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基于信息扩散理论的水资源短缺风险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水资源短缺风险评价中出现的历史样本不足、不同评价对象落在同一风险区间导致评价对象风险程度难以区分的情况,建立了基于信息扩散理论的水资源短缺风险模糊综合评价模型。采用风险率、脆弱性和可恢复性作为区域水资源短缺风险评价指标,建立了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信息扩散理论将评价指标离散成多个点,将单值信息扩散至离散点,并在此基础上构造水资源短缺模糊评价矩阵,并将其应用于西安地区水资源短缺风险评价。评价结果表明,此方法有效且可行。  相似文献   

2.
水资源承载力是区域自然资源承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水资源短缺地区能否支撑人口、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的一个“瓶颈”指标。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利用SPSS16.0软件对安徽省的水资源承载力进行分析研究,分别对2010年安徽省17个地市的水资源承载力进行综合评价,并对其原因进行简要分析,以期为安徽省及各地市的水资源合理优化配置和区域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水资源短缺风险评价是目前风险领域研究的热点.为分析中国水资源的短缺程度,根据水资源系统存在的风险构建了水资源短缺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及可变模糊模型,基于熵权与层次分析法(AHP)确定了指标权重,对全国80个二级流域水资源风险开展评估.结果表明:1)水资源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及模型可以解释各流域现状水资源短缺风险;2)熵权法与层次分析法(AHP)结合更为合理的确定指标权重;3)基于GIS的风险区划表明我国水资源短缺风险空间差异较大,存在不同程度的风险.研究结果为国家宏观水资源管理及风险应对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4.
通过分析不同的因素给水资源短缺风险所带来的贡献,将风险因子划分为致险因子和承险因子,并设计了5个风险评价指标来构成水资源系统风险的评价体系,然后通过制定风险等级来体现目标区域的水资源现状,最后利用灰色模型理论对目标区域的水资源未来发展趋势建立了预测模式.  相似文献   

5.
在我国乃至全球水资源日益严峻的形势下,评估区域水资源承载力,提出区域空间均衡、协调发展战略具有重大研究意义.本文基于地理信息数据、社会经济统计数据、遥感影像等多种数据,利用状态空间法和层次分析法相结合的手段,综合考虑生态环境、经济社会、水资源3大复合系统相互作用关系,构建了水资源承载力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并以河南省巩义市为例,对该市2001—2010年的水资源承载力进行综合评价,分析了影响区域水资源承载力的关键要素.结果表明:巩义市区域综合承载力整体呈现上升的趋势,但仍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水资源开发利用率较低和污水排放逐年增加是限制区域综合承载力的主要因素;巩义市在经济结构转型的同时加强环境保护,这将有利于区域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通过水资源支撑指数(WSPI)定量描述北京市水资源短缺程度,表征水资源条件对区域经济的支撑能力.计算了北京市五大流域及区县行政单元的WSPI,据此划分了水资源供需风险等级,并探讨了其与人口、GDP指标的关系.同时综合考虑北京市水资源供需风险因子,结合近十年来的北京市水资源条件数据,拟定水资源风险评估报告,为政府相关部门提供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针对宁夏沿黄经济区4市水资源短缺风险水平,采用改进模糊综合评价法,在评价水资源短缺风险等级的基础上,结合熵权法和多指标综合测算法,从准则层和指标层进行权重分析,对宁夏沿黄经济区水资源短缺风险状况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宁夏沿黄经济区水资源短缺风险处于中等风险,其中银川市和石嘴山市处于中等风险,吴忠市和中卫市处于较高风险。  相似文献   

8.
运用模糊综合评判方法及多因素评判指标,对济宁市2009年水资源短缺程度及短缺原因进行了比较全面的分析.为全面地描述济宁市水资源供需状况和短缺程度,采用了4类12个指标共同组成整个区域供需分析的指标体系,从不同角度反映济宁市水资源供需状况和短缺程度.评价结果为:济宁市目前的水资源状况总体上轻微短缺,短缺的主要原因是水资源分布不均,并且人口密集,万元GDP需水量耗水量过大引起的,有些区域存在水资源浪费的现象.  相似文献   

