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考虑到零售商的公平偏好行为影响供应链成员企业的决策,分别在零售商公平中性和公平偏好情形下建立供应链动态博弈模型。其中,模型考虑了零售商预测市场需求信息并决定是否向制造商分享信息,旨在探讨零售商的公平偏好行为和信息分享策略对制造商和零售商决策的影响。研究表明:随着零售商公平偏好程度的增加,批发价降低,但零售价不变,零售商的效用增加,而制造商的效用减少;信息分享有助于制造商获得较高的效用,并且提高信息精确度,可以弥补制造商因零售商公平偏好行为带来的效用损失,然而,信息分享使零售商的效用减少,故零售商不会自愿分享预测信息;在合理的效用分配比例范围内,制造商的信息分享补偿机制能够让具有公平偏好行为的零售商自愿分享预测信息。  相似文献   

2.
考虑由一个制造商和两个竞争性的异质零售商组成的二级供应链,在外生批发价格的情形下,研究制造商在不同市场竞争环境下的生产成本信息分享策略:均分享、仅分享一个零售商和均不分享.研究发现,在零售商的成本估计值均大于真实生产成本的情形下,当市场竞争不激烈时,制造商的最优策略为均分享,否则,为均不分享.当存在零售商的成本估计值小于真实生产成本的情形下,制造商的信息分享策略与市场竞争程度和退货成本有关.随着退货成本的增加,当市场竞争程度非常激烈时,制造商越不愿意分享生产成本信息,否则,制造商越愿意分享生产成本信息.成本信息分享在市场竞争激烈或非常激烈的环境下能改进所有供应链成员的利润.  相似文献   

3.
供应链中的物流、资金流都依赖于信息流,然而供应链中的信息具有不对称性,供应链下游企业掌握的需求信息,恰恰可以帮助供应链上游企业进行库存决策,从而降低成本、提高效益。构建一个供应商和多个零售商组成的二级供应链模型,以库存成本作为价值尺度量化信息分享价值。零售商处于不同的市场需求环境中,因此需求波动也各不相同。创新性地加入零售商面对的市场需求波动的相关性这个变量,分析零售商和供应商分别在需求信息不分享和分享时的最优库存决策以及库存成本,并进行算例研究。算例研究中讨论四个变量对信息分享价值的影响,它们是:市场需求波动程度、需求在时间上的相关性、零售商需求间的相关性、进行信息分享的零售商数量。得出的一系列分析结论对供应链上需要进行信息分享的厂商具有一定的启示。  相似文献   

4.
基于协同效应和团队分享的员工激励机制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团队委托-代理理论,采用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相结合的激励模式,引入协同效应与团队分享,建立了基于团队协作的员工激励模型,从而减少单方面进行个人激励或团队激励所带来的相互拆台和“搭便车”现象.在统一框架下,分析了基本工资、绩效工资、协同效应和团队分享等激励因素对团队协作的影响.在所给出的综合激励机制下,基本工资对员工和团队均无激励作用;绩效工资在激励个人努力的同时,同样能鼓励团队协作;只有当团队规模适中时,团队分享才能产生正的协同效应,并且协同效应越强,团队成员的协作程度越高.  相似文献   

5.
本文分析营销渠道中企业间关系质量(分为组织关系质量及人际关系质量)对信息分享及渠道合作行为的影响,重点探讨在互联网环境下,企业的IT能力对企业间关系质量与信息分享的调节作用.基于288份中国制造企业的调研数据的实证分析,我们发现组织关系质量和人际关系质量对企业与分销商间的信息分享均有正向影响,信息分享对企业与分销商间的合作行为有正向的影响.调节检验结果显示IT能力会减弱人际关系质量对信息分享的正向影响作用.这些结论对企业的实际应用都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针对纵向垄断市场中由一个制造商和一个销售商组成的二级供应链,且销售商拥有市场需求的后验信息的情况,研究了销售商与制造商分享市场需求信息对双方中间产品定价决策权威的影响。证明了当销售商预测市场规模扩大时,信息分享后其定价决策权威增大,制造商利润减少;当销售商预测市场规模萎缩时,分享信息前后销售商的定价决策权威如何变化取决于其市场需求预测信息的相对精度。但不论需求如何变化销售商市场需求预测精度越高,销售商定价决策权威越大,其从分享信息策略中得到的受益越多。  相似文献   

