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耕地是农业生产的基础,耕地保护不仅是数量的保护,更重要是耕地质量的建设.笔者综合分析了1996年来重庆耕地数量减少的事实,结合多年监测数据分析了耕地养分退化现状和酸化趋势.文章就重庆耕地保护管理,从制定法律法规、严保耕地红线、实施科技项目、建立预警机制、提高耕者素质等方面提出建议,旨在加强耕地保护、提升耕地质量,促进重庆农业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
罗宁 《河南科学》2019,37(5):847-853
耕地是农业生产最重要的资源.在新型城镇化背景下,既要不断提升城镇化水平,也要更加注重保护耕地.以郑州、开封、洛阳和新乡4地市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研究区域历年耕地质量资料,分析研究区域近10年耕地质量时空演变格局,通过耕地质量变化规律,分析快速城镇化进程对耕地质量变化的影响,探求快速城镇化和耕地资源保护的创新机制.结果表明:耕地数量减少的同时,质量也在下降,城镇化对耕地质量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产业结构变化、就业结构变化和城镇规模的扩张等方面.快速城镇化下的耕地保护必须依托政府与市场的作用,构建耕地保护补偿机制.  相似文献   

3.
本文在分析六安地区耕地利用历史发展变化和耕地保护面临的严峻形势基础上,提出切实保护耕地,实现耕地总量平衡的对策与措施.  相似文献   

4.
济宁市人均耕地警戒值测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口增长、经济发展、城市建设使有限的耕地资源日趋紧张,为有效保护有限的耕地资源,缓解人地矛盾,协调人地关系,非常必要进行人均耕地警戒值的研究.文章阐述了人均耕地警戒值的含义、测算的意义、测算方法与步骤,并在分析济宁市耕地利用现状的基础上测算了目标年的人均耕地警戒值.结果显示:2010年人均耕地预期保有量大于人均耕地警戒值,无警,2020年人均耕地预期保有量小于人均耕地警戒值,有警.最后对今后耕地资源的利用与保护提出相关对策和建议.以期为土地利用规划、土地资源合理利用与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和定性定量结合分析法,在外部性理论基础上,构建现阶段耕地外部性价值测算框架,并以重庆市为实证研究,结果表明:现阶段,耕地保护外部性价值主要包括生态服务价值、国家粮食安全战略价值和社会保障价值,重庆市耕地保护外部性价值为174.27万元/hm2;研究结果认为,在一定社会发展阶段进行耕地保护外部性价值的准确测算,对设立耕地保护补偿资金、形成完备的经济补偿机制、强化耕地保护战略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利用CLUE-S模型,以甘肃省榆中县为案例区,基于1996年土地利用现状,对2008年土地利用进行模拟,在200 m×200 m模拟尺度下,Kappa指数为0.82.在此基础上,设置耕地保护、建设发展和生态保护3种土地利用空间布局情景,模拟2020年不同情景下榆中县土地利用空间布局.结果表明:耕地保护情景下,耕地稳定性较高,分布集中连片,主要集中在榆中盆地,耕地转出主要集中在北部地区,主要转变为草地和林地;建设发展情景下,建设用地围绕榆中县城关镇扩展,主要由耕地和草地转入,耕地的稳定性较差;生态保护情景下,林地和草地得到较好保护,呈现集中连片特征,地势较高处的耕地转变为林地和草地.生态保护情景下,土地利用空间格局的聚集性最高,连通性最好.CLUE-S模型是模拟榆中县土地利用空间布局的有力工具,模拟结果可为该区土地利用规划修编和未来城市规划布局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从耕地数量、质量及资源承载力等3个方面构建耕地保护成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和专家打分法确定指标权重,引入物元模型完成福建省耕地保护成效评价,并利用空间自相关指标探索福建省耕地保护成效的空间分异规律,从经济发达程度和耕地资源地域禀赋两个角度分析耕地保护成效评价结果.研究结果表明:福建省耕地保护成效呈现出两极分化的态势,评价结果为优和差的地区基本相当,二者合计占全省65.67%;在空间分布上,存在较强的空间正相关性,表现出明显的聚集特征;整体趋势是西北部优于东南部,内陆优于沿海,需依据各地区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耕地保护政策.  相似文献   

8.
付文静  黄珺嫦  汪松 《河南科学》2021,39(12):1994-2006
以河南省沿黄区域为研究对象,运用FLUS模型模拟多情景下的土地利用变化,并基于单位面积价值当量因子方法评估研究区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结果表明:①河南省沿黄区域2010、2015年和未来的2035年土地利用格局整体基本一致,以耕地、林地为主.②预计到2035年,河南省沿黄耕地面积减量最少、耕地面积最大,且建设用地面积增量最少、建设用地面积最少的情形出现在耕地保护情景下,所以耕地保护情景是河南省沿黄区域最适宜的土地利用格局.③相比2015年,2035年耕地面积、林地面积和建设用地面积中ESV将呈现以下特点:食物生产价值在耕地保护情景下表现最好,且耕地保护情景下的单项ESV变化有所改善;生态系统服务总价值在耕地保护情景下最高,经济优先情景下次之,自然发展情景下最少,分别为138.699、136.209、130.639亿元.④耕地保护情景、经济优先情景和自然发展情景下,未来生态系统服务总价值都有所下降,表明土地利用变化是造成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下降的主要因素;耕地保护情景下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高于经济优先情景和自然发展情景,表明耕地保护情景能够缓解未来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下降的趋势.  相似文献   

