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探究同伴支持、大学生情绪适应与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之间的关系,采用同伴支持量表、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量表和大学生适应量表中情绪适应分量表对720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发现,大学生情绪适应现状较好,在性别、年级、留守经历上有显著差异,女生情绪适应得分显著高于男生,老生情绪适应得分显著高于新生,无留守经历学生情绪适应得分显著高于有留守经历学生。同伴支持对大学生情绪适应有显著正向预测作用;同伴支持对大学生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有显著正向预测作用;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对大学生情绪适应有显著正向预测作用;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在同伴支持与大学生情绪适应之间的部分中介作用显著。  相似文献   

2.
为探讨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对情绪启动效应的影响,对54名大学本科生在高兴、悲伤和愤怒情绪刺激下情绪启动效应后的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进行测定。结果表明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对情绪启动有影响,其中,表达积极情绪的自我效能感(POS )高的人,在呈现积极启动刺激后情绪启动效应更显著;调节沮丧/痛苦情绪的自我效能感(DES)低的人,在呈现悲伤刺激后的情绪启动效应更显著;但管理生气/愤怒情绪的自我效能感(ANG)的高低对愤怒情绪刺激下的情绪启动效应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3.
情绪调节效能感是个体对能否有效调节自身情绪状态的一种自信程度。采用情绪调节自我效能量对韶关学院大学生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的现状进行调查,结果显示:韶关学院大学生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总体上处于中等水平,群体分特征呈正态分布。其中理科生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优于文科生,男生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优于女生,高年级学生的情绪调节效能感优于低年级学生,家庭关系越好的学生优于家庭关系差的学生。高校应当根据大学生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的实际,采取相应措施增强大学生情绪和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4.
李晓云  史运芳 《科技信息》2011,(26):399-399,401
本文以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量表的发展为线,对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的理论与实证研究进行了概述总结与简评,并为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接下来的研究做出展望。  相似文献   

5.
常欣 《科技资讯》2014,(30):234-234
目的分析医学生情绪管理能力与其自我效能感之间的关系。方法通过情绪管理能力调查问卷和自我效能感自测表对医学院的学生做相关情况调查统计分析。结果在情绪管理能力上,医学生(137.49±15.31)的得分高于正常情况(134.81±15.24),同时其能力在学生的性别、是否独生、年级和城乡上没有统计学意义;而情绪管理能力与自我效能感之间呈现弱正关联,自我效能感得分最高的情感管理能力为(3.78±0.46),高于自我效能感最低的情绪管理能力得分(3.43±0.45)。结论自我效能感较高的医学生,在情绪管理能力上显得更优秀。  相似文献   

6.
员工流动性大,将严重影响创业企业可持续发展。基于社会认知理论和资源保存理论,运用层级回归和Bootstrap方法,以361名企业员工为样本探究了压力知觉与离职意愿之间的关系,通过引入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和职场友谊分别作为中介变量和调节变量,构建了一个有调节的中介模型。研究表明:(1)压力知觉对员工离职意愿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在上述关系中起中介作用;(2)职场友谊不仅在压力知觉与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之间起调节作用,同时还在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对压力知觉与离职意愿之间的中介作用中起着调节作用;(3)当员工具有较高职场友谊时,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在压力知觉与离职意愿之间的中介作用更显著。研究结果对员工心理建设和单位组织环境建设提供参考,以减少人员离职率。  相似文献   

