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用特异性化学修饰和荧光光谱的方法分析川泽泻凝集素(APL)活性位点氨基酸的分布情况.研究结果发现,色氨酸的化学修饰使活性降低80%,统计出每分子APL含有2个色氨酸残基,一个色氨酸位于凝集活性中心,另一个位于分子表面的疏水袋中,与凝集活性无关.精氨酸的化学修饰使活性降低50%,半胱氨酸的化学修饰使活性完全丧失.天冬氨酸、谷氨酸、酪氨酸、丝氨酸/苏氨酸等化学修饰后凝集活性无明显变化.表明色氨酸、精氨酸和半胱氨酸对凝集素的凝集活性中心的构成起重要作用,天冬氨酸、谷氨酸、酪氨酸、丝氨酸/苏氨酸等氨基酸位于凝集素的凝集活性中心附近,只是在维持凝集素分子的构象上具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双壳贝类血清中凝集素凝集性能初步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多种贝类血清中发现有可凝脊椎动物血细胞的因子--凝集素。栉孔扇贝血清中的凝集互可凝集鸡、鹌鹑、小鼠我种动物血细胞,但对鳝鱼细胞不发生作用。该凝集素具有较强的热稳定性。100℃处理45min仍具有活性;并具有广泛的PH范围,中在PH3-11进行凝集作用。但其活性可被EDTA强烈抑制,D-甘露醇和L-鼠李糖对其活性有明显抑制作用,D-木蕈也有轻微抑制作用。在栉孔扇贝细胞的细胞膜上未发现有凝集鸡血细胞  相似文献   

3.
杂色鲍血清凝集素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研究结果表明,杂色鲍血清中自然存在凝集素,该凝集素能够识别和凝集多种不同的细菌和人及动物的红细胞,其中对人体O型和B型血细胞的凝集效价显著高于A型和AB型血细胞(P<0.05);Ca2+能促进其凝集活性,而Mg2+则抑制其凝集活性;凝集作用不同程度地受反应介质的pH、离子强度及反应时间等因素的影响;该凝集素不被透析,在95℃、pH2.0~10.0时仍保持凝集活性,抗RNase、DNase、SDS和乙醚,对蛋白酶K、糖氧化剂NaIO4敏感;凝集素活性能被D-树胶醛糖、L-鼠李糖特异性抑制,D-果糖、D-木糖对其也有显著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4.
二种蕨类植物凝集素的细胞凝集和抑菌活性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将分别从狗脊蕨、扇叶铁线蕨叶片组织中提取得到的凝集素进行细胞凝集和抑菌活性比较.采用倍比稀释法在"V"型微量血凝板上进行凝集活性测定,采用琼脂平板法测定抑菌效果.结果发现二种凝集素均能有选择地凝集不同来源的动物血红细胞.狗脊蕨凝集素对鲫鱼红细胞的凝集活性最高达到29,扇叶铁线蕨凝集素对鸡红细胞的凝集活性最高达到210,对微藻细胞、细菌、酵母菌和肿瘤细胞的凝集具有特异性,对二种植物病原菌及细菌的抑制活性存在特异性.  相似文献   

5.
目前研究证实,人血红蛋白不仅具有输氧功能,而且具有酚氧化酶活性、抑菌活性等非特异性免疫学活性.本课题运用生物信息学技术对人血红蛋白与凝集素进行同源性分析,结果显示人血红蛋白α、β亚基与人、牛、大鼠、家鼠、非洲爪蟾、斑马鱼凝集素均存在同源区域,同源性大小为20%~46.7%.进而采用玻片凝集法与糖抑制实验探索人血红蛋白的凝集活性,结果表明人血红蛋白对副溶血弧菌等6种细菌均存在明显的凝集活性,其凝集比活为3.9~15.6 mg/L,且α-D-葡萄糖、麦芽糖、α-D-乳糖、D-半乳糖、D-山梨糖、D-木糖和N-乙酰神经氨酸可以部分或全部抑制人血红蛋白的细菌凝集活性.由此说明,人血红蛋白确实具有凝集活性,所获研究结果为进一步探索人血红蛋白的免疫学活性及其作用机理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6.
凝集素是一种非酶非免疫来源、能特异性结合糖的蛋白或糖蛋白,广泛分布于动植物及真菌中,具有凝集细胞、抗病毒、抗细菌、抗真菌及寄生虫,以及影响精卵识别和诱导肿瘤细胞凋亡或自噬等生理功能。在物种抗击外来伤害、免疫反应、信号转导等诸多生物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在所有凝集素中,植物凝集素分布最广,种类最多,功能多样。本文介绍了植物凝集素的研究背景,主要生物学功能及其在医学、分析测试方法和农业领域的应用,并在此基础上展望植物凝集素在医学、农业和生化领域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7.
以中华绒螯蟹为材料,应用凝集素印迹法检测中华绒螯蟹生精细胞中的花生凝集素受体.以凝集素组织化学技术为手段,采用生物素标记的花生凝集素对中华绒螯蟹精子发生过程中花生凝集素受体进行了标记,研究精子发生过程中花生凝集素受体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中华绒螯蟹生精细胞中的花生凝集素受体的分子质量为72 ku;精子发生过程中,不同的生精细胞膜有不同程度的阳性标记.精原细胞质膜上有较强的阳性标记,呈深棕色;精母细胞的质膜阳性标记减少;精细胞与精母细胞染色程度相似.PNA受体在生精细胞中分布,可能与生殖细胞发育以及生殖细胞之间或者生殖细胞与体细胞之间的信息传递有关.精子质膜、顶体区域也有阳性标记,这可能与精卵识别及结合等受精过程息息相关.  相似文献   

8.
外源凝集素,是有机体中除了酶和抗体之外的第三类具有识别作用的蛋白质,能对细胞膜发生作用。生命活动中的识别作用;人体和植物有机体的抗病菌感染作用;生物体的受精过程、胚胎发育、细胞间联系、生长和分化;以及免疫反应和肿瘤发生,都与细胞膜表面的枝状糖链有关,外源凝集素正是结合这种糖链的“探针”,成为生物膜研  相似文献   

9.
人精细胞膜表面白附子凝集素受体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天南星科犁头尖属白附子和块基中(?)化的白附子凝集素能凝集人精细胞,起凝时凝集类型以尾对尾居多,完全凝集后或为混合型。用FITC标记白附子凝集素,其F/P为1.0,与人精细胞受体的结合表明该受体分布较均匀,以顶体区域较多。用氯胺T法标记~(125)I—白附子凝集素,其比放射性为1 .9微居里/微克,与人精伯胞膜受体的结合呈S型饱和曲线,Scatchard plot非线性,提示受体之间可能存在协同效应。以饱和分析法计算人精细胞膜表面受体的结合位点数为4.1×10_7。  相似文献   

10.
92种中草药的血凝活性测定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凝集素在研究细胞膜结构功能、分子识别、细胞免疫等方面的应用正不断扩大并日益引起重视.本实验选用了39科92种中草药的干制品(均未经炮制处理),用NaCl-磷酸盐缓冲液(PBS)提取、离心,取上清液在96孔V型微量血凝板上进行血凝活性效价测定.结果表明,阳性样品分属14科23种(占25%)均能使充红血球凝集,其中12种能使人红血球凝集.凝集效价最高为百合科的卷叶黄精,最低为百合科滇黄精和玉竹黄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