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采用薄层色谱,正相、反相硅胶,葡聚糖凝胶,半制备高效液相柱对中药藤梨的正丁醇部位进行了分离研究.得到8个化合物,分别为:2-β-D-葡萄糖-1,3,7-三羟基-酮(1),7-O-[β-D-吡喃木糖-(1-6)-β-D-吡喃葡萄糖苷]-1,8-二羟基-3-甲氧基-酮(2),3-O-[β-D-吡喃鼠李糖-(1-6)-β-D-吡喃葡萄糖]-5,7,4′-三羟基黄酮(3),6-C-葡萄糖-5,7,3′,4′-四羟基黄酮(4),6-C-葡萄糖-5,7,4′-三羟基黄酮(5),1-O-[β-D-吡喃木糖-(1-6)-β-D-吡喃葡萄糖苷]-8-羟基-3,7-二甲氧基-酮(6),3-O-[β-D-吡喃鼠李糖-(1-6)-β-D-吡喃半乳糖]-5,7,3′,4′-四羟基黄酮(7),7-O-[β-D-吡喃鼠李糖-(1-6)-β-D-吡喃葡萄糖]-5,3′-二羟基-4′-甲氧基二氢黄酮(8).所有的化合物都是首次从该植物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2.
通过现代分离技术并经波普分析研究,分离得到了土贝母乙酸乙酯部位8个化合物,并鉴定为:7-羟基-6-甲氧基香豆素(1)、表儿茶素(2)、儿茶素(3)、(E)-N-(4-羟基苯乙基)-3-(4-羟基-3-甲氧基苯基)丙烯酰胺(4)、邻苯二甲酸二丁酯(5)、(Z)-3-O-咖啡酰基-4-O-甲基奎宁酸甲酯(6)、绿原酸(7)、3-O-[β-D-吡喃鼠李糖-(1-6)-β-D-吡喃葡萄糖]-5,7,4'-三羟基黄酮(8).此8个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3.
采用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柱色谱、RP-18柱色谱方法对水青树(TetracentronsinenseOliv.)茎干进行了成分分离纯化,并利用UV、NMR、MS等波谱光谱方法对化学成分进行结构鉴定.共从水青树乙酸乙酯与正丁醇萃取部分中分离并鉴定了15个化合物,分别为2-羟基-5-(2-羟乙基)苯β-D-葡萄糖甙(1),2,6-二甲氧基-4-羟基苯1-O-β-D-吡喃葡萄糖甙(2),3,5-二甲氧基-4-羟基苯1-O-β-D-吡喃葡萄糖甙(3),丁香酸β-D-葡萄糖酯(4),丁香酸4-β-D-葡萄糖甙(5),甲氧基四氢醌-4-β-D-葡萄糖甙(6),甲氧基四氢醌-1-β-D-葡萄糖甙(7),对-羟基肉桂酸(8),β-乙酰鼠李糖甙(9),α-乙酰鼠李糖甙(10),(+)-儿茶素(11),羽扇醇(12),3β,20-羽扇二醇(13),白桦子酸(14),齐墩果酸(15).除化合物11-13和15外,其余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4.
为从马六甲蒲桃果实中寻找化学成分,利用正反相硅胶柱色谱、凝胶柱色谱等技术对马六甲蒲桃果实的乙醇提取物进行分离纯化,通过1H-NMR和13C-NMR等波谱技术结合文献数据对照进行化合物结构鉴定。共分离鉴定了17个化合物,分别为山奈酚3-O-β-D-吡喃葡萄糖(1)、山奈酚-3-O-α-L-鼠李糖(2)、异鼠李素(3)、异鼠李素-3-O-α-L-鼠李糖(4)、槲皮素-3-O-α-L-鼠李糖(5)、槲皮素-3-O-β-D-吡喃葡萄糖(6)、槲皮素-3-O-β-D-吡喃木糖(7)、杨梅素-4’-甲醚-3-O-α-L-鼠李糖(8)、6,8-二甲基乔松素(9)、乔松素-7-O-β-D-吡喃葡萄糖(10)、 stercurensin(11)、根皮苷(12)、3-甲氧基鞣花酸-3′-O-α-L-吡喃鼠李糖(13),4,5-二羟基-6-甲基-α-吡喃酮(14)、5,7-二羟基-2-甲基色原酮(15)、反式肉桂酸(16)和苹果酸二甲酯(17)。其中化合物11~10为黄酮,11和12为查尔酮,其中,化合物4、6、14、15和17首次从蒲桃属植物中分离得到,1、4、5、6、9、10、1133~17首次从马六甲...  相似文献   

