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庄梅兰 《科技信息》2009,(33):T0135-T0135,T0155
关于农民工社会保障模式的选择,目前存在着较大争议,主要有“进城”、“回乡”和“另起炉灶”三种方案。本文首先介绍了关于农民工社会保障的三种主要模式,接着分析了三种模式的可行性,最后提出建立面向农民工的社会保障体系的思路和若干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2.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大量农民开始进城务工,为我国的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建设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他们俨然已经成为我国产业工人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农民工在城镇中却处于相对弱势地位,是生活在城镇和农村之间的边缘人,缺乏社会保障保护,面临较大的失业风险,同时承受着城市人的歧视、制度的排挤、政策的限制。因而在他们陷入生活困境时容易铤而走险,从而积蕴了社会的不安定因素,不利于和谐社会的建设。解决好农民工生活、就业问题,建立完善的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一个基石。  相似文献   

3.
李田 《科技信息》2014,(6):100+108
随着城市中农民工数量的不断增加,民工这一特殊身份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关注,社会学对这一特殊群体的研究已颇有建树,而关于民工电视剧的研究却寥寥无几。本文就选择了这一研究缺口,以《生存之民工》为例,掀开民工电视剧的一角。  相似文献   

4.
一从二十年前农民工纷纷涌进城市的那天开始,就注定了在未来中国的经济建设中,有一支劳动力大军会骤然兴起,成为社会和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从这个角度来说,农民工们为单位和企业创造了财富,创造了利润。农民工进城务工,是调整城乡经济结构、促进城乡协调发展的有效途径。农民工很苦,在城里干最苦最累最脏的活,拿最低的工资,“血汗钱”赚得很不容易,是典型的社会弱势群体。对他们有“民工潮”、“打工族”之称,二十年来的民工潮,也涌现了一批民工文化,例如涌现了很多描写打工族的歌曲,有一首流浪者之歌就是这样唱道:“走啊走啊,走啊…  相似文献   

5.
作为由农村流人城市的不断扩充的外来社会群体,农民工虽改变了自己生存的空间位置,却远未完成从农民到居民的角色改变。在影响农民工融入社会的诸多因素中,户籍制度被认为是最关键的。户籍制度改革呼吁建立统一的一元户籍制度。在城镇社会保障制度逐渐与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接轨的过程中,在土地价值越来越趋于上升的大背景下,农民工保留土地的预期会更强烈,不能简单地寄希望于农民工的转户。政府主导的“土地换户籍”不管是使农民生活更无保障,还是使农民“一步登天”,都不能使农民工真正融入社会。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是城市化,而城市化最重要的内容应该是人的城市化。  相似文献   

6.
余淼 《安徽科技》2008,(9):40-41
当前,政府越来越重视“三农”问题,关注农民工的生存状况,全国许多城市已经为在辖区范围内工作的农民工建立了有针对性的社会保障制度,但是,作为城镇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仍然把外来农民工排除在外。农民工的贫困问题不容忽略。如果政府继续漠视外来农民工贫困问题,则有可能导致贫富差距过于悬殊,损伤了社会公正原则,  相似文献   

7.
由于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二元性,农民工虽然在城市里工作和生活,为城市经济的发展作出巨大贡献,却无法享受与城市居民同样的社会保障待遇。成为我国"二元经济结构"下独有的社会问题。因此,对农民工社会保障问题的研究,意义重大。本文以农民工养老保险为研究主题,查阅相关资料,客观地指出了当前农民工养老保险存在着参保率低、退保率高等实际问题,并对如何解决农民工养老保险问题,提出了具体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民工”作为空间移动的主体,流动的基本方向是从农村到城市,这种流动的发生有着清晰的政治经济学动力,但是并不存在赤裸裸的纯粹的经济关系,文化或欲望的动力学不在经济学的周围或背后,而是与经济关系交织在一起。具体地说,这种流动过程必然携带着流动者的情感与记忆,而历史建构出来的关于农村与城市的想象也形塑着人们对于农民工的认识和民工的自我想象。对于生活在城市中的我们(包括笔者和本文的读者),关于农民工的想象和理解无疑通过这些大众传媒的中介或者说过滤,本文主要分析近期大众传媒中关于民工的表述,来呈现作为流动主体的民工在社会想象中的位置。  相似文献   

9.
阐述近年进城农民工社会保障缺失的现状,分析我国关于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缺失的原因,并针对农民工社保流动性特点提出了若干改革设想。  相似文献   

10.
在城乡分割的二元结构体制下,农民工成为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必然产物。“农民工进城”是中国城市化进程中的必然现象,因而,面对这些城市的“未来市民”,城市有些不知所措,因此,农民工怎样在城市中生存并融入城市,最终完成城市化进程成为一个让人关注的问题,而在城市中建立一个属于农民工自己的自治组织,以保护他们的合法利益,帮助他们尽快适应城市生活就成了农民走向城市的必然需要。  相似文献   

