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1 毫秒
1.
改进遗传算法在配电网重构中的应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配电网络重构是降低网损、提高电网运行经济性和供电可靠性的主要途径之一.在满足各种运行约束条件下,以网损最小或可靠性最高为目标的配电网重构问题是一个典型的非线性整数组合优化问题.根据配电网特点,提出了改进的遗传算法(ImprovedGeneticAlgorithm-IGA),IGA采用新型编码方案,在编码阶段即防止了环网和“孤岛”出现,提高了求解效率,并在此基础上改进了交叉和变异算子.此外IGA引入了模拟退火算法以提高算法局部搜索能力.算例结果表明,IGA在配电网重构中是可行、有效的.  相似文献   

2.
解平面四杆机构约束优化问题的改进遗传算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平面四杆机构约束优化设计这一实际问题为背景,针对传统遗传算法(GA)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新的将柯西机(CM)和遗传算法相结合的改进遗传算法(MGA),数值计算结果表明,该算法避免了GA算法中的早熟收敛问题,可获得上机构参数优化问题的最优解,并且还具有收敛速度快等特点。  相似文献   

3.
为了提高微电网的经济运行水平,提出考虑分时电价并计及制热收益的微电网多目标能量调度模型,该模型以微网发电成本最低与环境效益最优为目标。首先,利用权重系数将多目标经济调度问题化成单目标优化问题。其次,针对遗传算法局部搜索能力差的问题,提出了天牛须搜索算法改善遗传算法的变异操作,利用自身对空间的判断,加强局部搜索能力,在此基础上将Metropolis接受准则加入天牛须搜索算法中,增加变异的概率。最后,以一个微电网为例,将改进的算法与标准遗传算法进行对比,验证了所改进的算法的全局最优解的搜索能力,使得微网获得更佳的综合效益,降低了系统经济运行成本。  相似文献   

4.
建立有时间窗车辆路径问题的数学模型,针对遗传算法在局部搜索能力方面的不足,提出将模拟退火算法与遗传算法相结合,从而构造有时问窗车辆路径问题的混合遗传算法,并进行实验计算.结果表明,用混合遗传算法求解该优化问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克服遗传算法在局部搜索能力方面的不足和模拟退火算法在全局搜索能力方面的不足,从而得到质量较高的解.  相似文献   

5.
群体智能优化算法Memetic算法(Memetic Algorithm,MA)采用进化算法的操作流程,引入局部搜索算子,使其在问题的求解中保证较高收敛性能的同时又能获得较高质量的解,克服了遗传算法等传统全局优化算法易"早熟"的问题,同时避免陷入局部解。在MA框架基础上,提出了全局动态适应MA算法,采用遗传算法为全局搜索算子,k-means算法为局部搜索算子。使用Java语言实现算法并对UCI中分类实验数据集进行测试,结果表明,将遗传算法和k-means结合的全局动态适应MA在分类问题中具有较高准确率。  相似文献   

6.
改进的花朵授粉算法在微网优化调度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用于解决微网优化调度问题的群智能算法.针对微网优化调度问题的多目标、多约束条件等特点,对微网优化调度问题建模;提出了改进的花朵授粉算法,并将其应用到微网优化调度问题.在初始化时,采用对立点方法增加种群多样性和优化搜索空间;局部更新时,使用一种新的局部更新算子提高算法收敛速度;此外,为了减少计算量和避免陷入局部最优,定义了是否使用遗传操作的判断条件.仿真结果表明,该算法性能优于原始花朵授粉算法和遗传算法等其他算法.  相似文献   

7.
前向网络的两种混合学习策略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针对前向网络反向传播算法(BP)训练缓慢和易于陷入局部极小的缺点以及反向运算的复杂性,利用BP算法监督学习特点、模拟退火(SA)算法在局部极小处的概率突跳特性和遗传算法(GA)的并行化群体搜索的特点,有效结合BP和SA算法以及GA和SA算法,提出了前向网络的两种混合学习策略即BP&SA混合策略和GA&SA混合策略。以异或问题为例,通过计算机仿真对混合策略与BP、改进BP算法的比较表明混合学习策略较大程度改进了前向网络学习的收敛性能和收敛速度,并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反向运算的复杂性,是前向神经网络学习的有效算法。  相似文献   

8.
针对基本蝙蝠算法后期收敛速度不够快、早熟、寻优精度不高、容易出现局部最优问题等情况,提出与遗传算法相结合的优化蝙蝠算法(GABA)。该优化算法嵌入了竞争机制以及遗传算法,利用遗传算法具有的全局搜索性能,让种群进化时具有更丰富的多样性,在解决算法早熟问题的同时,提高了局部广度搜索性能,避免产生局部最优问题。Matlab环境下的仿真实验结果表明:与基本BA算法对比,改进后算法(GABA)在收敛速度及精度上均有明显提高,特别在高维函数上的搜索能力更为明显,可针对工程应用过程中出现的高维多极值复杂函数进行优化。  相似文献   

9.
用于控制器参数整定的遗传算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提出了一种适用于控制器参数整定的遗传算法(GAC),给出了GAC的编码方法和遗传算法,并以一个算例显示了GAC的有效性,GAC的主要特征是逍点数编码、改进排序选择和乘法变异,在其排序选择中既保留最佳个体又使其参与后续的过程,提高了搜索效率,保证了收剑性。最主要的是,针对控制器参数整定问题的特殊性,GAC的乘法变异使问题的约束条件能够自然地由遗传算子予以满足,同时又消除了控制器参数的数量级差异所带来  相似文献   

