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从决定储层性质的内在参数入手,结合对应开发单元的开发动态和开发效果建立评价体系,根据评价原则和标准以及现河低渗透开发的实际,对现河低渗透储层单元进行分类评价,以期更加准确地认识油层的内部结构特点,为合理开发、提高最终采收率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大庆外围油田储层为低渗透、非均质性强、伴有裂缝发育的储层,因而其储层评价是一个复杂的、多重因素参与的评价过程.利用灰色关联分析对10个储层地质和开发参数进行定量评价,确定权重系数和综合评价招标,从综合的角度分析各个参与评价的参数,确定了适合低渗透裂缝储层特征的定量分类方法,可以有效指导低渗透油田的开发调整.  相似文献   

3.
低渗透油藏产能主要影响因素分析与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影响低渗透油藏产能的因素众多而复杂,因此正确分析和评价这些因素,对于低渗透油田勘探开发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石油地质学、测井学、渗流力学和油藏工程等多学科结合,分析了影响低渗透油田产能和开发效果的主要因素,对各因素进行评价,并与油田实际生产情况进行了验证和比较。研究表明,储层产能宏观上受沉积微相和流动单元的控制。油层有效厚度及其渗透率是影响储层产能的主要因素,部署井位时,要确保有较大的油层厚度,否则,井的产量不但不高,而且无法保持稳产。对于渗透率各向异性的储层,部署开发井网时,要优选最优的井排距比和井网形式,确保油藏有较高的整体采收率。  相似文献   

4.
基于大庆和长庆低渗透油藏开发经验,相同流度的区块渗流能力、开发难度和开发效果迥异。为了分析这种差异产生的原因,从储层微观特征和渗流规律出发,通过对实验规律的总结,引入并论证了主流喉道半径、可动流体饱和度和启动压力梯度作为低渗透储层评价参数的必要性;为了反映储层流体对渗流能力的影响作用,引入影响水驱渗流能力的粘土含量类型和反映原油对渗流阻力影响的地下原油粘度这两个参数,共同组成了低渗透储层渗流能力评价参数体系。建立了低渗透油藏模糊层次化综合评价模型,综合评价结果表明,渗透率相近时,前者的综合评价值比后者综合评价值大,说明前者具有更大的开发潜力和渗流能力,通过对区块单采指数的研究表明,建立的综合评价方法比流度方法能更准确地反映低渗透油藏真实的生产能力,即渗流能力。  相似文献   

5.
低渗透砂岩压裂层位优选的测井评价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典型的低渗透砂岩储层具有非均质性严重、储层产能受岩性和物性因素影响较大、自然产能相对较低等特点,需要对储层进行改造才能见到较好的效果。水力压裂是低渗透储层增产的有效手段,选井选层直接影响压裂效果,目前油田主要依靠经验选择施工井层,不能保证压裂后获得很好的增产效果。利用测井资料处理分析得到低渗透砂岩储层产能评价的关键参数,可以有效地开展低渗透储层压裂产能预测与层位优选,评价产能改造潜力,指导酸化压裂层位的选取和施工,提高油藏开发效益。利用测井、岩芯及测试等资料,从低渗透砂岩储层的岩石矿物、粘土矿物、钙质胶结物、微观孔隙结构等方面入手,分析了影响低渗透砂岩产能的储层因素,构建了储层精细评价和产能预测的测井优化模型,确定了低渗透砂岩储层压裂层位优选标准和图版,最终实现了对压裂优选层位的分级划分。  相似文献   

6.
从国内外研究现状入手,详细介绍了目前低渗透油田精细油藏描述研究的现状,对比了国内外相关研究的差异。认为低渗透储层的渗透率在(0. 1~50)×10~(-3)μm~2。结合研究实践,总结了低渗透油田精细油藏描述研究的5个关键问题,即多方法单砂体精细预测和刻画、多信息裂缝表征、储层微观孔隙结构研究、低渗透储层流动单元分类、低渗透储层保护技术等。同时指出了低渗透油田精细油藏描述5个方向的发展趋势:微构造描述;储层成岩作用等地质成因分析;对低渗透油田注CO_2及氮气或注聚合物采油等机理进行相关实验研究;在低油价背景下精细油藏描述加强经济有效性评价,保证精细油藏描述研究成果在开发调整方案、老油田滚动扩边等生产实践中能够顺利应用;精细油藏描述中为水平井设计及其他工程措施的实施开展的相关基础研究。  相似文献   

