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拉康以结构主义哲学为指导思想,对弗洛伊德的古典精神分析理论进行了革新,创立了结构主义精神分析学。拉康借助语言学的模式,指出“无意识具有语言的结构”,试图以此来消除弗洛伊德主义中无意识的生物化倾向。在拉康关于人的主体的研究中,他把主体与自我分离,主体被视为一种依赖于语言符号的独特能指。此外,其关于“欲望是他人的欲望”的论断,也表现出强烈的重语言的结构化功能倾向。  相似文献   

2.
拉康的语言哲学具有鲜明的结构主义的特色,但又不完全等同于结构主义语言学,他将语言学与精神分析学结合起来研究,为研究无意识话语提供了新的视角和理论框架。  相似文献   

3.
拉康的语言哲学具有鲜明的结构主义的特色,但又不完全等同于结构主义语言学,他将语言学与精神分析学结合起来研究,为研究无意识话语提供了新的视角和理论框架。  相似文献   

4.
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说对心理学的影响,远不如对文学的影响那样巨大深远,这是一个奇怪的现象。由于精神分析理论本身比较庞杂,而后人对其诠释也是见仁见智,它与文艺的关系究竟怎样?本文拟从泛性论角度谈起,看看文艺与性的关系,也许不无裨益。 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的基础是无意识。无意识领域里的本能活动分为两种:生存本能与死亡本能(开始只提生存本能)。而最大的生存本能是性本能,所以,关于性的理论是无意识理论的具体演绎。人格的形成始终伴随着性的转移与发展,性对人们的生活影响很大,对文艺的影响也很直接,很多人不能接受弗洛伊德(下称弗氏)学说的关键就在于他的性理论。  相似文献   

5.
孙聪 《科技信息》2009,(32):I0168-I0168
精神分析的诞生要归因于弗洛伊德对“压抑”机制的研究,纵观弗洛伊德各个时期的著作,弗洛伊德不断对“压抑”理论进行修改,尤其是对“压抑”和“防御”两种心理机制之间的关系的探讨,成为了精神分析理论发展最宝贵的源泉之一。但是,由于前中后期的著作中对压抑的诠释不尽相同,也导致了后来各个精神分析流派理论的分野。  相似文献   

6.
瑞士心理学家卡尔·荣格(Carl Gustav Jung,1875—1961)修正了弗洛伊德关于艺术创作是受无意识的性欲所激发的观点,并在其潜意识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自己的集体无意识理论。为了探索研究这种潜藏在每个人心底深处的集体无意识,荣格把自己的研究对象从个别的病例转向了神话,转向了文学。在进行这些研究的过程中,荣格创立了“原型”理论。  相似文献   

7.
对弗洛伊德学说已有很多论述,亦有人承认“无意识”是其学说的理论核心。然而,时至今日,这一理论依然有许多模糊不清的地方。鉴于此,笔者从弗洛伊德早期心理结构理论,后期人格三部论的阐述和分析中,来理解和把握其“无意识”,以期更公允地评价弗洛伊德及其学说。  相似文献   

8.
王琳 《科技咨询导报》2008,(32):241-241
拉康的精神分析理论包括心理过程理论、心理变态理论和精神分析的治疗技术。拉康的精神分析理论为心理治疗中各种流派方法应用的整合提供了一种可能性。  相似文献   

9.
拉康受现代语言学的启发创建了他的无意识理论,结构主义思潮的出现也与语言学的影响有关。基于这种同样的认识基础,可以运用拉康的无意识理论反观结构主义思潮及其各个发展阶段的特点。通过这种反观不难看出,拉康无意识的三个级别的划分与结构主义思潮的三个发展阶段的内容有着某种重叠与吻合,从某种意义上说,无意识是结构主义思潮发展的内驱力。因此,对拉康无意识的重新认识可以成为研究结构主义的重要前提,对结构主义的本质认识也必须立足于拓宽对无意识的重新认识上。  相似文献   

10.
一百多年来,随着精神分析学派的不断完善,对于自恋的研究也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理论。本文阐述了精神分析学派中弗洛伊德、拉康对于人体精神结构中重要现象自恋的研究,旨在阐明自恋是一种文化现象,每个人都有自恋的倾向,只要是健康的、适度的自恋是一种正常的现象。  相似文献   

11.
法国作家扬·盖菲雷克的<野蛮的婚礼>把西方当代的著名精神分析学理论引入文学创作中,对作品主人公的"无意识","俄底普斯恋母情结","梦"以及病态心理进行心理学分析,用艺术形象诠释了西方精神分析理论,也展示了一幕病态人格悲剧.  相似文献   

