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对近年来泸州稻瘟病生理小种的变化及50个生产应用的杂交稻组合的抗病性进行了监测,结果表明:泸州稻瘟病菌生理小种组成以ZA及ZB群为主,从2004年起ZA群呈逐年上升趋势;ZA群的毒力频率高于ZB群;稻瘟病常发区稻瘟病菌生理小种组成比非常发区更复杂,致病力更强;供试50个杂交稻中,有17个组合的抗病频率在50%以上,占34.0%,其中,抗病频率在70%以上的组合仅有4个;中、高抗颈瘟的组合19个,占38.0%,其中,高抗颈瘟的组合有川香8号、内香优1号、内香优3号、冈优94—14、Q优5号.最后根据研究结果提出了今后泸州稻瘟病防控策略.  相似文献   

2.
2008-2010年对黑龙江省30个县(市)采集分离到的139个稻瘟病菌有效单孢菌株进行了鉴定.采用中国7个统一鉴别品种共鉴定到6群14个生理小种,ZE群出现频率最高,分布最广,ZE3与ZD3出现的频率最高,为优势小种;采用中国近等基因系共鉴定到26个生理小种,CN31与CN26出现的频率最高,为优势小种.通过对两种鉴别寄主划分的种群比较发现,近等基因系的鉴别能力要优于中国7个统一鉴别品种,同时两者不存在一一对应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以一分离自云南省的 6 8个稻瘟病单孢菌株及稻胡麻斑病菌和本室细菌病害研究课题组提供的稻白叶枯病菌为供试菌 ,供试品种 (用于筛选强及弱致病菌 )为我国规定的一套稻瘟病菌生理小种鉴别品种 (共 7个 )及新 2号 (pi ks)、爱知旭 (pi a)、关东 5 1(pi k)等 8个日本单基因鉴别品种。按照全国稻瘟病科研协作组统一规定的方法于温室人工接种 ,首先筛选出稻瘟强及弱致病菌 ,在此基础上确定了关东 5 1、爱知旭、新 2号为供诱导抗性试验的品种。先以稻瘟弱致病菌分别对 3个供试品种做诱导接种 ,2 4h后分别又用稻瘟强致病菌、稻胡麻斑病菌及稻白叶…  相似文献   

4.
鉴定了近300 份河北省地方水(陆)稻品种抗“三逆两病两虫”的情况。结果表明,河北省水(陆)稻品种的耐寒性和耐旱性种质频率高、强度大,耐性种质占85.60% 和48.62% ,高耐种质占20.16% 和15.52% ;抗稻瘟病和白叶枯病种质频率较高,为45.86% 和50.34% ,但高抗种质仅为0.34% 和1.03% ;耐盐性、抗褐稻虱和白背飞虱种质频率较低,为6.46% 、4.51% 和3.34% ,且抗性强度低。耐寒性种质频率水稻高于陆稻,随纬度增加、经度西移及温热条件降低而增加;耐旱性种质频率陆稻高于水稻,河北省东北地区高,西北及冀中库淀地区低;抗稻瘟病种质频率和强度陆稻均高于水稻,冀东集中种植亚区(唐山、秦皇岛两市)抗性种质丰富,强度高;抗白叶枯病种质频率和强度陆稻均高于水稻,随纬度的增加、生产期的缩短、海拔高度的增高及温热条件的降低,抗性频率和强度呈递减趋势。  相似文献   

5.
云南省玉米小斑病菌生理小种的初步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云南省13个地区42个县(市)采集玉米小斑病样本,分离出113个单孢菌株,并在中国鉴别品种上开展了生理小种鉴定.结果表明,玉米小斑病菌生理小种O,C,S和T小种在云南省均有分布,O小种是优势小种,且O小种菌株具有不同致病力,中等致病力菌株和弱致病力菌株频率明显高于强致病力菌株.此外,生理小种类型在不同海拔上分布存在差异,S小种多分布于高海拔地区.  相似文献   

6.
陕北高原蝗虫资源调查及区系分析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经调查,陕北高原共计蝗虫2总科8科14亚科27属51种(亚种),其中对陕北地区农牧业危害严重的属有小车蝗属、星翅蝗属、负蝗属、尖翅蝗属、疣蝗属、稻蝗属等;对陕北高原蝗虫区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古北种为43种,占84.31%;东洋种1种,占1.96%;广布种为7种,占13.73%。标本保存于河北大学博物馆。  相似文献   

