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荔枝挂果末期荔枝蒂蛀虫防治指标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荔枝是华南地区著名的热带水果之一,荔枝蒂蛀虫是危害荔枝的主要害虫,每年都需要投入大量的防治费用。探讨荔枝蒂蛀虫成虫的防治指标和经济允许损失水平,为荔枝蒂蛀虫的科学防治提供指导。【方法】于海口市三门坡镇一荔枝种植园内,采用整株套罩和人工接虫的方法研究荔枝蒂蛀虫成虫的接虫数量与荔枝蛀果率之间的关系,设置无接虫为空白对照组,分析荔枝蒂蛀虫的防治指标与经济允许损失水平。【结果】不同处理组之间蛀果率存在显著差异,随着接虫数增加,荔枝蛀果率也随之升高,最高蛀果率为55.75%。荔枝蒂蛀虫接虫数与蛀果率之间的回归方程为:y=13.442x-1.484,R2=0.983 5。【结论】荔枝蛀果率与荔枝蒂蛀虫的数量呈正相关关系,防治荔枝蒂蛀虫的平均经济允许损失水平为2.27%/株,平均防治指标为0.28对/株。  相似文献   

2.
荔枝蒂蛀虫对植物挥发油的触角电位和行为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寻荔枝蒂蛀虫的化学生态调控措施,试验测定了荔枝蒂蛀虫交配前后的雌、雄虫对4种植物挥发油的触角电位和嗅觉行为反应.结果表明:荔枝蒂蛀虫的触角电生理活性和嗅觉行为反应随该虫的交配前后的不同和植物挥发油种类的不同而差异显著.荔枝蒂蛀虫对植物挥发油的触角电位反应大小顺序是:柠檬油>薄荷油>飞机草挥发油>松节油.对荔枝蒂蛀虫驱避反应大小依次为薄荷油>飞机草挥发油>柠檬油>松节油.  相似文献   

3.
本文简要综述了近几年来对龙眼园两种细蛾研究的结果,描述荔枝尖细蛾和荔枝蒂蛀虫的生物学特性、生态学特性,并提出一套防治荔枝尖细蛾和荔枝蒂蛀虫的方法,供生产上参考应用。  相似文献   

4.
采用田间系统调查法,调查了海口市2018—2019年荔枝蒂蛀虫的发生规律,并应用逐日查蛹羽化进度法预测荔枝蒂蛀虫的发生期。结果表明:两年间荔枝蒂蛀虫的发生趋势基本一致,均具有果实成熟期和秋梢末期两个高峰;采用逐日查蛹羽化进度法预测的发生期与田间实际调查的发生期一致。  相似文献   

5.
植物乙醇提取物对荔枝蒂蛀虫成虫产卵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应用干扰作用控制指数 (IIPC)评价了 2 4种植物异源植物次生物质对荔枝蒂蛀虫成虫产卵的影响 ,结果表明 :在供试的 2 4种植物乙醇提取物中 ,对荔枝蒂蛀虫成虫产卵干扰作用效果较好的有非洲山毛豆Tephrosia vogelli、飞机草 Eupatorium odoratum、大叶桉 Eucalyptus robusta的乙醇提取物 ,其 IIPC值分别为0 .10 94、0 .112 2、0 .12 74 ,即它们对荔枝蒂蛀虫成虫产卵的驱避作用效果在 80 %- 90 %之间。  相似文献   

6.
为研究不同颜色灯光对荔枝蒂蛀虫的引诱效果,采用夜间室外布置灯光诱捕的方法进 行成虫诱捕试验。结果表明:在红、黄、蓝、绿、紫5种颜色的灯光中,绿色灯光对荔枝蒂蛀虫成虫的 引诱效果最佳,其次是蓝色灯光,然后是紫色灯光;在夜晚20:00—21:00采用绿色灯光诱捕的效果 最好。  相似文献   

7.
本文报道了仙游县龙眼4种害虫——荔枝蝽蟓、荔枝蒂蛀虫、龙眼亥麦蛾、龙眼角颊木虱的为害特点及其测报技术,并提出综合防治对策和方法,供生产上参考应用。  相似文献   