10.
指派问题的遗传算法研究与实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提出了用遗传算法(GeneticAlgorithm)进行运筹学中指派问题(AssignmentProblem)优化的新方法。根据优化问题的性质,设计了两种编码方案,以及适合此类问题的复制、交换、倒位、变异四种遗传操作符。在此基础上,完成了整个优化算法及程序框图,并用C语言实现。计算结果表明,算法设计正确,程序灵活可靠,是解决此类问题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前多数基于GIS的商圈模型与技术研究,未全面考虑交通网络、道路等级、网点吸引力与竞争因素.以上海中心城区大卖场为例,借助GIS技术平台,依托可达性方法、Huff模型与商业区位理论等,尝试综合考虑上述因素探讨了大卖场可达性与商圈特征.采用了行进成本分析法测试卖场的可达性与基于可达性的商圈,并在此基础上,根据Huff模型叠加了卖场吸引力因素,得到基于Huff模型商圈.结果表明,上海中心城区整体可达性较高,浦西优于浦东,5~15 min卖场可达面积比重最大.  相似文献   

12.
基于小波网模型的区域供热系统负荷预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中国的供热系统运行调节中普遍存在由于系统本身的热惯性等因素导致供热量不能实时跟随需求量调整的问题。将小波网络引入热力过程优化运行,通过综合分析系统运行数据间关系,识别供热系统复杂非线性动态特性,建立区域供热系统热负荷小波预测模型。仿真实验表明,该方法在网络规模和预测精度上优于常规多层前馈神经网络。实际运行预测结果表明,该方法辨识精度高,实时性强。  相似文献   

13.
文章针对供水管网计算所需的3类信息,以Delphi7为平台,提出了计算机进行信息识别的实现方法。在假定各管段流向基础上,通过判断节点与管段端点坐标,获得管网的衔接矩阵;利用Windows API对管网图形进行区域染色,通过判别各管段周围的颜色,识别管网的环路信息;利用多边形面积法,判断各环内管段流向的顺、逆时针方向,得到管网的回路矩阵。该识别方法准确可靠,且易于编程实现,能够有效提高管网计算的准确性,进而为管网的计算机模拟与控制提供了保证。  相似文献   

14.
综合性最优控制及其在直流调速系统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提出了一种以线性二次型性能指标为基础的综合性最优控制问题,研究了单输入系统开环和闭环特征多项式与性能指标中的加权矩阵之间的关系,根据这些关系可以确定一个具有指定闭环极点的最优控制系统,最后把它们应用于双闭环直流调速系统中的速度调节器的设计。仿真结果表明,这种设计方法是可行的;且具有比较令人满意的设计效果。  相似文献   

15.
基于小波网络的非线性多变量约束预测控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解决非线性多变量系统的建模、控制和优化问题 ,论文扩展基于小波神经网络的单变量系统辨识到多变量系统辨识 ,并用它实现非线性预测控制。对开环稳定过程 ,引入一个具有输入约束的基于小波神经网络模型的区域预测控制方案 ,它的闭环稳定性能够通过适当选择它的预测水平来保证。基于上述动态控制方案 ,提出了一个稳态状态优化方案。通过对一个聚酯生产过程的仿真研究 ,证实了上述方法的有效性。由于能够通过线性最小二乘 (L S)估计方法来辨识 ,该模型易于实现并可用作通用模型。仿真研究的结果表明了该模型的通用性、辨识和控制方法的简单性 ,所提出方案能够被用于过程工业的非线性系统的建模和控制  相似文献   

16.
建立了有分流情况下换热器网络综合的教学模型,该模型改进了文献中等温混合的不合理假设,有分流情况下的换热器网络综合问题本质上是一个混合整数非线性规划(MINLP)问题。这类问题的非凸非线性特性使得目标函数存在多个局部最优解,传统的基于梯度的搜索方法在处理这类问题时由于计算规模庞大且极易陷于局部最优解而不再适用,因此对遗传算法进行多流股换热器网络综合的方法进行了研究,最后通过例题证明了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换热站换热特性的分析.设计了供热系统的控制方案。采用温度-压力模糊串级控制方案控制二次网供回水平均温度.缩短调节时间;利用变频调速技术进行补水定压的控制。降低能耗。采用组态软件编写了监控画面。该系统能够帮助运行管理人员及时准确地了解现场运行工况、调整运行参数.从而能有效提高整个集中供热系统运行的安全性、稳定性和经济性。  相似文献   

18.
轨道交通网络的可达性及其网络结构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分析轨道交通网络结构为目的,利用可达性对上海3个不同时期的轨道交通网络的通行效率进行了分析.实证分析结果显示,可达性会随着地铁网络规模的增大呈下降趋势.为了阐释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随后对各时期的网络进行结构分析.分析结果显示,3个网络的平均距离和平均最短路径对网络的可达性影响极小,而作为轨道交通网络特有的度分布现象对其影响较大.同时,分别将3个网络与保持度分布不变的随机网络进行了可达性和网络效率的对比,结果表明,轨道交通网络的便利性与网络效率仍有很大的提高空间.  相似文献   

19.
针对"三环制"供热系统,建立了热水一级网("二环")运行调节曲线数学模型,从而实现"三环制"供热系统连锁调节和自动控制,达到最大限度的节能.  相似文献   

20.
针对传统连铸设备中间包钢液入口与浇注口距离近无法安装感应加热装置的问题,设计出一种新型蝶式感应加热中间包,并建立三维非稳态磁-热-流耦合数学模型研究电磁场对蝶式中间包内流场和温度场的影响,得到感应加热功率与升温特性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感应电流在中间包中形成闭合回路且主要集中在通道处.偏心电磁力使得钢液在通道内产生旋流并伴有较大切向速度,流出通道的钢液向浇注室上方运动.中间包过流量为2t/min时,无感应加热情况下出口温降为7K,而有感应加热情况下,当加热功率由600kW增至1000kW,出口温升由8K增至27K.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