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36 毫秒
1.
对废轮胎粉进行了热重和微商热重(TG/DTG)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废轮胎粉的热解主要失重区可以分为3个阶段:第1个阶段主要是少量水分和焦油的析出(热分解),以及增塑剂和其他一些有机助剂的热分解;第2个阶段主要是天然橡胶的热分解;第3个阶段则主要是合成橡胶的热分解.在TG/DTG实验研究的基础上,建立了废轮胎胶粉的热解动力学模型,得到了热解反应活化能和前指因子等参数,并采用积分法确定了热解失重速率函数f(α)在热解低温阶段和高温阶段的函数表达式.动力学模型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的对比一致.  相似文献   

2.
为了研究氧化铜(CuO)及其含量对硝酸铵(AN)相转变过程以及热分解过程的影响,采用TG-DSC-MS联用技术研究了四种不同CuO含量的AN的热性能。TG-DSC结果表明,纯AN的TG热分解曲线仅为一个失重台阶,对应DSC曲线只有一个分解吸热峰。在AN中加入CuO后,ANⅣ→Ⅲ的相转变峰消失,TG曲线出现两个失重台阶,对应DSC曲线中出现一个分解吸热峰和一个分解放热峰,随着CuO含量的增加分解吸热峰逐渐变小,分解放热峰的峰温逐渐降低,当CuO含量为40%时,AN的熔融吸热峰和分解吸热峰消失。MS结果显示,CuO改变了AN的热分解机理,使其在熔融之前分解产生H2O、NH3和N2O。活化能结果显示,CuO的含量对AN放热分解过程的活化能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3.
本文采用非等温热重(TG)研究了MnO_2、CuO、Cr_2O_3对CaCO_3热解的影响.TG曲线表明:在CaCO_3中分别掺入上述物质后,CaCO_3热解的起始温度升高,反应温度范围向高温方向扩展,导致CaCO_3热解更完全.本文称之为“CaCO_3热解的扩展温区效应”.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了腺苷的热解过程及非等温动力学,方法:采用了TG-DTG热重仪与红外技术测定腺苷的热解曲线,用Ozawa多升温速率法以及Achar微分法和Coats-Redlfern积分法确定热分解函数,结果:由TG及IR解析了热解过程并得到动力学参数活活化能E,指前因子A,结论:腺苷的热解产物为腺嘌吟,第1步热分解动力学表达式为:dα/dt=Ae^-E/RT2(1-α)[-1N(1-α)]^1/3.  相似文献   

5.
采用文题和DTA与GC/MS不在线联同技术,对由正丁醇/异辛醇(1:1)合成的二烷基二硫代磷酸锌,研究了其热氧化机理。其热分解产物为:H_2S、COS、SO_2、n-C_4~-/i-C_4~-、i-C_8~-、C_4H_9SH、C_4H_9SC_4H_9、C_4H_9SSC_4H_9、C_4H_9SC_8H_(17)和C_4H_9 SSC_8 H_(17)等。分解分为三个阶段:①220—240℃为氧化诱导期,发生分子内异构化反应,在DTA曲线上出现一个显著的放热峰;②250—280℃,以热解为主反应的吸热过程;③280—300℃,以热解产物——硫醇进行热氧化分解为主反应的放热过程。反应机理为:由分子内异构化反应和β-氢原子内消除反应形成的热分解中间产物,经离子反应、自由基反应生成了组成复杂的各类最终产物。  相似文献   

6.
用流变相反应法合成2种苯甲酸铝配合物,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TG、DTG和DTA确定了配合物的组成,用TG、DTG、DTAI、R、XRD、FABMS表征了热分解产物并研究了配合物在氮气气氛中的热分解过程.苯甲酸铝在氮气气氛中的热分解分2步进行:第一步失去水分子成为苯甲酸内盐;第二步苯甲酸内盐分解生成氧化铝和有机化合物,生成的有机化合物成分比较复杂,主要成分是9,10-蒽醌等.  相似文献   

7.
谷氨酸热分解机理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用热重(TG)、差热分析(DTA)和红外光谱分析(IR)方法测试了谷氨酸的热分解过程,用AMI方法全优化计算了谷氨酸及其热分解中间产物、产物分子的几何构型,得到其总能量,键级等数据.通过对实验结果和计算结果如键级、定域轨道能的分析,提出了谷氨酸的热分解反应机理.  相似文献   

8.
相界面传质微乳液法制备氧化铜超细粉体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以H2C2O4水溶液反萃CCl4-P204-CuSO4组成的有机相中的Cu2 ,利用相界面传质过程产生的动态微乳液过程获取CuC2O4沉淀,经分离、热解得到了CuO超细粉体.探讨了H2C2O4浓度、热分解温度等制备条件对CuO超细粉体结构和粒径的影响.当P204的体积分数φ≥20%时,CuO粉体颗粒变小;反萃沉淀的陈化时间不影响氧化铜粉体粒径.在制备过程中,CuSO4浓度为0.10~0.12 mol/L、反萃温度为15~20 ℃,所制备的氧化铜粉体呈黑褐色、无硬团聚、分散性好、纯度高,属单斜晶系结构,平均粒径小于100 nm.  相似文献   

9.
用桐油和纳米SiO_2对酚醛树脂进行改性,合成品质优良的树脂,根据桐油加入工艺条件,探讨其合成改性机理。采用热分析系统,对桐油/酚醛和纳米SiO_2/桐油/酚醛两种改性树脂进行了测试,通过对TG/DTA曲线研究,展示了它们的热解动态。结果表明它们的耐热性均显著优于普通的酚醛树脂,样品初始热分解温度在420℃以上。桐油改性的酚醛树脂,具有优良的醇溶性,柔韧性,使合成更易于控制,对产业化具有重要意义。制成摩擦制动材料,测试了其摩擦性能。  相似文献   

