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方浩 《科技信息》2012,(26):165-167
随着微透析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开始关注到这项实验技术。微透析技术具有在体、实时、在线、高效等特点,为药物代谢动力学的发展提供了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本文综述了微透析技术的基本原理、组成、特点以及其在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中的应用,展望了微透析技术在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领域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
本文简要介绍了微透析技术的原理,对其在运动性中枢疲劳研究中神经递质的采集和与高效液相、毛细管电泳、质谱等精密分析仪器联用测定特定递质方面的应用进行了综述。比较微透析技术在运动性中枢疲劳研究中较其他采样技术的优越性,显示微透析技术在运动性中枢疲劳研究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
探讨了植物微透析取样前后探针体外回收率的变化情况。以植物激素为检测物,利用高效液相色谱仪进行测定,在每次微透析取样前、后测定微透析探针的体外回收率。结果表明:探针在最初使用时回收率相对偏低,接下来回收率会升高并达到最大值,然后逐渐下降;微透析探针在植物活体上取样可重复多次使用,且每次探针的体外回收率都各不相同,因此,在进行定量测定时,每次取样都须进行探针回收率的测定,以此来修正样品中待测物质的测定值。  相似文献   

4.
基于微创血糖检测中需要对组织液中葡萄糖浓度进行校准的要求,提出了一种利用微透析连续检测组织液中葡萄糖浓度的方法,研究了灌流速度、被测液浓度和温度等条件对回收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灌流速度从0.3μL/min上升到3.0μL/min时,回收率下降71.7%;组织液浓度变化对回收率没有明显影响,温度从25℃上升到58℃时,回收率则上升34.6%.此外,提出了一种模拟体内葡萄糖浓度连续变化的方法,并建立了实验系统,验证了微透析方法在葡萄糖浓度连续变化条件下用于组织液葡萄糖检测的可行性.为进一步开展动物实验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尿素氮、肌酐为指标,在间歇腹膜透析(IPD Intermittent PeritonealDialysis)中建立了尿素氮(BUN)和肌酐(Cr)的动力学模型,通过临床575例次腹膜透析验证,模型预测值与临床值有满意的吻合.它可用于 IPD 时患者体内 BUN、Cr 储量及每次透析后排出量的预测,及作 IPD 时 BUN、Cr 动力学监测,从而为患者提供最佳透析处方,这一模型已制成微机 BASIC 软件,临床使用方便.  相似文献   

6.
探讨血液灌流(HP)联合血液透析(HD)对尿毒症透析患者尿毒症毒素的清除率、透析相关并发症发生率、透析充分性的影响.32例透析患者随机分为HD治疗组和HP/HD治疗组,治疗6个月后,HP/HD组能明显清除尿毒症患者体内血清β2-MG和瘦素水平,降低透析过程中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透析充分性质量评分.HP联合HD人工肾模式...  相似文献   

7.
将毛细管区带电泳(CZE)与微透析采样技术联用,研究了盐酸雷尼替丁在家兔血液中的代谢过程.首先研究了毛细管电泳的pH值、缓冲液浓度、分离电压、进样时间等电泳条件对盐酸雷尼替丁与法莫替丁分离的影响.结果采用pH6.2磷酸缓冲液,分离电压为10kV,进样压力2758Pa,4s的条件,能够使盐酸雷尼替丁与法莫替丁达到基线分离,据此以法莫替丁为内标建立了一种测定盐酸雷尼替丁的方法,峰面积比与相应的盐酸雷尼替丁浓度在1.5×10-7g·mL-1~8.0×10-6g·mL-1范围内成线性关系(r=0.998),最低检测限9.0×10-8g·mL-1.药物代谢动力学参数由“NDST21”计算软件求得,代谢符合一室开放模型,其半衰期为89.8min.  相似文献   

8.
利用微机械加工技术、各向异性腐蚀技术研制了具有三维结构的微腔型传感器,微芯片(3×6mm^2)具有三维腔体(腔深300μm,铂工作电极1.21.2mm^2,Ag/AgCl参比)。工作电极与Ag/AgCl参比集成在同一微 芯片上,作者对微腔型电极进行了电化学特性的表征,并测试了微芯片上Ag/AgCl参比电极的性能,考察了微腔型传感器在化学传感器、生物传感器方面的初步应用。对H2O2,半乳糖进行检测。  相似文献   

9.
微型夹钳技术是微机电系统研究的重要内容,应用于微装配等领域,在微机电系统的研究及微型产品的研制开发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文选取微型夹钳技术最新研究中有代表性的成果进行了回顾,对微型夹钳的结构材料、制作工艺和工作原理等进行了分析,介绍了微型夹钳的最新研究进展,慨括了研究特点及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0.
无论是集成电路技术,还是微系统技术或纳米技术,其共同特征是功能结构的尺寸在微米或纳米范围,因此可以统称为微纳米技术。功能结构的微纳米化带来的不仅仅是能源与原材料的节省,而且导致多功能的高度集成和生产成本的大大降低。微纳米技术依赖于微纳米尺度的功能结构与器件。实现功能结构微纳米化的基础是先进的微纳米加工技术。本书作者力求全面介绍微纳米加工方面的各种技术,并且介绍了微纳米加工技术的最新进展。  相似文献   

