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主要从土地开发整理新增耕地质量验收的角度出发,应用模糊数学综合评判法对土地开发整理新增耕地质量评价做了探索性研究,通过对陕西省卤泊滩土地开发项目新增耕地质量的应用分析,结果表明,该方法的评价结果与其他方法的实际情况是一致的,且步骤严谨简便,易于操作。  相似文献   

2.
模糊数学在土地开发整理新增耕地质量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主要从土地开发整理新增耕地质量验收的角度出发,应用模糊数学综合评判法对土地开发整理新增耕地质量评价做了探索性研究,通过对陕西省卤泊滩土地开发项目新增耕地质量的应用分析,结果表明,该方法的评价结果与其他方法的实际情况是一致的,且步骤严谨简便,易于操作。  相似文献   

3.
土地开发整理补充耕地质量等级是实现耕地占补平衡的基础.通过选择川西北高山高原区典型土地整理项目,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了补充耕地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并对补充耕地质量等级进行了模糊综合评价.结果表明,项目区补充耕地普遍属于"良好"等级,但不同坡度级之间耕地质量有明显差异,土地质量随坡度的增大而降低.  相似文献   

4.
耕地整理潜力评价综合探讨--以重庆市丰都县为例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土地整理潜力评价是土地开发整理的关健,构建一套完备的评价指标体系是确保评价结果科学合理的基础.从重庆市丰都县土地开发整理规划实际出发,构建了一套耕地整理潜力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多因素综合评价的方法,对丰都县耕地整理潜力进行定级评价,从而为耕地整理潜力评价方法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5.
基于农用地分等土地整理项目的土地质量评价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在省级农用地分等研究成果基础上,采用农用地分等自然质量参评因素及权重进行土地质量评价,以期实现在全国范围内土地整理质量评价结果的可比性。同时以江苏省泰兴市分界乡土地整理项目进行了案例分析,并根据各等级耕地进行等级折算,对土地整理计划制定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6.
基于户均建设用地标准法测算陕西省旬阳县农村居民点土地整理的理论潜力,选取自然、经济、社会因素构建修正指标体系,利用修正系数计算耕地潜力和当前可开发潜力,继而确定农村居民点整理分区。结果表明:旬阳县土地整理理论潜力总计225.414hm~2;各乡镇耕地潜力修正系数为0.267~0.810,耕地潜力总计124.168hm~2;可开发潜力修正系数为0.305~0.810,可开发潜力总计73.896hm~2。对整理潜力进行分区,其中一级潜力区有4个,可开发潜力40.988hm~2;二级潜力区有4个,可开发潜力15.49hm~2;其余镇属于三级潜力区,可开发潜力17.419hm~2。农村居民点土地整治潜力受自然因素影响较大,社会、经济因素次之。  相似文献   

7.
基于农用地分等的土地整理耕地质量评定方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赵蕾 《科学技术与工程》2012,12(17):4266-4270
土地整理项目实施后的耕地质量现在普遍采用农用地分等的方法进行评定。但是由于农用地分等所选择的参评因素并不能全部涵盖土地整理项目所影响的因素,所以采用把土地整理工程影响的因素作为补充指标,对耕地自然质量等指数进行修正的方法,更加准确地反映土地整理后耕地的质量。并通过丽江市永胜县沿边片区土地整理项目的实证,证明此方法的有效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8.
基于ARCGIS空间叠加分析,采用多因素综合评价法,建立耕地质量更新评价体系,计算指定作物自然质量分及等别指数,分析江油市耕地质量变化。结果表明:2017-2018年,江油市减少耕地面积约为129. 26 hm~2,新增耕地面积约为75. 53 hm~2,质量建设耕地面积约为579. 42 hm~2;由于土地整理和耕地质量建设工作的开展,耕地总体质量等别保持一个稳定良好的趋势。基于耕地的面积和质量变化趋势进行分析,给出了江油市耕地利用与保护建议。  相似文献   

9.
土地开发整理自实施之日起,已经在增加耕地面积、提高耕地质量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是仍然不够成熟,在很多方面存在着明显的问题。本文以土地开发整理的程序为主线,较系统全面的提出了土地开发整理全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10.
以重庆市为例,分析了该城市耕地资源贮量增长面临的压力,并对压力条件下耕地资源贮量增长途径进行了探讨,以寻求真正保持耕地增量的持续性的途径.研究认为:在压力条件下,保持耕地资源贮量增长的切入点是改变原来偏重于追求数量的思维模式,实行以追求质量为主的显性土地开发整理与革新耕地利用方式的隐性土地开发整理相结合的模式.  相似文献   

