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海藻酸钠作为固定化细胞包埋剂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正交实验和单因素实验,研究了包菌量,海藻酸钠(SA)浓度,交联时间和小球直径四个因素对海藻酸钠包埋菌株的脱氮性能的影响,并优选出最佳包埋条件.在最佳包埋条件下包埋的脱氮菌株的脱氮性能优于其游离状态下的脱氮性能.  相似文献   

2.
从冬季污水处理厂活性污泥中筛选出一株在低温及好氧条件下具有脱氮除磷功能的菌株,经16Sr DNA序列分析鉴定为不动杆菌,命名为Acinetobactersp.Z1.在10℃条件下探究菌株Z1的脱氮除磷性能及氮磷转化途径.结果表明,菌株Z1能够利用NH4+-N或NO3--N为唯一氮源,以及NH4+-N和NO3--N为混合氮源进行脱氮除磷.菌株Z1在碳源为乙酸钠,m(COD)/m(N)≥20,m(P)/m(N)=0.2,中性或弱碱性溶液中,摇床转速n≥100r/min的条件下具有良好的氮磷去除效果,NH4+-N和PO43--P最大去除率可分别达96.0%和97.9%.菌株Z1的氮转化途径主要是同化,同时也能通过异养硝化-好氧反硝化作用脱氮.菌株Z1可以在好氧条件下除磷,在厌氧条件下不释放磷.实验结果表明菌株Z1在低温条件下具有良好...  相似文献   

3.
研究硫酸盐还原菌(SRB)固定化小球还原性能的影响因素.采用海藻酸钙包埋法来固定硫酸盐还原菌株,分析不同因素对固定化SRB小球还原硫酸盐效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SRB固定化最佳时间是菌株增殖64h;最佳包埋条件为:海藻酸钠4%、菌液浓度30%、CaCl2 溶液浓度4%;小球在氯化钙溶液中的最佳凝胶化时间为4 h;小球的最佳颗粒粒径为1 mm;最佳环境因素是:温度35℃、pH 6.5~7.0、球液配比量1∶10.不同因素下固定化SRB小球对硫酸盐的还原效率最高可达98.76%.  相似文献   

4.
固定化微生物处理甲醇废水的包埋条件优化选择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实验选取高浓度的甲醇废水,利用固定化包埋技术对甲醇废水进行污染物降解处理实验研究.分别以海藻酸钠和聚乙烯醇(PVA)为包埋材料,包埋驯化后的活性污泥,制成固定化小球颗粒,对甲醇废水中COD的降解为指标进行了正交试验.确定出海藻酸钠和聚乙烯醇的最佳包埋条件,并对在最佳包埋条件下制成的固定化小球进行了性能的改进.同时通过对固定化颗粒小球的比表面积、传质性能的测定以及电镜扫描分析了固定化小球的性能.实验表明,交联时间是固定化颗粒活性的主要影响因素;2种材料均有适合微生物附着生长的网状结构;加入添加剂后,PVA固定化小球的机械性能进一步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5.
一株异养硝化菌的筛选及其脱氮条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从生活污水生物脱氮除磷装置中分离到一株脱氮效果较好的异养硝化菌株,脱氮过程中无亚硝酸盐氮积累质量,只有少量硝酸盐氮积累.在实验室条件下,初步探讨了不同温度、pH值、摇床转速、碳氮比、氨氮质量浓度对YY4菌株脱氮作用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温度为30℃、pH值为9.0、摇床转速150r/min、m(C)/m(N)为10、氨氮质量浓度为100mg/L时,YY4菌株具有最佳的脱氮效果.应用该菌株对宜兴生活污水和南京某化工厂废水氨氮脱除效果的结果显示,去除率分别为89.54%(9h)和95.79%(36h).  相似文献   

6.
杨慧  金顺  宁海丽 《科技信息》2009,(33):T0016-T0017,T0046
通过初步正交对比实验发现:聚乙烯醇包埋(pVA)法比海藻酸钠(CA)法更适合废水处理。实验进一步在交联剂CaCl2质量浓度为4%,小球粒径3mm,PVA:海藻酸钠质量比为8:1作为包埋的固定条件前提下,以PVA和海藻酸钠混合质量浓度(因素A),凹凸棒土的质量浓度(因素B),活性污泥质量浓度(N素C)为影响因素,每个因素选取3个水平,采用L9(3^4)进行正交,通过凝胶小球的成球性和生物活性确定最佳材料配比为A1B2C2(8%,2.5%,10%)。实验表明添加凹凸棒土具有对聚乙烯醇包埋fPVA)法的改性作用.  相似文献   

7.
考查碳源(醋酸钠、柠檬酸钠、葡萄糖、甘油、糖蜜、甲醇和蔗糖)、pH值和温度这3个条件对脱氮菌株HN18脱氮能力的影响.结果显示:以糖蜜作为碳源不但使菌株HN18对氨氮、硝酸盐氮的去除率高,亚硝酸盐氮的积累量少,而且价格低、原材料来源广泛,能得到较高的经济效益;菌株HN18生长和脱氮的最适pH值为7.5,最适温度为30℃.  相似文献   

