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0 毫秒
1.
《广东科技》2010,19(5):70-70
近日,由汕头市水产研究所、汕头生产力促进中心、中国海洋大学、汕头大学、汕头市澄海区琼胶厂5个单位共同承担完成的汕头海藻资源调查及开发项目通过了省级鉴定。该项目是产学研结合的一个良好示范,为广东大型海藻产业发展探索了一条新途径。该项目在龙须菜度夏技术、“荣福”海带低纬度引种养殖技术以及龙须菜、坛紫菜等养殖标准化方面达到国内领先水平。该科研成果对南海粤东海区常见经济海藻进行养殖试验和开发应用研究。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龙须菜(Gracilaria lemaneiformis)在海参养殖池塘中的生长特性及其对水体中氨氮和活性磷的去除作用。【方法】2014年6~8月,在山东乳山海参养殖池塘试验养殖龙须菜,设置不同养殖深度和养殖方法,共养殖80d。【结果】龙须菜最大增重从0.7kg到6.1kg,增长8.5倍,其SGR可达5.5%;水体氨氮平均下降22.7%,活性磷下降21.4%。【结论】龙须菜可以在适合的池塘中养殖,并且能有效去除水体中的氨氮和活性磷,是有效的近海生境修复海藻。  相似文献   

3.
<正>研究背景中国是世界最大的海藻栽培国家,而福建省是全国最大的龙须菜养殖区。高峰时,仅莆田全市龙须菜养殖规模就超过4700公顷,如果按每公顷年收益超过15万元计算,仅莆田市龙须菜产业链的上游就能带动超过7亿元的收益。此外,龙须菜还可防止海水富营养化,具有良好的生态效益。目前龙须菜除了喂养鲍鱼,还用来提取琼胶。粗放的  相似文献   

4.
大型海藻对富营养化海水养殖区生物修复的研究与展望   总被引:45,自引:0,他引:45  
当前,中国的多数海水养殖区富营养化相当严重。富营养化可引发赤潮和养殖动物病害,给养殖业带来巨大损失。海带、龙须菜、条斑紫菜等大型海藻,生产力很高,在生长过程中可大量吸收C,N,P等生源要素,在水生态系统碳循环和减缓富营养化方面有很重要的作用。此外,海藻产品可食用、作为饲料、工业原料和有机肥料,是具有较高价值的商品。大规模栽培大型海藻是减轻养殖区富营养化的有效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5.
《汕头科技》2007,(3):19-20
由省科技厅、汕头市人民政府、中国海洋大学共同主办的“第二届汕头海洋藻类科技发展论坛”2007年8月2日在我市举行。汕头作为我国南方海洋藻类养殖业的重要基地,具备发展海洋藻类的基础条件和优势,对此我市正力争在国家和省有关部门支持下,建立国家级和省级的海藻科技试验示范基地,深入开展藻养殖新技术研制,努力做好汕头海域特有、  相似文献   

6.
6月13日,市科技局、汕头大学、市科协和南澳县政府联合在南澳县青少年宫举办龙须菜栽培技术培训班,推广龙须菜养殖实用技术,并向海岛养殖户发放了科普知识读本和养殖资料,受到养殖户的热烈欢迎。市政协副主席、市科技局局长、市科协主席林依民出席培训班开班仪式并讲话。  相似文献   

7.
为优化海藻膳食纤维的提取工艺,探究其对小鼠肠道菌的益生作用,采用《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膳食纤维的测定》(GB5009.88-2014),测得海带、裙带菜、海青菜、石花菜、龙须菜、坛紫菜、条斑紫菜七种海藻的总膳食纤维含量。结合pH变化探究其对有益菌的促生作用,筛得龙须菜为促进有益菌生长的最优海藻,其总膳食纤维含量为67.17%。采用单因素实验和响应面优化法,得到超声波提取龙须菜非可溶性膳食纤维(Insoluble Dietary Fiber,IDF)中残存的可溶性膳食纤维(Soluble Dietary Fiber,SDF)的最佳工艺条件:液料比(mL/g)95:1、时间50 min、温度50℃、功率200 W,在此提取工艺条件下龙须菜IDF中残留SDF的得率为8.23%。以龙须菜总膳食纤维(Total Dietary Fiber,TDF)、SDF为实验组,魔芋粉为阳性对照,探究其对抗生素造模肠道菌群失衡小鼠肠道菌群的恢复效果,短期研究发现实验组能够改善造模鼠肠道菌群丰度,利于有益菌增长和肠道环境恢复。研究结果填补了龙须菜膳食纤维(Dietary Fiber,DF)对肠道菌群益生作用研究的空白,可为海藻膳食纤维综合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大型海藻龙须菜对两种海洋赤潮藻的生长抑制效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共培养系统研究了在不同光照强度、生物量条件下,大型海藻龙须菜(Gracilarialemaneiform is)及其水溶性抽提液对两种海洋赤潮藻旋链角毛藻(Chaetoceros curvisetus)和椎状斯氏藻(Scrippsiella trochoidea)的生长抑制效应.结果显示,龙须菜和两种赤潮藻间存在着营养竞争,受龙须菜的影响,两种赤潮藻的最大密度与对照组相比均有所下降,其受抑制程度随着龙须菜起始密度的增大而增强,而两种赤潮藻对龙须菜生长的影响却不显著.此外,龙须菜和两种赤潮藻之间还存在着光竞争,弱光条件更适合龙须菜的生长,强光条件下龙须菜对两种赤潮藻的抑制作用减弱.此外,龙须菜水溶性抽提液也会对两种赤潮藻的生长产生抑制.  相似文献   