5.
为研究独一味[Lamiophlomis rotata(Benth.)Kudo]地上部分的化学成分,采用硅胶、MCI柱色谱、半制备型高效液相色谱等方法分离了化合物,并根据理化性质、波谱数据分析对其进行了结构鉴定.结果从独一味乙酸乙酯部位分离到了11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木犀草素-7-O-β-D-吡喃葡萄糖苷(1)、芹菜素-7-O-β-D-吡喃葡萄糖苷(2)、β-谷甾醇(3)、毛蕊花糖苷(4)、红景天苷(5)、咖啡酸(6)、3,4-二羟基苯甲酸(7)、龙胆酸(8)、3,4-二羟基苯乙醇(9)、2,4,5-三羟基肉桂酸(10)、2E-4-羟基己烯酸(11).其中化合物5,811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6.
采用硅胶柱层析、ODS和Sephadex LH-20等色谱技术,从仔榄树叶体积分数为95%乙醇提取物的正丁醇萃取部位分离得到11个化合物;通过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分析,鉴定它们的结构分别为(±)-赤-3-甲氧基-4-羟基苯基丙三醇(1)、(±)-苏-3-甲氧基-4-羟基苯基丙三醇(2)、(+)-syringaresinol-4,4’-O-bis-β-D-glucopyranoside(3)、1,3,5-三甲氧基苯(4)、丁香酸葡萄糖苷(5)、2,6-二甲氧基-4-羟基-1-O-β-D-吡喃葡萄糖苷(6)、3,5-二甲氧基-苄醇-4-O-β-D-吡喃葡萄糖苷(7)、(2E,6S)-8-(α-L-arabinopyranosyl-(1″fwdarw6’)-β-D-glucopyranosyloxy)-2,6-dimethyloct-2-eno-1,2″-lactone(8)、山奈酚-3-O-β-D-吡喃葡萄糖苷(9)、2-甲胺基苯甲酸(10)、D-1-O-methyl-myo-in-ositol(11).化合物1~11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7.
采用硅胶、聚酰胺、Sephadex LH-20柱色谱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等方法对壮药九龙盘Antenoron filiforme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纯化,得到22个化合物,通过理化检验和波谱分析鉴定化合物结构,分别为2-十五烷酮(1)、木栓酮(2)、三十烷醇(3)、褐煤酸(4)、β-谷甾醇(5)、豆甾醇(6)、邻苯二酚(7)、二十二酸(8)、4-甲氧基肉桂酸(9)、3β-angeloyloxy-7-epifutronolide(10)、6-羟基己酸(11)、柠檬黄素(12)、芥酸(13)、3,3′-O-二甲基鞣花酸(14)、β-胡萝卜苷(15)、没食子酸(16)、3-甲氧基槲皮素(17)、4′-甲基-棉花素(18)、圣草酚(19)、没食子酸乙酯(20)、没食子酸甲酯(21)、阿福豆苷(22)。除化合物5、6、15~17外,其余化合物均为首次从九龙盘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8.
云南甜茶过敏有效成分初步研究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从云南甜茶[Lithocarpus polystachyus(Wall)Rehd]的乙酸乙酯提取物中分离得到具有抑制透明质酸酶活性的2个化合物,经光谱分析、化学反应和文献对照等方法,初步鉴定证实有效成分为二氢查尔酮-2'-β-D-吡喃葡萄糖甙(dihydrocharcone-2'-β-D-glucopyranoside)和二氢查尔酮-4'-β-D-吡喃葡萄糖甙(dihydrocharcone-4'-β-D-glucopyranoside)。  相似文献   

