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用一种新类型网络对策的势指标集理论建立了工作性质不同的合作部门之间的评价方法,给出了问题的数学模型及其有关证明,最后以民航为例作实例分析。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合作度为广义联盟而定义了一种广义合作对策模型,给出核心解集及其上下界,并定义了一种唯一解——妥协解的概念,证明了这种解的一些性质.  相似文献   

3.
叶红心  张朋柱 《系统仿真学报》2003,15(12):1702-1706
首先我们从博弈论和心理学角度出发提出合作隶属度、合作意愿度和基准收益等基本概念;其次,在心理学有关原理的前提下建构了基于历史信息和成员特征的合作意愿度迭代模型;最后,我们通过对中关关系合作一冲突事件链的仿真分析以验证合作意愿度迭代模型的预测功能,同时有针对性地提出一些具有建设性的政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4.
运输问题最小运费合理分摊的对策模型及解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本文借助于合作多人对策的思想建立起了运输问题中最小运费合理分摊的数学模型,同时给出了建立理想分摊向量和特征函数的一种方法,并提供了一种 简便、有效的模型解法,比较有效地解决了运输问题中最小运费人合理分摊问题,为最优运输方案的实际实施提供了前提和保障。  相似文献   

5.
结合模糊数的限制运算,探讨了一类具有模糊支付的模糊合作对策--Choquet积分形式的模糊合作对策,研究了其单调性和连续性。具有模糊支付的模糊合作对策是凸模糊合作对策时,研究了Choquet积分形式的模糊合作对策的模糊核心和模糊Shapley值,并探讨了两者之间的关系,有趣的是这种关系与经典情形相一致。需要指出的是,所给有关模糊合作对策的定义都是对经典情形的推广。最后通过一个算例来说明其应用。  相似文献   

6.
针对BIM情境下综合设施管理组织合作关系,提出一种基于NK模型的提升路径选择方法.首先,通过理论分析与文献梳理,采用问卷调查法与因子分析法,识别BIM情境下综合设施管理组织合作关系的影响因素.其次,结合影响因素重要度评估问卷调查、统计分析及DEMATEL方法,分析影响因素之间的关联情形,进而提取BIM情境下影响综合设施管理组织合作关系的关键要素.再次,利用随机分布函数为影响综合设施管理组织合作关系的多种关键要素选择组合结果随机分配适应度值,并依此绘制出对应的适应度景观图,结合适用的"攀爬方式",利用Matlab仿真技术对BIM情境下综合设施管理组织合作关系提升路径进行优选.最后,通过实例分析验证该方法的可用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7.
考虑溢出效应的互补品企业合作广告协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互补品需求的相互关联性造成互补品企业广告促销存在溢出效应的现象,构建了基于广告分担率的互补品企业合作广告博弈模型,对比研究了斯坦克尔伯格博弈和纳什合作博弈下互补品企业双方的最优广告决策和收益,论证了纳什合作博弈均衡具有帕累托优势,并利用鲁宾斯坦恩——斯塔尔讨价还价模型对增加的收益进行了分配,得到了一种帕累托最优合作方案,实现了互补品销售系统的协调.最后,通过数值算例说明了有关命题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8.
引入排污权交易,建立了2个相邻地区关于跨界污染控制的微分博弈模型。运用最优控制理论与方法考察这2个地区在不合作和合作两种情况下的最优污染物排放路径,此外,设计了一种激励合作的福利分配机制,在该分配机制下,选择合作的地区在任意时点所得的福利净现值高于不合作时的福利净现值。  相似文献   

9.
BEKK模型的协同持续性研究   总被引:15,自引:4,他引:11  
李汉东  张世英 《系统工程学报》2001,16(3):181-186,196
首先介绍了有关方差持续性的概念,并引入了向量GARCH过程的一种特殊表示形式即BEKK表示形式,在此基础上讨论了BEKK的单整性和持续性,给出了协同持续性的一种简明判定方法并提出了BEKK存在协同持续的充分必要条件,最后给出了一个协同持续的简化表示形式。  相似文献   

10.
基于联盟共享核心能力的高新技术企业技术创新方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剑宏  李笑 《系统工程》2006,24(6):119-122
从系统角度和总体最优化出发,目前我国高新技术企业应组建战略联盟形成一个系统来进行合作技术创新。因此,针对我国高新技术企业现行技术创新方式所存在的弊端,本文提出了一种新的合作创新方式:联盟共享核心能力的技术创新方式,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论证了此创新方式的可行性,并探讨其系统模型及应注意的问题,以期能够为我国高新技术企业的技术创新提供一种新方式。  相似文献   

