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15篇
  202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2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松辽盆地腰英台油田青山口组和泉头组储层为中-低孔隙度、低渗透率储层,孔隙结构复杂.在分析储层孔隙结构特征的基础上,依据孔喉分布特征,把储层分为单峰型和双峰型2大类7种亚类.单峰型:A、B类具有宽缓不对称单峰状孔喉分布且峰值对应的孔喉半径中等—偏大;C、D类是具有低幅宽缓单峰孔喉分布特征的储层,近于对称单峰孔喉分布且孔喉半径中等—偏小;E类具有不对称单峰孔喉分布且孔喉半径小.双峰型:F类具有双峰孔喉分布且峰间距较大;G类属双峰孔喉分布且峰间距小.探讨了各类储层的孔隙结构特征与含油性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在其他成藏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储层孔隙结构特征控制其含油性.其中,A、B、F类,整体含油性较好;C、D、G类含油性差;E类不含油.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砂岩成岩作用阶段划分、成岩作用类型及其对储层的影响。方法根据砂岩薄片、铸体薄片、扫描电镜和X衍射对储层进行综合分析和研究。结果鄂尔多斯盆地富县地区石盒子组砂岩储集层处于中成岩A期阶段,山西组—马家沟组储集层已处于中成岩B期—晚成岩阶段。本区砂岩储集层在埋藏成岩过程中发生的成岩作用主要为压实作用、胶结作用、破裂作用和溶蚀作用。结论压实作用和胶结作用强烈地破坏了砂岩的原生孔隙结构,溶蚀作用和破裂作用则有效地改善了砂岩的孔隙结构。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鄂尔多斯盆地华池地区长3储层特征.方法 利用真实砂岩微观模型实验对储层进行研究.结果 鄂尔多斯盆地华池地区长3储层为致密型砂岩,真实砂岩微观模型实验直观地显示出鄂尔多斯盆地华池地区长3储层具有很强的微观非均质性.结论 砂岩的成岩作用和孔隙结构是影响鄂尔多斯盆地华池地区长3储层微观非均质性的主要原因.在低渗透砂岩中,溶蚀作用引起砂岩产生强烈的非均质性,而这些砂岩则形成长3储层的高渗带.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鄂尔多斯盆地子长地区长4+5储层的成岩作用特征、孔隙演化及其分布与变化规律.方法 运用岩石薄片、铸体薄片、扫描电镜、X衍射等资料对储层进行分析研究.结果 该区储层砂体主要为长石砂岩,具有成分成熟度低、结构成熟度高的特点,储层砂岩的成岩处于中成岩A期;压实作用、碳酸盐胶结作用是使物性变差和孔隙度降低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5.
渭河北迁与秦岭抬升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在测定陕西咸阳附近渭河 级阶地沉积剖面不同层位的年龄并推算出各主要层段的沉积速率后,表明自下而上沉积速率有逐渐增大的趋势,尤其是全新世阶段的更为明显,沉积速率变化趋势与秦岭及青藏高原隆升过程有准同步规律。结合在秦岭北侧观察到的具体沉积物北推的现象和全新世后期又恰是渭河北迁距离最大的事实,提出了渭河北迁的根本原因是秦岭的抬升。  相似文献   
6.
吐哈盆地三叠系储层特征与成岩作用的关系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依据吐哈盆地三叠系砂岩储集岩系的岩石物性、岩石薄片、X-衍射和扫描电镜等测试分析资料,研究并描述了三叠系砂岩的储层物性特征、次生孔隙类型及其与成岩作用的关系。综合分析认为:吐哈盆地三叠系储层主要为中上三叠统长石质岩屑砂岩,孔隙类型以次生孔隙为主,储层物性相对较差,总体属于中孔-低渗或低孔-低渗性储层;成岩演化过程中形成的裂隙-溶蚀型次生孔隙构成吐哈盆地三叠系相对有利的主要油气储集空间类型,且主要分布于盆地西部的托克逊凹陷。  相似文献   
7.
张强凹陷沙海组碎屑岩储层的非均质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据铸体薄片和扫描电镜观察,将张强凹陷沙海组碎屑岩储层的孔隙空间分为7种基本孔隙类型,这7类孔隙形成了孔隙型和致密型两种孔隙组合关系。研究发现:沙海组碎屑岩储层的孔隙分布和物理性质变化很大,微观非均质性较为严重;碎屑岩沉积组分的结构特征、机械压实作用、自生矿物胶结作用和不稳定组分溶解作用的不均一性,是导致张强凹陷沙海组储层孔隙结构非均质性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古盆地沉积边界的确定方法。方法从大量的地质资料入手,利用碎屑重矿物组合、粗碎屑组分和矿物成熟度3种参数确定古盆地边界。结果确定了碎屑岩的碎屑重矿物组合、粗碎屑组分和矿物成熟度的特征及其随着搬运距离的不同而变化的规律,探索性地恢复了古盆地的沉积边界。结论沉积物从物源区到盆地搬运沉积过程中发生有规律的变化。确定古盆地原始沉积边界位置的方法,是进行沉积盆地定量化研究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砂岩成岩作用阶段划分、成岩作用类型及其对储层的影响.方法 根据铸体薄片、扫描电镜、X衍射、包裹体测温和镜煤反射率对储层进行综合分析和研究.结果 鄂尔多斯盆地白豹地区的长3砂岩储层处于中成岩A期阶段,主要的成岩作用有压实作用、胶结作用和溶蚀作用,它们对储层孔隙结构具有很强烈的影响作用.结论 强烈的压实作用和胶结作用使该区砂岩成为致密型储层,但早成岩阶段形成的绿泥石膜保护了一些砂岩的原生孔隙,从而使长3绿泥石胶结相储层中发育残余孔隙;晚成岩A期强烈的溶蚀作用使高岭石胶结相储层中发育溶蚀孔隙,从而在储层中形成孔隙发育带,构成了油气聚集的必要空间.  相似文献   
10.
白豹地区长3储层微观非均质性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鄂尔多斯盆地白豹地区长3储层的微观非均质性特征.方法 通过真实砂岩微观模型实验对储层进行研究.结果 白豹地区长3储层为致密型砂岩,真实砂岩微观模型实验直观地显示出长3储层具有很强的微观非均质性.结论 砂岩的成岩作用和孔隙结构是影响本区长3储层微观非均质性的主要原因.在低渗透砂岩中,溶蚀作用引起砂岩产生强烈的非均质性,而这些砂岩则形成长3储层的高渗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