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针对传统电机矢量控制方法应用于车用驱动电机时,高效工作区窄、反馈闭环控制导致过流现象等问题,提出一种无电流传感器电机控制方法。该方法根据指令转矩和电机转速,直接控制电压空间矢量的幅值和相位,实现对电机转矩和转速的控制。该方法突破了传统矢量控制对电流传感器的依赖,克服了闭环控制导致过流的缺陷,规避了传统矢量控制在电流传感器故障情况下电机无法控制的问题,省去了电流传感器的成本。仿真实验和电机台架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不仅能够扩大电机高效工作区,而且提高了电机控制系统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2.
电机的发热与冷却一直是电机运行以及电机设计环节中比较重视的问题。本文主要介绍了电机内热量的产生传递过程以及发热问题对电机运行的影响,并对电机的冷却方法做了适当的讨论。  相似文献   

3.
针对煤矿电机设备所处环境背景噪声大,设备故障信号的信噪比低,难于诊断的问题,提出将相关差分振子阵列的方法用于煤矿电机设备故障诊断。应用该方法对煤矿电机设备轴伸端振动信号检测,研究结果表明相关分析可以去除电机轴伸端振动信号中的背景噪声,提高了信噪比,差分振子阵列对电机信号中可能包含的不同频率的信号进行检测,可以准确诊断出煤矿电机不对中的故障隐患,是一种新的煤矿电机设备故障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4.
黄力  代朝阳  唐波  刘钢 《科学技术与工程》2021,21(33):14193-14199
准确模拟风电机雷达回波信号并分析其多普勒特征,对解决风电场对雷达台站的无源干扰问题具有重要意义。针对传统地面背景下的风电机回波算法的假设缺陷,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散射电场的地面背景下风电机叶片回波模拟方法。根据多径效应,明确了雷达信号在风电机叶片与地面之间的四种传播路径,基于镜像等效原理,将风电机叶片与地面之间的耦合路径,等效成了风电机叶片在自由空间中的双站散射路径。以Vestas-V82型风电机为算例,对地面背景下的风电机叶片时域回波和时频域回波进行模拟,并与传统方法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本文方法能更准确的模拟出地面背景下风电机叶片回波,为风电机雷达回波信号的识别与杂波抑制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5.
船舶电动机是船舶电力拖动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船舶使用频率最高的设备之一。快速准确地排除船舶电动机的故障,对保障各种设备的正常运行具有重要的意义。该文介绍了船舶电机常见故障包括电机绕组接地故障、电机冒烟等,并结合工作中的故障处置情况,针对不同类型的电机故障,总结归纳了船舶电机常见故障的各种可能原因与处理方法,并结合实际,提出了电机在使用过程中,技术人员巡视检查的方法,对船舶电机维护与管理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为了改善永磁同步直线电机的推力波动特性,针对其结构特点,提出了组合式永磁同步直线电机这一新型结构并介绍了组合式永磁同步直线电机的结构特点;以平板式短初级长次级永磁同步直线电机为例,用傅立叶级数方法对传统永磁同步直线电机和组合式永磁同步直线电机的端部效应力进行了分析,获取了最小化端部效应力的铁芯长度选取方法;利用有限元方法对两种电机的端部效应力解析结果进行仿真验证,用两种电机的原型样机实验平台进行了静磁阻力实验.仿真和实验结果表明,组合式永磁同步直线电机有效减小了端部效应力和静磁阻力,使电机的推力波动特性得到明显的改善.  相似文献   

7.
提出了确定电作动器容错电机拓扑选择的方法。首先分析了电作动器的容错机理,提出了使用永磁容错电机的原因。对电机的拓扑结构研究中引入失效概率分析,然后对电机在高速、低速和极低速三种工况下的输出功率进行计算,通过对电机配套的电力电子器件数量、输出功率和体积等多方面因素的综合考虑,得到了电机的最优拓扑结构。  相似文献   

8.
文章分析了E3 plus电机过载继电器的基本智能特点和它的安装方法。提出了现场状态下和网络控制状态下对电机参数的监测和对电机故障的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9.
 针对轿车举窗工作中产生的热量可能烧毁举窗电机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软件的举窗电机热保护方法。通过分析轿车举窗永磁直流电机在三种工作状态下的温度变化原理,建立了相应的热保护算法数学模型,设计了电机工作温度的实时监测软件。在电源电压为12.5 V 和14.5 V 条件下对软件监测方法进行了实验验证,结果显示,监测温度与实测温度的误差小于5℃,表明该方法对电机温度变化的监测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可实现对轿车举窗电机的热保护。该方法在无温度传感器的电机温度保护领域具有一定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
机器人的动作控制与执行涉及三台以上的步进电机,一直是个难题.基于DSP设计了由步进电机和驱动系统组成的多台步进电机控制系统,提出了三台步进电机的控制方法,给出了每台电机的控制引脚和存储器设置方法以及不同的算法.通过对多台步进电机加减速及位置等的控制可以实现机器人的姿态控制,该方法还可用于控制系统的试验、演示等.  相似文献   

