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有色系邱竹贤教授于1983年4月19日至5月4日去日本京都参加第一届国际融盐会议,宣读与张明杰合作的论文“铝电解中的阳极效应”。论文中报导了工业电解槽与实验室电解槽上观测到的高频电流及其干扰问题,是当代文献中少见的,显示出了相当深入的造诣,故受到与会国际学者的重视。新西兰学者威尔奇(Welch)认为,邱竹贤等人在阳极效应理论方面的研究有新的发现。  相似文献   

2.
本文研究驻波场相干驱动具有自发辐射四能级原子系统,在该原子系统中利用巨Kerr非线性实现电磁感应光栅.当自发辐射效应存在时,Kerr非线性能够提高同时伴随零线性吸收.因此,在驻波场的相干作用下,当耦合场失谐为共振时,能够获得一个纯的吸收光栅即探测场零级衍射最强.然而,在驻波场作用下,当耦合场失谐是非共振时,能够实现一个纯的相位光栅即探测场能被衍射到一级和二级方向.  相似文献   

3.
本文在平直时空中引导出一个新的引力理论,即物质场理论,使引力容易与电磁场及量子力学相联系.根据物质场理论得出物质场驻波方程及其驻波解.物质场驻波从理论上再现了德布罗意对基本粒子驻波的预言,其相波可作为ψ波函数的一种新解释.物质场驻波方程的球坐标解,得出物质场驻波不同的振动模式,反映出各种基本粒子的存在方式.  相似文献   

4.
目的定量分析并解释A-B效应,既势A具有可观测的物理效应。方法利用费曼的路径积分理论并结合量子理论中动量表象的几率幅对磁矢势A引起的电子几率波相移进行定量分析。结果尽管电子运动的区域没有任何作用力施加在电子上,却有一额外的相因子附加在电子几率波上,并通过量子干涉显现为干涉条纹的移动,而通过零级极大条纹所移动到的位置,可测量出通电螺线管中的磁通。结论A-B效应不能用局域场B来描述,能够完全恰当的描述磁场的物理量是相因子。  相似文献   

5.
本文报道了 GaAs 掺杂超晶格的室温 PR 谱研究结果.在1.43eV~1.52eV 能区观测到了与量子化电子或空穴态有关的一系列 PR 谱结构,并分析了这些结构的跃迁机理.实验结果与理论计算符合很好.同时,在2.80eV~3.30eV 间测得的(?)_1和(?)_1+△_1,也显示了明显的量子尺寸效应(quantum size effect).  相似文献   

6.
自由曲面检测中点云偏差色斑图的显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基于实体CAD模型的数字化检测过程中可视化偏差表示的效率问题,提出了一种采用K-D树的近似偏差可视化表达方法.与点到自由曲面精确偏差表达不同,首先对待测CAD模型曲面进行指定尺度的离散,形成CAD模型点云数据.然后,利用K-D树的分治搜索策略,使点与面距离计算近似地表达成点与点的距离计算,使算法的运算复杂度由O(N3)降低为O(N2logN),其表达精度达到全局性观测的目的,并在ACISRⅡ与HOOPS800图形平台上通过结点颜色插值实现点云色斑图的显示.最后,以某型号车灯零件为例进行验证,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从教科书中根据直线弦振动的驻波条件,处理电子绕核作圆周运动角动量的量子化问题,导致了与玻尔理论量子化条件不一致的结论。提出利用驻波的特点和封闭弦振动驻波满足的对称性,得出圆形封闭弦形成驻波的条件为周长是半波长的偶数倍。利用此条件可以处理电子绕核作圆周运动的角动量量子化问题,从而得出与玻尔定态理论一致的结论。最后把玻尔定态理论的3个假设分别与驻波特点相对应,用驻波的特性解释了电子绕核运动的能量、角动量的量子化问题。  相似文献   

8.
在全相对论理论框架下, 通过细致考虑电子关联效应和Breit相互作用, 计算了Uub(Z = 112)和Hg(Z = 80)原子的激发态结构、共振吸收振子强度及其一价和二价离子的基态. 通过与同族Hg元素的比较, 进一步分析了相对论效应和电子关联效应对Uub元素的价轨道性质、激发态结构及一价和二价离子的基态的影响, 并预言了Uub元素的两个可能被实验观测到的共振态的能级位置和吸收振子强度.  相似文献   

9.
得益于现代激光精密测量技术,某些少电子原子体系(如氢、氦、锂、铍等)的光谱测量具有非常高的精度.高精度实验值与高精度理论值的对比,为高精度地检验基本物理理论、高精度地测定出基本物理常数以及原子核电荷半径等物理参数提供了重要渠道.要把原子体系的光谱计算到当前实验值的精度并非易事,需要把电子关联效应、相对论效应和量子电动力学(QED)效应计算到足够高的精度.最近几十年来,得益于现代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此领域科研人员的不懈努力,少电子原子体系的精密计算取得了重要进展.本文介绍了高精度计算少电子原子体系能级的理论方法和计算技术,包括等效哈密顿量的推导、薛定谔方程的求解、相对论和QED效应的计算,以及原子核的有限质量效应和电荷分布半径效应;对近二三十年取得的重要进展进行了评述并对未来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0.
利用银纳米线独特的等离激元激发和传播性质,观测了出射端光强随着激发端聚焦激光束数值孔径变化而变化的趋势.经过归一化后,发现依赖于垂直光传播方向偏振分量的光强度随着光数值孔径的增大而减小,为聚焦光束存在沿光轴方向偏振的理论提供了实验证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