10.
使MoCl_5与C_4H_3OCOOH在氯苯溶剂中反应,合成了新的过渡金属钼配合物MoO_2Cl_2(C_4H_3OCOOH)_2。研究了该化合物的红外光谱、紫外-可见光谱、光电子能谱和电氧化还原性质,还用DTA和TG技术研究了它的热分解过程;同时讨论了上述性质与该配合物的结构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本文用热分析的方法--热重(TG),差热分析(DTA)对十水草酸镧的热分解机理进行研究,提出其热分解过程的五个步骤,十水物→-九水物→二水物→-无水物-一碳酸二氧盐-氧化物,在热分解阶段的中间产物(一碳酸二氧盐)用红外光谱和X一射线衍射仪进行了测定。  相似文献   

12.
以碱式碳酸铜为前驱体,采用沉淀-热解方法合成了CuO纳米粉,并分析了热解温度对CuO纳米粉结构及结晶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采用 TG- DTG和 DTA技术研究了 Zn[NFA]2 .5H2 O(NFA=C16H18FN3O3氟哌酸 )在静态空气中的热分解过程及非等温动力学 ,根据 TG曲线确定了热分解过程中的中间产物及最终产物 ,运用 Achar法与 Madhusudanan- Krishnan- Ninan(MKN)法对非等温动力学数据进行分析 ,推断出第二步热分解的动力学方程为 da/dt=Aexp(- E/RT) (1 -α)  相似文献   

14.
依诺沙星的热分解机理及热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差示扫描量热法(DSC)、热重法(TG)和微分热重法(DTG),研究了非氧状态下药物依诺沙星的热分解动力学过程,运用Coats-Redfern方法计算了其特征热分解动力学参数-表观活化能(E)、指前因子(A)、热分解动力学方程(k).并通过量子化学AM1方法计算的各原子对作用能,分析推断药物热解过程.  相似文献   

15.
采用FTIR、TG/DTA和比表面分析对淮南煤焦进行研究,考察了成焦条件对淮南煤焦的物理、化学结构及其CO2气化反应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热解温度的升高,煤焦中的碳含量增加、氢含量降低、孔容减小,煤焦与CO2的气化反应性降低;在热解温度相同的条件下,与快速热解煤焦相比,慢速热解煤焦的碳含量较高、氢含量较低、孔容和比表面积较小、与CO2的气化反应性较低.  相似文献   

16.
采用TG-DTG和DTA技术研究了[Eu2(m-BrBA)6(H2O)2(phen)2]配合物(m-BrBA代表间溴苯甲酸根离子;phen代表1,10-邻啡罗啉)在静态空气中的非等温热分解过程及动力学,根据TG曲线确定热分解过程的中间产物及最终产物,运用热分析动力学数据处理方法,确定了第1步热分解的动力学模型为SB(m,n)。  相似文献   

17.
Cu(II)草酰胺衍生物热分解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TG DTG DTA热分析技术 ,研究了N ,N’ 双 (氨烷基 )草酰胺合铜 (II)配合物在动态空气气氛中的热稳定性 ;结合微分法 (Achar法 )和积分法 (Coats Redfen法 )协同处理非等温TG数据 ,通过对比热分解动力学参数E和lnA ,提出了配合物热分解反应机理 ;并由动力学补偿效应获得了E与lnA的数学表达式  相似文献   

18.
以CoCl2.6H2O和(NH4)3PO4.3H2O为原料,在适量表面活性剂聚乙二醇-400的存在下,先在室温下研磨反应混合物进行固相反应,然后将反应混合物在80℃下保温陈化4h,接着用水洗去混合物中可溶性的无机盐,然后在110℃下烘干2h,得到(NH4)3CoPO4.H2O晶体材料。用XRD,IR,SEM及TG/DTA对产物进行表征。采用热重差热法(TG/DTA)分析研究该产物的热分解过程。结果表明,(NH4)3CoPO4.H2O在105~800℃有2个显著的失重平台,这2个失重过程机理函数所对应的活化能、频率因子(LnA)及热分解机理机理函数分别为:(a)E=97.83kJ/mol,lnA=23.26s-1,[ln(1-a)];(b)E=87.36kJ/mol,lnA=15.60s-1,1-(1-a)1/2。  相似文献   

19.
采用液相沉淀法制备Co-Sn金属复合氢氧化物前驱体,在不同温度下加热分解,得到一系列Co-Sn金属复合氧化物.对前驱物和产物进行差热和热重分析 (TG/DTA)、X射线衍射(XRD)分析,结果表明,Co-Sn金属复合氢氧化物前驱体低温 (350,500 ℃) 热分解得到的是非晶态CoSnO3复合物氧化物,高温 (600, 700, 800 ℃) 热分解得到的是四方相CoSnO3和少量尖晶石型Co2SnO4,所得Co-Sn金属复合氧化物电化学性能依赖于分解温度和结晶度.从容量和循环寿命综合考虑,相转变温度在600 ℃热分解所得试样的电化学性能较差.  相似文献   

20.
用TG-DTG-DTA热分析技术,研究了N,N’-双(2-氨乙基)草酰胺合酮(Ⅱ)配合物在动态空气气氛中的热行为,用微分法(Achar法)和积分法(Coats-Redfen法)协同处理非等温TG数据,通过对比热分解动力学参数E和InA,提出配合物热分解反应机理,并由动力学补偿效应获得了E与InA的数学表达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