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8 毫秒
1.
新型齿形链的啮合机制及仿真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在分析研究新型齿形链与链轮的啮合机制的基础上,使用ADAMS建立了新型齿形链与链轮传动系统的数字化三维仿真模型,分析了新型齿形链内侧齿廓曲线的综合曲率半径和齿形链伸出量随链条节距、链轮齿数以及链轮齿形的变化规律,模型的仿真分析表明,对于新型齿形链与链轮传动系统,建立数字化的三维仿真模型可以有效地分析其设计参数对多边形效应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新型齿形链的啮合机制可以减小多边形效应的影响和减小链传动的磨损。  相似文献   

2.
高速重载齿轮常常工作在混合润滑状态,为了准确预测齿面的磨损程度,提出一种油润滑齿轮的磨损分析模型,使其能够在微观尺寸上对混合润滑齿面的磨损过程进行准确地描述.依据实测的齿面形貌特征生成非高斯粗糙面,将热-应力耦合分析结果作为混合润滑分析的工况条件和初始条件,研究一定工况下齿面的应力分布、润滑状态及磨损趋势,进而揭示了齿面磨损机理.结果表明:油润滑齿面磨损率受多重因素综合影响;粗糙峰的形状及分布方向会显著影响齿面的磨损程度;磨损率的预测结果与试验数据较为一致,表明混合润滑齿面的磨损预测方法具有实际工程意义.  相似文献   

3.
将混合动力轿车CAN网络中的整车控制器与发动机控制器集成为多能源管理控制器,它与ISG电机控制器通过CAN总线相连.PC机通过NI PXI-8464接口卡接到CAN总线上,实时读取各个控制器的参数及修改控制器中的数据.采用开发工具LabVIEW 8.5设计了实时监控平台软件,并用于混合动力轿车冷起动试验中.试验结果表明,此平台具有参数实时显示、指令发送、电机测试、数据保存等功能和良好的人机交互式界面,满足了混合动力轿车冷起动试验的各种需求,很好地实现了对混合动力轿车起动控制策略制定、试验参数的优化、试验数据的分析.  相似文献   

4.
为更加合理地设计适用于强研磨性硬地层的混合SPDCS钻头,本文首先对东北油田、青海油田钻进火成岩地层磨损的SPDCS钻头进行收集,运用ST-500A 电子显微镜和ⅤⅢⅢ2.2C 相机测量软件分别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观测SPDCS切削齿的磨损形态,分析其磨损机理,找出失效原因。测量钻头冠部刨面线上切削齿的磨损高度,绘制SPDCS钻头切削齿磨损分布曲线,为SPDCS钻头的改进提供理论指导,设计并加工PDC孕镶块混合微钻头进行室内钻孔实验,研究不同切削齿出露量对钻头破岩效率的影响规律,并对PDC孕镶块混合钻头进行优化后设计了一种PDC孕镶块全尺寸混合钻头,用于东北油田辽松盆地金山区块金谷1-1HF井的基底地层钻进,相比同井段的PDC及牙轮钻头,钻速与进尺均有较大提升。  相似文献   

5.
记录了三种常见的开式齿轮的齿形进行磨粒磨损对比实验的数据,将这些数据画成图表,并对这些数据和图表进行分析。实验是在低速(N=150r/min,V=0.66 m/s)重载(σ_H=660~870 MPa)磨粒含量较多(7.6%)的开式齿轮实验台上进行的。实验和分析结果证明,无论在磨损量,磨损率以及轮齿表面磨损量分布方面,复合齿形比渐开线齿形优越。  相似文献   

6.
运用四球机进行摩擦粘着试验,用显微镜进行磨损表面观察,对渗硫试样的粘着磨损特性进行研究,并就渗硫零件的实际应用了评述.研究表明.渗硫层能使硬基体的工件在高温、高速、高负载工况下具有优良的抗粘着能力,渗硫工件极适于在无润滑严酷工况条件下工作.  相似文献   