9.
南澳海域七种海藻的多糖组成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3种不同的柱前衍生化方法分别对海藻多糖的水解产物进行前处理,并用GC-MS法分析该海藻多糖的单糖组成.比较可知,糖腈乙酸酯衍生化法的效果最佳.应用该前处理方法对海带、亨氏马尾藻、孔石莼、刺松藻、小石花菜、龙须菜和蜈蚣藻等7种海藻多糖的单糖组成及含量进行了分析可知,以上海藻多糖均含有半乳糖,大多数含有木糖,且海带、亨氏马尾藻和蜈蚣藻多糖含有岩藻糖.  相似文献   

10.
采用3种不同的柱前衍生化方法分别对海藻多糖的水解产物进行前处理,并用GC-MS法分析该海藻多糖的单糖组成.比较可知,糖腈乙酸酯衍生化法的效果最佳.应用该前处理方法对海带、亨氏马尾藻、孔石莼、刺松藻、小石花菜、龙须菜和蜈蚣藻等7种海藻多糖的单糖组成及含量进行了分析可知,以上海藻多糖均含有半乳糖,大多数含有木糖,且海带、亨氏马尾藻和蜈蚣藻多糖含有岩藻糖.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以龙须菜为材料,比较了尿素/硫脲法,改良丙酮沉淀法,Trizol法3种不同蛋白质提取方法;并从胶条长度及pH范围,上样量,分离胶浓度等因素探讨了双向电泳技术体系的优化.结果表明:采用Trizol法辅以超声破碎提取龙须菜总蛋白效果优于尿素/硫脲法和改良丙酮沉淀法;同时,采用pH 4-7,11 cm胶条,上样量为800μg,分离胶浓度为12%的双向电泳条件可获得背景清晰,分辨率好的二维电泳图谱.该体系也可以为龙须菜属和江蓠属其他海藻的蛋白质双向电泳分析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为应对全球气候变暖,助力实现国家“双碳”目标,提出建设蓝碳工程——离岸系泊式海藻牧场,论述了离岸海藻牧场的设计分析流程,并对海藻牧场单元的核心养殖设施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结果表明,在极端海况下,系泊缆绳、养殖绠绳、连接绳和吊绳的张力均未超过极限破断值;浮标升沉运动对海藻正常接受光照的影响较小,海藻柄部发生破断也为极小概率事件;所提出的设计分析方法可为水深超过40 m的离岸海域海藻牧场的系泊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大型海藻龙须菜(Gracilaria lemaneiformis)碳氮利用对紫外辐射(UVR)的响应,揭示可利用氮在其中的调节作用。【方法】设置2种硝氮浓度(低氮,50μmol·L-1;高氮,500μmol·L-1)和3种不同波长的光辐射处理(P,395~700nm;PA,320~700nm;PAB,295~700nm),龙须菜叶状体在上述不同条件下适应培养25d后,测定藻体的硝氮和无机碳利用情况。【结果】PA和PAB条件下培养的龙须菜,对硝氮的最大吸收速率显著升高,尤其在高氮条件下升高更加明显。P条件下,高氮适应培养的藻体硝酸还原酶(nitrate reduscate,NR)活性显著降低;但在PA和PAB下没有发现这种氮营养史的影响。UVR显著降低了龙须菜的最大光合固碳速率(Pmax)和对外源无机碳的半饱和常数(KDIC),提高了总碳酸酐酶(carbonic anhydrase,CA)的活性。高氮适应下藻体的最大光合固碳速率和总CA活性显著升高,同时半饱和常数显著降低。【结论】UVR的存在能够促进龙须菜对外源硝氮的吸收利用,抑制海藻光合固碳能力,但可利用氮的加富可以缓解UVR对龙须菜光合作用的抑制。  相似文献   

