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对有效提高产能和注水开发效果的措施进行分析,提出合理化建议。方法通过沉积微相、储层综合定量分析、产层生产动态资料进行综合评价。结果本次划分,选取了有效厚度、孔隙度、渗透率、突进系数、流动带指数等参数,以元城油田元54区长1油层组为例,将储层划分为E、G、M、P 4类流动单元。结论各类流动单元与储层沉积微相、岩性、物性和油层初始产能具有很好的对应关系,能够真实客观地反映特低渗砂岩储层物性差、非均质性强的地质特点。  相似文献   

2.
油气储层流动单元划分参数选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对油气储层流动单元划分中的参数及选取进行综合分析.方法 对所涉及的参数进行系统分析、分类,并讨论各参数之间的关系以及各自的代表性.结果 将厚度、孔隙度、渗透率、流动层指数、地层系数等划分流动单元参数分为5类.结论 在油气储层流动单元划分参数选取时应同时考虑沉积特征与孔隙结构、地质特征与流体的性质以及开发目的 等方面的因素.  相似文献   

3.
马岭油田是鄂尔多斯盆地较早开发的油田,位于鄂尔多斯盆地西南部,属于陇东北部地区。长8油层组是一套以三角洲前缘相为主的陆源碎屑沉积,发育泥岩、泥质砂岩及中一细砂岩,形成一套低孔、低渗一特低渗油层组。目前,对该油层组的储层、油藏关系等研究还比较少。为了更高效的勘探和开发,用流动分层指标法,根据5口关键井的岩心分析资料和测井资料,计算和提取了流动分层指标和储集层品质指数,结合孔隙度、渗透率等物性参数确定了该区长8,储层流动单元的划分标准,即将长8,储层流动单元定义为4类,Ⅰ类的储集性能最好,Ⅳ类的储集性能最差。根据此划分标准,利用区域内其他井的流动单元流动指标、孔隙度、渗透率等参数对储层流动单元进行定量评价,初步预测了马岭长8,西北部各油层组流动单元平面分布,为下一步挖潜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榆林气田二叠系山西组流动单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鄂尔多斯盆地东部榆林气田山西组储层具有低孔低渗、岩性复杂、孔隙结构复杂的特征.以层或层组为单元的砂体(岩性)、孔隙度和渗透率等参数的宏观分布研究已经达不到该区储层精细评价的要求,而储层的微观孔隙结构比储层宏观物性更能反映本区储层的本质特征.因此开展了该区储层流动单元测井评价研究.基于岩心和测井资料从孔隙几何学角度研究了工区储层的流动单元特征,采用FZI法把该区划分为5种类型的流动单元,同类流动单元的孔-渗关系呈现出规律性变化,其孔隙类型和结构趋于一致,表现出相似的测井响应特征,从而建立了研究区流动单元的划分及分类评价模式.  相似文献   

5.
基于流动单元分类的非均质砂岩储集层渗透率预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综合岩心分析测试和测井资料,对松辽盆地新站油田D404区块葡萄花油层进行流动单元划分,建立中低孔、中低渗非均质砂岩的渗透率预测模型.首先,将葡萄花油层划分为4个特征明显的流动单元,分类后的孔隙度与渗透率关系明显改善;其次,筛选最能表征储集层储集性能的补偿密度、深感应电阻率和中感应电阻率为变量,建立了流动单元指数FZI的测井响应多元回归方程,为应用测井曲线划分流动单元奠定基础;第三,应用与孔隙度关系最密切的补偿密度测井预测孔隙度;最后,应用基于流动单元分类的孔隙度与渗透率关系,预测非均质储集层渗透率,精度明显提高.研究结果为中低孔中低渗砂岩储集层解决非均质问题提供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6.
在沉积微相、储层物性特征分析的基础上,选取孔隙度、渗透率、流动带指数等参数,对泌阳凹陷赵凹油田泌301井区核三段油层组进行流动单元划分。依据流动带指数的大小,将研究区目的层段划分为A、B、C、D和E等5类流动单元。通过研究发现,各类流动单元与物性、岩性、沉积微相之间具有较好的对应关系,同时对不同流动单元产能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流动单元的划分能够真实客观地反映储层物性差、非均质性强的地质特点,单井产能与流动带指数有较好的乘幂关系,不同流动单元产能差异较为明显,物性最好的A类流动单元产能最高,物性最差的E类流动单元产能最低。  相似文献   