7.
本文探讨了供应商的渠道选择策略问题,重点关注供应商在直销渠道上是通过设立零售分公司还是零售子公司的方式将产品销售给终端消费者。在需求信息不对称的背景下,讨论了供应商的三种渠道策略,建立了不同策略组合的六种供应链模型,并分析了供应商的渠道选择策略以及零售商的信息分享决策。研究发现:零售商不分享需求信息时,供应商对子公司持股比例并非越大越好。无论零售商是否分享需求信息,当供应商的直销渠道开通成本低于一定的阈值时,供应商开通直销渠道是有利可图的。供应商开通直销渠道的动机与单位产品生产成本呈负相关,单位产品生产成本越高,开通直销渠道的“门槛”也越高。当零售商的信息分享模式并不能改变供应商的渠道选择策略时,零售商选择不分享。若零售商能够利用自己的信息优势有效阻止供应商开通直销渠道的动机,则零售商会自愿分享其私有需求信息。此时供应商选择开通直销渠道与选择获取零售商的私有需求信息是互补策略。此外,零售商和供应商可能会陷入囚徒困境。  相似文献   

8.
双渠道信息共享与收益分享合同选择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双渠道冲突与治理成为电子商务环境理论与实践的关键问题,信息共享常导致风险收益非公平的配置,从而抑制了信息共享平台的有效实施* 应用贝叶斯推断原理构建电子渠道与传统渠道信息共享与基于电子渠道的收益分享合作机制,探讨了该合作机制的实施环境和范围,并分析了市场竞争、市场风险、市场潜在规模、信息预测能力对双渠道信息共享与收益分享策略选择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互联网金融涌现的逻辑:投资人的视角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信息不对称使得传统金融环境下资源得不到最优配置,致使传统投资机构利润空间逐渐变窄.在互联网金融背景下,对由投资机构直接为中小企业提供融资的传统模式加以改进,引入电商平台,从而考虑一种新的三方参与的间接投融资激励模式.并应用委托代理理论,定量研究传统金融机构、电商平台以及中小企业三者间的投资收益分享契约.进一步通过数值算例分析关键参数对投资收益和投资决策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相对于传统金融模式,在中小企业经营能力处于较低水平时,电商平台的引入,能够降低中小企业融资门槛,增加授信额度;同时减少中小企业获得的信息租金,提高投资机构的投资效率,从而有效缓解投资机构与中小企业间由于信息不对称所造成的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  相似文献   

10.
在分析中小企业融资行为表现的基础上,运用优序融资理论、资本结构理论和关系型贷款理论,对湖南中小企业的资本结构和银行贷款行为进行了经验分析.我们发现:在信息不对称条件下,我国中小企业面临严重的信贷约束,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企业规模歧视导致.因此,提出政策建议:建立中小企业互助担保集合融资平台,政府设立再担保体系保障融资平台高效有序运作.  相似文献   

11.
存在拖欠还款概率影响的信贷风险决策机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讨论了拖欠还款概率的存在对银行期望收益的影响以及项目成功概率的大小对企业期望收益的影响,阐述了抵押品和配给量在防范信贷风险尤其是道德风险的过程中所起的重要作用.在考虑拖欠还款概率存在的影响下,建立了信贷风险决策模型,给出了相应的信贷风险决策机制.并在该机制的作用下,分析了信贷配给与无需配给的贷款申请条件,得出了在拖欠还款概率影响下企业只能申请有抵质押贷款的重要结论.此外,还在不对称信息条件下,进一步讨论了银行与贷款企业之间的激励问题.通过设计正向激励与负向激励,揭示了拖欠还款概率与项目成功概率之间的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12.
非对称需求信息条件下的供应链信息共享机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缺乏有效的信息共享是供应链运作效率低下的主要原因之一,而信息不对称问题广泛存在于供应链之中.面临低市场需求的零售商有可能夸大真实的市场需求以获得更多的产品供应.运用信号传递博弈理论研究了供应链中零售商和供应商之间的共享需求信息的机制,得出了零售商可以通过采购价格向供应商传递真实的市场需求信息的条件,结果表明供应商和零售商之间的信息共享的关键在于分离均衡的存在,分离均衡使得供应商能够得到足够的信息量借以识别零售商的市场预测的真实性.  相似文献   

