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正> 目前,造纸原料已成为阻碍造纸工业发展的重要问题之一。这使得人们将注意力从针叶材逐渐转向阔叶材,转向速生杨树和桉树。在意大利杨木Ⅰ-214、Ⅰ-72、Ⅰ-63、Ⅰ-69的研究中,除Ⅰ-214得到有关国家的广泛引种和利用外,其他三种杨木作为造纸原料,仍处于试验阶段,而Ⅰ-214的利用在国外也仅限于制造机械浆和化学机械浆,化学浆的研究工作迄今尚无报道。我国从七十年代开始由国外引种了几种意大利杨,北京造纸所于一九七六年曾对最先引进的Ⅰ-214的制浆造纸性能进行了研究,证明Ⅰ-214杨为优良造纸用材,但对其他三种材种还缺乏系统深入的研究。 我们在对四种意大利杨的化学组成和纤维形态进行研究的基础上,着重进行了硫酸盐法、烧碱-蒽醌法、硫酸盐-蒽醌法和碱性亚硫酸盐法制取化学浆的试验研究,比较了四种速生杨木对制取化学浆的适应性。本文主要对烧碱-蒽醌法代替硫酸盐法的可能性和蒽醌在杨木硫酸盐法、烧碱法制浆中的作用以及四种意大利杨对碱法制浆的适应性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
意大利杨制造胶合板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正>本次试验用四种意大利杨(Ⅰ—63/51、Ⅰ—69/55、Ⅰ—72/58、Ⅰ—214)和我国的毛白杨、拟赤杨、椴木进行实验室和生产性对比试验,抽取试样,测定了4724个数据。试验结果表明,四种意大利杨的单板旋切、干燥,胶合性能良好,对胶粘剂和加工过程均无特殊要求,是一种良好的胶合板用材。  相似文献   

3.
利用差热分析法(DTA法)、核磁共振法(NMR法)和顺磁共振法(ESR法)分别获得杨树无性系I-69杨(Populus deltoidesBartr cv.‘Lux’)和I-45杨(P.×euramericana(Dode)Guineir cv.I-45/51)体内过冷水相变时的温度图谱,并对图谱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3种方法测定植物的过冷温度中,NMR法所测得的较准确;I-45杨的抗寒性优于I-69杨,I-69杨的过冷温度是-14℃左右,I-45杨的过冷温度是-20℃左右。  相似文献   

4.
九种外生菌根菌与杨树苗木的菌根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用9种外生菌根菌对4种杨树苗木进行了菌根化试验,比较了各外生菌根菌与不同杨树形成菌根的能力以及不同接菌方法下的菌根感染率,并探讨了外生菌根菌对杨树苗木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红绒盖牛肝菌(Xc)、美味牛肝菌(Be)、彩色豆马勃(Pt)和紫金蜡蘑(La)均能与杨树苗木较好地形成菌根,Xc在4种杨树苗上的菌根形成能力强于其他菌根菌,Be在I-69杨上形成菌根能力较强,Pt和La则形成能力较弱;褐环乳牛肝菌(SL)、褐疣柄牛肝菌(Ls)、华美牛肝菌(Bs)、头状秃马勃(Cc)和黄须腹(R1)在灭菌基质上不易与杨树形成外生菌根,但在自然土中却可形成;通过打孔接菌的方法,苗木菌根化率要比移栽时施底肥接菌和蘸根法接菌时高,其操作也更简便、省工;小叶杨可与大多数供试菌根菌形成菌根,Ⅰ-72和NL-351杨则与Pt的亲和度最高,Ⅰ-69杨与Xc菌的亲和度最高.研究显示,与Ⅰ-69杨、Ⅰ-72杨和NL-351杨最适的外生菌根菌分别为Be、Xc和Pt;与小叶杨最适的外生菌根菌为Xc和Be;这些菌根菌对苗木的促生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5.
通过杨树的天然杂交和人工控制杂交,经过多年多点苗期试验和无性系对比试验,综合评价了筛选出的鲁林1号、2号和3号3个适宜制浆造纸的杨树优良新品种,它们具有生长量大、造林成活率高、抗病虫、材质好等特点,适宜制浆造纸和制作胶合板用材。其中:鲁林1号杨为雌株,是从美洲黑杨228-379(Populus deltoides‘228-379’)优树上采集天然杂交种子选育而成,在莒县和长清区试验点6年生平均单株材积分别超过对照I-107(P.×euramericana‘Neva’)26.5%和14.5%。该品种树干圆满、侧枝细小、出材率高、木材制作胶合板性能优良,特别适合培育大径级胶合板用材,也可培育纸浆材。鲁林2号和3号都是通过室内水培人工控制杂交培育而成,鲁林2号杨为雌株,母本为欧美杨I-72(P.×euramericana‘San martino’)、父本为美洲黑杨PE-3-71(P.deltoides‘PE-3-71’),4~6年生平均单株材积超过对照I-69杨(P.del-toides‘Lux’)24.7%~59.0%,特别适宜培育纸浆材;鲁林3号杨为雄株,母本为美洲黑杨I-69,父本为美洲黑杨PE-3-71,4~6年生平均单株材积超过对照I-69杨25.1%~62.5%,适宜培育胶合板材,也可以培育纸浆材。  相似文献   

6.