11.
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管理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力 《科技资讯》2009,(2):175-175
在人类利用自然和改造自然的过程中,土地整理是其中的主要手段,同时也是一项功在当代,造福子孙的社会事业,还是规划国土保持耕地总量平衡的重要措施。本文作者根据自己多年的经验对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相关问题进行探讨,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12.
以地理信息系统为技术支撑,采用Geostar软件对常德市土地整理开发潜力的数据进行处理和信息提取,运用Logistic模型对常德市土地整理开发潜力的系统稳定性进行分析、评价。结果表明:常德市土地开发整理潜力保持在一定的许可区间,但已接近土地承栽力极限。因此,必须调整土地利用内部结构,开发未利用地,提高耕地的高效性和集约性,发挥土地资源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3.
土地利用系数是耕地分等评价体系中的重要参数,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中耕地分等调查评价要求对土地利用系数进行更新。为了探索省级尺度土地利用系数更新技术方法,以期为全国开展耕地分等调查评价工作提供技术参考,本研究以河北省年度更新评价成果和分县调查数据为基础,采用综合法更新测算全省土地利用系数,划定土地利用系数等值区,应用更新测算的土地利用系数重新评价全省耕地质量等别,分析土地利用系数更新前后的等别变化。研究结果表明,更新后的土地利用系数空间分布更合理,等别评价结果总体符合区域耕地质量本底特性,但评价结果与耕地等别内涵标准还存在一定差距,耕地分等体系的完善有待进一步完善改进。  相似文献   

14.
朱迪丰 《科技信息》2007,(9):164-164
土地整理是我国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的一项重要的技术手段。本文详细论述了土地开发整理的概念、分类和在开发整理中的生态环境问题。根据近年来在土地开发整理规划设计中存在的共性问题,提出了合理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5.
河南省耕地质量时空演变及驱动力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河南科学》2016,(9):1572-1578
采用农用地分等因素法评价河南省2002和2012年耕地质量及其变化规律,采用相关系数法筛选影响耕地质量演变的驱动因素.研究结果显示:1近十年来全省耕地质量总体上有小幅提升,空间上存在未变区、下降区、提升区3种区域,耕地质量演变在空间上显示出"好的更好,差的更差"的规律,这种演变趋势是未来耕地质量保护和管理应高度重视的一个问题;2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等耕地质量建设工程对河南省耕地质量提升贡献显著(贡献率达60%);3突变区与缓变区耕地质量演变的驱动力存在显著差异.通过研究得出,以耕地质量评价为基础,进行耕地质量演变及驱动力研究不仅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而且可为管理者制定耕地质量提升措施和政策提供技术支撑,具有重大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广西大化瑶族自治县土地开发整理潜力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调查情况,分析了大化县耕地整理潜力、城乡居民点整理潜力、城乡废弃地复垦潜力和未利用土地开发潜力,为编制大化县土地开发整理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土地整理潜力评价是制定土地整理专项规划的根本依据.以济南市平阴张天片区为研究对象,采用土地整理多因素加权法分析该区耕地整理潜力,最终得出耕地理论产量与实际单产的差距、整理后增加的有效耕地面积以及其他因素对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通过土地整理,该区可增加有效耕地面积129.26 hm2,部分缓解了人与耕地的矛盾,该研究将为研究区土地的高效利用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修水县耕地和基本农田现状进行分析研究,找出了规划修编中修水县耕地和基本农田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修水县耕地和基本农田的保护措施,在减少显性和隐性耕地资源浪费的同时,通过土地开发整理、改善耕地生态环境、建立基本农田档案等措施加强对修水县耕地和基本农田数量与质量的保护.  相似文献   

19.
土地整治耕地质量评价方法改进研究——以禹州市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河南科学》2017,(11):1790-1796
为了解决现有耕地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不能准确评价土地整治后耕地质量水平,建立了土地利用系数修正法计算土地整治后耕地的土地利用系数.首先建立项目区耕地土地利用水平评价指标体系,之后分别评价整治前后土地利用水平指数,将两者的比值作为修正系数,对原土地利用系数进行修正,并利用修正后的利用系数评定耕地质量等别.通过对禹州市土地整治项目区的质量评定和验证,得出:修正法与项目验收5年后产量法计算的利用系数一致性更高.说明利用系数修正法体现了土地整治工程对耕地质量等别的影响,比产量法更适合对土地整治等项目区耕地质量评定.  相似文献   

20.
山东省东营市东营区,是黄河三角洲中心城市的中心区,我国第二大油田——胜利油田所在地。全区南北纵距26.5公里,东西横距67.5公里,总面积为1156平方公里,总人口56.8万人。全区土地资源呈“一少一多”两个明显特点:一是耕地总量少,质量差。全区耕地总面积29588.15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25.60%,人均耕地只有0.12公顷,而且中低产田面积占了耕地总量的55.5%,土地利用率比较低。二是耕地后备资源多,仅宜农土地面积就达15533.33公顷,土地开发整理的潜力很大。近几年来,我区坚持“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的原则,大了实施耕地储备制度,建立耕地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