13.
1 IntroductionBad loans are the result of credit risk. This kind of risk is central to virtually a1l business.When a bank extends its loan to a borrower, it receives interest and principal repaymentsin the future. Although the possibility of repayment is negatively affected by the degree ofdefault risk, the interest rate is positively associated with the degree of default risk. AsChina starts to float the interest rates in the year 2000, all commercial banks out to assesstheir customers credi…  相似文献   

14.
通过建立一个两阶段博弈模型 ,研究了风险投资者持股比例对风险企业 IPO的影响。由于风险投资者重复地参与到资本市场 ,将两阶段博弈扩展至无期限重复博弈 ,并得出了以下结论 :若风险投资者的持股比例 e大于一定阈值 ,风险投资者将选择高质量的风险企业进行 IPO;若 e小于一定阈值 ,风险投资者将选择低质量的风险企业进行 IPO。  相似文献   

15.
企业激励的现有研究方法过于概念化,不能从理论上说明具体激励措施的运用过程及效果.在一般激励理论的基础上,结合企业激励可传递的特点,提出激励传播理论,考虑时间延迟、信息失真和行为突变等因素改进元胞自动机模型,对企业员工激励传播过程进行元胞自动机建模并开发模拟系统,就该过程及其对企业内部群体的影响进行模拟实验,模拟结果证明了企业员工群体激励传播效应的存在,并说明如何通过模拟实验来制定相应的激励措施以改善企业员工激励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智能制造背景下,企业控制正在逐渐由传统人工监控向电子监控转变,如何将电子监控与信息化深度融合,形成有效激励机制是亟待解决的问题。基于委托代理理论隐藏行动道德风险模型的研究成果,提出电子监控的信息处理思路,将电子监控获得的信息加入薪酬契约,分析了绩效薪酬的构成比例,和代理人行为的变化趋势。通过最优的薪酬激励,实现代理人工资和委托人效用共同增长的双赢效应。从管理理论角度,扩展了委托代理理论中隐藏行动道德风险模型,明确了信息在激励机制中的作用;从生产实践角度,完善薪酬契约的配置问题,为企业的激励机制和电子监控的信息应用提供实践帮助。  相似文献   

17.
非对称过度自信水平下的激励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理性的委托人和过度自信的代理人的委托代理关系,研究在考虑道德风险和代理人过度自信水平为其私有信息情况下委托人对代理人的最优激励机制设计问题.结合委托代理理论,为委托人制定契约来激励代理人努力工作并甄别其过度自信水平.进而分析契约并与过度自信水平为双方共同知识的情形比较.结果表明,当委托人不了解代理人的过度自信水平时,委托人期望收益下降,拥有私有信息的代理人的努力程度降低收益却增加.研究结果体现了信息的价值,对如何设计契约并提高激励效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供应商参与ERP信息集成激励机制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应用博弈论和信息经济学的方法 ,研究了供需链中的核心企业对其合作伙伴参与 ERP信息集成的最优激励问题 ,分析了他们的无差异曲线 ,并建立了有两个代理人参与的激励模型 ,尝试着说明ERP在整个供需链中的实施过程 .结果表明 :供应商的努力效用成本在 ERP信息集成的激励中起着关键的作用 .  相似文献   

19.
规避道德风险的信贷风险决策合同模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主要研究信贷市场中风险类型并合与风险类型非并合两种不同情形下道德风险的规避方法及信贷风险决策合同的设计.分析了贷前道德风险企业与贷后道德风险企业两种不同的拖欠还贷的特点,指出了在风险类型并合下,如果不采取激励相容机制,将使银行筛选有害银行利益的贷款合同.但如果银行对企业采取激励相容机制,则将有效抵御来自企业的道德风险.通过引入抵押率的概念来作为衡量道德风险的重要指标.研究结果表明,较大的抵押率使银行抵御道德风险的能力减弱,较小的抵押率使银行抵御道德风险的能力增强.通过模型证明了充足的抵押品能减少道德风险的产生,不充足的抵押品将有可能引发道德风险.  相似文献   

20.
郭旺 《系统工程》2004,22(9):31-34
由于信息生产成本,起作用的是激励代理人获取信息的约束。私利的存在,束紧了这一约束。其结果是导致期望薪酬激励成本增加。不过,私利的存在也减少了代理人在没有获取足够信息的情况下报告项目不可行的动机,导致期望的薪酬激励成本减少。信息生产成本,私利影响的净效果决定了项目投资决策过程中信息生产的分工与激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