<正> 我国自1972年引种黑杨派六个无性系[Populus deltoides Bartr.cv.‘Harvard’(ex.I-63/51),简称63杨,Populus deltoides Bartr.cv.‘Lux’(ex.I-69/55),简称69杨,Populusxeuramericana(Dode)Guinier cv.‘san Martino’(ex.I-72/58),简称72杨;Populusxeuramericana(Dode)Guinier cv.‘I-214’,简称214杨;Populus× euramericana(Dode)Guinier cv.‘I-45/51’,简称45杨,Populus nigra L.cv.‘blane de garonne’,简称加龙杨)以来,在江苏、浙江、山东、河南、江西、湖南和湖北等地先后获得成功。这些无性系生长迅速,表现良好。应当及时总结经验,用统一的标准来进行分析比较。  相似文献   

7.
杨木腐朽及其防止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用土壤木块法测定Ⅰ-69杨木(Populus deltoides Bartr.var deltoides cv Lux)的天然耐腐力,试验表明,属于不耐腐朽的树种。在受白腐菌(彩绒革盖菌Coriolus vecrsicolor)和褐腐菌(密粘褶菌Cloeophllum trabeum)腐朽9周后,木材的重量损失率分别为51.72%和71.55%。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揭示了两种腐朽菌分解木材细胞壁的过程。为提高Ⅰ—69杨的抗腐性,使用6种防腐剂,均有效果,尤其是铜-铬-硼配方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8.
<正> 随着林业生产的发展,肥料使用量逐渐增加。为了更直接地了解施入肥料的效益,我们应用~(15)N和~(32)P标记法研究黑杨派无性系(Populus×euramericana cv.Ⅰ-214,P.×eura-mericana cv.‘San Martino’(Ⅰ-72/58),P.deltoides cv.‘Harvard’(Ⅰ-63/51),P.deltoides cv.‘Lux’(Ⅰ-69/65)和湿地松(Pinus elliottii)苗木对硫酸铵、过磷酸钙肥料的吸收、利用等状况,现将试验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正>本文描述了黑杨派和青杨派的17种杨树叶片的解剖构造,它们分属两种类型:等面叶和异面叶。属等面叶的是黑杨派的5个无性系:Ⅰ-69、Ⅰ-63、872、888、890;属异面叶的是青杨派的二个种:小叶杨和辽杨以及黑杨派的加农杨。杂交子代Ⅰ-69×加农杨、山海关杨×Ⅰ-63、Ⅰ-214×Ⅰ-63、Ⅰ-72×Ⅰ-63和Ⅰ-72趋向于等面叶型;杂交子代Ⅰ-69×小叶杨、Ⅰ69×辽杨、Ⅰ-214和山海关杨趋向于异面叶型。文中分析了杂交子代的遗传性状,讨论了叶片结构和环境因子及遗传因子的关系,试图为选育优良无性系提供解剖学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正>本文以年遗传增益(△G_t)和期望遗传增益(G_t)为评定尺度,分别讨论了Ⅰ-69杨×小叶杨和Ⅰ-69杨×欧洲黑杨F_1无性系树高、胸径和材积的最佳选择年龄(x_(max)),利用聚类分析的方法对早期选择效果的稳定性进行了检验。Ⅰ-69杨×小叶杨F_1无性系的早期选择年龄可早至定植后2年 (包括定植年龄),Ⅰ-69杨×欧洲黑杨F_1无性系早期选择年龄在定植后3年(不包括定植年龄)。在这些年龄对无性系进行的选择能够代表轮伐年龄的选择,并且选择的遗传增益将达到最大。研究结果表明,黑杨派新无性系的早期选择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11.