9.
基于五元联系数的水资源承载力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求水资源、社会、经济、生态环境等与区域水资源承载力间的关系,文中建立了基于五元联系数的水资源承载力综合评价模型,将评价体系的静态与动态同时进行考虑,拓展对水资源承载力指标评价的研究,深入分析水资源承载力的发展趋势,评价水资源承载力。以黑龙江省为例,探究了水资源承载力的现状及发展趋势,研究表明,黑龙江省现阶段水资源承载压力相对较小,水资源处于反势区,社会、经济和生态均处于同势区,产水模数、降水量、人口密度、第一和第三产业比重表现出偏向"匮乏"的状态,水资源承载力在客观变化上呈现波浪型发展的趋势。研究结果为评估水资源承载力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确立水资源承载力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建立评价模型,对济宁市水资源承载力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济宁市水资源承载力总体已接近饱和值,各县市区水资源状况不同,承载程度不同,但是各县市区对水资源的压力程度与综合利用程度基本相同,表明现阶段各区域忽视自身资源能力单纯追求经济高速发展的弊端.所做的宏观指标与综合指标的计算,可为济宁...  相似文献   

11.
基于集对分析和三角模糊数理论,建立水资源承载力状态评价模型。通过理论分析、频率计算和数据统计,选取14个指标,划分为5个等级,建立水资源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采用主客观赋权相结合的方式计算各指标组合权重,分析水资源承载力的主要影响因素及其原因。在联系数方法的基础上,用减法集对势分析各样本水资源承载力态势。对山东省17个地级市2015年各指标数据进行实例分析,结果表明:影响山东省各地级市水资源承载力状态的主要因素为单位面积灌溉水量、单位面积地下水资源量、单位面积废水排放量;山东省总体水资源承载力处于临界超载和轻微超载状态,在水资源禀赋条件稳定的情况下,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改善水生态环境,能够有效提升水资源承载力水平。  相似文献   

12.
构建了涵盖水资源、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3个子系统的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和熵权法确定评价指标的组合权重,利用灰色关联-逼近理想解排序法(technique for order preference by similarity to an ideal solution,TOPSIS)对甘肃省2010—2019年水资源承载力进行了综合评价,并利用障碍度模型诊断了影响甘肃省水资源承载力的主要障碍因子.结果表明:2010—2019年甘肃省水资源承载力整体呈逐步上升的趋势,但仍处于超载状态;水资源子系统对甘肃省水资源承载力的制约影响最大,其中人均水资源量和产水模数是最主要的障碍因子.  相似文献   

13.
水资源承载能力评价方法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水资源及其承载能力定义和内涵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水资源承载能力评价应从宏观和微观两方面进行的思想,并从可操作性的角度考虑,指出指标方法和系统动力学方法可以从宏观评价和微观诊断两个方面对水资源承载能力进行分析,两种方法相互补充说明,可从不同角度探讨水资源承载能力的发展态势和内部要素间的协调程度.  相似文献   

14.
从水资源-经济社会-生态环境耦合系统的角度,构建了长江经济带水资源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应用变权TOPSIS模型确定各指标的权重及水资源承载力表征值,综合评价了长江经济带9省2市2015年、2016年和2017年的水资源承载力.结果表明,长江经济带水资源承载力在时间上呈波动上升趋势,但从整体区域来看,水资源承载力还有待提高.水资源承载力在空间上具有明显差异性,东部地区(上海、浙江、江苏)水资源承载力差异较大,西部地区(重庆、四川、贵州、云南)则较为均衡,中部地区除了安徽省水资源承载力明显偏低以外,其他三省(江西、湖北、湖南)表现较为均衡;水资源承载力整体表现出西部高于东部、东部高于中部的现象.长江经济带水资源承载力表征值在0.24~0.50之间,其中浙江省相对较高,最大表征值为0.49,而安徽省最低,最小表征值为0.25.影响长江经济带水资源承载力的5个最重要指标依次为地表水资源占比、生态环境用水量、水资源开发利用率、城市人口密度、生活用水总量的对水资源承载力.总体而言,长江经济带的水资源承载力受地区水资源禀赋状况和生态环境状况的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5.
为了准确评价库布齐沙漠地区水资源承载力状况,构建了由“水资源-社会经济-生态环境”组成的水资源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应用基于熵权法的TOPSIS模型分析评价了地区2013年—2018年的水资源承载力,结果显示:2013年—2018年,库布齐沙漠地区水资源承载力整体等级水平较低,多年来均分布在III-IV级(合理-短缺)之间.水资源承载力评价得分呈现出从东往西依次降低的态势,东部准格尔旗得分最高,中部达拉特旗得分次之,西部杭锦旗得分最低.研究建议,应进一步采取低耗水、高产出的经济社会发展方式和生态环境建设模式,协同推动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  相似文献   

