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不锈钢化学着色的条件和控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通过试验得出了奥氏体不锈钢化学着色的工艺条件,找出了着色过程中成份和pH的变化规律。自选添加剂的加入改善了着色膜的质量和工艺条件。初步判明不锈钢着色膜系半导体膜。不锈钢经着色、硬化后耐蚀性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2.
通过化学着色法对304HC,316,316L不锈钢进行了着金黄色及其热水固膜后处理,运用动态极化曲线扫描法测定了其点蚀击穿电位,结果表明,3种不锈钢着色后的点蚀击穿电位提高80-100mV,耐蚀性能明显提高;热水固膜处理后的彩色不锈钢。304HC不锈钢的点蚀击穿电位又提高了80mV,耐腐蚀进一步增强。  相似文献   

3.
不锈钢着色技术是一项具有发展潜力的新兴技术,通过使用化学镀INCO的方法,在奥氏体不锈钢1Cr18Ni9Ti的表面可获得不同的彩色镀层。研究了不同配方的着色液及封闭液对不锈钢表面着色,耐磨性和附着力的影响,结果表明,着色后的不锈钢不仅色彩鲜艳,而且还保持了原不锈钢的优良性能,同时使不锈钢获得彩色镀层,使不锈钢的着色过程缩短,色膜光亮度好,减少工艺过程,降低成本。  相似文献   

4.
奥氏体不锈钢化学着色法的工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不锈钢着色技术是一项具有发展潜力的新兴技术,通过使用化学镀INCO的方法,在奥氏体不锈钢1Cr18Ni9Ti的表面可获得不同的彩色镀层.研究了不同配方的着色液及封闭液对不锈钢表面着色,耐磨性和附着力的影响,结果表明,着色后的不锈钢不仅色彩鲜艳,而且还保持了原不锈钢的优良性能,同时使不锈钢获得彩色镀层,使不锈钢的着色过程缩短,色膜光亮度好,减少工艺过程,降低成本.  相似文献   

5.
不锈钢着色的电化学原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按照电化学的基本原理,讨论了在着色过程中,不锈钢电势的性质、控制因素以及不锈钢电势与氧化物膜厚的关系。利用实验数据,获得了不锈钢电势与氧化物膜厚,氧化物膜厚与着色时间以及不锈钢电势与着色时间之间的经验方程式。  相似文献   

6.
张立杰 《科技资讯》2015,13(1):75+77
不锈钢具有优异的耐蚀性、耐磨性、成型性、相容性以及在宽温度范围内的强韧性等特点,目前已在重工业、轻工业、生活用品及建筑装饰等领域有着广泛应用。该文分析了不锈钢化学着色法的机理及彩色不锈钢的显色原理,介绍了目前不锈钢化学着色的研究现状和着色方法,由于在着色方法上大多采用INCO法,此法虽工艺简单,成本经济,但着色温度高,颜色重现性较难控制,对环境的污染严重,所以不含铬的绿色环保型着色法是当今不锈钢化学着色的一种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7.
为了提高奥氏体不锈钢着色速度在着色过程中加入定量的添加剂优化着色效果,通过化学法着色和热水封闭实验得出添加剂在着色液和封闭液中的最佳含量.分析不同配方的着色过程和封闭过程,比较着色后不锈钢的性能,得出最佳的着色液和封闭液配方,为在生产中应用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相似文献   

8.
综述了国内外不锈钢化学着色法的研究现状和进展。国外从实验室阶段研究工业化生产阶段直到生产线的建立大约用了45年的时间,至今仍在着色工艺和色调的搭配上不断发展。国内正在由实验室研究阶段向工业生产阶段转化。随着着色工艺的成熟和稳定,彩色不锈钢的价格将逐渐与国民经济的发展水平相适应,从而得到迅速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化学着色过程中彩色不锈钢电位的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了化学着色过程中不锈钢电位与时间关系的测定结果,以及彩色不锈钢颜色与着色电位的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10.
本文着重研究了不锈钢着色工艺的光亮性、均匀性、牢固性及重现性的影响因素,探讨分析了有效的解决方法。实验表明:预处理是解决不锈钢着色的色膜均匀、光亮、牢固性的关键,而色膜的耐磨性则取决于正确的坚膜处理。色膜的重现性,除与上述各因素有关外,依据电位配色的原理,选择促使具有明显起色电位的添加剂至关重要。这样,不仅使不锈钢色调的重现性得到有效的控制,还提高了染色膜的质量,加速染色膜的形成速度,为不锈钢着色的工业生产提供了有利条件。该工艺能获色泽有十几种,并可随意选择。膜层并具良好的耐磨损、抗污染、耐腐蚀不变色的特点。  相似文献   

11.
黄金分割理论在诸多造型艺术里有广泛的理论意义,在数字色彩领域同样也具有应用价值,通过大量案例比对分析,研究黄金分割理论应用在数字色彩定量设计中的实际效果,探索黄金分割理论应用于数字色彩设计的有效依据。  相似文献   

12.
色彩黄金分割配色法在多媒体课件开发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基于黄金分割理论,运用数理分析方法,采用实例验证,研究了黄金分割在多媒体课件配色中的理论与方法。  相似文献   

13.
作者在研究中发现常压等离子体喷枪产生的低温等离子体能够在常温和常压下诱变活体微生物。野生脱胶菌被这种喷枪产生的等离子体处理后用于脱胶在几天内能够产生很好的脱胶效果。在提取脱胶液的菌种时,作者在普通培养基上发现了一种金黄色微生物和一种灰白色微生物,这些菌种至少在形态学上不同于原始出发菌。经初步研究,作者发现这种灰白色菌种比出发菌和金黄色菌种更具脱胶能力。  相似文献   

