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韩江流域土地利用变化的环境影响生态绿当量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韩江流域为例,利用1986年与2006年土地利用现状数据.以生态绿当量作为土地利用变化环境影响评价的度量指标.引用生态绿当量数学模型,测算出流域区县各种用地类型的绿当量和区域总绿当量.以此衡量生态环境情况。结果表明:1)1986-2006年,韩江流域及各区县生态绿当量均有所提高,生态环境有所改善;2)生态绿当量作为评价区域生态环境指标具有涵义明确、计算简单方便等优点。  相似文献   

2.
《科技潮》2009,(2):38-38
“生态有机肥综合利用技术研究与示范”为北京市大兴区能源办公室和北京-特有机肥厂共同承担的2008年大兴区科技计划项目,实施年限为2008年1月~12月。  相似文献   

3.
通过云南省玉溪市元江县和红河州弥勒县两个地区2005~2007年的多点试验,研究了甘蔗田苗后放任和免除自然草被生长的相对时间与甘蔗相对产量的函数关系,并据此导出了甘蔗田自然草被的生态经济防治阈期计算模型.结果表明甘蔗田自然草被的生态经济防治阈期约处在甘蔗苗后总生育期的第10.3%~48%d之间,甘蔗田生长季节中只要此期间田间保持无草,就能使甘蔗生长免受杂草危害,同时又能以最小成本防除杂草,除此期间甘蔗田杂草可以生长,从而最大限度地获得生态经济除草效益.  相似文献   

4.
土地利用类型受人为活动和自然环境变化的影响,在时空尺度上快速变化。土地利用的变化影响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服务能力,直接影响人类的生活。对土地利用变化的生态评估一直受到学者的关注。以生态绿当量变化为参考,分析璧山县土地利用变化对生态服务功能的影响。结果显示,璧山县境内城镇面积逐渐增加,对绿当量贡献最大的林地面积在不断增加,但是草地和耕地面积在减少,总体的绿当量呈现下降趋势,说明生态服务功能降低,人均占有生态绿当量也在下降。建议通过利用境内有效水系来建设生态湿地,丰富植被类型,增加绿地面积和生态绿当量等优化措施,以此提高生态环境的生态服务功能。  相似文献   

5.
绿当量核算方法为评价土地利用生态效益提供了统一性标准,实现了不同用地之间生态功能的定量分析和模型计算,可为土地利用优化提供生态化解决方案。运用生态系统理论及生态绿当量方法,设计干旱区土地覆被类型的生态功能评分标准,测算土地利用类型变化的当量分值,同时评估生态绿当量的理想状态。结果表明:(1)2000-2010年间,玛纳斯河流域绿当量比率均小于1,土地利用的生态效益趋于降低,需增加4873.3km2当量面积才能使绿当量比率达到1的标准值。(2)上游山区当量面积小但绿当量较大,应以保护和修复现有覆盖的生态功能为主;中游绿洲城市区应以增加城市绿地面积和景观功能为主;中下游绿洲农区是当量面积最大、绿当量值最小的核心,需通过土地整理和修复,重建生态功能。因此可知,生态绿当量模型对于干旱区土地利用优化具有一定的实用性,特别适用于探讨时空尺度的土地利用结构优化及调整问题。  相似文献   

6.
为探明耕作,施肥,灌溉等农艺措施对水稻土有机磷状况的影响,研究了在长期定位条件下稻作制,有机肥用量及地下水位对水稻土有机磷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稻作制间,土壤有机磷总量以稻-稻-冬绿最高,稻-稻-冬油次之,稻-稻-冬泡最低;不同施肥水平之间,高量有机肥处理的有机磷高于常量有机肥和化肥处理;高地下水位有利于土壤有机磷的累积.土壤有机磷各形态中,活性有机磷和中活性有机磷随着年际的变化逐渐增加,并且冬泡处理的活性有机磷,中活性有机磷和中稳性有机磷在三种稻作制中最低,施用高量有机肥有利于活性有机磷和中稳性有机磷的累积.  相似文献   

7.
阐述生态园林理论的发展,建设生态绿地和现代生态绿地评价系统,指明生态规划原则和绿容率指标系统内核的统一,应用生态学原则和绿容率指标系统是今后进行园林绿地规划与设计的指导理论。  相似文献   

8.
生物有机肥肥效试验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生物有机肥是近几年来新研制的一种融生物性与有机性于一体的新型生态肥料,用其取代化肥应用在旱地作物上,能提高作物产量和产品的质量。笔者于2001—2003年进行了为期3年的生物有机肥在蔬菜上的肥效试验研究,取得了较明显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针对青海东部地区黄瓜种植不合理施肥的问题,确定有机肥替代氮肥的最佳比例,为该地区科学施肥提供理论依据.本文以"津绿30"黄瓜为试验材料,采用随机区组设计,研究有机肥替代部分氮肥对黄瓜产量、品质、土壤养分的影响,并采用因子分析法对土壤养分进行评价,寻求最佳替代比例.结果表明:与习惯施肥处理(T7)相比,有机肥替代化肥20...  相似文献   