11.
本书全面论述表面一微加工技术的各个方面,把表面微加工的制造工艺、微尺度现象和设计数据与物理形状及功能联系在一起,并介绍具体元件的理论和设计。全书分为一个引言和四个部分(含6章),第1章引言。第一部分制造(含第2~3章),介绍微制造工艺和微加工技术。第二部分设计(含第4~8章),论述微尺度物理学、力学、设计工艺、非理想工艺和设计技术。  相似文献   

12.
微化工技术是当前化学工程领域的研究前沿与热点。本文就微化工技术在均相、气-液和液-液两相反应体系中的应用,结合具体研究范例阐释微反应器内进行化学反应的可行性。与传统化工设备相比,微化工技术及其设备具有很大的开发潜力和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3.
微机电系统科学与技术发展趋势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阐明了微机电系统(MEMS)的学科内涵与应用范畴,着重介绍了国外MEMS的研究情况,研究表明微尺度下一些物理现象与宏观世界的存在差别;论述了LIGA加工、刻蚀技术等微制造技术。总结了国内的研究工作,给出了我国在基础理论、材料、工艺、元器件、测试及微系统等方面的研制情况,并提出发展我国微电机电系统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4.
对持续不卧床腹膜透析老年患者的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腹膜透析(PD)是慢性肾功能衰竭的替代疗法:连续不卧床腹膜透析(CAPD)的诞生,在慢性肾衰的透析疗法上开创了一个新纪元,其特点有设备简单,操作方便,疗效显著,实际治疗费用低。Jassal SV等报道老年病人占腹膜透析的40%以上,故对老年腹膜透析患者护理要引起特别重视。  相似文献   

15.
介绍了微机械的概念及其特点,着重介绍了目前微机械的加工技术。  相似文献   

16.
微机电系统(MEMS)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3  
微机电系统是源于微电子加工技术,融合了微机械制造、传感、致动及微控制于一体的系统。其特征尺寸极小,学科交叉广泛;技术研究包括微系统理论、设计建模、微机械加工、微器件集成等多个方面;学科分类涵盖了机械、力学、光学、流体、电磁学、生物学等各领域,在民品和军品领域有许多热点应用。本文介绍了微机电系统发展概况、微机电系统技术关键、微机电系统有关传感器,以及微机电系统热点应用和微机电系统技术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7.
葡萄糖氧化酶的膜透析发酵工艺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用膜透析法可减缓发酵过程中代谢物对葡萄糖氧化酶生物合成的阻遏作用。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带膜透析的发酵其产酶速率比对照(不带透析的发酵)高一倍,总产量提高30-50%。膜发酵过程中PH、NH2-N的变化较对照平缓。对透析条件也作了初步摸索。  相似文献   

18.
毛细管电泳法检测微透析液中的头孢唑林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微透析(MD)与毛细管电泳(CE)相结合,原位、在体、实时监测了家兔血液中头孢唑林钠(Cefazolinsodium,CFZ)浓度的变化,并初步研究了CFZ的药代动力学.结果表明,在50mmol/L的硼砂(pH9.5)缓冲液,20kV分离电压,214nm紫外检测的毛细管电泳条件下,以环丙沙星为内标,CFZ在15min之内与内标物及透析液中的其他物质达到了良好的分离.在此条件下,CFZ测定的线性范围为1~300μg/mL,检出限为0.3μg/mL(3σ),绝对检出限为2.7×10-12g.微透析灌流速度为3μL/min,探针透析率为31.8±6.8%(n=3).测定结果经NDST药动学软件分析表明,CFZ在家兔体内的清除半衰期为24.5min.  相似文献   

19.
张峰 《安徽科技》1998,(1):38-39
在现代化工业过程中,分离技术已成为化工、纺织、发酵、食品、建材等行业必不可少的关键技术。常规分离方法已不能适应高科技发展对分离技术的要求。为此,近若干年来,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开发、尝试新型的分离技术一直是许多科研、生产机构的重头戏。 微滤技术在工业分离过程中的应用历史并不长,但发展势头迅猛,特别在国外,大有取代其他分离方法的势头。陶瓷微滤因其独特的优点而在工业应用中独树一帜,形成了独特的陶瓷微滤应用系统。 1 陶瓷微滤的特点  相似文献   

20.
微纳制造技术是当前被世界各国研究人员重视的热点问题.阐述了微纳制造技术的背景和定义,着重介绍了几种典型的微纳制造技术及其应用情况,指出了我国在该领域的不足和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