7.
安塞油田坪桥水平井区长 6 1 1 小层为典型特低渗储层 ,主要沉积类型为三角洲前缘分流河道和分流间微相 ,通过对取心井的岩电关系分析 ,建立了岩石相测井解释模型 .在储层特征分析基础上 ,对水平井区长 6 1 1 小层完成了三维储层建模 ,内容包括井模型研究、三维构造建模、三维流动单元建模及三维岩石物理参数建模 .该区特低渗储层呈“叠合状”和“离散状”分布模式 ,所建三维流动单元模型及三维储层参数模型较客观地反映了地下储层特征 .  相似文献   

8.
结合候北区长6储层的储层特征,选取渗透率和孔隙度作为流动单元划分的特征参数,应用聚类分析及判别分析进行了流动单元的划分,并把划分结果与沉积微相分布进行对比,结果表明,流动单元的分布与沉积微相的分布具有较好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9.
鄂尔多斯盆地NL油田延9流动单元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从国内外流动单元研究现状出发,结合研究区实际的岩心、地质、测井和生产动态资料,根据流动带指标和岩性-物性划分法划分流动单元.研究中遵循单井、剖面到平面的思路,开展了流动单元特征参数优选、取心井流动单元分析、非取心井的流动单元划分工作.运用动态资料验证流动单元划分的合理性,进行了流动单元剖面、平面特征研究及流动单元生产能力分析.研究表明,所选用的渗透率、孔隙度和流动层带指标IFZ3个参数可满足本区流动单元划分要求,研究区延9储层流动单元可划分为Ⅰ、Ⅱ、Ⅲ、Ⅳ类.  相似文献   

10.
濮城油田南区沙二上4-7砂层组低渗透储层流动单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孔隙度、渗透率、油藏品质指数和流动层指数4个岩石物性参数,应用交会图法和聚类分析方法对濮城油田南区沙二上4-7砂层组低渗透油藏储层流动单元进行了划分.将其取心井和非取心井划分为A,B,C,D 4类流动单元,并依据沉积微相分布特征,通过井间流动单元预测,确定了流动单元的空间展布.研究结果表明,在4类流动单元中,A类具有最好的储集物性,主要存在于分流河道下部;B类储集物性较好,主要存在于分流河道和河口坝中;C类储集物性一般;D类储集物性最差.实际应用效果说明流动单元法可以用来预测储层剩余油分布.  相似文献   

11.
马岭油田中一区储层流动单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确划分储层的流动单元可以深化对储层非均质性的认识,对预测剩余油分布、调整开发方案、提高采收率都具有重要意义.根据流动层带指标、孔隙度、渗透率、泥质含量以及粒度中值等参数,采用神经网络模型,将马岭油田中一区砂岩储层定量划分为4类流动单元;利用该区314口井的测井精细解释成果,研究了延安组Y9,Y10砂岩储层5个油层组连通体的流动单元平面展布状况;结合该地区的实际地质和生产状况,研究了各类流动单元的主要特征;分析了流动单元与储层吸水、产液以及剩余油分布之间的关系.指出流动单元Ⅰ,Ⅱ区仍是油田目前剩余油分布的主要区域,是油田挖潜的主要目标.  相似文献   

