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基于HHT的结构损伤特征量与异常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Hilbert-Huang Transform(HHT)是一种新的适用于非线性、非平稳信号且具有自适应性的数据处理方法.提出了一种基于HHT的结构损伤识别方法,该方法利用结构动态响应信号的HHT边际谱构造出损伤特征量--模态成分向量,进而定义结构异常指数.通过比较结构同一位置不同状态下模态成分向量的匹配度来识别结构特性变化,实现损伤辨识.数值模拟分析表明,该方法具有有效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2.
利用人工智能、知识工程及模糊数学思想开发了结构损伤诊断的专家系统。应用的关键在知识的获取与表达。以车架结构的振动诊断为例,说明结构振动诊断标准谱的建立方法。该系统,且知识库是开放式的,便于修改与扩充,适用于各种结构。  相似文献   

3.
基于神经网络技术的结构损伤探测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理论分析表明,工程结构损伤前后的固有频率的变化包含了结构损伤位置和程度的信息,在此理论基础上,构造了改进型BP神经网络的输入参数,分别对一个框架模型和一个桁架模型进行了损伤数值模拟计算,首先提取结构固有频率的变化,对神经网络进行训练,然后分别对结构的损伤位置和损伤程度进行识别,计算分析结果表明,该方法在结构损伤检测中具有较好的识别效果。  相似文献   

4.
应用人工神经网络技术,提取结构的固有频率的变化为特征参数,建立结构损伤识别模型,提出用遗传算法来调整神经网络的权值,并对一个框架模型进行了损伤数值模拟计算,即基于遗传算法一神经网络方法的结构损伤识别的研究。该方法弥补了传统的种经网络BP网络收敛速度慢,易陷入局部极小点等缺陷.结构表明,该方法具有收敛速度快和识别精度高的特点。  相似文献   

5.
剪切型框架结构损伤的两步检测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剪切型框架结构提出了分步损伤检测的方法.通过包含较大测量误差的结构一阶振型斜率的变化来判别损伤位置,损伤位置的判别可大大减少待识别参数的数量.理论推导证明,当剪切型框架结构发生损伤时,损伤单元振型斜率的变化大于零,由此可判别损伤位置.在判别出损伤位置的基础上,利用能够较准确获得的结构前几阶固有频率作为神经网络的输入,建立损伤程度识别神经网络,进行结构损伤程度的识别.数值分析表明,该方法能够有效实现剪切型框架结构的损伤检测,并具有很高的计算效率和计算精度.  相似文献   

6.
利用摄动原理探讨了基于振动模态分析的结构无损检测技术,并把频率变化平方比和正则化频率变化率应用于连续梁,从理论上验证了频率指纹是结构损伤位置的函数。利用该方法对连续梁进行了数值模拟试验,总结出利用梁频率的正则化频率变化率进行损伤定位的步骤。方法简单可行,可为解决工程实际问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用AR模型判断结构损伤的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AR模型的自回归系数构造距离判别函数、定义结构损伤特征参数,并引入统计分析方法,对结 构的异常状态诊断及损伤定位.数值实验表明,与基于模态频率变化的方法相比,该方法具有更高的损伤 识别能力.  相似文献   

8.
基于小波包分析的结构实时损伤报警数值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研究了基于小波包分析的结构实时损伤报警技术.利用小波分析优良的时一频局部化特性对结构振动信号进行精细分析,从而能实时地实现结构损伤报警.以简支梁裂缝为例,将环境振动信号采用小波包分解后得到小波包能量谱,采用基于Monte-Carlo方法计算得到的能量谱极值指数和变异指数2个指标作为筒支梁裂缝损伤报警的判据.该技术不需要对整体结构进行计算分析,只需要环境振动信号.计算机数值模拟表明该技术能较为敏感地发现简支梁的微小损伤,从而证实了该技术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9.
利用连续体的结构摄动理论,得到微损伤简支梁固有频率变化与结构损伤位置及损伤程度的函数.通过对该函数关系的变换,得到了损伤位置及损伤程度与实测频率的关系,推导出了结构损伤定位公式.该公式简洁,适于工程应用.使用本文方法和有限元方法对比进行实例分析,验证了本文所得公式的可靠性.与有限元方法相比,本文方法既避免了有限元方法对计算机的依赖,又避免了有限元方法中精度受网格尺寸影响这一局限性.  相似文献   

10.
基于分级遗传算法的结构损伤识别方法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提出了一种基于遗传算法的利用不完整振动数据识别结构损伤的新方法,该方法首先扩展不完整的振型并利用单元能量熵差比确定结构损伤的大致位置,然后采用二级搜索策略,借助遗传算法确定结构损伤的程度,数值计算结果表明,当可能的损伤区域较大时,本方法较直接搜索策略更能有效地确定结构损伤的程度。  相似文献   