11.
针对北京邮电大学自动化机器人试验室提出的一种新型平动电机,给出了该电机的机械模型及简单电路模型。用MATLAB建立了该电机在磁路不饱和的情况下的模型,在恒转速的情况下用神经网络预测控制方法对电机的转矩实现控制。仿真表明,该控制策略能对电机的转矩有效的控制。  相似文献   

12.
文章详细阐述了交流电机绕组的谐波分析,给出了用计算机进行谐波分析的算法,研究了感应电机电磁噪声的计算方法,从运行结果来看,与实际测量结果接近。此计算方法对电机的电磁噪声分析和控制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此外,还分析了定转子槽数的对比关系对降低电动机的电磁噪声的作用,对应的选择转子槽数计算方法可用于电机设计。  相似文献   

13.
刘娟 《科学技术与工程》2013,13(18):5325-5328
感应电机作为电动汽车的主流驱动电机,其控制方法已成为研究热点。为了达到电动车用感应电机高动态性能的控制要求,设计了一种基于DSP的感应电机矢量控制系统。该方法通过对绕组电流进行坐标变换得到励磁电流分量和转矩电流分量,采用两个PI调节器分别对励磁电流分量和转矩电流分量进行闭环控制,再采用SVPWM调制算法对三相逆变器桥臂的开关进行控制,即可得到加载在电机上的电压矢量。该方法满足了电动机用感应电机运行效率高、调速范围宽、可靠性高等控制特点的要求。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4.
无轴承开关磁阻电机的转矩与径向力特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无轴承开关磁阻电机的径向磁悬浮力产生机理,在考虑磁场饱和的前提下,使用有限元方法对电机电磁场进行计算,分析了电机的转矩与径向力特性.研究了电机主、副绕组电流对电机磁极磁场的影响,及电流与转矩、径向力的非线性关系,给出了实现电机稳定运行的电流取值范围,为电机有效控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5.
本文采用电机的矩阵分析方法,利用交流电机统一理论,得出了用电流表示的电机的瞬时电磁转矩,并以具有均匀气隙的对称两相电机为例,给出了转矩与转子位置角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为了解决电机涡流损耗过大对电机性能的影响,通过分析直线电机次级阻抗角,对电机涡流损耗进行研究.考虑了横向边缘效应,得到直线电机初级和次级耦合区气隙磁感应强度的解析表达式;建立电机的等效电路及次级涡流损耗分析模型,得到了次级阻抗角及涡流损耗的解析表达式.定量分析了次级阻抗角与次级涡流损耗的关系,定性分析了次级阻抗角对推力和侧向力的影响.以一台直线感应牵引电机为例,分别使用解析法和有限元方法对次级板的涡流损耗进行了计算,得到涡流损耗随频率变化的特性曲线.对比了两种方法的结果基本拟合,验证了本文解析表达式的正确性和易用性.  相似文献   

17.
基于PLC的步进电机控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王彦军 《科学技术与工程》2011,11(5):1077-1079,1087
介绍了基于OMRON公司可编程序控制器的步进电机控制系统设计,给出了可编程序控制器控制步进电机电气控制系统的硬件组成和软件设计,包括可编程序控制器输入输出接线图、梯形图程序设计和步进电机的驱动电路及可编程序控制器编程软件实现脉冲分配器功能的方法。提出了一种基于PLC的四相步进电机控制的方法,介绍了控制系统的设计方案及其软硬件的实现方法。实现对四相步进电机的启动,停止控制、正反转控制。提出设计总体方案,阐述了驱动电路。方法简单易行,编程容易,可靠性高。  相似文献   

18.
介绍了步进电机的矩频特性,角加速度的变化规律以及各种升降速速度控制方案。通过离散方法,实现了对步进电机升降速的过程进行了控制,并利用C语言实现了单片机对步进电机升降速的离散控制。  相似文献   

19.
一种新型混合励磁爪极同步发电机结构及特性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电励磁爪极电机功率密度低、永磁爪极电机磁场调节困难的问题,研究了一种新型的混合励磁爪极同步发电机.根据电机学原理,利用磁路的计算方法和三维有限元分析计算方法对该电机进行仿真计算,探讨其空载特性和调节特性,分析比较了该电机与电励磁爪极电机和永磁爪极电机的性能差异.研究结果表明:(a)相对于电励磁爪极电机,该电机实现了励磁电流的双向控制;相对于永磁爪极电机该电机使得输出电压可调.(b)在更宽的负载范围内实现了保持输出电压恒定.  相似文献   

20.
开关磁阻电机的双凸极结构,使得其噪声与振动相比于其他类型的电机会更大,限制了SR电机的应用领域.分析了开关磁阻电机电磁噪声产生的机理,提出了减振降噪的主要控制方法,分析了磁感应强度、定转子极弧、气隙以及绕组连接方式对电机振动与噪声的影响,并通过仿真对以上参数进行了优化,为开关磁阻电机噪声控制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