7.
东营凹陷沙三中亚段浊积岩低渗透储层有效性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依据岩心、薄片、试油、物性、综合解释等资料,对东营凹陷沙三中亚段浊积岩低渗透储层特征及其有效性评价进行研究;通过准确求取开发厚度和经济极限初产油约束下的有效开发渗透率下限确定渗透率差值,以渗透率差值为母因子表征低渗透储层综合特征并优选地层压力、岩性、含油性、成岩相作为评价参数,求取不同储层深度区间、不同控制因素作用下储层优劣综合值,实现定性参数的定量评分;结合各评价参数权重系数、综合得分和经济初产液量计算对浊积岩低渗透储层进行分类评价。结果表明:浊积岩低渗透储层主要为岩屑质长石砂岩,以中细砂岩为主,中高孔低渗透储层发育;储集空间类型以原生孔隙为主,次生孔隙较发育;发育中压实、强胶结、强溶蚀、过渡型4种成岩相类型;发育常压、弱超压、中超压及强超压4种压力系统;含油性可划分为富含油(饱含油)、油浸、油斑-油迹、不含油(荧光)4个等级;浊积岩低渗透储层分为3类,Ⅰ类储层经济初产液量大于15 t/d,综合得分大于0.5,Ⅱ类储层经济初产液量0~15 t/d,综合得分0.5~0.2,Ⅲ类储层经济初产液量小于0 t/d,综合得分小于0.2,Ⅰ、Ⅱ类储层为有效储层,建议优先开发。  相似文献   

8.
低渗透油气藏分布广、资源丰富,具有广阔的开发潜力。勘探,开发“低渗透”油藏不能单纯以储层渗透率大小来确定,而应从地质-技术-经济三位一体来综合分析。本文提出从四个地质-技术指标进行低渗砂岩储层的工业评价。  相似文献   

9.
根据某开发区低渗透储层的开发现状,通过理论研究、室内实验、现场试验等手段,搞清了低渗透储层的地质特征、渗流特征、开发潜力,初步形成了开发低渗透储层的精细储层描述、井网优化、完井优化、综合调整等配套调整技术。从研究结果看,该开发区的低渗透储层属于裂缝不发育储层,其地质储量较大,动用程度较低,具有较大的开发潜力。  相似文献   

10.
裂缝性低渗透岩性油藏物性复杂,控制因素多样,开采难度大,寻找储层物性的主控因素是该类油藏有效开发的基础。以大情字井油田黑43块为例,在对青山口组青一段储层沉积相、岩性特征、裂缝方向、低幅度构造综合评价基础上,分析了低渗透裂缝性油藏储集特征,探讨了储层性质对单井产能的影响。分析认为,黑43区块低渗透储层物性主要受沉积相和裂缝控制,剩余储量分布与构造幅度、油藏内的油水分异差别、储集层岩性变化密切相关,为裂缝性低渗透油藏有效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以柴达木盆地3个难采区块为例,针对其储层物性差、注水效果差、微观结构认识不深入等问题,应用恒速压汞、核磁共振及非线性渗流等室内实验技术,对研究区3个主力区块储层的物性特征及微观孔隙结构特征进行了系统研究。在低渗透油田储层分类系数评价方法的基础上,加入表征裂缝发育程度的的评价参数--脆性指数,形成了符合难采油田开发现状的六元分类系数评价方法。研究表明:难采油田储层整体属于典型的低孔、特低渗透储层,不同区块储层物性特征与孔喉特征参数的差异,均归因于储层微观孔隙结构的差异。开展柴达木盆地难采油田相对富集区块的开发潜力分析评价,其分类结果与油田实际开发生产效果相吻合。  相似文献   

12.
安塞油田长6特低渗储层特征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安塞油田长 6储层属三角洲前缘相沉积砂体 ,储层分布广泛 ,厚度稳定 ,为正反旋回砂体叠加沉积 ,是一个典型的特低渗透油藏 .通过大量的室内分析资料 ,对储层的沉积特征、孔隙微观结构特征、物性分布特征以及在纵横向上的差异作了深入的分析 ,对渗透率剖面进行了综合分类 .长 6特低渗储层渗透率剖面主要分为三大类 ,不同的剖面类型对油井产量及注水开发效果有不同的影响 .分析可为特低渗油田控水稳油及稳定产量提供可靠的地质基础 .  相似文献   

