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用辣根过氧化物酶(HRP)顺、逆行追踪技术,研究鸣禽类黄喉(巫鸟)延髓舌下神经核气管鸣管部(nXIIts)的中枢联系。向该核内微电泳入HRP后,发现在中脑背内侧核(DM)及端脑古纹状体粗核(RA)等处有密布的逆行标记细胞;在舌下神经气管鸣管支有标记纤维。结果表明,延髓舌下神经核气管鸣管部接受中脑背内侧核和端脑古纹状体粗核的传入投射;由它发出的轴突组成舌下神经气管鸣管支。因此,黄喉(巫鸟)的舌下神经核气管鸣管部是延髓内发声控制的基本运动神经核团。  相似文献   

2.
用HRP示踪方法研究金丝雀端脑原纹状体栎核的传入和传出投射,将HRP微电泳入该核内,观察其顺、逆行记物的分布,结果表明,原纹状体栎核接受上纹状体腹侧尾核新纹状体前部巨细胞核外侧部、原纹状体带核及蓝斑核的优越性传入投射,由原纹状体栎核发出的纤维支配中脑丘间核背内侧部和大下神经气管鸣管部。  相似文献   

3.
用CTB—HRP顺行示踪法,对鸽中脑丘间复合体背内侧核(DM)的传出投射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顺行终末标记出现在下列脑干部位:脑桥臂旁核腹外侧(PBvl)、延髓喙端腹外侧(RVL)、舌下神经核气管鸣管亚核(nⅫts)疑核(nAm)、后疑核(nRAm).这些标记以同侧为主.对侧DM亦发现顺行终末标记.这些结果提示,DM兼有发声控制与呼吸调节的双重功能.  相似文献   

4.
用辣根过氧化物酶(HRP)逆行示踪技术,对澳洲鹦鹉舌下神经气管鸣管支(NXⅡts)延髓运动团进行定位研究,结果显示在NXⅡts和上颈肌注射CTB-HRP后,逆标细胞出现在舌下神经核气管鸣管亚核(nXⅡts)、舌咽-迷走背运动核(nⅨ-X)、上脊髓核(SSP)和颈静脉神经节(jug·ggl)。nXⅡts对NXⅡts的支配是双侧性的(同侧为主)。这些结果表明,NXⅡts兼有发声运动和感觉传入双重功能。  相似文献   

5.
采用HRP顺、逆行束路追踪法,对中华大蟾蜍延髓听觉核团的纤维联系进行了研究。将HRP分别注入内耳囊和延髓上橄榄核。在同侧第八脑神经和延髓背侧核获得顺行纤维和终末标记;在双侧髓背侧核(对侧为主)获得逆行标记细胞,顺行终末档坊出现在同侧外侧丘系核及中脑半环隆枕主核和对侧上橄榄核。  相似文献   

6.
本实验采用辣根过氧化物酶法(HRP)对白腰文鸟(Louchura striata Swinnoei)的中脑丘间复合核背内侧亚核(DM)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中脑丘间复合核背内侧亚核的传出纤维投射到臂旁核腹外侧(PBVL)、凝核(nAm)。舌下神经气管鸣管亚核(nXⅠts)和后凝核(nRAm)。由此证明:中脑丘间复合核背内侧亚核(DM)既与发声运动有关,也与呼吸调节和体感传入有关。  相似文献   

7.
用CB-HRP顺、逆行追踪的方法,研究了鸣禽栗Wu前脑高级发声中枢(HVC)及其周围架区的传入,传出投射,结果表明,HVC接受丘脑葡萄形核、新纹状体前部巨细胞核内侧部,新纹状体界面核的传入投射,并发出纤维投射至旁嗅叶的X区和古纹状体粗核(RA);还通过架区间接联系听区复合体(L区)及脑桥的蓝斑核等。  相似文献   

8.
用CB-HRP顺、逆行追踪的方法,研究了鸣禽栗巫鸟前脑高级发声中枢(HVC)及其周围架区(shelf)的传入、传出投射.结果表明,HVC接受丘脑葡萄形核(Uva)、新纹状体前部巨细胞核内侧部(mMAN)、新纹状体界面核(NIf)的传入投射,并发出纤维投射至旁嗅叶的X区和古纹状体粗核(RA);还通过架区间接联系听区复合体(L区)及脑桥的蓝斑核(Loc)等.  相似文献   

