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采用生物测定的方法,研究了7种植物不同部位的浸提液对黄芪根腐病的3种主要病原菌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不同作物的浸提液对3种镰孢菌的孢子萌发和菌落生长的影响不同,既有抑制作用,也有促进作用.其中小麦、玉米、马铃薯和党参浸提液对3种镰孢菌的孢子萌发和菌落生长的抑制作用较显著,而黄芪根和甘草根浸提液对3种镰孢菌的孢子萌发和菌落生长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
影响绛红色小单孢菌孢子同步萌发的因子有营养、p H、温度、密度、溶氧等 ,试验结果表明 :p H6 .7~ 6 .8、温度 36℃、孢子密度以 1× 1 0 9个 / ml为宜 ,溶氧及一些生长因子 ,特别是甘氨酸、缬氨酸、丝氨酸 ,对该菌孢子萌发也是相当重要的因子 .  相似文献   

3.
通气量对西瓜枯萎病病原尖孢镰刀菌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摇床转速和装液量来控制不同通气量,对西瓜枯萎病尖孢镰刀菌株X.1.7 030527 02进行培养,研究结果表明:当装液量相同时,尖孢镰刀菌孢子生长量随转速的增加而增加,而当转速<60r/min和>150r/min时,尖孢镰刀菌孢子生长量随装液量的变化差异不大,当转速90~120r/min时,尖孢镰刀菌孢子生长量随的装液量增加而减少.装液量越大,平均孢子萌发率越高,100mL/250mL装液量的平均孢子萌发率最高,比50mL/250mL和25mL/250mL分别高1.6%和4.05%.摇床转速对孢子萌发率表现在转速低孢子萌发率高的趋势.菌丝体生长量受通气量(装液量和转速)变化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4.
报道毛竹基腐病菌(暗孢节菱孢)的形态特征,孢子萌发方式和主要生态特性。电镜观察表明,该菌的基本形态与M.B.Ellis所描述的一致外,还发现了一些未被描述过的孢子类型:(1)长椭圆形一棍棒状的分生孢子;(2)向顶性陆续形成的分生孢子链;(3)间生和顶生的厚坦孢子。孢子萌发试验结果表明:该菌的分生孢子有两种萌发方式:一种是产生芽管,另一种是产生泡囊,囊中含有多个无色球状或椭圆形的孢子。适合孢子萌发的  相似文献   

5.
云南省玉米灰斑病菌孢子相关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明玉米灰斑病在云南省发病较重的原因,该试验在田间条件下,采用人工喷雾接种玉米灰斑病菌,研究玉米灰斑病潜育期、病斑产孢、孢子飞散以及菌龄、温度、湿度和光照对孢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昆明地区玉米灰斑病在感病品种会单4号上的潜育期为12~13d;病斑产孢量随显症天数的增加呈单峰曲线,显症后24~27d病斑产孢量达到最大值;玉米灰斑病菌孢子主要在夜间飞散,风或雨有助于孢子的飞散与传播;菌龄对孢子萌发影响较大,随菌龄的增长,孢子萌发率降低;在10~30℃时,分生孢子均能萌发,但以22℃最适,35℃以上或4℃时均不能萌发;水滴有利于孢子萌发,光照对孢子萌发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6.
吴海燕  辛惠普 《广西科学》2003,10(2):139-141,153
为了研究双曲孢菌(Nakataea sigmoidea Hara)在不同环境及营养条件下的产孢特性,分别在黑暗条件和光照条件下,通过改变环境因子(pH值、温度、固体培养、液体培养)和营养因子(碳源、氮源、天然、合成)来进行产孢培养试验。结果表明,双曲孢菌在黑暗条件下,不同环境因子和不同营养因子下均不能产生分生孢子;在自然光条件下,1.5%水琼脂、Czapek培养基上,菌核和菌丝均能产孢。碳氮比对菌核萌发产生分生孢子有显著影响(P<0.01),以碳氮比为10:1时,产孢牢最高,达54.23%。紫外灯照射10min可刺激双曲孢菌产孢。  相似文献   

