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46 毫秒
1.
中华文化自信何以可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化自信是文化自觉的根本保障,是文化自强的重要前提。深入研究文化自信及其前提性问题是当前相关研究的重要任务。中华民族高度的文化自觉、历史绵延中生成的开放包容品质、中国道路的国际关注、大众文化的发展道路等,为中华文化自信提供了基本前提、内在依据、时代因素和保护性措施,进而使得中华文化自信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2.
<正>中华文化传播是构造中国周边学战略框架和政策体系的重要内容。本文从历史和现实两个层面论述中华文化传播在中国周边学建构中具有的特殊重要地位和历史作用。从历史角度观察,中国处于亚洲中心的地缘特征,决定了中国可以从周边东南西北方吸收邻邦文化,也利于将中华文化传播四邻,中国成为整个亚洲文化互相传播的渊源、中心、桥梁和中转站。中华文化以中国为中心向四周幅射,进行文明交流与传播,有助于构筑中国与周边国家的友好关系。对于西亚和西南亚,中国更多是进行对等、频繁的文化交流。印度文化、阿拉伯文化、波斯文化与中华文化同为世界四大古文明。中国主要通过中国新疆—波斯—阿拉伯—印  相似文献   

3.
澳门海洋文化是中华文化的组成部分,东西文化交汇、中葡文化融汇,构成澳门海洋文化的一大特色。澳门作为中国历史上最早的“经济文化特区”,使澳门海洋文化在中华文化中,具有双向辐射的特殊作用。中国的历史文化名人对澳门海洋文化的形成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澳门海洋文化必将在新世纪的中华文化发展中,发挥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中国书法的笔法与中华文化有着内在的、不可分割的联系。中华文化是中国书法笔法产生、发展、演变的母体,中国书法笔法的各个层面,诸如物质文化层面、制度文化层面、行为文化层面、心态文化层面等无不留下了中华文化的烙印,无不体现着中华文化的巨大影响和深深的根性支撑。  相似文献   

5.
高句丽、渤海国与长白山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白山文化是对东北文化的一种标志性概括,历代民为我们留下了重要的遗迹,历代文人墨客均留下不朽的篇章,使长白山文化在中华文化宝库中放射出绚丽的光彩.高句丽文化与渤海文化,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奇葩.长白山文化从本质上说是创业文化.长白山文化的生命力在于与时俱进.  相似文献   

6.
本书在跨文化迁移与异质文化传播研究中,提出了一个观点:"异质文化的融入是重大文化创新的重要条件和途径。"在这个观点的统摄下,又设置了"多元一体的中华文化与异质文化融入"这样一个命题。在这个命题中提出"汉唐融入了有活力的异质文化","唐代以后中华文化所融汇的有活力的异质  相似文献   

7.
我国的文化是多元文化长期融合而成为一体的。地方文化是中华文化的基本元素和组成部分。中华文化一方面哺育了地方文化,使得地方文化百花齐放;另一方面,中华文化又扎根于地方文化,不断吮吸营养以完善和丰富自身。"十二五规划"特别强调发展地方优秀传统文化和地方学术文化,这样才有中华学术文化的大繁荣、大发展。苌弘、张大千、范长江作为内江传统文化的三位杰出缔造者,为内江地方文化的发展、壮大起着功不可没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长白山文化是对东北文化的一种标志性概括 ,历代文献对其多有载述。在这一地区生活的先民为我们留下了重要的遗迹 ,历代文人墨客均留下不朽的篇章 ,使长白山文化在中华文化宝库中放射出绚丽的光彩。高句丽文化与渤海文化 ,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奇葩。长白山文化从本质上说是创业文化。长白山文化的生命力在于与时俱进。  相似文献   

9.
分布于全国各地的地域文化是中华文化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千年来,勤劳的安徽人民在这方沃土上创造了辉煌灿烂的物质文化和厚重独特的精神财富。以名人文化、学术文化、科技文化、徽商文化、旅游文化、茶文化等为内涵的安徽地域文化丰富多彩。  相似文献   

10.
南诏文化渊源流长,古籍卷帙浩繁,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是中华文化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南诏文化古老深邃的艺术魅力引起了国内外专家学者的广泛关注,建立南诏文化数字化图书馆是抢救和保护南诏历史文化遗产的需要,可以达到抢救、保护、开发、利用民族文化信息资源,实现资源共享,古为今用.  相似文献   

11.
通过研读人文地理学著作,运用人文地理学的相关理论,对中国武术文化的产生及发展进行了深入分析和探讨。指出人文地理环境决定了中国武术文化的个性特征和地域特色,是产生武术众多拳种的根源,蕴含丰富的中国传统哲学思想和传统文化的武术文化只能在中国这个特定的地域上产生和发展,并形成“博大精深”的独具东方文化魅力的身体及艺术文化。  相似文献   