16.
南方湿润地区水资源承载能力评价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充分理解水资源承载能力概念,深入分析其影响因素的基础上,根据指标体系筛选原则,设计出多层次的适合南方湿润地区水资源承载能力评价的指标体系,建立了多层次模糊综合评判模型,并以扬州市水资源为例进行了实证分析.  相似文献   

17.
为了科学合理评价分析威远县页岩气开发区水环境承载力,从社会资源、水资源、水环境三方面构建指标体系,通过模糊综合评价法构建基于页岩气开发的水环境承载力评价体系,并对威远县水环境承载力进行计算和评价。计算结果表明:2009~2018年间威远县页岩气开发水环境承载力评分值在0.246 6~0.764 0范围内,整体呈上升趋势,从临界承载状态上升为适宜承载状态;各子系统之间的评分值差异较大,水资源子系统评分值整体处于下降趋势,研究期内平均评分值达0.622 2,总体评分值较高,社会经济子系统和水环境子系统评分值呈上升趋势,两者为水环境承载力的提升奠定了基础;人口密度过大,水资源开发利用率过高、年均用水总量较高,人均水资源量较少,压裂液返排率较低成为制约威远县页岩气开发水环境承载力的关键因素。可见对威远县页岩气开发水环境承载力的评价针对性强,可以更为有效的为提高威远县水环境承载力提出针对性的优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8.
从与水相关的生态环境承载力的概念及内涵出发,构建包含水(土)资源系统、与水相关的生态环境系统、社会经济系统的指标体系框架。依据指标的精选原则,采用层次分析法,结合长兴县实际的水资源情况、与水相关的生态环境问题及社会经济发展特点,构建包括2个水资源指标、10个与水相关的生态环境指标、7个社会经济指标的长兴县与水相关的生态环境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基于构建的指标体系,采用承载状态综合测度模型法评价得出长兴县2014年水资源余缺水平测度值为0.711 9、与水相关的生态环境质量测度值为0.880 8、社会经济水平测度值为0.850 6、综合测度值为0.820 7,说明长兴县2014年与水相关的生态环境承载状态总体上处于良好承载状态,结果与实际情况较为符合,验证了该评价体系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9.
矿区开发对水资源影响较大,故开展矿区水资源承载力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以晋城矿区为例,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分析了晋城矿区水资源承载力情况。结果显示:晋城市水资源承载力处于中等偏好水平;矿区废水回用对提高矿区水资源承载力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水环境承载能力是地区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键因素,为精准查明张掖市水环境承载力状况,基于各区县主体功能定位,从水资源、排放强度、水环境质量和水生态4个维度选取合理指标,构建了复合型水环境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利用层次分析法和综合指数法评价了2018-2020年各区县水环境承载力,结果表明:2018年各区县评价指数介于63.9-79.4,民乐县和高台县为临界超载,其他县区不超载;2019年评价指数介于63.2-86.9,临泽县、民乐县和高台县为临界超载,其他县区不超载;2020年评价指数介于70.6-88.6,六县区均处于不超载状态,总体张掖市的水环境承载能力现状良好,且逐年提升。但临泽县、山丹县、民乐县和高台县刚脱离“临界超载”,“不超载”状态优势不存在,仍有较大提升空间。不同功能区4个指标对水环境承载力的影响程度排序情况有所差别,可依据评价结果提供的主要影响指标或压力指标信息,针对性采取改善提升不同功能区水环境承载力的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