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吐鲁番—哈密盆地早一中侏罗世孢粉组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述了吐鲁番-哈密盆地三道岭煤矿和艾丁湖煤矿西山窑组及八道湾组的孢子花粉,计有63属,80种。根据孢粉组合特征及其与国内外有关资料的对比,分析,认为三道岭西山窑组的粉组合时代为中侏罗世早期,而艾丁湖八道湾组的孢八道湾组的组合时代为早侏罗世,这两个孢粉组合的报道,为该盆地的石油勘探提供了重要生物化石新材料,。  相似文献   

2.
甘肃窑街中侏罗世孢粉组合及其古环境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分析了窑街盆地中侏罗世孢粉化石,建立了窑街盆地中侏罗世的孢粉组合.其基本特征为:组合中以裸子植物花粉占优势,约占64.3%~72.1%;蕨类植物孢子次之,占27.9%~35.7%,蕨类孢子以Cyathidites,Deltoidospora等为主;裸子植物花粉中双气囊的松柏类花粉最丰富.进一步明确了窑街组的地层时代,探讨了窑街盆地的古植被、古气候及古地理演化特征.  相似文献   

3.
准噶尔盆地彩参2井侏罗纪孢粉化石及层序地层分析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对准噶尔盆地彩参2井侏罗纪孢粉化石研究表明,八道湾组具有deltoidospora-cycadopites-protoconiferus-classopollis组合,三工河组具有cyathidites-osmundacites-pinuspollenites-classopollis组合,西山窑组为cyathidites-dictyophyllidites-cycadopites-perinopollenites组合,石树沟群为cyathidites-klukisporites-classopollis-concentrisporites组合,它们对地层时代有较好的指示意义。对孢粉古生态和沉积岩颜色、岩性及粘土矿物成分综合研究表明,研究区八道湾为暖温带潮湿气候;三工河早期为亚热带干旱、半干旱气候;三工河中晚期至西山窑期为亚热带潮湿气候;石树沟群早期为亚热带半干旱气候,但发生过两次时潮时旱的气候波动,石树沟群晚期气候干旱炎热,并促使湖盆急剧收缩、消亡。侏罗系可划分为6个层序,层序界面附近的孢粉丰度及分异度最小,而最大湖侵期的孢粉丰度及分异度最大。  相似文献   

4.
对准噶尔盆地彩参 2井侏罗纪孢粉化石研究表明 ,八道湾组具有deltoidospora cycadopites protoconiferus classopollis组合 ,三工河组具有cyathidites osmundacites pinuspollenites classopollis组合 ,西山窑组为cyathidites dic tyophyllidites cycadopites perinopollenites组合 ,石树沟群为cyathidites klukisporites classopollis concentrisporites组合 ,它们对地层时代有较好的指示意义。对孢粉古生态和沉积岩颜色、岩性及粘土矿物成分综合研究表明 ,研究区八道湾为暖温带潮湿气候 ;三工河早期为亚热带干旱、半干旱气候 ;三工河中晚期至西山窑期为亚热带潮湿气候 ;石树沟群早期为亚热带半干旱气候 ,但发生过两次时潮时旱的气候波动 ,石树沟群晚期气候干旱炎热 ,并促使湖盆急剧收缩、消亡。侏罗系可划分为 6个层序 ,层序界面附近的孢粉丰度及分异度最小 ,而最大湖侵期的孢粉丰度及分异度最大  相似文献   

5.
新疆吐鲁番艾丁湖煤矿区位于吐哈盆地的西南缘,是吐鲁番地区重要的煤炭蕴藏地之一。含煤地层为侏罗系中统西山窑组和下统八道湾组,各主采煤层属低变质阶段烟煤,煤类为褐煤和长焰煤,该区煤炭资源丰富,经估算煤炭资源量(331)+(332)+(333)108亿t,适宜建设大型、特大型矿井,具备建设大型煤电和煤化工能源基地的条件。  相似文献   

6.
运用有机岩石学和有机地球化学方法,对伊犁盆地侏罗系煤岩有机显微组分特征和生烃潜力进行了综合研究.结果表明:伊犁盆地中下侏罗统八道湾组和西山窑组煤有机岩石学及地化特征有较大的差异.八道湾煤中镜质组、壳质组含量远远高于西山窑组;反映生烃性能的有机地化指标也优于西山窑组.认为八道湾组煤属较好的煤成烃源岩,而西山窑组煤相对为较差的烃源岩.八道湾组虽然富含有利生烃组分,但由于成熟度偏低,煤系地层中砂岩比例较高,不易形成大规模的油气聚集.  相似文献   

7.
吐哈盆地煤炭资源丰富,本文依据对盆地成煤环境的分析,并结合实际钻井资料、地震资料及部分煤矿资料,分别对吐哈盆地西山窑组和八道湾组煤层的赋存特征进行了研究分析,指出未来煤炭资源勘查的靶区,为实现新疆资源转换战略的实施提供可靠资源保障。  相似文献   

8.
通过显微镜观察鉴定了准噶尔盆地中央坳陷重点探井——征1井早侏罗世孢粉化石.认为准噶尔盆地征沙村地区早侏罗世孢粉组合划分为两个:产于八道湾组的Cyathidites-Cycadopites孢粉组合和产于三工河组的Cyathidites-Classopollis孢粉组合.通过研究孢粉组分和母本植物的亲缘关系,得出准噶尔盆地中央坳陷早侏罗世植被主要由草本的真蕨植物和乔木、灌木的松柏类及银杏、苏铁类等组成,所反映古气候应属亚热带气候.  相似文献   