8.
复合脱氮菌群的构建及其脱氮特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筛选得到的5株性能良好的异养硝化-好氧反硝化菌,采用两两组合方式,构建出了优于单一菌株脱氮活性的复合菌群F1.研究了该复合菌群的生长曲线,探讨了盐度对复合菌群F1的脱氮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复合菌群F1在盐度2.0%,3.5%的条件下均能生长.在盐度0,2.0%,3.5%的条件下,NH4+-N和TN去除率在48,84,96 h时均达到80%以上,值得一提的是,复合菌群F1在盐度2.0%时,NH4+-N和TN去除率仍很高,均在94%以上.复合菌群F1在处理实际味精废水方面具较高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通过探索性实验,确定了三种耐冷菌培养基,分别用于培养耐冷细菌、耐冷放线菌和耐冷霉菌.培养出的耐冷菌株在6℃条件下被分离纯化,然后通过一系列实验分别鉴定它们的生理特性并检验它们的脱氮能力,并测定pH值、温度对脱氮效果的影响规律.实验结果显示pH值为7~8时,各菌株生长得最好;生物荧光层析光谱实验发现三种菌株都在15℃左右活性最大,0℃以下仍有一定的活性,高于35℃时,基本失去正常的代谢能力.当实验菌液投加量为5.0%,实验温度为6℃,三种耐冷菌对氨氮的去除率分别为57.7%、59.0%及58.7%,相同条件下,投加混合菌种可使氨氮的去除率提高到67.2%.  相似文献   

10.
以筛选分离得到的好氧反硝化菌HG-7为研究对象, 经过16S rRNA同源性分析, 初步鉴定该菌株为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 sp.)。对菌株HG-7反硝化功能基因的扩增结果表明, 菌体HG-7内存在好氧反硝化功能基因napA和nirK, 证实该细菌为好氧反硝化细菌。对菌株的脱氮特性和影响因素的研究表明, 以硝酸盐氮为氮源时, 菌株的最适碳源为乙酸钠和丁二酸钠, 最佳C/N比为6~10, 最适宜的温度范围为26~30℃。在上述条件下, 菌株HG-7的好氧反硝化活性较高, 48小时内对100 mg/L硝酸盐氮的去除率可达98%, 且在反应过程中亚硝酸盐氮积累量较低。以亚硝酸氮为唯一氮源时, 低浓度条件下可实现100%的氮素去除率; 高浓度条件下, 脱氮速率则受到明显的抑制, 对91.4 mg/L的亚硝酸盐氮氮去除率约为40%。因此, 将该菌株应用于废水的脱氮处理, 可实现氮素的有效去除, 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为探讨光合细菌固定化后对铜绿微囊藻的抑制作用,比较了光合细菌的5种不同固定化方法及其特性,确定了最佳的固定化方法;在实验室条件下进行菌藻共同培养,通过试验研究了固定化后的光合细菌与游离光合细菌对铜绿微囊藻生长的影响差异并确定了固定化光合细菌的最佳投加量。结果表明:采用沸石、碳酸钙和海藻酸钠混合包埋光合细菌的固定化方法最佳;固定化光合细菌对铜绿微囊藻抑制作用显著,为83.55%,而相同量的游离光合细菌的抑制作用只有26.81%;最佳固定化光合细菌投加量为36 g / L。  相似文献   

12.
固定化微生物去除地下水中氯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索固定化微生物技术去除地下水氯苯的最佳条件,采用聚乙烯醇(PVA)和海藻酸钠为包埋剂,培养了含氯苯的菌泥驯化培养的微生物,以制备固定化微生物小球,处理地下水中的氯苯.本研究从机械强度,传质性,氯苯降解率等方面综合考虑,利用正交实验确定了制备固定化微生物小球的最佳条件,并对固定化微生物和游离微生物降解氯苯的效果进行了比较.另外,还对固定化微生物降解地下水中氯苯的影响因素进行了探讨.实验结果表明,氯苯初始浓度大于20mg/L,固定化微生物降解氯苯效果好于游离微生物的.当小球粒径为1mm,菌液接种量为8%,氯苯初始浓度为80mg/L,pH值为7.0左右,盐度低于1.5%,控制培养温度为10℃,摇床转速为120r/min时,固定化微生物降解性能较好.  相似文献   

13.
采用聚乙烯醇作为有效微生物群固定化载体,海藻酸钠为成型助剂,通过聚乙烯醇-硼酸交联法制备固定化细胞,并探讨了固定化有效微生物群的特性.结果表明聚乙烯醇是有效微生物群固定化的良好载体,聚乙烯醇-硼酸交联法制备的固定化细胞呈球状,大小均匀,具有较好的脱氮生物活性、较好的机械稳定性和抗溶剂酸碱度.  相似文献   

