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由于日本甜柿具有多种优势,并已在国际市场和我国国内市场日渐走俏,因此,引种日本甜柿前景喜人。 柿子有甜柿和涩柿之分。甜柿是相对涩柿而言,是能够自然脱涩的柿子,反之,则为涩柿。日本甜柿除了能自然脱涩外,一般还有三个特点:一是糖度高,吃起来比普通柿子甜,二是肉质厚,保鲜期是普通柿子的2~3倍,耐储运;三是成熟早,有些特早熟品种,  相似文献   

2.
日本甜柿     
柿根据脱涩难易,分为甜柿和涩柿。甜柿于成熟期能在树上脱涩,摘下来即可鲜食,清脆可口,汁多味甜,是优良的秋令果品之一。据日本学者报道,甜柿营养生长期(4~11月)的平均气温须在17℃以上,成熟期(8~11月)的适温为18~19℃。在低温地带,由于温度不足而脱涩不完全;在温度过高的地带,甜柿果肉粗硬,品质低下。欲生产优质甜柿,9月份的平均气温最好为21~23℃,10月份均平均气温在15℃以上。日本是世界上盛产甜柿的国家,甜柿的品种资源丰富,栽培历史悠久,分布地区较广,栽培面积与总产量均为世界之首,其中尤以福冈、和歌山、歧阜、奈良等县为最多。  相似文献   

3.
柿产业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柿树是我国主栽果树种类之一,栽培历史悠久.从柿子品种资源丰富,栽培管理容易,市场需求大和产品品种多样等方面分析了我国发展柿产业的优势.通过对我国柿树生产、保鲜加工技术和营销方面所存在问题的研究,提出发展柿产业相应的对策:1)调整品种结构,培育和引进优良品种,普及栽培技术;2)加强柿贮藏保鲜和加工技术的研究;3)合理布局,发挥地域优势,发展特色产业链;4)建立服务体系,完善营销渠道.  相似文献   

4.
柿子味美,含有丰富的胡萝卜素、维生素A、维生素C,钙、磷、铁等矿物质也很丰富,含糖量一般是13%~24%,被号称为“铁杆庄稼”、“木本粮食”。为使柿子转化增值,下面介绍五种加工方法。一、甜柿甜柿,又叫泡柿、脆柿,是用尚未熟透的青柿通过浸泡而成,味道鲜,具有甜、脆的特点。其浸泡方法如下:1.采果当柿果尚未熟透,全果完全是青色时为最佳采收期,过早过晚采摘都不好。过早,柿果未完全膨大,单宁质含量过高,浸泡时不能完全去除,吃时有涩口感;过晚,柿果转为黄色或红色,浸泡时柿果实易穿眼,水进入果肉,使果肉软化…  相似文献   

5.
一种柿子新品种——日本甜柿已在淳安县汾口镇章蒋村喜结硕果。据介绍,日本甜柿不同于一般无核柿或本地其他柿种。该柿成熟时,果实中单宁几乎完全转化为不溶性单宁,树上自己脱涩,可直接采摘鲜果食用,甜脆可口,风味独特,而且个  相似文献   

6.
柿是我国古老的一种果树,早在三千多年前已有记载,原产我国长江流域,也是我省大宗果树之一,各地都有种植,遍布于高山、平原、丘陵、溪滩、河流、田边,以及房前屋后等。柿的品种,我国约有二、三百种,我省  相似文献   

7.
甜柿又称柿果。为落叶乔木,高6~8m,果球形,直径6-8cm,顶部凹陷,有棕褐色的蒂。果实外表光滑,有蜡样光泽,皮红黄色,常有白粉,夏秋季成熟。熟果果肉黄色至红黄色,味甜,未熟透果有涩味。种子扁肾形。为发挥山地优势,大力发展甜柿。现将甜柿优质丰产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8.
树莓在我国南北方均有生长,北方虽有栽培,但因品质较差,未能形成商品。由于树莓果实富含人体所需要的营养物质和保健物质,被誉为“第三代”水果。树莓果实除鲜食外,加工制成果汁、果酱、冰淇淋、奶酪等产品,在国际市场深受欢迎,供不应求。栽培树莓投资少、效益高、时间短、见效快、适应性强,是适合退耕还林、水土保持,帮助农民脱贫致富的优良果树。然而,目前我国对树莓的研究较少,无论是品种培育还是栽培技术方面的研究都少见报道。本文在成功引种栽培树莓品种Williamette(威廉米特)和Meeker(梅凯)的基础上,介绍树莓栽培的特点。  相似文献   

9.
周强 《安徽科技》2004,(4):38-38
日本甜柿是近年来我国引进的新品种,一般栽后2~3年挂果,5~6年进入盛果期,每公顷产量达45吨以上,成熟时果实脆硬,鲜食爽口,鲜果硬度大,抗挤压,有利于长途运输,成熟果实在常温下可贮藏1~2个月,低温条件下可贮藏5~6个月.日本甜柿主要品种有次朗、新秋、阳丰、兴津20、富有、禅寺丸等.栽培实验证明,日本甜柿完全可以适应淮河以北广大地区的土壤和气候条件,产业化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10.
生柿中含有大量单宁,对高血压、动脉硬化等疾病有很好疗效。但生柿液涩味强烈,制成饮料很难喝;如将生柿液稀释以消除涩味,又不能保持药效,且贮存运输很不方便。若将其加工成果汁粉,既能除去生柿液中产生异味的挥发性酸,去除涩味,又便于运输贮存。  相似文献   

