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通过对保定城区越冬的长耳鸮种群食性分析,观察到其食物组成中以鼠类为主,黑线仓鼠、黑线姬鼠、大仓鼠、褐家鼠、小家鼠和田鼠等占其食物总量76.29%。借此分析保定城郊鼠的种类及动态,指出黑线仓鼠为该地各月份中的优势种。越冬长耳鹗捕食的鼠主要是亚成体、成体,占捕食总鼠量的68.58%,能有效地起到控制鼠类种群数量增殖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广西亚热带地区的鼠类及其对农业经济发展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梁俊勋 《广西科学》1994,1(4):67-71
广西亚热带地区农田生态环境中栖息的鼠类有31种(松鼠科除外),其中桂东北15种,桂西北14种,桂西南23种,桂南17种。鼠类组成以鼠科物种占绝对优势,种类多属于东洋界华中区(Ⅵ)种华南区(Ⅶ)的成分,除竹鼠、帚尾豪猪和青毛鼠外,广西境内的种类大多数为滇南山地亚区(ⅦB)的种类。鼠类的群落结构分为桂东北中山-黄胸鼠(Rattusflavipectus)、黑线姬鼠(Apodemusagrarius)和黄毛鼠(R.losea)群落,桂中丘陵孤峰平原-黄毛鼠、黄胸鼠和褐家鼠(R.norvegicus)群落、桂南中山低山丘陵-黄毛鼠、黄胸鼠和板齿鼠(Bandicotaindica)群落、桂西南低山丘陵-黄毛鼠、板齿鼠和黄胸鼠群落,桂西北中山丘陵-黄毛鼠、小家鼠(Musmusculus)和黄胸鼠群落.广西全区鼠密度平均11.51%,77.27%的县鼠密度>11%;92.05%的县鼠密度>7%,鼠类生物量;桂东北33.0只/hm2,桂西北37.5只/hm2.桂中42.0只/hm2,桂西南49.5只/hm2;广西全区平均42.0只/hm2。对鼠类对广西区域性农业生产的危害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控制鼠害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吉木萨尔县园林鼠类群落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95年8-11月,在新疆吉木萨尔县林良种试验站,对园林鼠类群落结构进行了调查研究,在不同的生境选15个样地,以铗夜法捕获的953只鼠作分类。经聚类分析,结果表明:该地鼠类群落由根田鼠。小家鼠,灰仓鼠,小林姬鼠,红尾沙鼠,草原兔尾鼠组成,可划分为根田鼠+灰仓志群落和小家鼠+灰仓鼠群落。  相似文献   

4.
2010—2012年、2014—2015年,采用食团内容物分析法分别对上海崇明、江苏盐城越冬长耳鸮的食物组成进行分析.两个越冬地3年时间内共收集完整食团717份,辨认出7种804只动物个体,其中鼠类、麝鼩等小型哺乳动物4种,占总数的93.7%,雀形目鸟类3种,及少量无法鉴定到种的鸟类.结果表明,两地越冬的长耳鸮对黑线姬鼠(Apodemus agrarius)的捕食量最大,捕食数量占食物总数的89.2%;对黑线姬鼠成年Ⅰ组的捕食比例最高,为40.2%;对黑线姬鼠各年龄组的捕食量与其当地种群数量变化基本一致.由此推测,越冬长耳鸮捕食的主要对象与周围环境中可获得的食物来源有关.  相似文献   

5.
结合野外考察及部分室内实验,纵纹腹小鸮(Athene noctua Plumipes)在陕西歧山县最适生境为有稀树、土台或沟壑的开阔田野。种群密度冬季(1~2月)0.4对/10hm2,夏季(6月)2.1对/10hm2越冬期,昼伏夜出,主要捕食鼠类(占66.7%);繁殖期,昼夜活动,主要捕食昆虫类(占62%~96.9%)。解剖学特征与陆栖捕食行为高度适应。体色拟态效果及无声飞行更为有利捕食过程。平均日食量49.7g。估计全年可捕鼠238只、昆虫580余只。还报道了小自动情交配到后期换羽等一系列繁殖行为过程。  相似文献   