8.
荔枝蒂蛀虫发生期测报经验点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景辉  林文才 《武夷科学》2002,18(1):284-285
荔枝蒂蛀虫 ( Conopomorpha sinensis) ,过去常称爻纹细蛾 ,以幼虫在荔枝、龙眼冬梢或荔枝早熟品种的花穗上越冬 ,幼虫于整个果期均可蛀食为害 ,引起落果 ,果实发育后期被害 ,会产生虫粪果 ,降低品质。该虫还能为害花穗、新梢、嫩叶叶脉。蒂蛀虫在漳州一年发生 1 0代 ,世代重叠 ,荔枝果实期、秋梢期是其为害高峰期 ,以果实成熟期受害最重 ,秋梢次之。5月中下旬至 6月中旬是闽南地区主害代 3~ 4代成虫盛发期 ,也是药剂防治的关键时期。防治上要通过预测预报 ,掌握在蛹羽化率达到 30~ 4 0 %时开始喷药防治。因此 ,选准成虫羽化高峰期及时喷…  相似文献   

9.
本文记述荔枝龙眼梢果蛀虫种类,比较了两种细蛾的名称,生物学和形态特征。  相似文献   

10.
太原市南郊区喜鹊种群数量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喜鹊遍布于全国,分化为4个亚种。作者于1961~1990年连续30年,在太原市南郊对喜鹊的种群数量进行了研究。选定4条调查路线,采用数量统计法,表明种群数量相对稳定。以5年对种群数量比较,结果差异也不显著。但30年间种群数量呈不规则的波动。种群数季节消长规律以5月份最低,与自然死亡,天敌伤害和雌鸟卧巢关系密切。繁殖后比繁殖前的种群数量指数增长65.13%。影响喜鹊种群数量增长的因素是食物和气候。  相似文献   

11.
复配药剂防治龙眼枝梢害虫试验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文进行六种复配药剂对龙眼枝梢害虫的药效试验 ,结果表明 ,2 9%蜱·氯 EC、4 0 %甲·辛 EC防治龙眼亥麦蛾及细蛾的效果良好 ;2 9%蜱·氯 EC、4 0 %甲·辛 EC、50 %快啉 WP对荔枝蝽的防效较好 ;76 .7%吡·单 WP、2 9%蜱·氯 EC、4 0 %甲·辛 EC可较好地防治龙眼角颊木虱的低龄若虫  相似文献   

12.
湖北后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水丝梨种群结构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对湖北后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水丝梨(Sycopsis sinensis Oliver)种群结构和数量动态进行研究。水丝梨种群大小、高度级结构研究表明,幼苗、幼树数量严重不足, 中成树成高频分布,个体之间竞争激烈,整个种群表现为一不稳定的成熟类型。幼苗、幼树的低频分布将是影响种群稳定的限制性因素。对水丝梨种群的保护作者也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3.
湖北后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水丝梨种群结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湖北后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水丝梨(Sycopsis sinensis Oliver)种群结构和数量动态进行研究,水丝梨种群大小、高度级结构研究表明,幼苗、幼树数量严重不足,中成树成高频分布,个体之间竞争激烈,整修种群表现为一不稳定的成熟类型,幼苗、幼树地低频分布将是影响种群稳定的限制性因素,对水丝梨种群的保护作者也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4.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ABC法对无蹼壁虎、赤链蛇、中华鳖的卵泡进行P53定位。结果发现:无蹼壁虎卵泡内少数颗粒细胞胞浆有阳性表达,而赤链蛇卵泡颗粒细胞胞浆均呈P53免疫反应强阳性,中华鳖的早期卵泡细胞呈P53阳性。由此推测P53蛋白在无蹼壁虎、赤链蛇卵泡中表达可能与颗粒细胞凋亡有关,在中华鳖卵泡高表达对早期卵泡的生长分化和原始卵泡的启动可能有重要的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15.
极度濒危物种中华水韭为水韭科水韭属的水生植物,分布在东亚(中国、日本和韩国).由于生存环境的破坏、农耕过度和外来物种的入侵,中华水韭已濒临灭绝,被国际保护联盟列为极度濒危种.从细胞遗传学、居群遗传学、分子进化机制等方面对中华水韭的研究进行综述,为制定该物种的保护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扬子鳄Sox基因的PCR-SSCP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参照人SRY基因HMG-box保守区的序列,设计一对引物,扩增了扬子鳄的Sox基因,并进行了SSCP分析,结果显示扬子鳄Sox基因的扩增片段与人SRY基因扩增片断大小相同,为220bp左右;且雌雄个体间该基因片段的单链迁移率无差异,而与人的有较大差异,本研究为扬子鳄的性别决定机制的探讨及Sox基因的进化保守性分析提供分子资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