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一、引言已有许多关于铜基和银基有机固体电解质的报道,其最佳离子电导率值在室温可达10~(-2)(Ωcm)~(-1)数量级。我们用六次甲基四胺的氢碘酸盐C_6H_(12)N_4HI与碘化银AgI反应制得的固体电解质,25℃时电导率为7.5×10~(-2)(Ωcm)~(-1)。比Takahashi等人用六次甲基四胺的氢碘酸盐C_6H_(12)N_4·HI与碘化亚铜CuI反应制得的固体电解质,及Owens等人用六次甲基四胺的氢氨酸盐C_6H_(12)N_4·HCl与氯化亚铜CuCl反应制成的固体电解质的电导率,都高一个数量级。用NNN’N’-四甲基乙烯二胺的碘氢酸盐C_6H_(16)N_2·2HI同AgI反应,制成了固体电解质,25℃时电导率值为1.01×10~(-2)(Ωcm)~(-1),达到季胺盐类固体电解质的最佳电导率值。  相似文献   

2.
通常,物质的导电性能是用电导来表示的,电导率大于2欧~(-1)·厘米~(-1)的物质称为金属;电导率在2~10~(-9)欧~(-1)·厘米~(-1)之间的物质称为半导体,而电导率小于10~(-9)欧~(-1)·厘米~(-1)的物质称为绝缘体。高聚物在一般情况下都是绝缘体,但经过一定的化学或物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分散第二相SiO_2材料掺入A_2BX_4型Na~+离子导体(Na_2Mo_(0.1)S(0.9)O_4的离子导电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SiO-2含量为4m/o时电导率出现极大(σ=2.14×10~(-4)Ω~(-1)cm~(-1),在315℃时),同时给出了绝缘第二相材料能够提高母体电导率的原因。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文题玻璃的形成区并测定了它们的电导率、红外光谱、差热分析、离子迁移数和阻抗谱。结果表明:该玻璃只是F~-离子导电,其电导率随ZrF_4含量的减少而增加,当组成为65 ZrF_4-10 BaF_2-25 PbF_2时,在200℃时的电导率最高可达1.656×10~(-6)S·cm~(-1)。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晶态Na_2SO_4-Na_2MoO_4体系的离子导电性进行了研究;并得出在Na_2MoO_4含量为10m/o时电导率最大(σ=1.01×10~(-4)Ω~(-1)cm~(-1).300℃);XRD、DTA分析表明,该组成处为一新相Na_2Mo_(0.1)S_(0.9)O_4,其相变温度为212℃、425℃,在相变处对应于明显的电导率突变。根据IR谱实验结果和新相的结构特点,讨论了该体系的导电机理。  相似文献   

6.
1 引言近十多年来,科学工作者对Bi_2O_3基固体电解质的组成、温度与电导率的关系进行了大量研究.高桥武彦等人在Bi_2O_3中掺入各种金属氧化物进行探索,发现了一系列性质优良的氧离子导体.例如:(Bi_2O_3)_(0.75)(Y_2O_3)(0.25)、(Bi_O_3)_(078)(WO_3)_(0.32)等,在923K 时,前者氧离子电导率(σ_0-)为1.1×10~(-2)Ω~(-1)cm~(-1),后者σ_0-为4.1×10~(-2)Ω~(-1)cm~(-1).  相似文献   

7.
分别采用比重瓶、乌氏黏度计和电导率仪测定了1-丁基-3-甲基咪唑四氟硼酸盐([C4mim][BF4])+乙醇胺(MEA)和[C4mim][BF4]+N,N-二甲基乙醇胺(DMEA)两种二元混合物在283.15~323.15 K时的密度、黏度和电导率。用Redlich-Kister方程关联并计算了混合体系的过量摩尔体积和黏度偏差。通过电导率的实验结果计算得到了混合体系的摩尔电导率,证明有机溶剂摩尔含量对混合体系摩尔电导率的贡献符合Walden规则。  相似文献   

8.
本文给出历年来在胸部X射线群检中医务工作者和受检者所接受的体表吸收剂量的测定结果。在一次胸部X射线摄片检查中医务工作者和受检者所接受的平均体表吸收剂量分别为:7.9×10~(-12)Gy和2.02×10~(-4)Gy;变化范围分别为(3.0-11.9)×10~(-12)Gy和(1.61-2.31)×10~(-4)Gy。在一次胸部X射线透视检查中医务工作者和受检查所接受的平均体表吸收剂量分别为:6.5×10~(-10)Gy和12.7×10~(-4)Gy;变化范围分别为(1.7-17.2)×10~(-10)Gy和(7.2-24.6)×10~(-4)Gy。本文还给出受检者在检查前等待时由散射X射线所产生的体表吸收剂量的测量结果。  相似文献   