6.
用光镜观察并比较了黑线仓鼠(Cricetulus barabensis)、棕色田鼠(Microtus mandarinus)和大林姬鼠(Apodemus peninsulae)犁鼻器和副嗅球的结构.结果表明,黑线仓鼠和棕色田鼠犁鼻器在位置和形态上相似,但这三种鼠犁鼻上皮、犁鼻管腔和犁鼻血管均有较明显的差异.黑线仓鼠和棕色田鼠副嗅球中嗅小球层和颗粒层也存在明显的差异.通过对这两种结构的比较,说明犁鼻系统的结构差异与鼠类的生活环境和繁殖行为有关.  相似文献   

7.
报道了1988年6—11月、1991年3—5月对陕西东部黄河滩地农田害鼠的种类、数量及分布调查的结果。计有鼠类9种,隶属3科。其中子午沙鼠、小家鼠、大仓鼠和黑线姬鼠为本地区的优势种。  相似文献   

8.
杨再学 《遵义科技》1997,25(4):8-11
通过1986-1996年对遵义地区鼠种种类及发生特点调查结果表明,遵义地区鼠种种类计有3目7科22种,以东洋界种类为主,占72.73%;确定褐家鼠,小家鼠为家栖鼠优势种,占总鼠数的93.89%,黑线姬鼠为农田,旱地耕作区害鼠优势种,占总鼠数的95.23%,根据近年来鼠类发生特点及防治技术研究情况,提出了我区鼠类的防治对策及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9.
啮齿动物胎仔数和纬度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作者根据53年92篇文献中关于啮齿动物胎仔数研究资料,利用秩相关对我国10个啮齿动物物种(大仓鼠Cricetulus triton,黑线仓鼠Cricetulus barabensis,东方田鼠Microtus fortis黑线姬鼠Apodemus agrarius,褐家鼠Rattus norvegicus,黄毛鼠Rattus losea,黄胸鼠Rattus flavipectus,小家鼠Mus musculus,子午沙鼠Meriones meridianus和高原鼢鼠Myospalax baileyi胎仔数和纬度的相关关系进行了研究.在10个啮齿动物物种中,小家鼠(居民区)、黑线仓鼠和黄胸鼠的胎仔数与纬度呈正相关,其它物种的胎仔数和纬度不相关.胎仔数具有种的特异性,它的大小受一系列因素(如种群年龄结构、种群密度、母体体重、婚配制度、生境、年份、食物等)的影响,现有资料尚不支持啮齿动物胎仔数随纬度上升而增加的一般性结论.  相似文献   

10.
2007年3月至10月,对南充高坪区嘉陵江畔农田及荒地生境的小型兽类多样性进行调查.投放有效铗日2760,捕获小型兽类318只,有褐家鼠(Rattua norvegicus)、社鼠(Niviventer confucianus)、黄胸鼠(Rattus tanezumi)、黑线姬鼠(Apodemus agrarius)、大足鼠(Rattus nitidus)、小家鼠(Mus musculus)、灰麝鼩(Crodura attenuata)、四川短尾鼩(Anourosorex sqttamipes)等8种鼠型小兽,分属啮齿目(Rodentia)鼠形亚目(Myomorpha)的鼠科(Muridae)和鼩形目(Soricomorpha)的鼩鼱科(Soricidae)四川短尾鼩和黑线姬鼠为优势种,其种群性比通过X^2检验,与1:1无显著差异.测得多样性Shannon-wiener指数H=1.606,Margalef丰富度指数R=1.215,均匀性指数J=0.535,生态优势度指数D=0.394.  相似文献   