11.
付衍文  邓超 《科技信息》2012,(3):102-102,109
随着我国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农村掀起了进城务工热。很多农民来到城市里付出自己的努力.以求带给家人更好的经济环境。这些农民工在为城市创造财富和实现自身价值的同时,也导致了众多社会问题。农民工子弟的教育问题便是其一。该问题若不彻底解决,农民工兄弟就不能安心工作,社会就不能安定,和谐社会也就无从谈起。因此,这是摆在各级政府面前的一件大事。  相似文献   

12.
2005年10月28~30日,第三届人类学高级论坛在武汉中南民族大学召开,此次盛会的主题为“守土与离土:21世纪中国农村发展走向”。与会期间,海峡两岸的学者们分别以“守土离乡的性别失衡”、“民工潮对乡土社会的解构”、“今日之乡村建设运动”、“家园生态”等主题,对守土与离土“博弈”背景下的中国农村社会所面临的变化与问题进行了不同方面的分析研究,本刊特别以此为主打专题,全方位、多视角地反映此次盛会。  相似文献   

13.
《世界博览》2013,(17):8-8
中国国家发改委最近发明了一个新词:榨菜指数。即根据榨菜的销量了解2.6亿农民工的所在和动向。省级地方政府对农民工进城一这一人类历史上最大规模的移民所公布的数字,经常受到政治压力的左右。“但是,重70克、售价约8便士一包、吃粥最佳搭配的榨菜却从来不会说谎。榨菜是囊中羞涩的农民工的最爱,榨菜在城市中的销量也成为高层密切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进城农民工随迁子女义务教育公平路径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进城农民工数量的不断增加,其子女的义务教育问题也日益突出,主要体现在受教育机会不公平,社会歧视等。因此,研究进城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公平方面的问题显得日益重要。本文从政府、学校、社会层面深入分析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公平存在的问题以及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5.
摘我国进城的农民工越来越多,在城市中他们属于贫困群体,脱贫是农民工面临的重要课题。传统观点认为脱贫就是指摆脱经济上的贫困;我认为农民工“脱贫”应是社会权利贫困问题的解决,且根本途径在于:创新制度公正地对待农民,即给农民工公正的社会权利,并使农民工现有的权利得到有效的贯彻执行,关键是给农民工参与社会“游戏规则”的制订的公平机会。因此,我们要根据制度公正的基本理念,给农民工以公平、公正的社会权利,农民工才能真正脱贫。  相似文献   

16.
民工,即进城务工的农民。他们承担着两个角色,一是传统意义上的农民,他们的根在农村,没有城市户口;二是他们在城市里做的是所谓工人的活,充当着城市各行各业的建设者。然而,近些年来,因为民工进城,很多人认为严重影响了治安,甚至影响到社会稳定,对民工的各种批评也不绝于耳。在城市里幸福生活的人们,汹涌的口水似乎要将民工淹没一般,然而,作为绝对的弱势群体,他们在城市里承担着最脏最累的活,干着城里人不愿意干的活,他们默默的承受来自社会的压力,忙碌一年甚至赚的还不如城里人一个月的工资;他们常年受着来自所谓城市的唾弃,生命安全都无从保障。终于,他们选择了回家,2004年入春以来,从长江三角洲到珠江三角洲都不同程度的出现外来工供应不足,媒体称为“民工荒”。与当年的“民工潮”戏噱呼应。  相似文献   

17.
我国农民工在为城市建设和经济发展做出巨大贡献的同时,其社会保障权益却普遍受损。农民工社保权益受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相关法律制度的缺陷是一重要原因。分类分层地推进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健全维护农民工社保权益的法律法规,完善相关配套制度,是解决农民工社保权益受损问题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8.
随着市场经济发展,以农民工为主体的流动人员大量涌现,既解决了企业劳动力缺乏的困难,也为城市建设和经济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但是流动人员社会保障制度尚未健全,给社会带来了一些不稳定因素.社会保障制度是社会经济发展的“稳定器”,进一步完善流动人员的社会保障制度,实现社会公平,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农民工进城务工经商,为城市建设和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但由于城乡二元社会结构的存在,农民工的现实农民身份决定了其不能享受城市居民所享有的居住、医疗、就业、社会保障及子女教育等方面的权益和权利。研究认为,只有增强农民工的城市融入能力,逐步给予农民工享受市民待遇,他们才能尽快地完成由"农民"向"市民"的转变。这是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关键所在,也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应有之义。  相似文献   

20.
从第一代农民工的进城挣钱,为的是回家盖房子、娶媳妇、养孩子,到第二代农民工进城挣钱是为了生活在城市,融入城市,最终成为城市的真正市民。在两代农民工职业取向和目的上,我们可以看出中国社会的变迁,中国日益加速的城市化进程中,新一代农民工是不可忽视的力量。研究新一代农民工与他们父辈之间的不同,可以更好的服务他们,更好地推进中国社会的和谐与进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