14.
选用海藻酸钠(CA)和聚乙烯醇(PVA)混合物作为包埋载体,对经富集培养的以反硝化聚磷菌为主的活性污泥固定化制备方法进行了研究.利用正交实验考察了包埋菌体量、海藻酸钠质量分数、沸石添加量和交联时间对固定化菌除磷效果的影响,着重研究了包埋菌体量和沸石添加量这2个显著性影响因素对固定化小球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制备固定化反硝化聚磷菌的最佳包埋条件是:PVA质量分数为8%,CA质量分数为3%,包埋菌质量体积浓度为25g/L,沸石质量体积浓度为20 g/L,固定化小球交联时间为18 h.  相似文献   

15.
微氧条件下固定化颗粒污泥的氯酚降解及菌群结构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将氯酚优势好氧菌与厌氧颗粒污泥以三种不同方式组合:(1)以聚乙烯醇和海藻酸钠为载体,采用冷冻法将氯酚优势好氧菌和厌氧颗粒污泥进行混合固定;(2)将氯酚优势好氧菌单独固定后再与厌氧颗粒污泥混合;(3)将氯酚优势好氧菌直接投加到厌氧颗粒污泥.比较三种固定化颗粒污泥在微好氧及厌氧条件下的五氯酚降解效果.结果表明:在氯酚优势好氧菌和厌氧颗粒污泥的混合固定中,微好氧条件下可通过厌氧菌与好氧菌的协同作用实现氯酚的厌氧好氧同时降解,而在厌氧过程中,三种固定化颗粒污泥的氯酚降解速率没有明显差别.厌氧好氧活性实验也进一步证实了固定化颗粒污泥中厌氧、好氧菌活性的存在,并进一步推导出了微氧条件下氯酚固定化颗粒污泥的菌群结构.  相似文献   

16.
四氧化三铁吸附包埋固定辣根过氧化物酶及其应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建立了Fe3O4吸附包埋固定辣根过氧化物酶,并与明胶、开孔明胶、海藻酸钠3种不同的固定化方法载体进行了比较,发现该固定化方法具有较高的固定效率。对固定化酶与自由酶的稳定性进行了比较,发现Fe3O4吸附包埋固定化HRP的稳定性高于其他固定化HRP和自由酶。此外,测定了不同戊二醛浓度、交联时间、给酶量、Fe3O4使用量及明胶浓度对 辣根过氧化物酶固定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固定化反应的最佳条件如下:最佳给酶量与Fe3O4用量比例约为95u HRP/g Fe3O4,最佳Fe3O4用量与凝胶比例为1.0g Fe3O4/10mL 10%~20%,最适戊二醛浓度和交联时间分别为0.5%和30min。在此条件下制备的辣根过氧化物酶 活性约为1.1u/g,酶活固定率约为15%。该固定化酶重复应用于PCP催化去除反应,可获得稳定的PCP去除率。  相似文献   

17.
初步研究了苏云金杆菌以色列变种(Bacillus thuringiensis var.israelensis de Barjac,以下均用B.t.i简称)对水环境中出现的摇蚊幼虫的毒杀效果,并采用聚乙烯醇(PVA)加少量海藻酸钠及活性炭的方法固定B.t.i.结果表明,控制质量百分比分别为10%PVA、1%海藻酸钠和20%活性炭,采用4?Cl2的饱和硼酸溶液(pH为6.7)作为交联剂且交联时间为24 h时,制得的凝胶颗粒机械强度好,操作简单.B.t.i以及固定化微球对摇蚊幼虫具有很高的毒力作用,微球缓慢释放B.t.i.  相似文献   

18.
采用聚乙烯醇-硼酸法对WXZ-2、WXZ-8两株菌进行了包埋固定化,通过正交试验优选出较佳包埋条件,即包菌量4%、PVA质量浓度5%、交联时间12 h、小球直径2.5 mm.通过对冷冻干燥,40℃干燥两种保存方式下小球的外观表现、机械强度、微生物活性以及吸附性的测试与比较得出,40℃干燥保存的包埋小球有着更好的活性、机械强度与吸附性能,是一种更理想的干燥保存方式.  相似文献   

19.
抗癌酶制剂L—天冬酰胺酶在甲壳素上的固定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以甲壳素为载体固定化L-天冬酰胺酶的最适条件,探讨了固定化L-天冬酰胺酶的一系列理化性质。交联剂用量、缓冲液pH值和载体活化时间均对L-天冬酰胺酶的固定化有一定影响,得到的固定化L-天冬酰胺酶的活力回收可达25.4%。固定化L-天冬酰胺酶理化性质的实验研究表明,酶经固定化后,对蛋白水解酶的稳定性及存贮稳定性均较游离酶有很大程度的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