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8 毫秒
1.
说“通杀”     
“通杀”是一个新兴词语,正在以自己独有的魅力影响着语言和语言的使用。对“通杀”一词的意义、用法作了剖析,对新词语产生的背景、原因进行了分析,对语言的规范问题谈了有关的看法。  相似文献   

2.
音位的"自由变体"是一种普遍现象,但在语言讨论中未引起应有的注意,本文结合各种语言现象对音位的自由变体进行了讨论,指出音位自由变体的类型:音质音位自由变体和非音质音位自由变体.讨论了产生音位自由变体的原因:发音的相似性特征、个人习惯或喜好、地域方言差异、社会方言差异.从表面上看似乎违背了语言的"经济原则",其实仍然符合语言的"经济原则",因为语音的相似特征,对本族人而言是一种自然现象,而不是一种刻意追求的行为.  相似文献   

3.
沃尔夫对语言和思维关系的阐述向来倍受争议。他认为语言决定思维;思维相对于语言而存在,各民族的语言不同,思维亦不同。大量的科学试验证明,语言对思维的支配能力是有限的;语言不同的人对某些概念的认识也有相同的时候。从汉语动词"要"和英语动词"will"的对比分析中,可以揭示语言共性的存在,证明沃尔夫假设在某些方面的不合理性。  相似文献   

4.
"腾冲"以及"柘俞"城是南诏对腾冲城的建置和命名,它表达了南诏统治者对腾冲历史、文化、地理的认识和希望.本文主要从语言学、历史学等方面分析研究并阐述了"腾冲"以及腾冲古代地名"柘俞"的语义内涵.  相似文献   

5.
对称与不对称现象是存在于语言世界的普遍规律,理应为语言学界所关注并进行科学、系统的研究.从理论上说"上"与"下"应为一一对应的关系,有"上"即有"下".但语言在受语言内部调节系统制约的同时,也受到语言外社会文化和心理因素的影响."上"的构词能力远大于"下"."上"和"下"构成的词和短语在发展演变过程中其语义也在发生变化.这些都是导致对称破缺的因素.主要以"上"下"构成的各类词和词组为例,用归纳法描写、分析其对称与不对称性.旨在以显性对称与不对称的实例为依据,找出它们发展演变的规律,科学地预测其演变方向,研究开发潜性对称与不对称的空间.  相似文献   

6.
从克拉申的"语言输入假设"出发,着重探讨了这种输入假设在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中的应用.文章把如何使学生获得更多的可理解性语言输入以提高语言习得效率作为教学目标,从提供大量"可理解的输入"机会、加大语言输入的量、创造情感障碍低的"语言习得"环境三个方面阐述了克拉申语言输入假设对于对外汉语教学的启示.  相似文献   

7.
以语料库为依托的"Drunk"和"Drunken"用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因特网的日益普及, 语言学家、字典编纂者、语言教师都无法忽视语料库的飞速发展. 这一新兴领域在过去几十年中曾一度处于语言教学与研究的边缘地带, 但目前的发展趋势表明, 语料库及以语料库为依托的语言研究正在成为语言教学与研究的重中之重.文章以对比"drunk"和"drunken"在语料库中的用法为例,论证语料库在常规语言教学与学习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文章主要关注不同语言文化中色彩名词的使用.具体地说,就是比较英语中的"bluc"、"yenow"和汉语中的"黄"、"蓝"使用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力求在跨文化的层面上辨析两种颜色在汉英两种语言中的使用,了解其所承载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9.
Krashen"语言输入假说"对外语课堂教学的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语言输入理论是第二语言习得研究的重要理论之一.通过对语言输入理论的分析和补充,提出了提高语言输入的质量和数量,充分发挥学习者的积极性,从而改善当前我国外语教学"费时低效"现状的措施.  相似文献   