9.
用HRP逆行示踪法证实了大鼠扣带回前部--丘脑腹侧基底核投射通路。当HRP注入丘脑腹侧基底核时,在同侧扣带回前部观察到标记的细胞,标记细胞密度背侧区比腹侧区高。上述结果表明扣带回前部神经元直接投射到同侧丘脑腹侧基底核,且背侧区的投射密度较大。  相似文献   

10.
白腰文鸟古纹状体粗核的纤维联系和机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实验对白腰文鸟的古纹状体粗核(RA)进行了电刺激和HRP法研究,结果发现:①电刺激RA核,出现呼吸频率的加快、竖羽、鸣叫、流涎、眨眼等动作。②HRP法研究表明,RA核与中脑丘间复合核背内侧亚核(DM)、上纹状体腹侧尾核(HVC)、新纹状体巨细胞核外侧部(LMAN)、古纹状体带核(TN)、蓝斑(Loc)等都有纤维联系,这就提示RA核除了与发声运动有关之外,还与植物性神经系统有关。  相似文献   

11.
白腰文鸟古纹状体粗核神经纤维联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实验采用辣根过氧化物酶(HRP)顺逆行追踪法,对白腰文鸟的古纹状体粗核(RA)的纤维联系进行了研究,实验表明:端脑内发声控制的主要运动神经核团——古纹状体粗核(RA)除了与发声控制神经核团有纤维联系之外,还与其他神经核团有纤维联系.  相似文献   

12.
两种鸣禽鸣啭控制核团体积的季节性变化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用Nissl染色和HE染色,通过定量分析研究了鸣禽粟巫和燕雀鸣啭控制核团体积的季节性变化,同时对睾丸体积的季节性变化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鸣禽前脑三个主要鸣啭相关核团上纹状体腹侧尾核,古纹状体粗核,旁嗅叶的X区的体积存在显著的季节性差异。睾丸的体积和重量亦呈显著的季节性变化,这些结果揭示,鸣禽鸣啭能力的季节性变化是受鸣啭控制核团体积和睾酮水平季节性变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两种鸣禽发声中枢注入HRP标记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14.
分别将HRP微电泳入黄雀的上橄榄核(SO)、角状核、层状核和巨细胞核,观察其顺、逆行标记物的分布.结果表明,SO接受同侧层状标和双侧角状核的传入,双侧SO之间有交互投射,SO的纤维投射至外侧丘系核腹侧部、外侧丘系腹核和中脑背外侧核.因此,它属于听觉传入通路中的第二级中继站.此外,SO向巨细胞核投射并形成巨细胞核→层状核→SO→巨细胞核的闭合环路.此环路可能参与听觉信息的反馈及声源定向等的初步整合机能.  相似文献   

15.
为确定雄性鸣禽前脑发声控制核团体积的侧别差异,进而为一侧优势提供形态学依据,以东北常见鸣禽栗鹀(Emberiza rutila)成体为实验材料,采用冰冻连续冠状切片、焦油紫染色、图像分析等方法比较了雄性栗鹀左右侧发声控制核团的体积差异.结果表明:雄性栗鹀前脑发声控制核团的体积有明显的侧别差异,即左侧高级发声中枢(high vocal center,HVC)、古纹状体粗核(nucleus robust archistriatum,RA)、嗅叶X区(Xarea)的体积均比右侧的体积大,分别是右侧同名核团体积的1.14,1.30和1.1倍;而与鸣唱运动无关的核团,如位于延髓的螺旋内核(nucleus spitiformis medialis,SpM)则无明显的侧别差异.说明鸣禽鸣唱运动的高级控制中枢在形态学上存在明显的侧别差异.  相似文献   

16.
鲫鱼尾部神经分泌系统支配的HRP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7.
应用免疫组化方法对鸣禽粟鹀(Emberiza rutila)鸣啭控制核团内GABA能神经元的分布进行了研究,在高级发声中枢(HVC,high vocal center),古纹状体粗核(RA,the robust nucleus of the archistrialum),X区(Arca X)3个前脑核团内有GABA样免疫反应出现.HVC和RA中GABA能神经元胞体大小存在性别和季节间的差异.结果提示GABA能神经元可能参与了鸣禽鸣啭的产生和鸣啭学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