12.
随着精神医学的发展,无意识概念的内涵及其在精神医学中所扮演的角色也不断演变.回顾历史,这种演变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精神分析理论诞生前,无意识就已作为精神疾病的病因而受到关注;随着精神分析理论的提出,无意识则开始主要地被视作精神疾病治疗的要点.50年代起,神经生物学取得巨大进展,精神病学家又在此基础上为我们揭示了一种作为心智活动的背景和素材的无意识,就对无意识本身的分析而言,这个时期的理论较此前有了更深入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池莉文学创作历程的追踪,发现《烦恼人生》作为池莉新写实主义的代表作,蕴含着改革初期"革命新人"的无意识精神状态,而这点与被压抑的早期革命理想密切相关。正是这种张力性存在凸显了其文学内涵,这全面刷新了我们对于原生态新写实主义文学的平面性误解。  相似文献   

14.
《苦闷的象征》是厨川白村的遗作,也是其最重要的代表作。该书一经出版,便引起了鲁迅的关注。由于鲁迅等人的积极译介,厨川白村及其作品在中国文学领域名声鹊起。他的文学观契合了鲁迅当时的文学思想,也影响了鲁迅的文学创作。学界关于厨川白村与鲁迅的比较研究尚处于一般引述状态,而关于厨川学术思想的渊源方面还有待深入探讨。厨川白村文学思想的显性源头在弗洛伊德及其精神分析学之中,而其隐性的渊源则在马克思学说中。马克思的劳动学说是厨川白村改造日本国民性的重要参照,这也是《苦闷的象征》超越精神分析学的重要标志之一。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以来,精神分析学一直是西方现代派文学的重要理论基础,它对存在主义、超现实主义、荒诞派、表现主义等现代主义流派都产生过直接或间接的影响。英国现实主义作家托马斯·哈代在其小说封笔之作《无名的裘德》中,用深刻、犀利的写作手法将几位主人公的心理活动表现得淋漓尽致。哈代对心理问题的积极探索与透彻研究,堪称精神分析小说家之先驱。  相似文献   

16.
“一种文学中的人类学”——论原型批评方法及其操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原型即原始意象。作为一种批评方法的原型批评的奠基者是弗雷泽的神话理论;荣格的“集体无意识”学说和加拿大学者弗莱的原型批评说。原型批评着眼于从文学的表象去深入探寻艺术作品产生的终极渊源及其艺术魅力的原始根源。  相似文献   

17.
北宋统治者“与士大夫治天下”的基本国策和用物质享受笼络官员的双重行为,造成了宋初文化环境的浮躁,并影响着文人们的人生价值取向和文学审美感受,所谓“艳科”的“媚词”,表现了他们在诗文中少有的对享乐、恋情的游戏态度及其浮躁情绪,词中的“高楼”意象,更突出地再现了北宋前期文人怎样在浮躁的文化环境中沉沦,又怎样艰难地挣脱文化环境的漩涡,去顺应政治环境。  相似文献   

18.
中国传统文论之“文”与西方现代诗学之“文学”是两个异质的谱系,前者一直都是在杂文学观念的视域中,而后者则有鲜明的学科分类意识,基本上属于纯文学观念的视域。然而,从晚清至“五四”,以梁启超为代表的功利主义政教型文学观和以王国维为代表的超功利审美型文学观的建立,促成了中国传统文论中的“文”向西方现代诗学的“文学”谱系转型。  相似文献   

19.
以文艺政策为参照,以自身文艺领导干部的合法优势来确立文学批评标准和内容的规范,这是作为一个文学“批评”家的冯雪峰之文学批评“政论”特色的具体体现。另一方面,作为一个“文学”批评家,冯雪峰在典型、现实主义、艺术真实等问题上都有着一个艺术家所具有的艺术感受和认识。故其文学批评呈现出“政论与文艺”兼具的特色。  相似文献   

20.
《诗经》中描绘了大量的动植物,这种寓情于物文学现象的产生,不是偶然的灵光初现,而是昆虫文学萌芽的必然选择。文章从文学意象入手,通过定量分析方法,再现《诗经》中昆虫的文学图谱,理顺《诗经》中昆虫意象的分类,结合先秦社会的政治、经济格局,并进行文学形象的分析,从而得出中国昆虫文学萌芽于《诗经》的结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