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为解决机场枢纽旅客疏散需求与陆侧交通运力供给的精准适配难题,该文在分析运力配置与旅客出行方式选择相互作用机理的基础上,建立了面向大型机场陆侧大巴、轨道交通、出租车和私家车等多交通方式协同的运力匹配双层规划模型。首先,以出行时间、出行费用、准时度和舒适度4个指标作为特征变量构建了多交通方式选择效用函数。其次,综合考虑各交通方式的协同与服务水平特点,建立了运力匹配双层规划模型:上层模型以企业运营成本、旅客候车成本和碳排放环境成本三者之和最小化为目标,对公共交通线路的发车时间间隔、出租车到达率进行优化;下层模型基于随机用户均衡-Logit模型,在上层生成的运力配置方案的基础上,实现客流面向多交通方式的分配。再次,该文提出了一种改进的遗传算法以求解模型,通过嵌套连续平均算法与预搜索机制提高下层模型的计算效率,进而提升综合求解效率。最后,以北京大兴国际机场为例开展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所构建的双层规划模型和算法能有效优化大型机场交通运力资源配置,从而达到优化陆侧交通结构、倡导绿色出行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机场陆侧交通的选择是多目标决策问题。结合进出机场旅客对机场陆侧交通的选择问题,根据层次分析法的基本原理,构建判断矩阵、计算权重及进行一致性检验等计算,得到乘坐机场轨道交通是优先选取的结论,为进出机场的旅客提出了一个有价值的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3.
基于高铁竞争的机场选址优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李静 《科学技术与工程》2012,12(9):2096-2099
机场选址问题是一个复杂的多属性决策问题.在综合考虑机场建设成本、运营成本、旅客成本的基础上,同时考虑了高铁的高速发展给民航带来的巨大竞争和压力,对以往机场选址模型进行改进,引入单位客公里成本计算运营成本,创新性的提出了应对高铁竞争的机场选址优化问题.同时,分别从决策者和旅客不同利益主体的利益出发,提出了兼顾不同利益 主体利益的双层离散模型.为了描述该问题,建立了高铁竞争下的机场选址双层离散优化模型,最后并进行了算例验证.  相似文献   

4.
对机场旅客陆侧交通需求进行准确预测是机场陆侧交通资源合理分配的重要依据.针对机场到港旅客乘坐出租车短时需求开展研究,从群体角度出发,考虑其他交通方式的影响,基于交通方式的交互直接预测机场乘坐出租车到港旅客流量.采集机场到港旅客出租车订单数据、机场到港飞机数据、机场天气报文数据和机场到港旅客地铁闸门数据,搭建LightGBM模型并根据具体情景采取网格法或贝叶斯优化进行参数标定,预测机场到港旅客乘坐出租车流量,结果优于6个传统经典模型,相比于以往研究,模型考虑乘坐地铁旅客数量对乘坐出租车旅客需求的影响,预测精度更高.研究结果可推广到机场其他陆侧交通方式,完善机场集疏运系统.  相似文献   

5.
考虑车位占用率的机场停车场收费定价模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由于航空旅客小汽车出行需求的持续增长,机场停车需求不断增加,进而导致机场停车场出现了供需不平衡的状况,本文基于收益管理思想,以期望车位占用率和停车场收益最大化为决策目标,建立了机场停车场收费定价的双层规划模型,基于随机用户均衡原则,建立了航空旅客出行方式选择模型作为双层规划模型的下层模型,并根据所建立的模型设计了相应的求解算法,而后通过算例验证了所提出的模型和算法的可行性。结果表明,在定价时,考虑停车场的容量和车位占用率,能够使停车资源得到更好的利用。  相似文献   

6.
在对昆明市巫家坝机场进行旅客交通方式意向调查的基础上,以机场登机旅客的出行方式选择问题为研究对象,探讨影响登机旅客出行方式选择的主要因素,采用MNL模型构建基于SP数据的非集计模型和基于SP数据与RP数据相结合的非集计模型,并对模型进行了标定和检验,并从中选出较优模型。  相似文献   

7.
基于仿真思想,利用数学模型描述交通方式特性和旅客自身特性对城际旅客出行方式选择行为的动态交互影响.综合应用生产法与收入法,根据旅客有无小轿车的属性,引入比例系数,改进了出行时间价值的计算模型;在研究等待时间参数和不能精确定量描述元素参数的分布表达函数的基础上,设计了城际旅客出行方式选择行为仿真方法;通过分析沪杭城际运输通道的调查数据,对旅客的出行方式选择行为进行了仿真,并对相关影响因素进行了灵敏度分析,论证了仿真方法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8.
本文研究了广州南站旅客市内接驳交通的市场细分问题.采用RP/SP联合调查方法,对广州南站旅客的个人出行特征和接驳交通方式选择行为进行了问卷调查;使用潜在类别模型与多项Logit模型结合的方法,对广州南站旅客市内接驳交通市场进行细分,并分析各类旅客市内接驳交通方式的选择情况.计算结果表明:广州南站旅客市内接驳交通市场可分...  相似文献   

9.
旅客交通方式选择行为的模糊机会约束规划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旅客出行心理,将其所考虑的因素归结为衡量客运产品服务质量的安全、舒适、方便、快速、准时、经济6个因素;并通过分析这些因素之间的关系,导出并求解描述旅客出行意愿的模糊机会约束规划模型;然后采用理想交通方式模型得到旅客方式选择的结果;最后给出一个算例.  相似文献   