7.
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孢子萌发法和滤纸片法,对艾蒿的乙醇提取物及其萃取物做生物活性测试.结果表明:在50mg·mL。的浓度下,艾蒿乙醇提取物对烟草疫霉菌、链格孢菌的菌丝生长抑制率分别为100.00%(96h)、18.51%(168h),对烟草链格孢菌孢子萌发抑制率为76.26%(6h);艾蒿乙醇提取物的石油醚萃取物、乙酸乙酯萃取物对烟草疫霉菌菌丝生长抑制率分别为79.49%(120h)、87.42%(72h).在100mg·mL。的浓度下,艾蒿乙醇提取物对烟草链格孢菌的菌丝生长抑制率、孢子萌发抑制率分别为58.84%(48h)、100%(6h);艾蒿乙醇提取物的石油醚萃取物、氯仿萃取物、乙酸乙酯萃取物对烟草链格孢菌的菌丝生长抑制率分别为26.11%(96h)、57.17%(72h)、32.87%(48h);艾蒿乙醇提取物的氯仿萃取物对烟草链格孢菌孢子萌发抑制率为80.05%(6h).在50、100、200mg·mL-1的浓度下,艾蒿乙醇提取物对烟草青枯菌均无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8.
研究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与人参根部中皂苷质量比的关系, 为确定人参根部接种尖孢镰刀菌对人参皂苷质量比的影响, 利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监测3种人参皂苷Rb1,Re,Rg1的质量比在接种尖孢镰刀菌120 h内的变化. 结果表明: 尖孢镰刀菌侵染后, 人参皂苷Rb1的质量比升高, Re,Rg1的质量比未发生显著改变;人参皂苷Rb1对尖孢镰刀菌分生孢子有明显抑制作用, Rb1的质量浓度越大, 萌发率越低, 抑制率越高, Rg1和Re对尖孢镰刀菌孢子萌发几乎无抑制作用. 因此, Rb1可能是人参根部对抗尖孢镰刀菌产生的抗病化合物.  相似文献   

9.
作者从福建省福州市土壤中分离出一株能产生活性物质的稀有放线菌,编号3—50并进行了形态、培养特征和生理特性等方面研究。3—50气生菌丝上着生半个孢子,常形成穗状生长体。基内菌丝生长好,有时可见到横隔,产生单孢子。细胞壁含有内消旋二氨基庚二酸(meso—DAP)、半乳糖和阿拉伯糖,属细胞壁TV型,故属于糖单孢菌属。其形态、培养特征和生理特性与绿色糖单孢菌相似,但又有差别,是一个新变种,定名为绿色糖单孢菌福建变种(Saccharomonospora viridis var.Fujianensis Ruan).  相似文献   

10.
本文探讨了庆大霉素生产菌棘孢小单孢茼F-212的一级和二级种子的不同生长阶段的菌丝形态及其控制方法,以作为提高庆大霉素发酵单位的工艺手段。  相似文献   

11.
盐碱胁迫下刺槐种子萌发主导因素的确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将中性盐NaCl、Na2SO4和两种碱性盐NaHCO3、Na2CO3按不同比例混合,模拟出20种盐度、碱度各不相同的复杂盐碱逆境条件,并在盐碱混合胁迫处理下进行刺槐发芽试验。测定其发芽率等5项指标,并分析逆境因素与诸项指标间的相互关系,通过各项发芽指标的回归分析结果可知,对刺槐种子萌发的主要影响因素为盐浓度、缓冲量和pH。从回归方程中的自变量标准回归系数来看起主导作用的是盐浓度和pH,据此可以认为盐浓度和pH是影响刺槐种子抗盐碱萌发的主导因素。  相似文献   

12.
为了确定AM真菌孢子萌发和菌丝生长的最佳水平条件,采用L16(45)多因子正交实验对影响网状球囊霉孢子萌发和菌丝生长的因素进行了优化选择.结果表明:优组合为A4B2C2D3E3,即pH 8,水琼脂质量浓度10 g/L,培养周期10 d,后熟条件20 d,培养温度28℃为最佳组合.同时发现在优组合下孢子不仅萌发得早,萌发率高,菌丝生长也很旺盛.  相似文献   

13.
激励规制理论认为:若规制者能设计出一套使被规制者"说真话"的激励规制制度,并将二者的"目标函数"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就能提高其监管效率。高校的目标函数是提高学校的教学与科研水平,为社会输送合格的人才。而教师员工与学生是由一个个体组成的,在商品经济社会,他们具有自然人、社会人、经济人、道德人和政治人的多重属性,他们所关心的是自己的经济利益的最大化。高校管理者要做好管理工作,实现管理目标,必须要在充分认识被管理对象的属性特点的基础上,采取有效的激励机制使管理者的目标函数与被管理者的目标函数一致。  相似文献   

