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基于ADC0809的模数转换应用举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模数转换器通常定位为单片机的外部RAM单元.介绍了ADC0809与AT89S51接口电路的几种方法,分析了各种接口电路的特点及其扼要的启动程序.  相似文献   

2.
设计了磷酸铁锂电池组的充放电电路,主电路为双向直流-直流变换电路,控制电路是以单片机STC12C5A60S2为核心的.为了实现对磷酸铁锂电池组的充、放电的控制,输入、输出电压和电池组电流信号经过调理电路后,送入单片机,利用单片机片内10位模数转换器转变为数字信号,在单片机中利用数字PI算法,输出47 kHz的脉冲调制信...  相似文献   

3.
一种八位并行插值型模数转换器的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数字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得对模数转换器(ADC)的研究变得越来越重要.论文在并行模数转换器的基础上,结合内插结构设计了包括比较电路阵列、编码模块和输出锁存模块三个模块的八位模数转换器.这种新结构的八位并行内插模数转换器能更好地降低功耗和减小芯片面积;由于该模数转换器加入了抗饱和电路,提高了时钟脉冲的开关速度.利用Candence中的Spectre工具对电路进行了仿真,仿真结果表明,这种模数转换器达到了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4.
为了实现高速模数转换器中的编码电路,研究了编码电路常用的格雷码和二进制编码2种编码方式.结合模数转换器的实际工作条件,从误差来源、误差分布、整体功耗、电路规模等方面对2种编码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在不同的应用条件下2种编码方式具有各自的优缺点,在量化位数较低的情况下,二进制编码比格雷码在某些方面更具有优势.最后基于一个量化精度为6位的高速模数转换器,在中芯国际(SMIC)0.18μm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CMOS)工艺下,采用二进制编码方式设计了一个高速编码电路.实际测试结果表明,该编码电路在2GHz速度下工作状态良好.  相似文献   

5.
文章针对几种典型结构的模数转换器的性能结构进行了比较分析,并选择流水线结构实现10位模数转换器;分析了流水线结构模数转换器的结构特性,以及利用1.5bit/级流水线结构所完成的电路误差校正.  相似文献   

6.
ICL7135与单片机的三种接口电路分析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从节省CPU资源和提高采集效率方面讨论了双积分A/D转换器ICL7135与单片机的接口电路。重点分析了ICL7135的BCD码数据输出端和位驱动信号均与单片机相连的11根线接口电路、只需ICL7135的BCD码数据输出端和脉冲选通信号与单片机相连的7根线接口电路、ICL7135的忙信号和极性端与单片机相连的2根线接口电路三种方案。给出了接口电路的硬、软件设计。这些电路尤其是第三种接口电路对于从事单片机设计、智能仪表开发研制的人员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7.
采样保持电路作为流水线模数转换器中的重要单元一直是高速高分辨率模数转换器研究设计者十分关注的内容.文章介绍了基于CMOS 0.6μm工艺的流水线模数转换器前端采样保持电路以及运放电路的设计仿真.该电路采用电容下极板采样、折叠式共源共栅技术,有效地消除了开关管的电荷注入效应、时钟馈通效应引起的采样信号的误差,提高了采样电路的线性度,节省了芯片面积,降低了功耗.  相似文献   

8.
为满足低成本实现高速、高精度模数转换器(ADC: Analog鄄to鄄Digital Converter)的要求, 提出了一种以低位数ADC 实现高位数ADC 的方法。该方法采用单片机比较器作为1 位ADC, 在被测信号上叠加一个扰动信号, 经过多次模数转换并累加, 达到多位高精度ADC 的效果。实验结果验证了该设计电路的合理性和正确性,实现了低成本ADC 在高精度测量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9.
为了降低流水线模数转换器功耗与提升输入信号范围,设计了一种无采样保持运放前端电路. 移除采样保持运放降低了功耗,并改进开关时序进一步降低电路功耗;同时改进传统开关电容比较器输入,使得模数转换器可达到0 ~ 3.3 V满电源电压的量化范围. 将设计的无采样保持运放前端电路应用在一款低功耗12位50 MS/s流水线模数转换器进行验证,采用0.18 μm 1P6M工艺进行流片,芯片面积为1.95 mm2. 测试结果表明:3.3 V电压下,采样率为50 MS/s、输入信号频率为5.03 MHz时,信噪失真比(SNDR)为64.67 dB,无杂散动态范围(SFDR)为72.9 dB,功耗为65 mW.  相似文献   

