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地球是我们共同的家园。 工业化和过分追求经济效益使人类肆无忌惮地破坏了地球的环境和资源,但环境问题反过来又使人类生存和生活的条件受到了极其严重的威胁。  相似文献   

2.
经营城市与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世纪以来,工业化浪潮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与效率为人类创造了巨大物质财富的同时,也给人类带来了生存危机.面对"有增长无发展"的困境,人类不得不重新审视自己的发展历程,寻觅一条新的发展道路.1987年,挪威首相布伦特兰夫人主持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在对世界重大经济、社会、资源和环境进行系统调查和研究的基础上,作了长篇专题报告--<我们共同的未来>.  相似文献   

3.
资源和环境是21世纪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从工业化给人类带来的后果,知识和自然资源都是知识经济社会的重要资源,人类社会发展对资源的依赖性,资源开发与新能源,环境恶化等方面阐述了人、资源、环境三者间的相互关系,并提出了21世纪人类面临的挑战。  相似文献   

4.
众所周知,人类衣食住行和社会经济的各个领域都与化学工业密切相关。然而,当我们享受化学给人类带来物质文明的同时,也承受着化学工业发展所带来的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等恶果,承受着化学物质的毒性、致癌性和生物聚集作用对人类健康的危害。20世纪90年代兴起的“绿色化学”(GreenChemistry)就是为消除化学及其化学工业对社会、环境和健康负面影响的产物,成为21世纪化学新的发展方向。一、治本重于治标是现代绿色化学核心思想二次大战以后,随着工业化社会的进程加快,资源问题、环境问题和生态问题日益严重和突出。最初,引起人们关…  相似文献   

5.
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与发展,工业迅猛地发展起来,触目惊心的环境问题也越来越突出地摆在了人类的面前.环境是人类生存的特殊资源,由于我国启动工业化的时间晚、起点低,同时,面临着赶超发达国家的繁重任务,不仅以资本的高投入支持国民经济的高速增长,而且以资源的高消费、环境的高代价换取着经济繁荣.这种短期经济行为给中国的环境问题带来了长期性和积累性的恶果,这种后果不仅波及到当代,而且还殃及子孙.恶化的环境问题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6.
资源短缺和环境恶化已成为当今社会人们关注的焦点.18世纪中叶的工业革命使这个世界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工业化彻底改变了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方式,给人类带来无限的幸福与憧憬.如今,率先完成工业化进程的国家早已享受着现代化的福祉,而发展中国家都在争相走上各自的工业化之路,以期早日实现现代化.但是,伴随传统工业化生产方式而来的不仅仅是福音,环境恶化,资源短缺已使超常发展和消费巨增的人类面临着生存挑战:按传统生产方式和人类无节制的消费方式,地球提供给人类的资源能维持多久?"狭小"的自然空间还能容纳多少人类生产生活所产生的垃圾、废物、废气?有限的地球最终能够承载多少日益庞大的人群?人类今后的发展之路应该如何走?  相似文献   

7.
资源和环境是关系到人类社会现实与未来发展的重要问题。本文主要通过对人类与自然关系的探讨,说明人类在发展自身、改造自然和利用资源过程中的得与失,寻求人类社会与自然环境协调发展的最佳模式,可持续发展,则是我们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8.
李有花 《科技信息》2012,(21):357-357,370
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前提,环境为我们生存和发展提供了必需的资源和条件。保护环境,减少环境污染,遏制生态恶化趋势,提高资源利用率,解决环境问题成为当前必须重视的现实问题,尤其在施工过程中,扬尘、噪声、废水、固体废弃物、液体废弃物等产生的污染,都不同程度的影响了环境,危害我们身体健康。因此,加强施工期的环境保护和环境管理工作,对于减少和避免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破坏,对于周边地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加强工程建设项目在施工过程中环境管理和控制尤为重要。本文从现实出发,分析了工程过程中环境管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9.
现代西方文明带给人类迅速发展的科学技术和日益丰富的物质财富,同时也给人类带来了各类社会问题和生态危机,严重影响和威胁着人类的生存.西方的理性主义和科学主义已经不能解决现今的社会问题.我们可以尝试用儒学的仁爱等思想对现代中国社会发展中存在的涉及环境生态、社会道德等方面的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0.
国土资源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物质基础,是促进经济发展、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保障。当前,我国已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阶段,随着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加快,耕地总量和人均占有量在不断减少,石油、铁矿石等大宗重要矿产资源的保障形势严峻,资源环境的压力进一步加大。  相似文献   