9.
利用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柱色谱等方法对酸模属植物戟叶酸模(Rumexhastatus)的非石油醚部位进行分离和纯化,根据化合物理化性质以及波谱数据分析鉴定其结构.共分离得到7个化合物,分别为1-O-阿魏酰基-β-D-吡喃葡糖苷(1)、蔗糖(2)、酸模素(3)、酸模素-8-O-β-D-葡萄糖苷(4)、反式白藜芦醇(5)、反式白藜芦醇-3-O-β-D-葡萄糖苷(6)、β-谷甾醇(7).化合物1、2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0.
苦瓜皂甙的分离以及PTP1B抑制活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溶剂萃取、大孔树脂D-101去杂、正相硅胶柱粗分、ODS反相硅胶柱反复分离纯化、薄层色谱检测,从苦瓜中分离出5种化合物.借助于ESI-MS、IR、13C NMR、1H NMR、DEPT-NMR等波谱技术,对这5种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结果表明,此5种化合物都属于皂甙类,其中化合物A是甾体皂甙,其余4种为四环三萜葫芦烷皂甙.这5个化合物分别为:A为α-菠甾醇-3-O-β-D-吡喃葡萄糖甙;B为19(R)-羰基-25-二甲氧基-5β-葫芦烷-6,23-二烯-3β,25-羟基-5-19环氧酯-3-O-β-D-吡喃葡萄糖甙;C为葫芦烷-5-烯-3β,22,23,24,25-五基-3-O-3-β-D-吡喃葡萄糖(1→6)-D-吡喃葡萄糖甙(苦瓜素A);D为葫芦烷-5,23-二烯-3p,7,25-羟基-9-醛基-7-O-β-D-吡喃葡萄糖甙(苦瓜素L);E为葫芦烷-5,23-二烯-3β,7-二羟基-9-醛基-25-甲氧基-7-O-β-D-吡喃葡萄糖甙(苦瓜素K).5种化合物进行PTP1B抑制活性筛选试验,结果表明,这5种皂甙单体中,化合物D和化合物E对PTP1B没有抑制活性,化合物A、B、C对PTP1B有不同程度的抑制活性,其中抑制活性大小为化合物A>化合物C>化合物B.  相似文献   

11.
以体积分数为85%的乙醇回流提取风车草(Clinopodium chinensis O.Kuntze var.grandiflorum (Maxim.) Hara.)茎叶, 得提取物, 再经大
孔吸附树脂吸附、 硅胶和ODS柱色谱法分离各化学成分, 并经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分析鉴定它们的化学结构. 共分离得到10个化合物, 分别鉴定为醉鱼草苷Ⅳb(1),  醉鱼草苷Ⅳ(2), 风轮菜皂苷(Ⅺ)(3), 香峰草苷(4), 3β,16β,23,28-四羟基齐墩果烷-11,13(18)-二烯-3-[β-D-吡喃葡萄糖-(1→2)] [β-D-吡喃葡萄糖-(1→3)]基-β-D-吡喃夫糖苷(5), 槲皮素-3-O-β-D-葡萄糖-(1→6)-O-β-D-葡萄糖苷(6), 风轮菜皂苷Ⅴ(7), 风轮菜皂苷Ⅲ(8), 风轮菜皂苷Ⅴb(9), 风轮菜皂苷Ⅲb(10). 除化合物1,2,4,5外, 其余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2.
山荷叶的化学成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体积分数为85%的乙醇回流提取山荷叶(Astilboides tabularis(Hemsl.)Enter)中的化学成分,再利用硅胶柱色谱法分离各化学成分,共得到6种化合物.经理化性质和光谱数据分析鉴定,这6种化合物分别是槲皮苷(1)、山萘酚-3-O-α-L-鼠李糖苷(2)、槲皮素-3-O-β-D-半乳糖苷(3)、没...  相似文献   

13.
用水热法合成一个层状无机-有机杂化硒钒酸盐,并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和X射线单晶衍射测试技术对其结构进行表征.结果表明:该化合物属于三斜晶系,P1空间群,a=0.84293(2)nm,b=0.92867(3)nm,c=0.97095(2)nm,α=97.037(2)°,β=110.806(2)°,γ=98.385(2)°,V=0.6903(3)nm3,Z=2,R1=0.0225,wR2=0.0693;该化合物具有层状结构,由{V6Se2O25}八元环、{V4Se2O19}六元环和{V2Se2O13}四元环交替排列构成,并通过2,2′-联吡啶分子面与面之间的π-π作用形成三维超分子结构.荧光光谱分析结果表明,该化合物室温下显示出较强的蓝色荧光性质.  相似文献   