14.
2009年8月-2010年6月,对中街山列岛海域网箱养殖设施附着海藻情况进行调查。结果显示:在网箱养殖设施附着海藻共34种,分别隶属于3门26属,其中红藻17属19种、褐藻4属6种、绿藻5属9种,均为亚热带和温带种类。网箱框架附着海藻的生物量及种类均多于绳索及网具附着海藻。该海域网箱养殖设施附着海藻生物量季节变化明显,冬季开始上升,春季达到鼎盛期,夏季逐渐消失,秋季又开始附着生长。  相似文献   

15.
为探索重组芳香基硫酸酯酶水解龙须菜粗多糖的动态过程变化,同时为重组酶的应用提供基础数据,以p ET-28a为表达载体,在大肠杆菌(E.coli)中诱导表达获得能特异性水解硫酸酯的重组芳香基硫酸酯酶.并利用重组芳香基硫酸酯酶水解海藻龙须菜中的硫酸基团,以硫酸基含量和硫酸基脱除率为指标,利用单因素试验研究各因素对龙须菜粗多糖硫酸基水解过程的影响.试验确定了脱除龙须菜粗多糖硫酸基团的工艺条件,结果表明,重组芳香基硫酸酯酶水解龙须菜粗多糖的适宜工艺条件为:水解温度40℃,p H值7.0,初始底物5 g/L,加酶量108.14 U,振荡速率120 times/min,酶解反应2 h,在此工艺条件下脱除了78.4%的硫酸基团,凝胶强度提高2.1倍,凝固温度、融化温度分别为38.4℃和91.3℃.重组芳香基硫酸酯酶在酶解过程中水解龙须菜粗多糖中硫酸酯表现出较高的活力.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海洋热浪事件在全球范围内频发,且随着海洋升温有加剧的趋势,正深刻影响着海洋生态系统,但目前人们在海藻对海洋热浪生理生态学响应方面还缺乏系统的科学认知.在已有研究中发现,海洋热浪能显著降低冠型大型海藻光合色素和光合作用,从而导致其生物量下降甚至消亡;且相对于高纬度,低纬度海藻林应对海洋热浪表现得更脆弱.同时,海洋热浪加剧了海藻地理分布向极地扩张的趋势,促进草皮型海藻和一些耐高温微藻的光合作用和生长,从而导致近岸海藻林由冠型大型海藻向草皮型海藻的演化以及赤潮的暴发;海洋热浪还会导致近岸海藻群落结构同质化.一些海藻可以通过细胞应激反应和热适应来抵御海洋热浪,其从热浪中恢复的潜力大小取决于热浪的严重程度、海藻的物种特质、种间竞争及上行压力.未来的研究需要关注海洋热浪对养殖大型海藻的影响,并结合其他重要环境因子(如酸化、暖化和富营养化)来综合研究海洋热浪的效应.  相似文献   

17.
本文对香港主要农产品大米、食用油糖、肉类、蛋类、水海产品、果蔬花等市场的现状及发展趋势进行综合分析,借鉴香港农产品的市场情况根据汕头向现代化港口型城市发展的特点,其农产品既要适应本市市场的需求,又要输港及出口创汇,汕头农业可考虑发展海水养殖和海洋捕捞,建立家禽、优质果、蔬、茶出口基地,发展热带兰花,拓农业新品种螺旋藻的养殖,利用南澳岛特殊的地理位置发展观光农业和转口贸易等。  相似文献   

18.
测定了江蓠属Gracilaria和龙须菜属Gracilariopsis 5个物种的23个群体的ITS(含5.8S rDNA)序列,并结合GenBank数据库中现有江蓠科Gracilariaceae的16个物种的ITS序列进行分析,在不同分类阶元中探讨了序列变异和和系统进化关系。江蓠科海藻ITS序列长度在893~1 508 bp之间,种间遗传距离在0.041~0.600之间,种内遗传距离在0.000~0.012之间,其种间遗传距离均大于种内遗传距离;ITS系统发育聚类结果显示江蓠科分为两大分支,分别是江蓠属/Hydropuntia分支、龙须菜属/蓠生藻属Gracilariophila分支;江蓠科海藻5.8S序列种内种间变异很小,但存在稳定的属间区分位点,可用于属以上水平的分类鉴定;中国、美国和俄罗斯三地的真江蓠群体的ITS序列存在9个稳定的变异位点,可以将不同地理群体区分开。  相似文献   

19.
本文针对汕头电网的实际情况,分析了汕头电网无功补偿存在的问题,结合汕头电网和当前无功补偿技术发展的趋势,提出加强汕头电网无功补偿的技术手段和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20.
1998年10月~12月分别在浙江奉化潮头渡、宁海大佳河进行了羊栖菜养殖试验,结果表明:羊栖菜生长有明显的季节性,10-12月,4-6月份,水温15-23℃为其快速生长期,水层20-30cm生长正常,过浅有烂菜现象,过深生长缓慢,养殖方式以软式浮筏为最佳,在网箱养殖的海域大量养殖海藻能改善水质的富营养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