14.
氯化亚锡还原光度法测定磷含量时,酸度对实验的影响较大,氢离子浓度低于0.4 mol/L时,钼酸铵可以直接与氯化亚锡反应,溶液显蓝色,测定的理想酸度在0.5~0.6 mol/L;此外,显色反应后,应在10~30 m in测定完成。  相似文献   

15.
通过试验确定了一种工业废水中镍含量的快速测定方法。先用过硫酸铵将废水中镍(Ⅱ)氧化为镍(Ⅳ)、铁(Ⅱ)氧化为铁(Ⅲ),再用柠檬酸铵掩蔽铁(Ⅲ)、铜(Ⅱ)离子,在pH=10条件下直接用丁二铜肟分光光度法测定工业废水中的镍含量。考察入射光波长、显色剂用量、溶液酸度等因素对吸光度的影响;在废水中加入镍标准溶液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加标回收率在98.3%-104.5%之间。此法不需沉淀与灼烧或萃取分离步骤,具有简便、快速、准确的特点。  相似文献   

16.
对芳环上硝基进行亲核置换的反应性作了理论分析,提出了在季铵盐相转移催化剂存在下,使用稀的氢氧化钠溶液精制间-二硝基苯的新方法。收率达97.25%。比亚硫酸钠法提高4%。两法的产品经气相色谱及红外光谱分析,证明质量相同。反应生成的邻硝基苯酚可以回收。废液色浅,COD_(Cr)值下降10倍。  相似文献   

17.
利用Berthelot颜色法测定发酵液中铵离子的干扰排除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在利用Berthelot反应测定微生物发酵中铵离子浓度时,培养液中的亚硫酸钠严重干扰了测定结果。预先加入适量的次氯酸钠溶液处理样品能有效地排除这一干扰。对次氯酸钠的加入量、处理时间和待测样品的pH进行优化,结果表明:当次氯酸钠与亚硫酸钠的摩尔比为2∶1、处理时间>1 m in、样品处理前调pH<9.0时,测得发酵液中铵离子浓度,经离子色谱法对照测试验证.最大相对误差为2.3%,达到了理想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研究了银 -邻二氮菲 -二溴荧光素离子缔合物体系在水溶液中的显色反应 .在pH7.1NH4 Ac缓冲介质中 ,PVA - 12 4存在下 ,形成 1∶2∶1型红色的离子型缔合物 ,λmax=5 40nm ,ε =4.2 9× 10 4 L·mol-1·cm-1,银含量在 0~ 5 0 μg/ 2 5mL范围内符合比尔定律 ,在EDTA存在下本文提出的测定银的新方法选择性好、灵敏度高 ,用于相纸、废定影液和废水中银的测定 ,有很好效果。  相似文献   

19.
金叶银杏叶色变化特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金叶银杏为银杏(Ginkgo biloba L.)的1个芽变品种,具有独特的叶色性状及较高的观赏价值和药用价值。通过观察分析金叶银杏实生苗叶色变化特性,为选育更优良的品系及推广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来自湖北安陆的1年生金叶银杏实生苗为材料,在对叶形、叶色观察的基础上,应用X-Rite色差仪测定叶色参数L *a *b *值,计算出反应色彩变化的彩度C *和色相角h,测定其色素含量及光合特征参数,并对各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金叶银杏叶形主要为扇形,叶色4—5月为金黄色,6月开始转绿,先为浅黄绿色,直至深绿,10月底后再次变黄。色差参数L *维度方向上,大部分位点集中在中间位置(L *值为50~65),a *值主要集中在负值区域,b *维度方向位点整体呈现上移趋势。色素含量的年变化中, Chla(叶绿素a)、Chlb(叶绿素b)、ChlT(总叶绿素)的含量变化趋势相似,呈现“下降—上升—下降”的规律,且色素含量之间基本达到极显著差异(P<0.01)。Car(类胡萝卜素)含量变化呈现“下降—升高”趋势。ChlT/Car(总叶绿素与类胡萝卜素质量之比)与ChlT的变化趋势相似,Chla/b(叶绿素a与叶绿素b质量比)的变化呈现波动下降。Chla和Chlb均与色差参数L *a *b *C *呈负相关,与h则为极显著正相关。Car与色差参数a *呈显著正相关,与b *呈极显著正相关。Pn(净光合速率)、Gs(气孔导度)的日变化均表现为明显的双峰,Tr(蒸腾强度)在13:00前处于较高水平,15:00后急剧下降。Ci(细胞间隙CO2浓度)的日变化呈“W”形,即一天之内出现两个低谷,分别在11:00和15:00。Pn与Chla、Car含量呈显著负相关,与Chla/b呈显著正相关。其他光合特征值与色素含量的相关性不明显。【结论】1年生金叶银杏叶形主要为扇形,叶色在4—5月为金黄色,6月逐渐变绿色,10月时变黄。色差参数在4—5月,高亮度单株增加,各单株绿色变浅,随时间推移,黄色加深。相关性分析表明,色素含量与叶色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0.
用固相合成的方法合成磷酸硅铝(S iA lPO4)类化合物,所得化合物在聚乙二醇辛基苯基醚及聚乙烯醇存在下铝(III)与铬天青S的显色反应.在pH 5.3的HAc-NaAc缓冲介质中,体系最大吸收波长λm ax=612nm,用分光光度法测定磷酸硅铝类化合物中铝,实验结果与理论计算结果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