7.
宋家四  李伟 《科技资讯》2011,(15):82-82
本文介绍了35CrMo销轴的渗硼工艺,并对采用渗硼处理和常规热处理的35CrMo销轴发动机正时链条进行100小时台架磨损对比试验,试验结果表明,采用渗硼销轴的链条,其磨损性能有了显著的提高.  相似文献   

8.
根据摩擦与磨损原理,研究了两种齿形的PDC钻头在不同钻井参数下钻进过程中进行简易取心时岩石的磨损状况,分析了切削齿的磨损速度与岩石的岩性、钻压以及转速的关系,并进一步确定了切削齿的磨损速度与磨损高度的关系。结果表明,钻头切削齿的磨损速度与钻压、转速成非线性关系,并且磨损速度受磨损高度的影响。根据试验结果,得出了钻头切削齿磨损速度的综合模式。  相似文献   

9.
高速重载齿轮常常运行在混合润滑状态,粗糙齿面存在着较大的摩擦和极高的闪现温度,继而产生较高的能量损耗,并加速接触表面磨损失效进程.为准确预测混合润滑条件下的齿面磨损率,提出了一种新的磨损分析模型,使其能够在微观尺寸上对混合润滑区域的磨损过程进行准确的描述.在磨损分析之前,考虑了接触区域存在的热-弹-流耦合现象,建立了齿面磨损计算的数学模型,给出了计算模型中各参数的确定方法,并讨论了其适用范围.研究了一定工况下直齿轮齿面的接触情况、应力分布、闪现温升、润滑状态、摩擦以及磨损趋势,结果发现:齿面磨损受到多重因素的影响,其在齿面的分布也是非线性的;接触区域的温升会极大地改变混合润滑区域的润滑与摩擦界面;同时粗糙峰接触效应造成了较大的且剧烈波动的局部磨损率,加剧了齿面磨损程度.磨损率的预测结果与齿轮磨损试验的测量数据较为一致,表明文中所得模型可为齿轮的传动设计以及实际工程应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在燃煤锅炉中,用于驱动排灰链条的轴承环,在运行过程中突然断裂.对此进行了现场调查和取样,并借助于光学和扫描电子显微镜,从材料成分、微观组织和性能角度,研究了轴承环破裂原因,是一种典型的过渡磨损和接触疲劳引起的破坏.  相似文献   

11.
建立了微磨削过程中单颗磨粒的磨损数学模型,通过观测微磨具磨削前后直径变化、表面形貌变化及加工前后试件的表面质量,分析了微磨削过程中不同阶段磨粒的磨损情况.利用粒度500~#微磨具对钠钙玻璃进行单因素磨损实验,研究不同的磨削影响因素对微磨具磨损的影响规律.实验结果表明:随着磨削速度和进给速度增大,磨粒的磨损和破碎现象加剧;随着去除材料体积的增加,微磨具直径先是急剧减小,而后呈线性减小趋势;加工表面的粗糙度随着去除工件体积的增加总体呈下降趋势.研究结果为提高微磨具的使用寿命和加工性能提供了理论参考和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2.
采用正交实验研究了工艺参数对石英玻璃激光热辅助磨削后的表面粗糙度、表面形貌和砂轮磨损情况的影响.结果表明:激光热辅助磨削可以提高临界磨削深度、石英玻璃的表面磨削质量及效率.激光功率对激光热辅助磨削表面粗糙度影响最大,但不呈线性关系,最优激光功率为175W,对应粗糙度为0.262.通过激光辅助,实验过程中玻璃脆性下降,塑性提高,实现了石英玻璃的塑性域磨削,减轻砂轮磨损,降低了磨削表面的剥落坑.  相似文献   

13.
熔覆层性能难以满足特定的工艺要求,已成为限制激光熔覆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鉴于此,在45号钢基体上制备出原位生成NbC增强YCF102熔覆层,并进行了热力学分析.通过XRD,SEM和EDS对其微观形貌及组成成分进行了分析,对其显微硬度及耐磨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激光功率的改变对激光熔覆过程中原位反应的反应程度有显著影响,过大或者过小的激光功率均会对原位反应的发生起到抑制作用;YCF102熔覆层中原位生成的NbC颗粒的主要形态为四边形和花瓣形;当激光功率为525W时,原位生成NbC增强YCF102熔覆层具有较高的显微硬度及良好的耐磨性.  相似文献   