7.
鉴于以往不同理论关于求职自我效能对求职行动的影响提出了不同的预期,以338名不同地区的大学生被试为样本,依据社会认知理论、目标层次理论和控制理论,并结合动态求职理论和双维度求职模型,试图对以往理论加以整合,并探究求职自我效能对求职行动的影响机制。研究发现,求职者的情绪调节能力在上述关系中起到调节作用。对于情绪调节能力较低的个体来说,求职自我效能对求职行动存在显著的预测作用;而对于情绪调节能力较高的个体来说,求职自我效能对求职行动的预测作用并不显著。研究结果拓展了求职行为影响机制的研究,发现对于不同情绪调节能力的个体,自我效能对求职行为的影响不同。同时对大学生求职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8.
在现实的社会生活中,羡慕与嫉妒这种情绪情感,我们每个人都会有,过多的这种情感,会在一方面会阻碍我们的人际关系的正常发展,另一方面又严重的降低我们的自我价值感。本文从进化心理学的角度,研究嫉妒与羡慕的深层心理,从而可以提高自我的价值感,把羡慕与嫉妒这种情感引向健康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9.
本文的研究对象为大学生,通过发放问卷收集调查数据,运用相关统计方法对数据进行整理分析,探讨大学生自我效能感、学业情绪与学业倦怠三者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大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学业情绪与学业倦怠整体状况良好;自我效能感与学业倦怠之间有负向相关,自我效能感越高,学业倦怠水平越低;学业情绪在自我效能感与学业倦怠间起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0.
以334名大学生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运用多元方差分析、相关分析及回归分析等统计方法,考察大学生学业情绪与学业自我效能感的关系。结果发现:(1)大学生学业情绪不存在年级差异,大学生学业情绪存在性别、专业显著差异;(2)学业情绪的4个维度与学业自我效能感存在显著相关;(3)自豪、兴趣、放松、学业情绪维度中的积极低唤醒情绪和积极高唤醒情绪对学业自我效能感产生影响。说明学业情绪与大学生学业自我效能感存在相关关系,学业情绪对学业自我效能感产生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1.
采用《生活定向量表》(LOT)和《青少年情绪调节能力调查问卷》对156名初中生气质性乐观、情绪调节策略进行测试,探讨初中生气质性乐观与情绪调节策略之间的相关研究。结果表明:独生子女气质性乐观的乐观维度得分显著高于非独生子女;初中生气质性乐观的乐观维度与其情绪调节策略的情绪知觉、情绪评价、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应用情绪调节策略、情绪控制和情绪调节反思六个维度呈现出显著正相关;气质性乐观的悲观维度与其情绪调节策略的应用情绪调节策略维度呈正相关,与其情绪调节策略的情绪调节反思维度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12.
大学生职业成熟度与情绪智力:自我效能的中介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397名大学生被试为样本,检验了情绪智力对大学生职业成熟度的影响.研究运用了相关分析和结构方程分析,结果发现大学生的情绪智力和一般自我效能对职业成熟度有直接的预测作用;同时一般自我效能在情绪智力和职业成熟度之间起不完全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3.
自我接纳在大学生完美主义与抑郁间的调节和中介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检验自我接纳在大学生完美主义与抑郁之间关系的调节和中介作用.方法:采用中文版完美主义量表(CFMPS)、自我接纳问卷(SAQ)、抑郁自评量表(CES-D)对1587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自我接纳对行为的迟疑-抑郁具有显著缓冲作用.自我接纳是"担心错误"、"行为的迟疑"、"条理组织度"、"个人标准"、"适应不良完美主义"与抑郁之间的完全中介变量,是"父母期望"与抑郁之间的部分中介变量.结论:提高青少年的自我接纳水平,将有利于降低青少年适应不良完美主义对抑郁情绪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抽取广西师范大学和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大学生共360名作为被试,采用《自我同一性过程问卷》(EIPQ)、《父母教养方式量表》(EMBU)以及《父母依恋量表》(IPPA)工具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大学生自我同一性探索和投入存在性别、民族、是否独生和年级上的差异,并存在不同年级专业间和不同居住地专业间的差异;不同自我同一性状态的大学生在同伴依恋和父母依恋以及父母情感温暖、理解、父母惩罚、严厉、父母拒绝、否认和父母偏爱被试上差异显著。自我同一性意识投入和意识探索与同伴依恋和父母依恋、父母情感温暖、理解、父母偏爱被试呈显著正相关,与父母惩罚、严厉和父母拒绝、否认呈显著的负相关。自我同一性人际投入与同伴依恋和父母依恋、父母情感温暖、理解呈显著正相关;与父母惩罚、严厉和父母拒绝、否认呈显著的负相关。自我同一性人际探索与与同伴依恋和父母依恋、父母情感温暖、理解、父母偏爱被试呈显著正相关。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父母情感温暖、理解可以正向预测人际探索和人际投入;父母情感温暖、理解、父母偏爱被试可以很好地正向预测意识探索和探索总分;父母依恋可以正向预测意识投入。父母依恋和同伴依恋可以正向预测投入总分。  相似文献   