11.
特殊的灌溉技术澳大利亚果树栽培专家利用特殊的灌溉技术使果园丰收。他们在春季不给落叶的果树浇水,使果树长得矮小。这样做既可减少大量修剪,又能增加水果产量。据试验,在春季减少20%的浇水量,果树产量能提高20%。  相似文献   

12.
南瓜俗称番瓜,系葫芦科。其对环境适应力极强,耐旱耐脊,便于栽培,产量高,是夏秋之季主要蔬菜之一。其资源十分丰富且耐储藏,易运输,有利于加工。南瓜的营养价值极高,其中胡萝卜素的含量为西瓜、黄瓜的8~20倍,胡萝卜素具有维生素A的活性,可在人体内转变成维生素A被吸收利用。  相似文献   

13.
柑桔是属于芸香科柑桔亚科的植物,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均有栽培,是我国南方最重要的果树之一,其果实的色、香、味俱佳,是营养价值较高的果品。海南岛自然条件优越,是发展柑桔适宜地区;但是,三十多年来,柑桔生产发展缓慢,栽培面积不大,产量不高,这与目前发展的形势和发挥海南的自然优势是不相适应的。为了加速发展我省的柑桔生产,促进海南的开发建设,现就海南柑桔栽培的现状和自然条件进行综述;同时,对影响柑桔生产的主要因素和当前所采用的栽培措施,提出本人对发展柑桔生产的意见,以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14.
正枣树原产我国,是我国最具特色优势的果树之一和第一大干果树种。目前,除黑龙江外各省市自治区均有栽培,总面积近200万hm~2,年产量540多万吨,约占全世界的99%。枣树也是天津市主栽果树树种之一,在天津地区的栽植面积为1.87万hm~2,主要分布在静海、大港等滨海地区,常见的栽培品种有金丝小枣、冬枣、马牙枣等品种。栽植面积约占天津市果树栽植总面积的34%,现将具体情况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5.
由西南师范大学生物系承担的“金针菇菌种选育及其栽培研究”课题,今年初在重庆市科委主持下通过鉴定。 金针菇是一种味道鲜美、营养丰富,有一定抗癌与增强智力作用的食用菌,现畅销国际市场。在我国(除台湾省外),其栽培刚刚起步,迫切需要品质优良、产量高、抗逆性强的菌种。西南师大生物系食用菌科研组经过连续四年的研究试验,现分离选育出命名为“西师8001”的菌株。与目前正在全国推广的  相似文献   

16.
成果简介 欧李是我国特有的小型果树,果实台高钙、铁、氨基酸,颇具营养价值,又适合盆栽,也是观赏价值极高的植物类型,其栽培和利用配套技术较为完善。已通过科研鉴定。  相似文献   

17.
新疆是我国葡萄优质栽培区,葡萄产量名列全国前茅。新疆地区原有葡萄栽培品种喀什喀尔、红白木纳格及多年引种栽培的巨锋、无核白、里扎马特等(除无核白外)均属中晚熟品种,为调节市场,丰富葡萄种类,满足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我们特于2001年春从辽宁省果树研究所引进京亚、京秀(有核品种),无核白鸡心(无核品种)三个鲜食早熟葡萄品种,进行试栽,经过三年的观察,现将在本地试栽情况作一简单表述。  相似文献   

18.
一.绪言甘薯(红苕)在我国粮食作物中所估的地位,是非常重要的。以全国范围来说,杂粮作物中除玉米外,则以甘薯的栽培面积最广和生产额最高。我省栽培面积,几与玉米不相上下。其栽培面积约占全国甘薯栽培面积的19%。我国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中规定。薯类作物的种植面积与产量1957年比1952年增加:种植面积13%每亩产量15.5%;总产量30.5%。从此,可以看出国家在第一个五年计划中,发展粮食生产是最重要的任务,而甘薯在粮食中又为高额产量作物之一。为了保证工业的建设与发展,人民应该节约细粮,  相似文献   

19.
毛木耳又称木耳,它是一种著名的大众化食用真菌。性平、味甘,因耳背多毛而得名。毛木耳能益气强身,活血、止血、止痛。同时,毛木耳也是供出口的土特产之一。毛木耳适宜热带和亚热带地区栽培,适宜的温度范围广。栽培原料除段木栽培外,还可广泛利用杂木屑、松木屑、棉子壳、稻草、蔗渣、玉米芯等代料进行栽培。毛木耳的栽培方法有瓶栽、袋栽、盆栽和砖式栽培等。其中塑料袋栽培毛木耳,不仅用材方便、技术简单、成本低,且生产周期短、产量高。在适温条件下,每50公斤料可收干耳5~7.5公斤,全周期约四个月。当气温稳定在15℃以上都可进行栽培,我国大部分地区4至10月份可生产。  相似文献   

20.
经济角     
用菌糠栽培EC05鸡腿菇鸡腿菇EC05,是一种色、香、味、形俱佳,适于国内周年栽培的特大高产型食用菌新品种。其菇体如大火鸡腿,洁白粗壮,肥嫩清香,味道鲜美胜过草菇,营养丰富胜过蘑菇和平菇,栽培产量与平菇相当,且比平菇易栽易收,售价比平菇高1倍多。出菇温度8~32℃。除可用常规原料周年栽培外,还可以用栽培过平菇、杏鲍菇等多种食用菌的菌糠(又称食用菌下脚料)进行栽培。现将高产栽培技术介绍如下:1.菌种生产。母种、原种、栽培种选择全营养高氮型菌种通用培养基的配方一次性制备。母种培养基用18mm×180mm的玻璃试管盛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