黑杨派新无性系木材性状的遗传改良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3  
<正>基本密度、纤维长度和微纤丝角在Ⅰ-69杨×小叶杨和Ⅰ-69杨×欧洲黑杨F_1无性系的测验群体中均具有广阔的遗传基础,并且相互之间的关系是独立的,表明选育一个密度大、纤维长、微纤丝排列紧密的优质材性基因型是可能的。木材性状株内变异模式揭示了树干利用率。基本密度水平变化呈“马鞍型”,是较理想的类型,纤维长度随年轮逐渐增大,平均纤维长度达到国际木材解剖学会规定的中级长度标准;微纤丝角从髓心到树皮是逐渐减小的。三个性状在垂直方向的变异对树干纵向利用率不会产生很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目的】杨树是我国平原地区种植面积最大、木材产量最高的速生用材树种之一,如何做到适地适树,提高杨树人工林的产量和质量,是生产中需要解决的关键技术问题。综合评价杨树无性系间的生长和力学性能,可为长江中下游地区筛选杨树优良无性系提供依据。【方法】在对美国引进的104个美洲黑杨无性系和3个对照无性系进行初步评价的基础上,选择17个生长较优良的25年生无性系,分析其生长性状、木材基本密度、抗弯强度、抗弯弹性模量和顺纹抗压强度。【结果】所研究的17个无性系间在生长性状、木材基本密度、抗弯强度、抗弯弹性模量和顺纹抗压强度等方面存在极显著差异; 木材基本密度与抗弯弹性模量和顺纹抗压强度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力学性质各指标间也存在极显著线性相关。综合评价表明,无性系‘NL-95’、S371、S313和‘I-69’属于低强度、中低品质材,其他13个无性系都属于低强度、高品质材。【结论】所研究的17个无性系中,从美国引进的S3239和S3312两个无性系的综合表现最好,适合在长江中下游地区作为用材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正>本文主要是研究在实验室条件下,Ⅰ-69杨作为复合胶合板原料的可能性以及单板、刨花和胶粘剂等复合胶合板组成部分对其特性的影响。 研究结果表明:1)Ⅰ-69杨作为复合胶合板的原料是可行的。2)表板厚度、刨花尺寸和施胶量对复合胶合板的特性有着显著的影响,其合适工艺参数为:单板厚度1.2-1.8mm,刨花尺寸0.45×5-7×70mm,施胶量 9%。 本文还对试件静曲破坏形式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4.
<正>Populus delioides Bartr.ev.‘Lux’(ex.I-69/55),和P. ×euramericana(Dode) Guinier ev.‘San Martino’.(ex.I-72/58)无性系后代实生苗叶小脉不具有草本双子叶植物中的A型和B型传递细胞(transfer cell),但小脉伴胞和韧皮薄壁细胞的某些结构-复合胞间连丝和壁旁体(paramural body)的形态是随叶片发育而变化,表明它们的发生与局部频繁的运输有联系。小脉筛管分子的分化是通过 P-蛋白体(P-protein body)的形成和液泡系的溶酶体作用,并伴之以高尔基体的分泌作用。I-69和I-72无性系后代实生苗叶小脉的超微结构有区别,似与生长量有一定的相关性,值得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5.
木材的pH值和缓冲容量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正>本试验用平衡图解法和回流抽提法测定木材的pH值,探求测定结果与木材真pH值相符的测定方法。主要测定了意杨新品种“63”、“69”,“72”和毛白杨木材的pH值和缓冲容量,为更合理地利用这些优良速生树种的木材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黑杨派新无性系研究——Ⅵ.苗期年生长的动态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正>根据群体遗传结构的变异模式,将Ⅰ-69杨×小叶杨和Ⅰ-69杨×欧洲黑杨F_1无性系的年生长进程划分为早中后三个时期。用Logistic曲线模拟各无性系的年生长特点,估测它们日生长速率最大的点和速生期天数。根据速生期对早中后三个时期的覆盖程度,对不同无性系的生长型式作了分析。以正交多项式逼近无性系增长曲线,对组成增长曲线的系数β_0,β_1,β_2检验结果表明:苗高增长曲线的差异在整体及阶段上均是显著的;地径增长曲线仅在阶段上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7.
This paper evaluated pulping performance of 3-year-old field-grown transgenic poplar (Populus tremula × Populus alba). The transgenic poplar with anti-sense CCoAOMT had an about 13% decreased lignin content, in which a slight increment was found in S/G ratio. Chemical analysis showed that the transgenic poplar had significantly less benezene-ethanol extractive than that of control wood, but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were found in contents of ash, cold water extractive, hot water extractive, 1% NaOH extractive, holocellulose, pentosans and cellulose. Fiber assay demonstrated that down-regulation of CCoAOMT expression improved the fiber quality in transgenic poplar. Kraft pulping showed that lower lignin in transgenic poplar led to remarkable improved pulp quality and increased pulp yiel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