13.
在利用岩心资料划分流动单元的基础上,用岩心刻度测井资料建立了流动单元储层参数评价模型。利用该模型对储层空间流动单元进行划分和综合研究,结果表明,根据流动单元的渗流特征、储层质量、渗流能力及沉积微相等方面的特征,可将流动单元划分为7种类型。流动单元空间分布主要受沉积微相控制,剩余油主要分布于流动能力中等的Ⅴ—Ⅶ类流动单元中。在开发过程中,由于不同流动单元的变化程度不同,使不同流动单元之间的渗流能力相差较大。该研究结果揭示了在注水开发过程中高孔、高渗疏松砂岩储层不同流动单元的变化特征以及流动单元对微裂缝的形成、剩余油富集规律的控制作用,为高含水时期油田的控水稳油方案的制定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4.
考虑介质变形和启动压力梯度的低渗压裂气井产能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低渗储层孔吼狭窄,储层物性差,基本无自然产能,需压裂才能经济开发。存在启动压力梯度并且由于有效应力改变有介质变形现象;针对低渗气藏物性特征,基于稳定渗流理论,利用保角变换原理,推导出考虑启动压力梯度和应力敏感效应以及人工压裂缝的气藏垂直井产能计算模型;分析不同应力敏感系数和启动压力梯度以及人工裂缝长度对气井产能影响。该研究对低渗气藏垂直压裂井合理产能确定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裂缝在吉林两井低渗透砂岩油田开发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研究吉林两井低渗透砂岩油田裂缝分布特征与发育规律的基础上 ,探讨了裂缝对该区油气富集规律、可动流体饱和度分布、渗流作用、开发井网部署、注水效果和压裂缝展布等方面的影响 .结果表明 :该区主要发育 4组高角度构造裂缝 ,由于各组裂缝密度及现应力场影响下的开度不同 ,引起裂缝渗透率各向异性 .随着裂缝密度增大 ,油气的富集程度和可动流体饱和度增高 .在注水开发中 ,由于裂缝的高渗透性、渗透率非均质性和压力敏感性特征 ,影响油田开发方案的部署 .天然裂缝控制了整个渗流系统 ,人工压裂缝主要起改善东西向渗流通道的作用 .各组天然裂缝及其渗透性的综合评价 ,是该低渗透砂岩油田合理开发的主要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16.
马寨油田为低渗透强亲水油藏,层间渗透率差异大,原油粘度低,井网密度大。由于多年的合采使油田综合含水高达92.9%,工业采出程度仅为76.6%。结合马寨油田的开采特点,论述了分层开采提高采收率的潜力,通过岩心实验证明了马寨油田分层开采可以提高采收率,现场应用结果证实了该结论。为该油田的层间产能接替提供了一个有效的开发方式,对同类油田也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盘古梁长6特低渗油藏储层流动单元研究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对盘古梁长6油藏某区块进行了精细分层对比和沉积特征研究,采用基于Kozeny-Cayman方程的定量方法,选取储层质量指数、标准化孔隙度、流动带指数、孔隙度、渗透率等反映岩石物性的5个参数,利用SPSS13.0数学统计分析软件进行聚类分析,将流动单元分为A、B、C 3类,得到了流动单元的分类特征和分布规律,并通过初期产液量来验证.表明此次流动单元的划分能够真实客观地反映该地区低孔、特低渗的地质特征和渗流特征.应用此方法对特低渗透储层流动单元评价划分是合理的,可以用来指导油田进一步开发调整,以及为提高采收率提供重要的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18.
为了对我国主要低渗透油田进行综合评价,确定开发顺序,通过建立低渗透油田评价指标体系,利用模糊综合评价方法构建模糊隶属度矩阵,在对各油田单项指标评价的基础上,得到各个油田的模糊综合评价值,评价值高的低渗透油田优先开发,从而确定今后的勘探开发顺序.对我国8个低渗透油田进行了实证分析和测算,评价的最终结果是可行和有效的.  相似文献   

19.
低渗透油藏暂堵酸化工艺技术研究及应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油房庄油田属典型的低渗透油藏,储层非均质性严重,层间渗透率变异系数较大。针对油井酸化措施后,出现在增油的同时油井含水大幅度上升的问题,提出了暂堵酸化工艺技术,通过现场试验及应用,取得了较好的控水增油效果,丰富了低渗透油藏油井酸化工艺技术,对于开发低渗透油田,延长油田低含水采油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低渗油藏非均质性对采收率的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摘要:低渗透油藏的开发技术已成为我国油气开采领域的重要研究内容,而低渗透油藏非均质性是影响其最终采收率的主要因素。为此,从典型油藏地质模型出发,通过建立油藏数值模拟机理模型,筛选了油层厚度、隔层厚度、渗透率、渗透率各向异性系数为评价指标,分析了单因素及其组合对油藏采收率的影响,研究表明储层渗透率及渗透率各向异性是影响低渗透油藏采收率的最主要因素。研究结果对低渗油藏开发的调整以及后期挖潜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