14.
微波处理和微环境对植物种子萌发的协同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正交试验法考察微波预处理因素(包括种子含水量、微波功率、照射时间)与萌发微环境因素(包括温度、湿度、pH值、盐的质量浓度)对白菜种子萌发的协同影响,探讨利用微波预处理与萌发微环境控制技术提高植物种子活力及其抗盐碱性的可行性。结果表明,盐的质量浓度和pH值对种子发芽率的影响最小,而且无显著性;优选条件下,种子发芽率可达98%,而对照组仅为86%。因此,微波预处理能够显著影响植物种子的萌发特性及其抗盐碱性。  相似文献   

15.
添加23种不同的生化单因子及由其组合成的复合生化因子于种子培养液中进行摇瓶培养.甘氨酸等生化单因子对PenicilliumpatulumF-208孢子的萌发有促进作用,而以甘氨酸+L-组氨酸+L-赖氨酸+嘌呤+L-酪氨酸组成的复合因子的作用更为显著,孢子萌发率由原来的55.5%提高到93.5%.复合生化因子的添加对移种期蛋白酶和淀粉酶的酶活有一定的影响,而对发酵过程中的上述酶活性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6.
为探索提高绞股蓝种子萌发率的方法,分别探讨了不同光温、激素、储存、低温层积和短时低温等处理对其的影响.光温处理结果表明,绞股蓝种子的最佳萌发温度是15~25 ℃,光照可适当提高萌发率,但在最适温度20 ℃时,萌发率最高也仅为(31.54±2.04)%;激素处理结果表明,细胞分裂素(如6-BA和玉米素)对绞股蓝种子的萌发没有促进作用,赤霉素中GA3对其萌发没有显示出促进效果,但GA4对绞股蓝种子的萌发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在光照条件下萌发率最高可达(54.00±2.65)%;在18 ℃下,储存时间处理结果表明,一定的存放时间有利于打破其自身休眠机制,但时间过长种子的萌发率迅速下降,甚至不再萌发;低温层积处理结果表明,低温层积对萌发的促进作用不明显,低温层积90 d的种子在光照下的萌发率是最高的,仅能达到(34.26±3.21)%;短时低温处理结果表明,5,10,15 ℃条件下湿藏9 d后,绞股蓝种子的萌率分别可以提高到(73.06±2.12)%,(83.14±3.25)%和(72.13±3.52)%.储存处理与储存后短时低温处理的对比结果表明,随着储藏时间增加,绞股蓝种子的萌发率迅速下降,而短时低温层积对长时间存放的种子也有一定的萌发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7.
应用门槛理论,以临汾市安泽县杜村乡为例,分析了该乡生态乡建设中的门槛限制因素,提出了解决这些问题、促进生态乡建设整治规划的措施。  相似文献   

18.
植酸酶活性对种子萌发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相似文献   

19.
以野生白筋种子为材料,研究了正交试验和不同贮存方法对种子萌发率的影响.播种季节、覆盖深度和基质种类的正交试验结果表明,最佳处理组合为A1B2C2,即:干藏种子进行秋季播种于配土中并覆土2cm,次年春季萌发,萌发率达58.45%,但种子出苗时间长、不整齐.不同种子贮存处理结果发现,秋季采集种子于次年春季播种前35—45d进行冬季室温湿沙层积处理显著提高白筋种子萌发率,达77.78%,出苗时间短、整齐.  相似文献   

20.
为研讨蛇足石杉芽胞萌发及生长发育的影响因素,试验分析了培养温度、培养基和光照强度以及赤霉素对蛇足石杉芽胞萌发及生长发育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蛇足石杉芽胞萌发最佳培养温度为(22±2)℃;最佳培养基为Moore,萌发率约82%,植株平均高度约14.620 mm;Knudson C培养基次之,萌发率约64%,植株平均高度约为5.158 mm;暗培养适宜芽胞萌发及不定根生长,萌发率高达92%,平均根长9.088mm,800 lx弱光照培养不定根生长缓慢,平均根长8.675 mm,1 600 lx光照对不定根的生长有一定的抑制作用;赤霉素对于芽胞萌发与生长有一定抑制作用.建立了蛇足石杉芽胞萌发培养体系,为进一步研究蛇足石杉生长发育、生理生化变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