15.
为明晰辱虐管理、负性情绪和自我损耗对反生产行为的作用机理,在文献研究和开放式访谈的基础上,建立四者关系的假设模型。采用辱虐管理量表、负性情绪量表、自我损耗量表和反生产行为量表对395名员工进行调查,通过SPSS和AMOS进行相关分析和中介效应检验验证假设模型。结果表明:辱虐管理、负性情绪和自我损耗三者均与反生产行为呈显著正相关;辱虐管理既直接预测反生产行为,又间接影响反生产行为;间接影响主要通过负性情绪和自我损耗的独立中介作用,以及负性情绪和自我损耗的链式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6.
与传统智力理论不同,情绪智力强调能力的情绪因素。戈尔曼的研究动机在于运用情绪智力概念去解释个体的绩效和成功。研究发现,管理者的情绪智力是管理绩效的重要影响变量。管理者进行成功管理,应从自我情绪意识、自我情绪调控和激励、"情感移入",以及协调人际关系4个方面来提升情绪智力。  相似文献   

17.
该研究考察大学生自我控制与情绪、行为问题的关系以及应对方式的中介作用。采用《自我控制问卷》《简易应对方式问卷》和《成人自我报告》测量372名大一新生的自我控制、应对方式,以及焦虑/抑郁与攻击行为。中介作用分析结果显示:自我控制与焦虑/抑郁和攻击行为呈负相关;积极和消极应对在自我控制和焦虑/抑郁和攻击行为之间起中介作用且两者效应相当。总之,大学新生的自我控制与应对方式对其情绪和行为问题有较好的解释力,应对方式是自我控制与情绪、行为问题关系之间的一个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18.
情绪智力是指个体在识别、理解自己与他人情绪状态的基础上,处理问题和调节行为表现的能力。了解自我、管理自我、自我激励和识别他人情绪这四个方面都是为了更好识别自己和他人的情绪信息,情绪智力的培养可以从家庭、学校和个人三个方面展开,以提高沟通能力。  相似文献   

19.
为了厘清高中生的应对方式概念及类型并探讨高中生应对方式与自我效能的相互关系,采用高中生应对方式问卷、自我效能问卷对386名高中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发现:①问题解决、寻求社会支持、合理解释与自我效能感呈显著的正相关;忍耐、逃避、发泄情绪、幻想否定与自我效能没有显著相关;②问题解决、合理解释和幻想否定对自我效能感有显著的影响。说明:高中生的自我效能与应对方式二者是一种相互促进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对排球运动员在比赛中产生情绪变化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提出利用两类调控方法来解决情绪变化:一类是运动员在教练员辅助下进行的调控方法;另一类是运动员自我调控方法.前者包括信心鼓励法、模拟实战训练法、适宜活动调节法、教练引语诱导法和教练形象诱导法等,调节运动员的情绪状态;后者包括自我表象调节法、娱乐活动调节法、静息放松调节法、呼吸节奏调节法、自我暗示语调节法和教练员的言行调节法等,以及端正参赛动机、树立正确的胜负观、确定恰当的注意指向目标和依靠集体力量稳定全队情绪的观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