9.
一、耕地资源及其保护的重要性耕地是保障一个地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性、不可替代性的重要资源。耕地保护工作事关国家粮食安全和社会稳定大局,加强耕地的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始终是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并研究解决的战略性问题。耕地是农民的饭碗和命根子,必须切实加强保护,加强耕地保护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客观要求。耕地保护必须成为各级政府的重要职责,保护耕地,要充分发挥广大农民作为土地产权主体的积极性,同时,政府在耕地保护工作中应承担重要职责,落实耕地保护目标责任制,扎实履行耕地保护的法定职责。  相似文献   

10.
探讨湘西喀斯特山区耕地资源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耕地减少的根本原因,根据土地变更统计资料,对湘西喀斯特山区耕地资源现状进行分析,提出了保护基本农田、确保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维持耕地数量与质量是保护耕地资源的有力措施.  相似文献   

11.
我国正处在经济快速发展时期,城市建设占用耕地是必然趋势。鉴于此,提出了耕地保护的新思路,即要把只注重保护耕地数量的传统观念转变到保护耕地的可持续发展上来,并且积极探索缓解城市建设占用耕地和耕地保护矛盾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2.
通过调查西昌市农民家庭对耕地保护的认知情况,认为虽然有相当数量的农户已经认识到耕地保护的重要性,但并未将自己作为耕地保护的主体,政府耕地保护工作也有待加强。建议通过探索建立耕地保护经济补偿机制和运行机制、将耕地保护绩效纳入政府官员政绩考核等途径,强化政府土地管理职能,增强农民家庭耕地保护意识。  相似文献   

13.
基于30 m分辨率的卫星遥感土地利用数据,利用地理探测器和地理加权逻辑回归方法,探究了2000-2015年雅鲁藏布江流域的耕地格局动态变化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雅鲁藏布江流域被占用的耕地主要分布在拉萨市(60.42%)、林芝市(16.21%)和山南市(13.01%)的城市周边区域,多变为水体和建设用地;补充的耕地主要分布在日喀则市(55.81%)、林芝市(23.26%)和拉萨市(19.61%),多由林地和草地转入. 2)经济发展、交通基础设施和行政辐射主要影响耕地占用;国家投资变化、行政辐射和海拔主要影响耕地补充. 3)耕地变化的影响因素存在明显的空间异质性.其中农业劳动力流失、旅游业发展和粗放式耕作等因素是耕地变化面临的主要问题.建议在拉萨和林芝的市郊地带强化保护后备耕地,在日喀则给予资金与技术培训等农业政策倾向,以实现雅鲁藏布江流域区域差异化的耕地保护管理.  相似文献   

14.
对崇阳县耕地内部结构、耕地资源数量变化及趋势、耕地利用程度、耕地资源增减变化流向、耕地空间相对变化和耕地变化的特点等进行了分析,指出了崇阳县耕地保护存在的问题:(1)耕地面积和基本农田面积有所下降;(2)建设用地占用耕地指标突破限制;(3)耕地质量保护重视不够;(4)违法用地处理难度大。最后,从法律、行政、经济、技术等方面提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
我国农村土地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解决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我国农村土地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从基本农田保护、农用地质量评估体系、农地整理、土地税改革、土地制度改革等几个方面研究了解决措施,以实现农村土地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6.
生态文明建设的深入实施,推动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研究进入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采用VOSviewer、CiteSpace 5.1 R8软件分析及文献归纳方法,识别了山水林田湖草、生态清洁小流域的研究热点,梳理了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研究,主要内容包括系统治理、生态保护修复、土地整治以及流域生命共同体研究的发展特征.在此基础上,从理论层面、研究内容、研究尺度、数据支撑4个方面指出未来流域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的研究热点.  相似文献   

17.
河南省耕地利用社会效益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系统理论、人地关系理论和可持续发展理论为理论支撑,以河南省各地市不同社会因素现状为基础,选取了耕地利用社会效益评价指标,构建了相应的评价模型.并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对河南省近10年以及2009年18个地市耕地利用的社会效益进行了评价.论述了评价过程,得出了评价结果,分析并提出了控制人口数量、控制城镇化速度、加强耕地保护等措施.  相似文献   

18.
对矿产与粮食复合主产区进行了概念界定。发现我国13个粮食主产省中的12个也是煤炭主要生产省;将煤炭资源分布图与耕地资源分布图叠加,发现仅含煤区与耕地分布复合区域面积就占我国耕地总量的40%以上,其中煤炭保有资源与耕地复合面积超过了耕地总面积的10%,矿-粮复合区面积广,责任大,影响深远。深入分析了这一特殊区域存在的主要问题,如环境污染加剧、耕地遭到破坏、粮食产量和质量下降、社会矛盾突出、经济发展减缓等,并从认识层面、意识层面、保障层面和技术层面提出了对策与建议,目的在于引起对这一承担重要功能——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与矿产资源供给的特殊区域给予关注,以期协调矿产资源开发与粮食生产、环境保护间的矛盾,最大限度地促进这一区域可持续发展和减少对国家粮食安全、生态安全和社会安全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面临的环境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不合理的化肥和农药施用、农膜的大量使用,工业“三废”污染、水资源短缺1自然灾害的日趋频繁、耕地数量和质量的下降农业可持续发展所面临的一系列主要环境问题,结合本国国情,大力发展绿色农业产业、加强农村环境保护方面的立法建立和脆弱生态系统的保护管理,提高化肥利用率,重视土壤有机培肥及发展节水型农业,是促进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