10.
根据景观生态学原理、生态位原理、生物多样性原理、恢复生态学原理,以对郑州市生态环境影响巨大的嵩山贾鲁河生态体系和黄河生态体系作为研究对象,探讨营建更加合理的绿脉措施,分析绿脉营建后对郑州市的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11.
通过在三种施肥方式下,对玉米生长、生理指标和营养指标的测定,比较研究了生态厕所残余物(有机肥)对玉米生长的促进效应.结果表明,以有机肥(生态厕所残余物)为肥料的玉米处理组,其各项生长指标和生理指标均明显优于复合肥处理组和无肥料处理组:单位面积产量以有机肥组为最高(P<0.01),达到9 350 kg/hm2,比复合化肥处理组高10.26%,比无肥料处理组高24.3%;复合化肥组次之,达到8 480 kg/hm2,比无肥料组高12.7%;无肥料组最少,仅7 520 kg/hm2.营养指标的测定结果表明:虽然三组差异并不显著,但以有机肥处理组生产的玉米更为健康和安全(蛋白质含量高,脂肪含量低).试验结果表明:生态厕所残余物作为生产玉米的有机肥,肥效高且稳定持久,具有较高的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2.
生态补偿是国内外通用的,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可以兼顾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重要手段,确定农用地生态补偿标准可最大化农田种植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具有重要的实践和指导意义.本研究以巢湖流域水稻、小麦和油菜为对象,分别设置了四种不同的施肥模式:不施肥(CK)、有机肥(M)、50%有机肥+50%化肥(MF)、化肥(F),通过分析不同模式下的种植成本、经济效益和化肥环境污染负面价值,探讨了该地区典型种植模式的农田生态补偿标准.结果表明,种植中净利润大小排列顺序为:M相似文献   

13.
利用2021年11月至2022年10月地面生态气象监测站数据,采用综合评价指标法对津南八里湾绿屏区生态质量进行气象评价。研究表明:2022年7月,湿润指数、植被覆盖指数、土壤湿度指数均处于研究时段最高水平,气象灾害指数也处于较低水平,因此,该时段的气象综合评价指标值也最高,达到了0.74;8月次之,综合评价指标值为0.72;2021年12月最低,仅为0.21。综合评价指标年平均值为0.47,这与处于初建阶段的绿屏区实际情形较为相符。该研究对于后续客观评估绿屏区生态质量具有重要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4.
燃烧秸秆和过量使用化肥导致大量生物质能源浪费,进而削弱了农业生态系统固碳能力.为了保证农田生态系统的固碳潜力和粮食产量,本研究组在中国东部温带农村设计了一个生态农场,将玉米秸秆粉碎后饲养肉牛,然后将牛粪腐熟后施入冬小麦-夏玉米轮作农田中.设计了4种不同的有机肥和无机肥配施比例:100%有机肥、100%化肥、75%有机肥+25%化肥以及50%有机肥+50%化肥.根据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2006年的方法,计算了温室气体排放量.结果表明,用有机肥替代化肥可显著减少温带农田温室气体排放量.与此同时,施用有机肥还增加了土壤肥力,进而提高了小麦和玉米产量.有机肥全部替代化肥后,农田变为典型的碳库;而全部施用化肥,农田则为典型碳源.该研究可为提高农业生态系统应对气候变化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长株潭城市群绿心地区担负着生态公共客厅和都市生态绿心的重要城市功能,要达到以上目标,其中一个重要的因素是:提升本地区的城市空间形态的可识别性.基于长株潭城市群绿心地区的自然人文条件,通过随机调查和实地调研,论述了建设长株潭城市群绿心地区可识别性的两个条件:整体性认知和独特性认知;进而提出了具体建设实施策略.  相似文献   

16.
基于森林生态功能绿当量概念的提出与模型的建立,以重庆市江北区为例将其运用于土地利用结构优化工作中通过计算草地和农田的生态绿当量得到研究区域的综合绿当量,并将该值与以最佳森林覆盖率的生态优化标准进行比较,对研究区域的土地利用结构进行现状评价,在此基础上对研究区域土地利用结构进行优化调整,以期使该区域土地利用实现生态、经济、社会三效益的协调,达到最佳综合效益.  相似文献   

17.
主要选用淮南9个矿区煤泥作为实验对象,采用Excel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得出结论是:煤泥有机质含量和碳含量呈明显的线性相关,y=1.868x-0.125(以x表示碳含量,以y表示有机质含量).煤泥中有机质含量较高,一般在35%以上,适宜作为生产生态有机肥的原料.本研究为淮南地区煤泥复配生产生态有机肥探索了一条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8.
生态城市的建设离不开生态绿地的建设。其布局原则除满足生态学原则外,还应当综合考虑城市总体规划的要求。本文在简介城市绿网建设生态学原则的基础上,指出了城市绿网在结构布局上应遵循的一般原则,为城市绿网的合理布局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9.
芽胞杆菌Bacillus asahii OM18是潮土地力提升的关键土著微生物.为了将该菌种资源应用到提升华北平原潮土地力的实际农业生产中,也为了促进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应用,本研究以5种农业废弃物生产的有机肥(封丘站有机肥、鸡粪有机肥、酒糟有机肥、菜粕有机肥和牛粪有机肥)为研究对象,通过评价B.asahii OM18在有机肥中的生长繁殖以及对作物的促生效果,系统性地筛选出适合该菌种生长和发挥生态功能的菌剂载体.结果表明,菜粕有机肥适合作为B.asahii OM18菌剂制备的载体,以菜粕有机肥制备的B.asahii OM18菌剂回接到潮土后,施有机肥接种OM18菌剂(Inoculant)处理玉米茎叶干重(9.27±0.95)g显著高于其他处理(P0.05),在潮土中能够显著促进玉米的生长.因此,以菜粕有机肥为载体复合B.asahii OM18菌剂有助于我国华北平原地力的提升.  相似文献   

20.
在介绍自燃煤矸石山基本情况的基础上,重点研究了自燃煤矸石山生态覆绿技术及物种的选择,并以杜儿坪矸石山治理项目为例,总结了自燃煤矸石山的生态复绿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