7.
以二倍体普通栽培稻(Oryza sativa,2n=2x=24)为母本,以非洲栽培稻(Oryza globerrima,2n=2x=24)为父本进行远缘杂交配组。研究结果表明,二倍体普通栽培稻与非洲栽培稻杂交表现出一定的可交配性,但结实率很低(0.32%~1.97%)。对其杂交结实的胚胎学观察发现,非洲栽培稻的花粉能在二倍体普通栽培稻的柱头上萌发,萌发率仅为0.18%~0.56%,花粉管在花柱内的伸长速度比较慢,发生的受精频率比较低。以同源四倍体水稻(Oryza sativa,2n=4x=48)为母本,以非洲栽培稻为父本杂交配组。研究结果表明,两间比较容易杂交,其结实率达到5.70%~8.86%。观察其胚胎学表现,非洲栽培稻的花粉在同源四倍体水稻的柱头上萌发频率高达12.81%~14.56%,花粉管在柱头内伸长速度较快,发生的受精频率比较高。利用同源四倍体水稻为桥梁,更容易将非洲栽培稻的遗传物质引入普通栽培稻。  相似文献   

8.
新疆主栽小麦品种高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组成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SDS-PAGE技术,分析了38份新疆主栽小麦品种(系)的高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组成.结果表明,38份材料在Glu-1位点共检测到14种等位基因变异类型,其中Glu—A1位点有“1、2*、Null”3种变异类型,Glu-B1位点有“7、7+8、7+9、6+8、13+16、17+18、14+15”7种,Glin-D1位点有“2+12、5+10、5+12、2+10”4种.“Null、7+8、2+12”是主要亚基,它们的频率分别是55.3%、57.9%和65.8%.亚基组合类型有17种,其中Null、7+8、2+12亚基组合占39.5%;1、7+8、2+12亚基组合为10.5%,其余亚基组合的频率都在10%以下,不同材料的品质评分在3~10之间,平均评分为6.3.  相似文献   

9.
根据生物问遗传学原理,分析了26个黄淮麦区小麦品种对15个叶锈菌系的抗性状况,抗性最好的品种是徐州174,毒力频率为33.3%,毒力频率低于60%的仅有百农64、徐州8697等7个品种,2号和3号叶锈菌系的抗源品种最多,有22个,而14号和15号叶锈菌系无一抗源品种。总之,供试品种的抗叶锈性较差。  相似文献   

10.
地积累指数法在土壤重金属污染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29,自引:0,他引:29  
应用地积累指数对广州5个郊区的土壤重金属污染情况进行了评价研究.从广东省土壤重金属背景值计算的地积累指数结果来看,广州郊区土壤中Hg和CA都达到中度污染,zn为轻度-中度污染,Pb,As,Cu,Cr,Ni都不存在污染.从8种元素的分级频率来看,Hg的污染频率最大,达到89.8%;其次是Cd和Zn,分别是78.2%和54.6%;其余5种元素污染频率的大小顺序为Pb,As,Cu,Cr,Ni;Hg出现了5.9%的极严重污染.广州5个郊区的污染元索和元素的污染程度存在着明显的差别,Q型聚类分析将海珠区、芳村区、天河区和黄埔区聚为一类,为较高程度污染区;而把白云区单列一类,为低污染区;同时,整个广州的污染情况与白云区聚为同一类.  相似文献   

11.
福建的物业管理经过20余年发展,初步形成了涵盖公共服务、专项服务及特约服务、资产管理的较为全面的服务范围。但由于企业、行业、业主、社会环境等多方面原因导致了物业服务品质缺口较大。物业服务企业可以通过PZB模式识别自身的服务品质缺口,寻找在员工心态、员工素质、监管能力、业委会缺失、行业宣传等多方面产生缺口的原因,并积极寻求改进方案。  相似文献   

12.
利用美国A632,B37,B73,B68,C103,Va26等30个Ht单基因鉴别寄主, 按美国伊利诺伊大学的大田接种方案与鉴定方法, 建立了适合中国的监测玉米
大斑病菌生理小种鉴定的21个Ht单基因系. 从吉林省15个地区的不同玉米品种中采集玉米大斑病样本, 采用单孢分离获得了32个玉米大斑病菌菌株, 利用已建立的上述21个Ht单基因鉴别寄主, 通过美国的大田鉴定方案进行生理小种鉴定. 结果表明, 这32个菌株均为0号小种, 并未出现生理小种分化现象.  相似文献   

13.
探讨Capture-R法在交叉配血实验中的应用。采用Capture-R技术对609例标本进行交叉配血实验,并与微柱凝胶法进行比对实验。对实验中不一致的标本用经典抗人球蛋白实验确认。609例标本中Capture-R法和微柱凝胶法交叉配血阳性检出率分别为4.43%(27/609)和3.28%(20/609),两种方法灵敏度比较,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特异性分别为77.78%(21/27)和100.00%(20/20),两种方法特异性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Capture-R法在交叉配血试验中的灵敏度和特异性均达到了微柱凝胶法水平,是一种安全、灵敏、可靠的交叉配血技术,而且处理样本具有高通量的特点,可应用于临床输血相容性检测。  相似文献   