10.
设计了用于CMOS图像传感器列级信号处理系统的10位模数转换器.该模数转换电路采用两级转换的方式,转换速度较单斜ADC提高了近8倍.设计了电阻阵列式多路斜坡发生器、级联结构比较器、数字纠错和消失调等电路,该ADC在不增加工艺成本的条件下满足了10位精度的要求.电路采用Chartered 0.35μm工艺制造.测试结果表明,该模数转换器的INL±0.5 LSB,DNL±0.5 LSB,信噪比为58.364 7 dB.  相似文献   

11.
卢进军 《河南科学》2014,(8):1474-1477
数据采集系统是模拟领域和数字领域之间不可缺少的纽带,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设计重点介绍了基于AT89C51单片机、串行A/D转换芯片ADC0809为重要组成部分的数据采集系统.系统具有简单实用、成本低、可靠性高及扩展性强的优点.  相似文献   

12.
多通道温-湿度循环监测仪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爱荣 《河南科学》2006,24(6):892-895
选用DS18B20温度传感器,SHT11相对湿度传感器,研制成一种基于51系列的AT89C51单片机为核心的智能化湿-温度循环监测仪,具有功耗低、稳定性高等特点.可实现多通道温-湿度循环检测,采用I2C总线时钟芯片PCF8563和串行E2PR OM芯片24LC32,将所测数据时间存储,通过串行口与上位PC机配合.可实现温-湿度曲线恢复、供电方式的热切换、报警等诸多功能.  相似文献   

13.
无线收发模块在多机通信中的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无线收发模块nRF401在多机无线通信中的应用, 并结合实例从硬件和软件两个方面对多机无线通信系统的设计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4.
由于传统的单片机实验箱存在一些缺陷,做实验的效果不是很理想,本文设计了一个新的实验装置.这种装置的单片机采用AT89S51芯片,外围接口包括数码管、按键、8255、A/D转换和ISP下载座等模块.这种装置非常适合于常规的单片机实验教学,也适合于学生自学.  相似文献   

15.
简介了AT89C51单片机性能及特点、FlashMemory编程技术以及程序存贮器加密方法;并对以该芯片为主机构成的时间控制器系统从硬件、软件方面做了较详细的论述。由于AT89C51具有全静态工作方式并支持软件选择两种节电模式,且内部带有4k电可擦的FlashMemory,因而该时间控制器与用其它芯片(如8031、87C51等)构成的相同系统比较,有着设计方便、硬件简洁、工作可靠、省时(编程时间极短)省电(功耗极低)、成本低廉等优点  相似文献   

16.
针对现有的分布式火灾报警系统投资大、安装麻烦、工程量大等缺点,设计了1种基于单片机的无线火灾报警系统。系统上位机采用AT89C51单片机作为主控芯片,可分为主控模块、存储模块、人机对话模块(包括液晶和键盘)和无线射频通信模块。系统下位机以PIC18系列单片机作为主控芯片,可分为主控模块、烟感探头以及无线射频通信模块。该系统具有很好的可靠性和实时性,具有广泛的市场前景。  相似文献   

17.
基于AT89C51的矿用智能数字继电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方章英 《科技信息》2010,(21):399-400
本文在对数字继电器工作原理讨论的基础上,着重对电压、电流实时测量环节、功率角计算进行详细的分析.经过单片机处理后对系统进行实时保护。数字继电器具有电压电流量的检测、故障识别及保护、报警功能、与上位机通信等功能,可以进行启动电压、启动电流的设定。经试验表明数字继电器可实现电路的无电孤、无冲击性操作,实时监控经过开关的电压、电流量,提高用电的安全性能,显示出数字继电器的优越性能。  相似文献   

18.
余攀 《科技信息》2011,(11):70-71
本文对基于AT89C51的温度测量显示及控制系统进行了介绍,探讨了以传感器AD590,模数转换芯片ADC0809,单片机AT89C51为核心的温度显示及控制电路的实现方法。利用该系统可实现对环境温度的测量并通过四位七段数码管显示。并可通过键盘设置高低两个温度值,当环境温度超过这两个温度值范围时,系统可发出报警,并可控制相应电机的动作。  相似文献   

19.
说明了电网参数仪表测量与实现的方法,以AT89C51单片机芯片为微处理器,采用模块化设计方法,给出了电网参数检测系统硬件电路和软件设计的方法和要点。  相似文献   

20.
陈玮  熊健 《科技信息》2008,(15):63-64
单片机在检测和控制系统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温度是系统经常需要测量、控制、保持的一个量。本文的温度测量和控制系统主要由DSl8820温度传感器和AT89C51单片机组成,计算机散热系统主要有风扇和水盒来完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