11.
北京小龙门林场夏季啮齿类的群落结构及其年变化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根据北京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1984— 1999年的啮齿类的调查和监测资料 ,对该地区的小型啮齿类群落结构及其年变化进行了分析 .共捕获啮齿类动物 9种 ,大林姬鼠 (Apodemusspeciosus)和社鼠 (Rattusconfucianus)是本地的优势种 ,黑线姬鼠 (A .agrarius)、褐家鼠 (Rattusnorvegicus)、小家鼠 (Musmusculus)、大仓鼠 (Cricetulustriton)和棕背 鼠平(Clethrionomysrufocanus)为常见种 .在不同年份之间啮齿类的种群密度具有明显的波动 ,但年际动态周期性不明显 (s <0 5) .总的相对密度与大林姬鼠 (r =0 795,P <0 0 1)、黑线姬鼠 (r =0 74 1,P <0 0 1)和社鼠 (r =0 935,P <0 0 1)的相对密度呈正相关 .阔叶林、居民点与针叶林群落之间的多样性都有明显的差异 (P <0 0 5) ,而群落之间的均匀性无显著差异 (P >0 0 5) .  相似文献   

12.
为了解动物消化道形态可塑性的变化与食性、食物质量之间的关系,对黑线仓鼠、棕色田鼠和小白鼠的消化道形态进行了比较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三种鼠类的消化道形态存在差异;消化道长度不仅仅取决于食性,还受食物质量的影响;食性和食物质量的差异可能会引起不同消化器官形态结构产生适应性反应.胃的形态结构主要与生活习性有关,小肠与食物质量关系紧密,盲肠和大肠与则主要反映食性的差别.  相似文献   

13.
采用基因克隆方法首次扩增出黑线仓鼠催乳素受体(Prolactin Receptor,PRLR)基因5’端部分序列(GenBank登录号为EU826030),测序结果表明该片段的有效长度为379bp,包含部分5’调控区、exonl及部分intron1.该序列与其它物种相应区域的同源性比较结果:黑线仓鼠与人、大鼠、小鼠、狐猿、黑猩猩、类人猿PRLR基因核苷酸序列的同源性为82.1%-93.4%;exon1序列的同源性为79.8%-91.4%.系统进化分析与物种亲缘关系的远近一致,同时证明PRLR基因exon1有较大的可变性,因此认为成功克隆了黑线仓鼠的PRLR基因的部分序列.该研究所得到的PRLR基因序列可用作研究物种亲缘关系或遗传距离的理想标记.  相似文献   

14.
黔西北地区农田害鼠调查及防治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89年1月至1991年12月,作者在贵州西北部9个县境内的各种农田中选择了50个点,广泛调查了农田害鼠的种类、数量、季节数量变动及优势鼠种的繁殖情况等。全年农田鼠类数量的最高峰在9月份;黑线姬鼠和锡金小家鼠的繁殖高峰均在春季的5月和秋季的9月,高山姬鼠在夏季的6—7月。  相似文献   

15.
1997年对内蒙古鄂尔多斯沙地中的 3种优势啮齿动物 (小毛足鼠 Phodopusroborovskii、三趾跳鼠 Dipus sagitta和子午沙鼠 Meriones meridianus)及常见种 (黑线仓鼠Cricetulus barabensis)的种群生产量进行了研究 .这 4种鼠种群生产量均表现出明显的季节变化 ,其季节动态特点是由其季节性繁殖特性及各季节的种群数量所决定 .小毛足鼠、子午沙鼠和黑线仓鼠的繁殖生产量约占其种群生产量的一半 ( 44~ 4 7% ) ;而三趾跳鼠的繁殖生产量占其种群生产量的 1 4 % ,这与该鼠的低繁殖率有关  相似文献   

16.
几种啮齿动物食性比较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采用笼养饲喂法,野外个体颊囊内含物统计法和胃内含物分析法3种方法,于1997年对内蒙古鄂尔多斯沙地中的4种主要啮齿动物(小毛足鼠Phodopus roborovskii、三跳跳鼠Dipus sagitta、子午沙鼠Meriones meridianus和黑线仓鼠Cricetulus barabensis)的食性进行了研究。3种方法得出的结果基本一致,从胃内含物和颊囊内含物分析结果看,小毛足鼠和黑线  相似文献   

17.
系统描述了陕西蓝田锡水洞遗址的洞穴堆积物中用筛洗法采集的鼠科化石的4属6种:M.musculus,Apcdemuschevrieri,A.agrarius,Apodemussp.,V,cfforamena,Leapodalmyscf.edwardsi,并分析了它们的古环境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