14.
滚动轴承表面波纹度故障诊断参数的确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大量试验和频谱分析的基础上,从功率谱、倒频谱和自相关函数的测量中确立了27个理论诊断参数,用以诊断滚动轴承内、外圈和钢球表面的波纹度。  相似文献   

15.
医疗服务质量的模糊综合评判方法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以PZB服务质量模型为基础,采用问卷调查和模糊多属性决策法来确定评估医疗服务质量的因素及各指标的权重,并提出医疗服务质量的模糊综合评判模型·调查研究依据4个评估因素以及19个评估指标,发现医疗设备齐全和医疗质量效果是患者最看重的两项指标,表明应用模糊综合评判方法来评估医疗服务质量是可行的,其分析结果可以作为医院改善医疗服务质量的参考·  相似文献   

16.
以学生的视角,借鉴美国学者普拉苏拉曼、约瑟曼和贝里(Parasuraman、Zeithaml&Berry)于1985年提出的PZB质量缺口模型,对宁波地区高等职业教育关键服务品质展开评价和分析,并就提升该地区高职教育服务品质提出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17.
松材线虫病死木中真菌和细菌的分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来自江苏省和浙江省几个疫区的松材线虫(PWN)病病死木的木质部中分离出111个真菌菌株,经鉴定种类为木霉(Trichoderma spp.)、轮枝霉(Verticillium spp.)、青霉(Penicillium spp.)、镰孢霉(Fusarium spp.)、曲霉(Aspergillus spp.)、毛壳菌(Chaetomium spp.)、茎点菌(Phoma spp.)、短梗单孢霉(Dicoccum sp.)、头孢霉(Cephalosporium sp.)、交链孢霉(Alternaria sp.),这些真菌约占分离真菌总数的60%;在43%的未鉴定菌中,除3个菌株为有孢菌外,其余均是无孢菌。可以分离出真菌的病死木占56.42%,从病死木中可分离出细菌的比例达86%,可同时分离到真菌和细菌的比例为43.6%。  相似文献   

18.
Eighty-three bacterial strains isolated from root nodules of Lotus creticus, L. pusillus, and L. arabicus grown in infra-arid Tunisian soils were characterized using a polyphasic approach including phenotypic analysis, rep-PCR and PCR-RFLP analyses of the 16S rRNA gene. Phenotypically, all isolates are fast growers the majority of which grow at a pH of between 5.5 and 9. Most of the tested isolates tolerate NaCl concentrations from 1.39% to 3.48%. By rep-PCR fingerprinting, the genomic similarity varied from 30% to 98%. All tested isolates were clustered into 32 rep-PCR clusters at the similarity level of 80%. The genomic divergence of strains revealed by rep/PCR analysis appeared to be very important since a molecular polymorphism delimiting symbionts for each species of Lotus was identified. With the high-resolution of rep-PCR profiles of the isolates obtained using Pearson’s/UPGMA analysis, the isolates were resolved into 60 different profiling groups to undergo 16S ARDRA analyses. The analysis of all restriction fragments from each strain based on the UPGMA algorithm from the combined patterns showed that Lotus isolates are very diverse and that they were affiliated to Sinorhizobium, Rhizobium, and Mesorhizobium genera.  相似文献   

19.
南澳大利亚麦田茄丝核菌抑病土中木霉菌的特性和鉴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从抑制Rhizoctonia solani的麦田土中分离到木霉菌,依据形态特征,鉴定为Trichoderma pseudokoningii,T.parceramosum,T longibrachianum和T.harzianum。取样土壤为灰质砂壤土,pH8.4(H2O),位于南澳大利亚的埃文。研究了与生物防治作用机制相关的生理学特性包括几丁质酶活性、β-1,3-葡聚糖酶活性、内切葡聚糖酶活性、抗菌活性以及重复寄生能力。T。pseudokoningii生长速度快但是产分生孢子少,但是T.parceramosum产分生孢子多。与其他种类相比,Trichoderma pseudokoningii的分离频率高,在盆载条件下对小麦Rhizoctonia solani根腐病以及全蚀病防治效果高,对R.solani的重复寄生能力强。Trichoderma pseudokoningii菌株问的重复寄生能力差异不明显,但在几丁质酶活性和β-1,3-葡聚糖酶活性上有明显差别。依据平板抑菌能力,可将木霉菌株分为3个组。菌株在不同pH培养基上的生长速度不同,但没有发现特别能适应碱性条件而快速生长的菌株,虽然这些菌株都分离自碱性土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