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文化问题是马克思唯物史观的重要关注对象,<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阐释了文化哲学问题.<手稿>确证了人类文化的起源问题,揭示了文化的本质属性,辩证地批判了文化中的异化现象,指出文化的本质就是以人的解放和人的发展为价值旨归,在实践中要从人性的充分自由发展来确立文化的价值引导意义,防止文化的异化.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本质的理论,完整而科学地揭示了人的本质。德育工作要求对人及其本质全面了解和准确把握,马克思主义人的本质理论对于当今德育工作有着重要的启示和意义。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从“现实的人”出发,深刻揭示了人的本质。他认为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劳动是人的本质活动。但是,马克思对人的本质的认识也是有一个过程的。如今党中央在现代化建设中提出了科学发展观的理念,其中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深刻把握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的理解对于更好的领会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心理学的研究长期排除了文化的影响,文化进入心理学首先是以“人格”作为契入点的。“人格”被假定为不变的实体,是作为客体在文化中存在的,不能全面阐释文化与人的关系。“自我”则是动态的和开放的存在,与文化交互作用,是作为主体在文化中存在的,在本质上揭示了文化与人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文学是文化的一种重要形态,一方面它再现文化,同时也直接创造文化.它的文化功能体现在揭示人的生存境遇,追问人的存在意义,构筑人类的诗意理想.  相似文献   

6.
当我们运用三维世界观和方法论揭示文化内在的三维结构之后,就会发现文化外在的三维功能,即文化所释放的化人、化印和化国的功能.从以文化人来观察,它具有“教育人民、服务社会、引领风尚”的人文追求,包括以文致信的信仰功能、以文致思的思考功能、以文致行的行为功能.从以文化印来观察,它具有“人过留痕,文过留印,化则升华”的人文特征,包括改造自然功能的印记、制作器物功能的印痕和创造精神文明的印证等.从以文化国来观察,它具有“每个人全面而自由发展”的人文魅力,包括文化立国硬实力、文化兴国软实力、文化强国巧实力等.  相似文献   

7.
葛丹丹 《科技信息》2009,(3):201-201
“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是马克思对于人的本质的科学论断,是对费尔巴哈人本主义的扬弃和发展。本文将要着重讨论的是马克思与费尔巴哈关于人的本质思想的异同及其异同,并进一步揭示马克思人的本质观理论的继承和超越。  相似文献   

8.
20世纪 90年代 ,中国电视剧领域里 ,与文化工业、文化商业密切联系在一起的现代大众文化为一方 ,维护国家意识形态中心地位权威的官方主导文化 ,和执著于启蒙传统及高雅艺术追求的知识分子的精英文化为另一方 ,进行了一场全方位的激烈的较量。这场较量 ,涉及到诸多问题 ,即 :电视剧的社会意识形态本质 ,审美本质 ,电视剧的社会功能 ,电视剧创作主体的使命与责任 ,电视剧与观众 ,电视剧与市场 ,电视剧与文化全球化问题 ,电视剧文化中的媚俗倾向 ,等等。文章对大众文化、文化工业、文化商业对电视剧艺术的全面渗透作了深刻的揭示和初步的批判  相似文献   

9.
2 0世纪 90年代 ,中国电视剧领域里 ,与文化工业、文化商业密切联系在一起的现代大众文化为一方 ,维护国家意识形态中心地位权威的官方主导文化和执著于启蒙传统及高雅艺术追求的知识分子的精英文化为另一方 ,进行了一场全方位的激烈的较量。这场较量 ,涉及到诸多问题 ,即 :电视剧的社会意识形态本质 ,审美本质 ,电视剧的社会功能 ,电视剧创作主体的使命与责任 ,电视剧与观众 ,电视剧与市场 ,电视剧与文化全球化问题 ,电视剧文化中的媚俗倾向 ,等等。文章对大众文化、文化工业、文化商业对电视剧艺术的全面渗透作了深刻的揭示和初步的批判  相似文献   

10.
大学思想政治教育无形环境在本质上是一种人际交往与人际心理氛围以及共同的价值观念、行为规范等。这种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实际上是一种文化现象。思想政治教育无形环境作为一种文化现象,表现出无形环境的文化特征,这就是大学思想政治教育无形环境的文化本质特征、文化形式特征和文化功能特征。  相似文献   

11.
城市化是一个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历史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少数民族人口将越来越多地进入城市。进入城市的少数民族成员在适应都市文化的过程中,一方面使城市文化呈现出一元化倾向,另一方面又存在多元化的事实。在对待少数民族文化的态度上,既不能以“一”否“多”,也不能强调“多”而忽视“一”。城市文化———乃至人类文化在实质上都是多元文化的统一体。  相似文献   

12.
构建和谐校园对高等院校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分析“天和、人和、心合”的内涵入手,探讨了和谐校园的精神实质应体现出中国传统文化中“和”的理念;认为高等院校和谐校园应从培养目标、课程设置、人际关系三个方面进行构建。  相似文献   

13.
该文主要阐述了人的全面发展的科学内涵,说明了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提出了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具体途径。  相似文献   

14.
我国地域广袤,孕育了浩如烟海、风格各异的民歌体裁和品种,在音乐不断传播演变的过程中,不同地区出现了一些词同曲异、曲同词异、词曲大同小异等民歌的变体形式,尽管变化多端,却又万变不离其宗,因此歌族文化应运而生,成为中国文化史上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歌族文化的初步研究,是对民歌传播演变规律的一次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15.
自我意识是人的存在的本质,自我意识的本质是死亡意识。通过体验死亡,思考死亡可以建构起积极的人生态度和人生智慧。中世纪的上帝随着人的理性和意志的恢复已离我们远去,但理性和意志给世界带来繁荣的同时也导致了人自身的堕落。道德的本质是自律,自律源于人的自我意识,自我意识从另一个意义上说就是人的信念和信仰。面对出生和死亡,我们无法选择,但我们可以选择属于自己的人生观和死亡观,追求属于自己的幸福和快乐。  相似文献   

16.
儒家思想博大精深,内容丰富多彩,尤其是“儒家三论“,即“人性论“、“修养论“、“人伦论“,是我国传统思想文化的精华,它彰显儒家人格魅力,展示儒家人性光辉,体现儒家应遵循的社会、家庭、伦理、道德秩序,具有积极的精神动力作用。并与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存在一定的一致性,对于社会主义建设与和谐社会构建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17.
浅谈凤文化及其审美形象延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楚“凤”图腾造型研究出发,探究凤文化的精神实质及其审美形象的延伸,从楚人对凤造型的艺术独特性,挖掘在现代艺术研究中对楚“凤”这一古老文化精髓继承和升华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中学语文定性经历了“工具性”的提出到“人文性”的回归这一发展过程。工具说是以语言的功能作为论证问题的逻辑前提。“人文性”回归后,中学语文在不忽视语文“工具性”的前提下,强化了“语文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的意识。定性的发展,带来了课堂教学的变革。  相似文献   

19.
琅邪文化与诸葛亮人格的形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诸葛亮14岁以前生长于兼得齐鲁文化之长的琅邪文化地区,因而其人格也带有明显的琅邪文化色彩。即“观其大略”的读书方法,澹泊宁静的人生境界,深思谨慎的处世态度,鞠躬尽瘁的奉献精神。作为琅邪文化的代表人物,诸葛亮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20.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含义是什么?它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化建设的关系是什么?怎样才能建成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本从三个方面进行阐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化全面发展的目标;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实现现代化必经的承上启下的发展阶段;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根本在发展,关键在改革,实质是为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