9.
以流动式连续进样方式,用还原气化-金丝富集-发射光谱法测定了天然水中痕量的总汞和无机汞。并用差减法求出有机汞。该方法的检出下限为1×10~(13)克汞,动态线性范围为5×10~(12)——1×10~(-7)克汞。  相似文献   

10.
以分子量为15.5×10~4、12.69×10~4、6.67×10~4(分子量分布宽度分别为1.83、1.59、1.38)的宽分布聚氯乙烯样品,进行了GPC测定(THF,25℃)。结果表明:GPC淋洗体积(V_(es))与浓度c呈线性函数关系。特性粘数[η]与dV_(es)/dc的关系是通过原点的直线。这与Song,M.S.提出的GPC淋洗体积与浓度依赖关系的新简化理论模型相符合。经宽分布校正后,利用GPC浓度效应可测定第二维利系数,其值分别为0.84×10~(-3)、1.00×10~(-3)、1.32×10~(-3)。  相似文献   

11.
从混合气体系统中任意两个组分的速度的几率分布出发,在证明了从速度坐标集合到速度坐标集合之间的速度坐标变换为正则变换的情况下,本文作为柯尼希定理的应用之一,较为详细地给出了推导相对速度分布、质心速度分布的另一种方法。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地下水系统的角度出发,分析了矿井涌水量预测难以得到理想结果的原因,指出地下水系统的稳定性判断是其关键,并从系统理论和统计理论两方面探讨了进行地下水稳定性判断的依据,提出了从系统状态估计入手进行地下水系统稳定性判断的方法。参7。  相似文献   

13.
多元函数的极限、连续以及间断,是数学分析中最基本的概念。然而,到目前为止国内流行的教材中对这些概念还没有统一的定义。为此,本文探讨了以上几个概念,并提出了合理的定义,特别是给出了二元函数间断点的合理定义。  相似文献   

14.
为了模拟和预测定向井的井眼轨迹,需要确定岩石的弹性常数。本文把岩石视为横观各向同性材料,给出了岩石的本构方程,根据电阻应变片的基本原理,研究了岩石五个弹性常数的实验测定方法,并给出了几种岩石的五个弹性常数的测量结果。  相似文献   

15.
对粘附理论的发展加以述评,主要包括机械连结理论、吸附理论、静电理论和扩散理论。  相似文献   

16.
杨树溃疡病菌致病力分化及杨树抗病性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来源于不同地区、不同寄主上杨树溃疡病原Botryosphaeria dothidea的17个菌株在杨树上进行接种试验,结果表明,病原在杨树上存在致病力分化的现象,但不同来源地的菌株之间和不同寄主来源的菌株之间致病力没有明显的差异,说明病原致病力分化与地区分布和寄主来源无关。文章试用一种数值方法,对11种杨树感病性分别作了评价。  相似文献   

17.
筛箱各点运动轨迹为圆的振动筛工作时,激振轴上存在唯一的瞬时速度中心线,而且瞬心线的位置不变。瞬心线位于激振轴中心线与偏心块质心之间,该线到激振轴中心线的距线等于振动筛的振幅。只要胶带轮的几何中心安装于瞬心线上,胶带轮就只作定轴转动,不随筛箱振动。  相似文献   

18.
几种木兰属植物花粉粒的超微结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正>木兰属(Magnolia L.)植物全世界约有80余种,主要产于亚洲及北美;我国有30余种,大部分是著名的观赏树种和药用植物。而且其中某些树种对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氯气等有较强的抗性,所以又是城市绿化、净化空气的优良树种。 哈钦松的真花学说认为,木兰科植物是现存被子植物中最原始的类群,得到了许多植物系统学家的赞同。美国马萨诸塞大学植物系的James W. walker曾研究了毛茛类(包括木兰科)植物1000种以上,和若干属的醋酸酐分解的花粉,并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考察了其中的100多个属的代表种花粉。可是他们所研究的只限于美国的特有种,如福莱氏木兰(Magnolia fraseri)、达老玉兰(Talauma sp.)等。至于我国的特有种类,前人曾做过部分光学显微镜下的形态研究,但应用电子显微镜方面的研究还仅开始。我们对南京林学院校园内栽培的木兰属六个种,用扫描电子显微镜的方法对花粉纹饰结构进行比较观察,并拍摄了照片,以增补植物分类学的基础内容,并为良种繁育工作提供信息。  相似文献   

19.
结球生菜基因转化组织培养受体系统的建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结球生菜马莱克为试材,以MS为基本培养基,采用不同的激素配比,经愈组织诱导及芽分化、生根、移植入土三个步骤的离体培养,获得正常的再生植株,建立了结球生菜的基因转化受体系统,为下一步的基因转化工作提供了有利条件,愈伤组织诱导及芽分化培养基为MS+B0.1-4.0mg/L+IAA(或NAA或2,4-D)0.005-2.0mg/L;分根培养基为1/2MS,还测定了外植体对抗生素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20.
中立型抛物方程组解的振动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给出了一类中立型抛物方程组解振动的若干充分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