14.
A new wear-graphy technology was developed, which can simultaneously identify the shape and composition of wear debris, for both metals and non-metals. The fundamental principles of the wear-graphy system and its wear-gram system are discussed here. A method was developed to distribute wear debris on a slide uniformly to reduce overlapping of wear debris while smearing. The composition identification analyzes the wear debris using the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 (SEM) energy spectrum, infrared-thermal imaging and X-ray imaging technology. A wear debris analysis system based on database techniques is demonstrated, and a visible digitized wear-gram is acquired based on the information of wear debris with image collection and processing of the wear debris. The method gives the morp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wear debris, material composition identification of the wear debris, intelligent recognition of the wear debris,and storage and management of wear debris information.  相似文献   

15.
通过将轮胎偏磨损物理模型和轿车复合式悬架动力学模型结合起来,建立了可用于动态分析复合式悬架轮胎偏磨损的悬架-轮胎-地面动力学系统.轮胎偏磨损模型主要考虑了轮胎力学特性在胎宽方向的变化.采用正弦信号对悬架动力学模型进行激励,将采集到的各种参数的实时动态数据导人到物理模型中,通过计算胎宽方向的局部摩擦耗散能来预测轮胎的偏磨损.仿真结果与实际现象较一致,验证了模型的正确性.所建立的动力学系统可以帮助分析悬架动力学特性对轮胎偏磨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耐磨料磨损材料数据库系统构成及实现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以磨料磨损工作系统(AWWS)为基础,采用Delphi软件建立了耐磨料磨损材料数据库系统(AWRMDS).通过AWRMDS,实现对耐磨料磨损材料的信息存储、管理、查询等功能,从而采用定量关系进行选材,为生产工艺提供辅助依据.  相似文献   

17.
通过传统的生物发酵方式获得PHB(聚-β-羟基丁酸酯)的研究已经趋于成熟,各项生产条件均有学者进行了优化,但是通过传统生物发酵的方式获得的PHB在成本上仍无法和化学合成的PHB或其他石油化工所得到的高分子材料竞争.该研究提出利用水热法合成闪锌矿结构的ZnSe半导体光催化材料与真养产碱杆菌(Ralstonia eutropha)H16构建杂化光合系统,测试系统中PHB含量变化,结合材料的光催化产氢性能来探究光催化材料在生物杂化光合系统中的作用.结果表明,在单纯材料光催化产氢时,材料在短时间虽有不错的产氢性能表现,但是在长时间循环中表现不佳.在结合细菌后,该生物杂化光合系统有着优秀的表现,相较对照组最高可将PHB产量提升至1.87倍,并且在长时间连续工作的条件下系统保持稳定.材料在高浓度下依然对该系统起到正面的作用.并且通过测定底物消耗和计算效率的方式探讨了光催化材料影响该生物光合杂化系统的具体方式.证明了这种方式合成的ZnSe与Ralstonia eutropha H16相结合在光照下能够有效提升PHB的产量.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介绍了单颗粒凿削磨损测试系统的原理、结构、测试方法及高锰钢的测量结果和分析.本实验经一次凿削即可测得一条比能耗——磨损量关系曲线.与多次凿削测量结果吻合较好,并为磨损机理研究提供更多细节.  相似文献   

19.
轮胎偏磨损机理及数值解析方法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车辆-轮胎-地面系统力学范畴内对轮胎偏磨损机理进行了探讨,定义了轮胎偏磨损的概念,指出了滑移力和滑移速度在轮胎轴向和周向上的梯度变化是造成轮胎偏磨损的根本原因.着重介绍了现有轮胎偏磨损预测计算模型:有限单元法,单位磨损里程表示法及磨损能量计算法.并对这三种方法进行了比较和评价,提出今后轮胎偏磨损的研究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