10.
城市交通微循环网络设计优化模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定义了交通微循环概念.建立了交通微循环网络设计双层优化模型,上层问题为在满足路段饱和度约束及最大改造能力约束的条件下使得交通微循环对环境影响最小、交通效率最高及投资最省;下层问题采用用户均衡交通分配来描述驾驶员的路径选择行为.运用功效系数法构造了多目标规划的评价函数,并通过遗传算法建立了模型的求解算法.算例表明,通过求解双层规划模型可同时确定交通微循环网络构成及各条道路改造后的通行能力.  相似文献   

11.
史彦飞  许俐 《科技信息》2011,(33):247-248,256
为了使航空公司按照旅客的需要制定科学合理的航班计划,进一步提高旅客对航空公司的满意度,分析了航空旅客选择特性及对航班计划的影响,介绍了旅客计划延误成本的概念,并运用科学的方法建立了基于旅客选择行为的航班时刻优化模型,为航空公司进一步优化航班计划做了探讨。  相似文献   

12.
居民交通方式选择行为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交通方式选择行为是交通需求预测研究的重要内容。本文利用上海出行者交通方式选择意向调查数据,对小汽车、地铁、自行车三种交通方式的选择行为进行了分析与建模。首先,对地铁票价、小汽车出行时间及费用的多种组合情景下的各交通方式分担比例做了分析。然后,运用计量经济学中的离散选择建模方法,建立了包括出行者个体属性、出行时间及费用等因素的交通方式选择多元logit模型。最后,提出了交通规划和管理政策与措施方面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基于拥挤收费的动态出发时间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动态交通分配领域中往往假定所有车辆的出发时间是固定的不正确假设,探讨基于拥挤收费的出发时间选择问题的负效用函数,建立动态出发时间选择问题的变分不等式模型.结果表明,建立的变分不等式模型等价于动态用户最优出发时间选择问题.  相似文献   

14.
本文建立了基于参考点的逐日交通流演化模型,模型通过将实际出行时间与参考点进行比较,描述了出行者的感受对估计时间以及路径选择的影响。估计时间模型中用参数取值大小反应出行者对损失的规避大于对等量获得的偏好。分别讨论了出行者乐观、悲观以及中立情况下对应的参考点取值,并研究了三种情况对演化过程及总出行时间的影响。演化结果表明,出行者悲观情况下对应的系统总时间最大,乐观情况下对应的系统总时间最小。该研究有助于理解城市交通流演化的本质规律。  相似文献   

15.
分析了综合交通体系下不同时间价值的出行者路径和方式的时间、费用交易选择行为.运用了交通方式路径虚拟和对路径费用重新排序的方法,给出了双准则交通分配和方式划分的综合模型、有效路径算法和用户均衡算法.通过计算机模拟的方法,举例分析了交通改进措施和交通政策对交通分配和方式划分的灵敏度.模型可以更加真实地反映出行者在权衡时间价值和费用下的路径和方式选择,并可定量研究交通方式服务水平提高和交通政策对交通方式引导和缓解路段拥挤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诱导信息影响下的路线选择模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动态路钱诱导系统为决定出行和已出行的人提供路网交通状况信息或为他们决策提供出行建议,通过这种方式影响出行人的出行时间、出行方式以及出行路线等的选择。在分析了诱导信息对路径选择行为的影响后,给出不可分的路段费用函数,把诱导信息影响下的路线选择问题组织成一个非对称路网均衡问题,并给出用嵌入遗传算法的对角化算法求解的算例.最后,讨论了有待进一步研究的内容.  相似文献   

17.
研究交通流的逐日演化规律对缓解城市交通拥堵有着重要意义.现有日变交通分配模型所考虑的因素具有一定的片面性,不能全面描述实际交通环境下出行者的有限理性和认知更新行为.基于累计前景理论框架,提出考虑出行者有限理性和认知更新的日变交通分配模型,并通过测试网络进行仿真分析.研究发现,在考虑出行者有限理性和认知更新的条件下,路径流量收敛到最终稳定态的速度较快,在本文算例中,路径1~6分别在第40天、40天、11天、13天、22天和23天演化到稳定点;出行者对路径累积前景值认知的敏感性参数η对路径流量的逐日演化收敛速度也有着显著的影响,较小的η值意味着需要更长的时间,使得网络上的流量分布演化到最终平衡态.  相似文献   

18.
Urban Railway Accessibility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Effective use of urban rapid railway systems requires that the railway systems be effectively con-nected with other transportation modes so that they are accessible. This paper uses the logit model and data to analyze the factors influencing railway access choices in a railway choice access model.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access time, access cost, and access distance are factors significantly affecting railway access choices. The user’s income significantly affects the probability of choosing to walk rather than to take a taxi, but is not related to choosing buses or bicycles. Vehicle ownership significantly affects the probability of choosing a taxi, but is not significantly related to the other modes. The conclusions provide an analysis tool for urban railway planning and construction.  相似文献   

19.
为了探究新能源出力不确定性对电网停电事故的影响并在互联电网中选择合适的新能源接入节点,提出了一种非时序蒙特卡洛停电事故演化模型和分场景研究新能源接入互联电网停电风险评估的方法。首先,对以风电、光伏为代表的新能源出力的不确定性进行建模;然后,通过非时序蒙特卡洛法得到新能源的出力,结合SOC-Power Failure模型形成了改进的停电事故演化模型;最后,利用该模型分多场景对IEEE118电网做了停电事故演化仿真,通过层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AHP)法综合事故损失负荷概率(loss of load probability,LOLP)、事故损失负荷期望值(expected loss of load,ELOL)、事故相关节点期望值(expected power failure bus,EPFB)指标得到了综合性评估指标RISK,并利用RISK评估确定了新能源最佳接入场景,验证了模型的可行性及分场景仿真方法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