9.
十红滩铀矿床位于中国新疆吐哈盆地西南缘艾丁湖斜坡,是典型的层间氧化带型铀矿床,西山窑组为最重要含矿目的层之一。明确其岩石学和地球化学特征,对于盆地找矿和地浸采铀均十分重要。通过对矿区西山窑组碎屑岩岩石学研究、微量元素和稀土元素测试分析,可知西山窑组碎屑岩成分成熟度和结构成熟度均较低,以岩屑砂岩为主,为近物源沉积产物;母岩经历了较强风化作用,其成分特征与上地壳相似,轻稀土富集,重稀土较平坦,铕亏损较明显,物源主要来源于上地壳长英质岩石,母岩沉积构造背景为活动大陆边缘岛弧相关的沉积盆地。  相似文献   

10.
十红滩铀矿床位于中国新疆吐哈盆地西南缘艾丁湖斜坡,是典型的层间氧化带型铀矿床,西山窑组为最重要含矿目的层之一。明确其岩石学和地球化学特征,对于盆地找矿和地浸采铀均十分重要。通过对矿区西山窑组碎屑岩岩石学研究、微量元素和稀土元素测试分析,可知西山窑组碎屑岩成分成熟度和结构成熟度均较低,以岩屑砂岩为主,为近物源沉积产物;母岩经历了较强风化作用,其成分特征与上地壳相似,轻稀土富集,重稀土较平坦,铕亏损较明显,物源主要来源于上地壳长英质岩石,母岩沉积构造背景为活动大陆边缘岛弧相关的沉积盆地。  相似文献   

11.
伊宁凹陷煤系地层主要分布于侏罗系中下统水西沟群(J1-2sh)八道湾组(21-23煤、27-29煤)、西山窑组(6-7煤、10煤),煤层厚度大,分布稳定,结构简单。研究结果表明:伊宁凹陷4套主要煤层显微组分以惰性组为主,镜质组次之,壳质组极少,自下而上惰性组含量逐渐增高,镜质组含量逐渐减少;煤质属低-中灰、低硫、中高-高挥发分、高-特高发热量不粘煤;煤的挥发分与灰分呈弱负相关关系,与全硫含量、发热量分别弱正相关。究其原因,传统的煤变质指标挥发分对于低变质长烟煤、不粘煤适用性较差。  相似文献   

12.
本文分析丁吐哈盆地西山窑、八进湾煤层井下复杂情况及其原因.着重探讨了煤层井壁不稳定机理,结果表明,煤层井壁不稳定是物理、化学、力学与机械等因素的综合效应。  相似文献   

13.
西山窑组上段是卡姆斯特煤田主要含煤地层。通过对大量钻孔、地球物理测井资料的分析,应用层序地层学基本理论和方法,对卡姆斯特煤田西山窑组进行层序地层分析,识别出SQ4相当于西山窑组上段。通过分析沉积基础图件,明确了本区西山窑组上段沉积演化特征。高位体系域煤层通常较低位体系域及湖侵体系域煤层分布广泛且稳定。通过对卡姆斯特煤田西山窑组上段的沉积演化特征和聚煤规律的分析,为下一步煤炭地质勘查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4.
八道湾组为伊犁盆地内主要含煤地层之一,本文通过钻井、测井、古生物、野外露头剖面等资料的分析识别出侏罗系中下统主要发育扇三角洲、三角洲、湖泊、沼泽等主要相类型,八道湾组为1套在潮湿、温暖气候条件下形成的以湖泊、三角洲一沼泽相为主的含煤碎屑岩建造。八道湾早期,全区分布有伊宁、尼勒克、巩留3个沉积中心,具有填平补齐的特征;八道湾晚期,沉积范围逐步扩大,沼泽大面积分布,为伊犁盆地重要的成煤期。这对于指导研究区煤炭的勘探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为讨论潮湿扇、河流、湖泊沉积体系中沼泽的沉积特征,确定沼泽的沉积模式。方法依据相标志,采用沉积体系分析法。结果潮湿扇、河流和湖泊沉积体系是焉耆盆地的主要沉积体系类型,它们形成于中晚三叠世至中侏罗世的小泉沟、八道湾、三工河、西山窑和头屯河期;其中的河流沉积体系和湖泊沉积体系较为发育,河流沉积体系分为辫状河和曲流河两种类型。结论在潮湿气候条件下形成的潮湿扇、河流和湖泊沉积体系富含煤层、碳质泥岩和灰黑色泥岩,各类沼泽沉积发育,从而形成了该区较为发育的扇沼-河沼-湖沼沉积模式。  相似文献   

16.
本文就龙永煤田童子岩组地层的一般特征,各段及亚段在岩性、岩相、化石组合、岩石粒度趋势、含煤性、煤层灰成分、特别是地层的地球物理特征进行了分析,对各段及亚段的主要区别进行详细说明,有助于地质工作者清楚认识这些地层的特征,这对于解决复杂地质构造问题、进行岩煤层对比等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吐哈侏罗纪原型盆地演化主要表现为早、中侏罗世断陷盆地向晚侏罗世挤压再生前陆盆地转变。原型盆地演化控制了这一时期的大地构造格局,古地理环境发生改变,古气候条件相应调整,在这样特殊的古地貌背景下沉积了该时期重要的烃源岩层。早、中侏罗世,吐哈盆地沉积了温暖、潮湿气候条件下的河湖、沼泽相层系,其中广阔湖相沉积的暗色泥岩、炭质泥岩及煤层成为该时期最重要的烃源岩;晚侏罗世,盆地接受干旱气候条件下的山麓河流相沉积,很少有烃源岩。中、下侏罗统八道湾组和西山窑组含煤岩系是盆地内的主力烃源岩,中侏罗统七克台组湖相至半深湖相沉积,是盆地内的次要烃源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