10.
"还"的词义引申、逻辑义的衍生及其话语功能形成的主要演变机制是主观化.语言使用者的对"还"的词义、句义及话语结构的理解,最终导致了它的语义演变.在这样一种语义→语用的演变过程中,语言使用者的视角、情感、态度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黄色”的“色情”义要在一定的词语形式和语境中显现,须区分其在应用中的含义;“黄色”的“色情”义属借词义,为象征用法。  相似文献   

12.
现代汉语副词"很"经历了由实词向虚词转化的发展变化过程。先秦时期,"很"作为实词"不听从"义项出现,汉代"很"的"凶狠"义项开始萌芽,"很"的副词义项出现较晚,元代初露端倪,清代日渐兴盛。"很"的义项由实到虚的发展轨迹,与其句法位置有着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3.
网络的产生和发展使得很多传统词汇获得了新的意义。对词汇中固有词语进行创新使用是网络用语比较明显的特点之一,"刀"在网络语言中就被赋予了动词的行为意义。"刀"字的意义新用,不仅体现了青少年求新求异的心理,它还与英语中美元的读音"dollars"首音字母发音相近,同时也反映了人们转喻的认知心理思维。  相似文献   

14.
常规的词典对语气副词“明明“的解释都是通过近义词和它出现的句法环境来说明,这样的解释过于简略,特别是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很难让留学生真正掌握其意义和用法.通过对“明明“出现的语义环境、句法环境以及它所传达的语气等方面来对它进行多角度的分析,从而使该词有更细致理性的使用规则.  相似文献   

15.
"偏偏+VP"格式及相关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论述了现代汉语中的“偏偏+VP”格式在语义方面所表达两种语义:一是表背离性的“结果义”;二是表一致性的“行为义”。该格式在语用功能方面有两种:一是“凸显”的功能;二是“反驳”的功能,同时反驳具有程度差异。另外,表行为义的“偏偏+VP”格式能形成取舍句,而表结果义的“偏偏+VP”格式不都形成取舍句。  相似文献   

16.
系统功能语言学所强调的"意义潜势"是其语言观、语义观的精髓,"意义潜势"具有丰富深刻的语用内涵,从中挖掘出来的意义动态性及意义互动性特征已深刻地说明其意义研究视角已扩展到了语用学的研究领域了.反之,语用学对"意义"较为系统而全面的研究也说明了系统功能语言学的"意义潜势"观点的科学性和适用性.  相似文献   

17.
论《庄子》文本的纵向结构层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学作品一般都是由"言"、"象"、"意"三个层次构成的层层深入的内在审美结构,由于<庄子>公开宣称它是以"藉外论之"的寓言为主的文本,即所谓"寓言十九",因而这一特征表现得更为鲜明突出.作者总是将某种哲理、旨意寄寓在特定的形象、故事之中,而这特定的形象、故事又通过一定的文学语言描叙出来,这就由表及里自然地形成了"言"(话语)、"象"(形象)、"意"(意蕴)三个层面,共同构成<庄子>文本极为典型、极富诗性、极具魅力的"召唤结构".  相似文献   

18.
“不”和“没”是言语表达中出现频率很高的两个词,二者表意基本相同,使用环境也非常相似,然而在语言的比较教学过程中,更多凸现出来的却是二者混用带来的表意不清。从语义、语法、语用三个角度看,Z-者在语义指向上所呈现出的主客观的差异与所在语句的时范畴、否定对象的不同有直接关系,而在语用上显现的差异相对较小。  相似文献   

19.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尤其是文学作品中文化意象的使用包含着更为广阔、更为深沉的内涵,这就要求译者不但要译出原作的语义信息,而且还要译出原作内在的文化信息。通过对比分析霍克斯及杨宪益、戴乃迭对"司马牛之叹"中"叹"字的不同翻译方法,说明译者只有正确理解原语词义及其文化意蕴,才能更加全面、准确地传达文本及其蕴含的文化信息。  相似文献   

20.
"程度副词+名词"与潜语言的显性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从修辞学的角度来说,“程度副词+名词”这一结构是一种由潜在语言现象变成显性语言的现象,主要体现在以上下三个方面:潜词义的显性化;潜在功能的显性化;潜性效果的显性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