12.
以鄂尔多斯盆地中东部某区块致密砂岩储层为例, 探讨多期河道叠加的致密砂岩储层流动单元研究方法。通过优选参数, 选定孔隙度、渗透率、储层品质系数、流动层带指数作为参数因子, 用聚类分析和判别分析方法进行致密砂岩储层流动单元分类和评价, 认为用聚类分析法划分致密砂岩储层流动单元是合理可行的, 对同类储层开发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前常用的相渗处理方法是对有代表性的相渗曲线归一化,但对整个油藏区块归一化难以反映储层非均质性,分区归一化的分区指标又不十分明确。流动单元能较好的反映储层的非均质性及流体的渗流特征,本文将流动单元作为不同分区,引入流动层指数作为分流动单元的依据,按流动单元对相渗曲线归一化。以某油田为例,将储层分为四个流动单元,其归一化的相渗曲线差别明显,表明不同流动单元的储层渗流差异较大,反映出的油田开发动态也大不相同。该方法为油田开采准确利用相渗曲线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流动单元的随机模拟是预测剩余油分布的有效手段.以文留油田文135断块油藏沙二下储层为例,提出了针对复杂断块油气田流动单元的研究思路和步骤.选取孔隙度、渗透率、有效厚度、地层系数、有效储集系数及流动指数等6个参数,应用聚类分析方法,将储层划分为E、G、P 3类流动单元,并采用序贯高斯随机模拟方法建立了流动单元三维定量模型.认为:E类流动单元动用较好,其剩余油分布主要因断层遮挡所致;G类流动单元由于层间或平面非均质性的影响,动用程度较低,剩余油富集;P类流动单元由于渗流能力差,且储量丰度低,动用难度大.  相似文献   

15.
四川盆地川西气田雷四3亚段潮坪相碳酸盐岩储层经历了复杂的沉积、成岩及多期岩溶作用改造,纵横向非均质性强,储层流动单元划分研究比较薄弱。通过岩心、岩屑、薄片和测井资料,总结不同沉积微相的测井响应模式,分析岩相与储集空间类型、物性之间的关系,并筛选出岩相敏感测井曲线;优选储层品质参数RQI和岩相敏感测井曲线GR、RD等参数利用聚类分析将川西气田雷四3亚段潮坪相碳酸盐岩储层划分为3类流动单元,储层岩性特征和物性特征的结合,形成了综合考虑岩相、孔渗特征、储集空间类型等参数的流动单元划分标准及采用多参数聚类、判别分析快速划分流动单元的方法。该方法既考虑了储层形成的原生沉积作用,又兼顾了该类储层多期岩溶作用改造后的物性变化,岩相、物性和储集空间类型的综合能有效避免流动单元划分的多解性。将流动单元宏观上渗流特征用微观孔隙结构进行了对比验证,认为该方法对川西气田雷四3亚段潮坪相碳酸盐岩储层流动单元划分具有较好的应用效果,可为储层品质评价、提高储层评价的精度和开发方案的制定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以柴达木盆地3个难采区块为例,针对其储层物性差、注水效果差、微观结构认识不深入等问题,应用恒速压汞、核磁共振及非线性渗流等室内实验技术,对研究区3个主力区块储层的物性特征及微观孔隙结构特征进行了系统研究。在低渗透油田储层分类系数评价方法的基础上,加入表征裂缝发育程度的的评价参数--脆性指数,形成了符合难采油田开发现状的六元分类系数评价方法。研究表明:难采油田储层整体属于典型的低孔、特低渗透储层,不同区块储层物性特征与孔喉特征参数的差异,均归因于储层微观孔隙结构的差异。开展柴达木盆地难采油田相对富集区块的开发潜力分析评价,其分类结果与油田实际开发生产效果相吻合。  相似文献   

17.
针对油田油层本身的地质因素 ,如孔隙喉道小、地层温度高、黏土含量少以及注入水水质条件的限制 ,逐渐形成了注水井注水压力高 ,注水量小等弊病 ,分析了注入水的水质及在油层部位形成Ca CO3 与堵塞物的情况 .在 5 0 - 3井中采取高能气体压裂与 PCT复合处理措施 ,总结了各种措施的效果 .结果表明 :采用高能气体在注水层部位形成多条径向裂孔等能更好地沟通水井与地层的联系 ,如 :PCT处理液把油层的黏土缩膨、扩大空隙度和渗透率 ,在生产中均为有效 .  相似文献   

18.
现河低渗透储层开发单元分类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决定储层性质的内在参数入手,结合对应开发单元的开发动态和开发效果建立评价体系,根据评价原则和标准以及现河低渗透开发的实际,对现河低渗透储层单元进行分类评价,以期更加准确地认识油层的内部结构特点,为合理开发、提高最终采收率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