11.
孙艳阳 《科技信息》2013,(21):114-115
本文介绍了一种民用飞机高压空气管路内气体压力累积现象,介绍了区域累积压力的分析方法。民用飞机高压空气管路由高压空气导管和调节活门等组成。在飞机起飞,活门失效或飞行员操作等情况下,管路系统中的调节活门处于关闭状态。由于活门的内部泄露,高压空气在管路系统内部不断聚集,在系统内部不同区域,空气聚集后形成不同内部压力。这一由空气聚集导致的管路压力升高的现象,称为管路系统压力累积。本文针对某型飞机高压管路系统,对管路进行了累积压力水平分析。高压管路系统设计需要确定系统在正常工作过程中的空气工作压力和温度水平,进而确定高压导管和调节活门的验证压力和爆破压力,保证管路和活门在该水平的压力温度条件下不发生失效。确定管路系统累积压力,对高压管路系统的设计和系统控制设计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To confirm whether Magnetic Memory Method can be used to evaluate the fatigue damage of ferromagnetic part or not, this paper stated the principle of magnetic memory method. Also,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esting parameter of magnetic memory method and fatigue damage was analyzed based on the experiment. The results show that magnetic memory method can be used to evaluate the fatigue damage represented by stress concentration. However,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parameter of magnetic memory method and fatigue damage still needs to be studied.  相似文献   

13.
对于多层多跨的框架结构,构件数量众多,直接确定损伤位置十分困难。基于神经网络的损伤位置分步识别法是先构建一个网络来确定结构损伤层的位置,然后针对每层再分别构建一个网络,确定损伤层中损伤柱的编号,于是一个复杂的神经网络被分解简化为几个简单的子网络,这样可以根据模态参数的性质合理选择损伤识别指标,并降低训练样本的数量,从而提高了网络的识别精度。结合分步识别法,建立了详细的多层多跨框架结构数值模型,对模态参数的性质和选择,如何减少训练样本.样本的构造方法等影响识别的因素做了初步探究。  相似文献   

14.
为了掌握大气波导的发生规律,利用2007年7月至2012年9月的气象、电离层与气候卫星观测系统星座(COSMIC)掩星折射率数据,对海上悬空波导的发生概率、高度、强度和梯度的全球时空特征进行统计与分析。结果表明,波导事件基本发生在海陆交界地区,非洲西岸的波导事件随着赤道辐合带的移动表现季节性变化;波导高度随着海岸距离的增加而增加,高概率发生区域的波导高度相对较高;波导强度季节和时次变化特征显著,强度值集中在10以下;波导梯度值普遍超过-60/km,阿拉伯海地区在春季受携带沙尘的季风影响,出现-120/km的最小梯度值。因此,COSMIC掩星折射率数据能较好地反映海上悬空波导的时空分布特征。  相似文献   

15.
本文根据名义应力与有效应力之间的关系,导出了屈服函数在损伤情况下的表现形式。用加、卸载弹性参数的变化规律确定损伤变量的演化方程;用三次B样条函数对应力—应变全过程曲线进行分段拟合。最后,由文[12]中本构方程的一般关系式导出了各向同性弹塑性损伤材料本构方程的具体形式,并由所编有限元程序对文[1]中的实验结果进行了计算分析。  相似文献   

16.
本文针对寿命分布为指数分布的产品在步进应力加速寿命试验下的成败型数据,当加速寿命方程未知时,给出了在常应力下寿命分布参数的后验分布密度及 Bayes 估计.文章最后给出了一个计算实例  相似文献   

17.
以ANSYS为平台建立了有限元分析模型,采用ABAQUS作为计算和后处理软件,对工程区的地应力场开展了研究,分析了有断层贯穿的隧洞开挖及支护后围岩的稳定性,探究了提高围岩体参数的等效模拟方法的可行性.分析结果表明,断层对隧洞开挖后的围岩应力及位移均有不利的影响,容易出现应力集中现象;锚杆采用等效参数模拟的结果是合理、简捷的;支护系统提高了围岩体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8.
运用弹塑有限元法对40Cr钢经激光局部强化前后材料的缺口局部应力应变场进行理论分析,对于强化层内存在的残余压应力按初应力考虑计及其对疲劳裂纹萌生的影响。建立其与萌生寿命之间的宏观规律,为强化材料的寿命估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9.
黄土的损伤及其演化规律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Q3黄土的应变软化特性可以用含损伤的本构方程来描述,结构性黄土的损伤变量及损伤演化规律的合理确定,对于正确判定黄土的结构损伤程度是十分重要的.试验研究表明,Q3黄土的损伤是受应力状态控制的,在简单加载条件下,导致损伤产生的应力门槛值随着含水量增加而线性减小,由刚度损伤和应力损伤假设所导出的损伤演化方程是一致的,它们都随着轴向应变的增加而增加.复杂应力条件下的黄土损伤演化方程的表现形式与简单加载条件下的完全相同,区别只是在于损伤参量的影响因素不同.按损伤理论计算的应力应变关系与试验值的对比说明,试验所推导的损伤变量表达式能较好的反映黄土应力损伤的特性.  相似文献   

20.
高温下混凝土的塑性和粘塑性应变分析是有关水工结构的设计基础本构关系用于表示材料应力和应变之间的联系 ,其中混凝土的硬化模型研究占有重要地位 在硬化模型研究中的难点之一是 ,关键材料参数须由双轴拉压试验方法确定 ,对设备的要求较高 ,工作量大 笔者通过分析材料单元在多轴应力状态和单轴应力状态下变形的内在联系 ,得到了一种由单轴压缩试验确定关键硬化材料参数的简便方法 ,改进了高温下的混凝土本构关系 ,使得进行更为可靠的结构设计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