   

9.
四道沟金矿床成矿物理化学参数:主要温度:90—270℃,分为110—220℃和230—270℃两个集中区:f_(S_2):10~(-14.06)—10~(-25);f_(O_2):10~(-39.4)—10~(-55.4);f_(H_2):10~(-0.54)—10~(-2.98);pH:4.5—5.2。金主要以Au(HS)_2形式搬运,它的离解是金沉淀的前题。  相似文献   

10.
根据Si—N—O三元系热力学的计算,讨论在混合气体N_2-H_2-H_2O产中生成氮化硅的条件及氧对氮化过程的影响。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子探针和x射线衍射分析方法检验氮化硅试样的显微组织,确定为:α-Si_3N_4,β-Si_3N_4,残余硅和孔隙。 采用热重分析方法研究1603-1675K 范围的混合气体 N_2-H_2-H_2O(P_(N_2)=8×10~(-1)atm,P_(H_2)=2×10~(-1)atm,P_(H_2O)=2×10~(-7)atm)中硅氮化反应的动力学。 认为:氮化过程的限速步骤是氮气通过在硅表面上的氮化物壳层的扩散,并提出一种解释扩散机理的模型。计算得扩散活化能为148.000Cal/mol。  相似文献   

11.
直接电解硫化氢碱性溶液(通常用Na2S溶液表示)产生单质硫和氢气的关键问题是单质硫在阳极表面上沉积而导致的阳极钝化. 用硫化氢气体分解Na2S的阳极电解液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并对这一方法进行了热力学分析.对简化S-H2O 系的电势-pH图的分析表明,多硫化物Sx2-在碱性溶液中稳定,且随着体系中溶解态物质的总硫浓度T(s)的增加,高级多硫化物的优势区增大.当Na2S阳极电解液与硫化氢气体反应时,固相硫稳定存在于pH较低和H2S 分压较小的环境中.分析表明,当H2S 分压为1atm,溶液pH值小于8时,大多数多硫化物分解为单质硫S、S2-, HS-或H2S(aq.).分析结果对电解产生多硫化物以及用H2S气体分解多硫化物的实际过程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图6,表1,参10.  相似文献   

12.
研究硫代硫酸盐浸金的阴极行为及浸出机理。结果表明,在铜氨络离子存在的硫代硫酸盐溶液中,二价铜氨络离子在金粒表面得到电子被还原,生成的一价铜氨络离子进入溶液后被氧化再生为二价铜氨络离子,后者又到金粒表面上还原。根据阳、阴极过程电化学研究的结果,提出了氨性硫代硫酸盐溶液浸金的电化学-催化机理及模型,揭示了铜离子和氨在硫代硫酸盐浸金过程中的作用、作用条件和机理。  相似文献   

13.
利用固体超强酸SO42-/T iO2及SO42-/W O3对硫代硫酸钠进行了光催化氧化的研究,并讨论了影响硫代硫酸钠氧化率的主要因素.实验结果表明:SO42-/T iO2对硫代硫酸钠的氧化能力比SO42-/W O3强.选择浓度为1.5 m o l/L的硫酸浸渍制得的SO42-/T iO2作为催化剂,用量为0.500 g,硫代硫酸钠溶液的起始浓度为50.0 m g/L、pH值为10.0,光照4小时,硫代硫酸钠的氧化率达99.4%.  相似文献   

14.
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对Na2S与Na2[Fe(CN)5NO]反应得到的紫色混合水溶液的稳定性进行跟踪检测,结果表明此紫色化合物极不稳定.进一步用显微熔点测定仪、红外光谱等仪器对该紫色混合液的分解产物-黄色针状晶体进行了鉴定,最终确定该晶体为黄血盐Na4[Fe(CN)6].3H2O.这一研究对Na2[Fe(CN)5NO]鉴定S2-的实验现象有更进一步的解释.  相似文献   

15.
内陆水域有机物耗氧量的测定,过去采用碱性高锰酸钾法,现在采用低浓度碱性或酸性高锰酸钾法。作者通过实验,认为上述的方法都不够合理,并获得了在碱性条件下高锰酸钾与有机物进行氧化还原反应的合理条件,进而修正了在碱性条件下高锰酸钾与有机物进行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对计算公式作出了校正,提出了一个测定水中有机物耗氧量的碱性高锰酸钾修正法。  相似文献   

16.
二维层状钒氧化合物Co(bpy)(H2O)V2O6的水热合成和晶体结构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采用水热合成法合成了组成为Co(bpy)(H2O)V2O6(bpy=bipyridine)的钒氧化合物,并用红外光谱、元素分析和单晶X-射线衍射等手段对其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化合物的晶体属于正交晶系,Pca21空间群,a=0.922 3(10)nm,b=1.054 8(12)nm,c=1.439 7(16)nm,V=1.401(3)nm3,Z=4,R1=0.016 4.单晶结构解析表明,化合物具有由钒-氧锯齿链{V2O6}2nn-和n个Co(bpy)(H2O)2 单元通过氧原子共价连接而形成的二维层状结构.  相似文献   

17.
固体超强酸光催化氧化硫代硫酸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固体超强酸SO42-/TiO2及SO42-/WO3对硫代硫酸钠进行了光催化氧化的实验研究,并讨论了影响硫代硫酸钠氧化率的主要因素。实验结果表明:SO42-/TiO2对硫代硫酸钠的氧化能力比SO42-/WO3强。选择浓度为1.5mol/L的硫酸浸渍制得的SO42-/TiO2作为催化剂,用量为0.500g,硫代硫酸钠溶液的起始浓度为50.0mg/L、pH值为10.0,光照4h,硫代硫酸钠的氧化率达99.4%。该方法具有催化剂便宜易得、用量少、易分离、催化效果好、节能、操作简单、氧化率高等优点。  相似文献   

18.
在常规条件下,合成了基于Anderson结构多阴离子[Cr(OH)6Mo6O18]3-的一维链状结构化合物[Cu(C10N2H8)2(H2O)]2{[Cu(C10N2H8)][Cr(OH)6Mo6O18]2}.10H2O.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和X射线单晶衍射对合成的化合物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该化合物属于单斜晶系,P21/n空间群;晶胞参数为a=1.4569(2)nm,b=3.4591(5)nm,c=1.5088(2)nm,α=90°,β=111.453(2)°,γ=90°,V=7.0771(18)nm3,Z=4,R1=0.0743,ωR2=0.1916.该化合物是一个一维链状化合物,由交替连接的2,2′-联吡啶铜的配合物和多阴离子[Cr(OH)6Mo6O18]3-组成.相邻链间通过吡啶配体的π-π相互作用,进一步形成了三维结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