14.
15.
以烟酰胺、 对硝基苯肼和丙酮酸乙酯等为原料合成目标化合物地拉韦啶(C23H32N6O4S), 并用核磁共振氢谱(1H NMR)和核磁共振碳谱(13C NMR)表征其结构, 通过X射线单晶衍射确定其晶体结构. 实验结果表明: 该晶体属于正交晶系, P212121空间群; 晶体学数据为: a=1.096 9(4)nm, b=1.152 5(4)nm, c=1.951 0(7)nm, α=90°, β= 90°, γ=90°, V=2.468 5(15)nm3, Mr=488.61, Z=4, Dc=1.315 g/cm3, λ=0.071 073 nm, μ=0.172 mm-1, F(000)=1 040, R=0.040 7, wR=0.090 5; 共收集14 875个衍射点, 其中4 851个为独立衍射点(Rint=0.040 7), 在I>2σ(I)时可观察到4 099个衍射点.  相似文献   

16.
金或银离子催化的内炔基环丙基硅醚的分子内环化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金或银离子的催化下, 对7种内炔基环丙基硅醚化合物进行催化环化反应, 得到了相应的α,β 不饱和环戊烯基酮的分子内环化产物, 最高收率为78%, 并通过红外光谱、 核磁共振氢谱/碳谱证实了新化合物的结构, 提出了环化反应机理.  相似文献   

17.
以3,3′ 二磺酸钠基 4,4′ 二氯二苯砜(SDCDPS)、 邻甲基对苯二酚、 4,4′ 二氯 二苯砜(DCDPS)为原料, 利用亲核缩聚反应, 通过调整磺化单体(SDCDPS)和非磺化单体(DCDPS)的比例与邻甲基对苯二酚共聚, 合成了一系列具有不同磺化度的磺化聚醚醚砜. 红外光谱证实所合成聚合物为目标产物. 发现邻甲基对苯二酚结构单元的存在, 使聚合物具有较高的离子交换容量, 从而使低磺化度的共聚物具有相对高的质子传导率. 该聚合物具有较高的分子量和良好的热稳定性和溶解性.  相似文献   

18.
采用射频等离子体辅助分子束外延(RF\|MBE)方法在6H\|SiC衬底上制备纤锌矿结构的氮化铟(InN)薄膜. 利用原位X射线光电子能谱测试确定了InN的修正俄歇参数α′=852.76 eV和Wagner图,  InN的铟氮质量比为1.19; 扫描电子显微镜和原子力显微镜测试表明, 外延InN为网状结构, 表面无铟滴; X射线衍射测试表明, 薄膜为单一c轴择优取向生长, 其摇摆曲线半高宽为32.6 弧分; 室温光致发光峰中心位于1 575 nm处.   相似文献   

19.
从东北某油区石油污染的地下水中分离、 纯化出苯降解优势菌B6, 研究其降解效率和代谢特征. 结果表明: 当模拟石油污染地下水中苯的质量浓度
为394.36 mg/L时, 3 d后的降解率为82.82%; 相关酶活及代谢产物在双加氧酶的作用下, B6菌降解苯的途径为儿茶酚正位裂解; B6菌在代谢过程中产生色氨酸酶、 脂肪酶、 淀粉酶、 明胶酶、 乳糖酶和氧化酶等, 葡萄糖、 乳糖、 蛋白质、 色氨酸、 脂肪、 淀粉、 明胶、 多肽、 纤维素、 含硫有机物和细胞色素C等为其营养物质, 以亚硝酸盐和硝酸盐为电子受体; B6菌为革兰氏阳性红平红球菌.  相似文献   

20.
一株极端耐盐曲霉的分离、 鉴定及生物学特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晒盐场盐池周边的风干野生植被表面分离筛选到1株极端耐盐菌株CCHA, 通过形态观察及ITS序列分析对菌株进行鉴定, 并对其生物学特性、 耐盐性及金属耐受性进行分析. 研究结果表明: 菌株CCHA与 21株己报道的曲霉属菌株同源性为55.9%~100%; 其生长温度范围为25~45 ℃, 最适温度为35 ℃; 生长pH值范围为2.5~12.0, 最适pH值为5.0~8.0; 生长盐度范围为0~31%, 最适盐度为5%; 对Cu2+有较强的耐受性. 鉴定该菌株为曲霉菌(Aspergillus sp.).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