11.
评价指标的非线性无量纲模糊处理方法   总被引:29,自引:1,他引:28  
朱孔来 《系统工程》1996,14(6):58-62
本文运用指数函数和模糊数学的有关知识和方法,提出了适用于现行多数评价指标的一种非线性无量纲模糊处理方法,文中介绍了处理模型应具备的性质,分别就正指标,逆指标和适度指标给出了其相应的模糊量化模型及模型中的标准的确定方法。  相似文献   

12.
张青山  李杨 《系统工程》2007,25(6):6-11
以顾客为中心的制造业企业网络联盟合作生产是倍受国内外关注的一种新型生产组织形式.在对制造业企业网络联盟合作生产的典型组织形式、类型和方式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联盟合作生产的集成计划与控制方法体系和模型,并针对分布式多企业联盟的特点给出了相应的合作生产管理策略,从而拓展了现有的生产计划控制方法和管理手段,并可为制造业企业网络联盟合作生产管理实践提供参考方法和策略支持.  相似文献   

13.
基于Shapley值法的四级供应链利润分配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研究由供应商、制造商、批发商与零售商组成的四级供应链合作博弈问题。分析了实际中可能存在的八种合作情形,在Stackelberg主从对策模型及其均衡解理论的基础上得出了八种合作情形下各企业或联盟及整条供应链的利润。应用Shapley值法相关概念及模型,对四级供应链合作的各方进行了利润分配并对分配结果予以检验,知其满足个体理性及整体理性,并达到了帕累托最优。最后分析得出了有关结论。  相似文献   

14.
周泓  吴健中 《系统工程》1995,13(1):53-58,62
本文应用分布式人工智能原理与多层知识系统的思想,研究了智能决策支持系统中知识的多层表达方法,提出一种多层次,分布式的系统设计方案,并针对这种分布式及多层智能决策支持系统的特点,提出了一种多节点合作求解算法。  相似文献   

15.
本文提出了一种新型的三方合作与竞争模型(P3C2模型), 包括其前提假定。构成要素及性质等, 并通过案例分析对P3C2模型的实际应用做了详细的阐述, 最后对P3C2模型的有关问题及更多人情况下的合作与竞争进行了更深入的讨论。  相似文献   

16.
参与者在进行网络博弈时有机会与其相邻参与者签署协议进行合作,此时参与者之间的博弈关系构成了一个网络结构,并可以使用无向图来表示.参与者之间依据网络结构选择合作对象进行合作,进而产生剩余收益,而剩余收益通过协商的方式在两个参与者之间进行分配.本文依据协商理论与匹配理论,研究网络博弈环境下参与者之间如何签署协议进行合作,进而分配合作产生的剩余收益的问题,称为网络协商博弈,并给出基本的可行解的形式.通过限制参与者可以签署协议的数量,本文对网络协商博弈进行分类,使用协商与匹配方法研究每一类网络协商博弈的合理解的具体形式并设计求解方法.本文的结果表明:参与者之间的合作以及合作收益的分配不仅与网络博弈自身有关,而且与参与者能够签署的合作协议数量有关.研究拓展了协商方法在网络协商问题中的应用,为多边合作对象的选择以及合作剩余收益的分配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7.
可靠性增长设计是提高可靠性的一种重要手段。本文通过借鉴有关资料的方法步骤,讨论了导弹系统的可靠性增长设计。根据已有的模型,我们提出了导弹系统的可靠性增长模型,并绘制出增长曲线。  相似文献   

18.
林敏  李南  田亮 《系统工程》2007,25(11):102-105
借助复杂网络的理论与方法,以演化博弈理论为基础,提出了随机动态稀释机制,并探讨了该机制对复杂网络上演化博弈的影响。对无标度网络、小世界网络和规则网络这三种典型网络上的博弈过程进行了模拟,并分析了结果。通过同质性网络与异质性网络上合作行为的比较研究,发现随机动态稀释机制能使同质性网络产生局部异质性,从而促进合作。并且当随机概率P=P^*时,会出现最佳合作行为。  相似文献   

19.
多人合作费用分摊的有效解法及其应用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分析了多人合作对策中的费用分摊问题 ,总结了求解费用分摊问题中的几种有效解法 ,并就某矿业集团合作兴建大型水处理厂这一实际问题 ,采用核心法 ( N ucleolus法 )、简化的 MCRS法、GQP法和 Shapley值法等四种方法分别进行了计算 ,分析了不同方法适用的范围和条件.  相似文献   

20.
在自建的经济物理学科学家合作网络的基础上,实现了层次聚类法和介数聚类法.并将他们应用到对经济物理学科学家合作网络结构的聚类分析中,在理论层次对两种方法进行了比较,同时将两种算法的计算结果与现实进行对照,发现介数聚类的结果与现实吻合得较好。在充分理解Newman提出的Q函数的基础上,讨论了聚类过程中的最佳集团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