11.
人类的生存及其一切生产经济活动都必须依赖生态自然环境,造成人口、资源、能源、粮食、环境五大严重问题的原因也是生态自然环境的破坏。为了社会的可持续性发展,为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培养我国公民的可持续性发展意识,是当前教育教学的重要环节。人类的生产、生存等活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过程中始终贯穿着化学,与能源、资源、环境和生命紧密联系在一起。所以在化学课程教学过程中将环境保护意识、社会责任意识、生态可持续发展意识传输给每个学生,是当前每一个化学教师义不容辞的工作。该文结合化学课程的教育教学,叙述了教学过程中向学生渗透资源、环境保护问题与可持续发展理念方面所作的尝试。  相似文献   

12.
孙琳  郭丽伟 《科技资讯》2006,(29):202-203
随着工业化革命和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世界经济飞速增长,贸易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但同时,经济贸易的增长也会不可避免的对环境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尤其是出现了环境污染、资源枯竭以及动植物濒临灭绝等情况,给人类的生存环境造成巨大威胁。环境问题的全球化增强了人们的环境安全意识,环保呼声日益高涨,国际社会及世界各国在重视推行贸易自由化的同时,不得不将注意力逐步转向保护生态、防治和减少环境污染、合理利崩自然资源等方面,环境问题由国内问题逐渐转变成为全球性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人类的生存和社会经济的发展,需要一个良好优美的自然环境,然而,在人类社会和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却带来了日趋严峻的环境问题,严重地威胁到了人类的生存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了解目前的环境问题,提高人们自觉保护环境的意识已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  相似文献   

14.
科学技术在人类的进步和发展中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但是科技并不只是一味地造福于人类,它也给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针对科学技术的社会后果或社会作用所具有的两重性,我们必须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对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从中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城市是人类技术进步、经济发展和社会文明的标志。但它也成为了人类自然、社会、经济发展变化的矛盾焦点。城市人口的密集性给城市提供了高效的生产环境、便利的生活条件和丰富的信息来源。但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工业化发展和城市人口迅速增加,人口、资源环境之问的矛盾也越来越复杂。就在城市这块狭小的区域内进行着大量的资源、能源的利用,大量的物资交换、流通和众多的产品消费,  相似文献   

16.
 当今世界,环境、资源、经济、人口、健康以及和平、安全等关系到人类生存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问题,给人类提出了一系列单一学科所不能解决的复杂课题。这些课题的研究要求科研人员必须广泛地交流与合作,学科之间必须相互交叉、融合与渗透。另一方面,学科交叉也被视作对当前学科过度专业化所产生的惰性的一种纠正。越来越多科学家相信,只有通过发展交叉学科才能够实现科学技术的可持续发展,解决人类面对的棘手问题。  相似文献   

17.
水问题与社会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没有水,地球就会象人类已知的其它星球那样,呈现一派荒芜凄凉的景象;没有水,就没有人类的产生与发展,没有社会的文明与进步。水是生命的源泉,是大自然赋予人类最可宝贵的资源。从大禹治水算起,中华民族已有4000余年的水利史。当今地球上出现了世界性的淡水资源危机和水体污染,严重损害了地球生态系统的平衡和稳定,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和社会发展。我国的水问题也紧迫地摆在我们面前。  相似文献   

18.
文章首先对当今人类社会以及我国面临的"…三大生存危困"…进行介绍和阐述,用大量的数字列举人口问题、资源问题及环境问题的重要性和危机紧迫性;论证了可持续发展是人类社会特别是我国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同时分析了人口、资源和环境与可持续发展之间的关系,并针对我国的基本情况提出实施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对策。  相似文献   

19.
可持续发展是人类社会的一种崭新的发展模式,它是在环境问题危及到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传统发展模式严重制约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背景下提出的,其内涵非常丰富,一方面它要求通过发展来满足人类的需求,另一方面又要求不应采取耗竭资源、破坏生态和污染环境的方式去实现发展和满足需求,否则人类将会失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而陷入困境,因此可持续发展是人类面向21世纪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20.
《汉中科技》2006,(2):4-6
一、我国中长期科技发展的战略重点一是把发展能源资源和环境保护技术放在优先位置。我国能源资源人均占有量低,生态环境脆弱,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严重,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承载能力不足。现在,我国在发展过程中面临两大基本矛盾:一个是社会生产力发展与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之间的矛盾,这个矛盾还将长期存在;另一个是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和人口增长与资源环境约束的矛盾,这个矛盾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的推进,还会更加突出。那种依靠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的老路是不可持续的,绝不能再走下去了。我们必须通过科技进步和创新,转变增长方式,解决资源环境等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问题,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