12.
中国社会在从农业文明向工商文明和信息文明、生态文明过渡的重要转型期,不仅在社会经济、政治文化领域中会产生结构性变迁,也会在审美心理、审美文化和艺术样态方面发生质的改变,具体表现在民族文化、地域文化、时代文化、职业文化、城乡文化、性别文化、年龄文化、教育文化等领域及其艺术反映形式中.对不断萌生和变革中的当代社会文化作审美分析,以文化生态审美观念促进社会文化系统在巨变中保持要素互补、结构均衡、功能协调,实现文化生态平衡,会利于中国社会在快速转型中维持良性运作、稳态进步、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3.
以战斗文化建设为核心,以党史军史教育为切入点,指出宏阔的党史军史是战斗文化建设的生动教材,并从四个方面深入阐释了党史军史与我军战斗文化建设的关系,认为党史军史教育,有助于夯实战斗文化的思想根基,有助于催生战斗文化的战斗精神,有助于推进战斗文化的传承发展,有助于增强战斗文化的建设活力。新形势下的战斗文化建设,加强党史军史教育,才有坚实深厚的根基。  相似文献   

14.
从传统文化保护的视角,解读社区参与旅游发展对民族发展的积极效应。旅游的适度开发与有效控制,可以削弱旅游的消极影响,扩大积极影响,有利于传统文化的保护。社区参与可以强化社区居民的自我意识,增强社区认同感,促进传统文化的延续。研究者应该避免夸大旅游对传统文化的消极影响,避免把自身的价值取向强加在研究对象身上。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大学生进行中国文化和美国文化象征对比调查,分析大学生认同的美国文化象征及其汉语翻译情况,以及大学生认同的中国文化及其英语翻译情况,了解文科大学生和理工科大学生在选取中国文化象征和美国文化象征上的差异。调查表明大学生能准确地表达美国文化象征及其汉语翻译,而表达中国文化象征及其英语翻译时却不尽如人意。通过在大学英语教学课程目标中明确提出中国文化在英语教学中的作为和地位,在教学内容上增加英语介绍中国文化的相关题材和信息,在教学方法上运用多种策略激发学生学习中国文化,以及教师提高中国文化素养等措施,将中国文化融入大学英语教学,使文化教学和语言教学有机融合。  相似文献   

16.
"巫师"由"巫尸"演变得名,表明巫与死丧紧密相联。三峡丧礼是在三峡巫文化土壤中成长起来的一朵奇葩,是巫文化在三峡民间的重要表现和主要传播方式;巫文化制约和影响着该地区的殡丧礼俗,形成了招魂、送魂、抹汗、穿老衣、守灵、闹丧等多种形式的丧礼习俗。  相似文献   

17.
驱蚊香草的组织培养及植株再生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驱蚊香草 (Pelargonium citrosum Vanleenii)引自澳大利亚 ,因其可以分泌一种具有驱蚊功效的成分香茅醛 ,被作为驱蚊植物在西方国家广为栽种。为加速这种植物在我国的推广应用 ,采用植物组织培养方法对其快速繁殖技术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外植体启动培养基采用 MS+ 6-BA1.2 m g/ L+ NAA0 .1mg/ L,能取得较好的初分化效果 ,初分化率达 88% ;增殖培养基采用 MS+ 6-BA0 .8m g/ L + NA A0 .1m g/ L ,丛生芽增殖率达 8.5 8倍 ;用 MS+ 6-BA 0 .1mg/ L + NAA 0 .2 m g/ L培养基进行壮苗培养 ;生根培养基为 1/ 2 MS+ NAA 0 .1m g/ L ,生根率达 10 0 %。  相似文献   

18.
辛亥革命前的中国思想界是一个大动荡的时期。民族危机的加深和西学东渐的加强,以及中国资产阶级的分化,导致西方各种学术思潮纷至沓来。其中古希腊罗马文化成为思想界介绍西方文化的大宗。辛亥革命前中国思想界对古希腊罗马的评述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对古希腊罗马文化的评述;对古希腊罗马政治法律的评述;对中国传统文化和古希腊罗马文化的比较。其中,希腊文化是被评述的主流,而粱启超先生则为评述的主要角色。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分析人的本质出发 ,首先对文化、文化的功能作了界说。紧紧围绕人的本质 ,揭示了文化功能的层次 ,力图揭示文化功能的内容和本质 ,寻求人类文化进步和人自身发展的对立统一关系的解决 ,启示社会实行一种正确的文化战略。  相似文献   

20.
二战后,日本经济获得了飞速的发展,而美国经济的增速却落后于作为战败国的H本。于是美国的有关专家把探究H本企业如何取得如此巨大的增速作为重点,其中威廉·大内的《Z理论》就是此时的代表作之一,书中提出了Z型组织和Z型文化,其文化中体现了企业具有履行社会责任的意识。因此,作者首先阐述了Z型文化,进而分析了Z型文化的价值观及其特点,最后论述了Z型文化对我国目前企业管理所具有的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